張越 張琦
摘? ?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刻吸收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內涵,汲取其社會歷史發展理論,繼承了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價值遵循,更加凸顯了中國對全人類未來美好生活的關切,并且在目標、路徑、矛盾方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呈現出對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的創造性繼承和發展。通過深刻把握內在的關聯性,洞悉其繼承的理論核心以及在此基礎上所作出的當今時代背景下的創新升華,有助于使馬克思主義在當今世界煥發出更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馬克思;共同體思想
中圖分類號:A81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4-0132-03
21世紀以來,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凸顯了中國對世界發展前途走向以及全人類生存的關切。與此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成為習近平治國理政龐大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實現了對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新發展,對于促進世界和平演進具有重要意義。回溯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發展,有助于深刻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傳承脈絡、創新發展及其所蘊涵的世界歷史意義。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的內涵及意義
馬克思通過回溯與整合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精確總結了“共同體”包含的三個不同階段:“自然形成的共同體”“虛假抽象的共同體”以及“真正意義的共同體。”[1]回望世界歷史,我們能看到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社會矛盾頻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弊端日益暴露,“自然形成的共同體”也由此被“抽象虛幻的共同體”所取代。有關“共同體”思想的理論浸潤于唯物史觀創立發展的全過程,是馬克思基于對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歷程進行梳理,同時密切關注人的存在下形成的理論碩果。此外,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與他的整體理論、具體哲學思想密不可分、互為貫通。馬克思系統性總結并且客觀批判了古希臘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的“共同體”思想萌芽,汲取了19世紀費爾巴哈和黑格爾等哲學家的“共同體”思想元素,從而形成這一思想。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在當今把握全球國際發展大潮流、人類未來命運走向上的獨特價值觀念,其理念內涵由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及全球治理觀組成,囊括了五大方面,即政治、安全、經濟、文化和生態,是將全球各國人民對美好未來愿景藍圖變為現實的系統性、科學性踐行指引。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以政治、安全、經濟、文化和生態五個方面為基礎,提出了我們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清楚道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內涵的核心。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表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各國人民前途所在。”中國愿同全球各國人民攜手共繪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二、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接引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汲取于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在此基礎上總結歸納,并結合當今世界實際,實現了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新升華,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接續和引申。兩者都是基于歷史唯物主義對未來社會作出的思考,是共產主義信仰者對人類發展的重要認識,是新時代通向“馬克思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在相互區別的同時又有一定共性,共同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發展。
一方面,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繼承延續了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價值遵循。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中不乏亞里士多德“城邦共同體”、古羅馬法學家西賽羅的“法的共同體”、盧梭的社會契約理論、康德的“倫理共同體”和其他歐洲先哲的思想觀念痕跡[2]。它闡明了世界各個民族、各個國家應通過互通交往打破孤立隔絕的狀態,塑造國際關系網。那么,最終這種民族國家間的交流會使其進入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世界整體化狀態,使個體與集體融為一體,社會的包容性同個人的獨立性相結合,并且使人的才能得以全面發展。在全社會生產力深入發展、全球深入交流與合作的基本條件下,其目的是關注人類的共同生存境遇與前途命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中國為全球發展所奉獻出的獨特智慧,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種族、國家、文化的禁錮,旨在謀求全球的和平發展,解決人類社會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與挑戰,致力于真正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與解放。
另一方面,人類命運共同體汲取了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社會歷史發展理論。在共同體演進方面上,馬克思曾經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將社會形態的歷史發展表述概括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最早的社會形態是人的依賴關系,即生產力低下的經濟基礎下人與人之間的血緣關系或依附關系;第二階段,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為第二大形式,即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普遍的物質交換;最后,自由個性的人可以全面發展為第三個階段,且馬克思清晰表明以上三個階段的相互關系為“第二個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3]。當前,我們所開啟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是處于馬克思所說的第三階段,兩者的“共同體”的演進具有同構性、繼承性。在世界歷史進程中,資本主義社會得益于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的影響讓西方許多國家搭上了迅速發展的列車。與此同時,兩大階級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人們對于消滅剝削、壓迫和對自由、解放的向往空前高漲。馬克思立身于廣大無產階級陣營提出“真正共同體”這一理論,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就是在這一矛盾迭生的背景下所產生的。馬克思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4]當今世界,少數國家奉行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等全球性問題頻頻出現,更有甚者掀起了逆全球化浪潮。黨中央基于對全球形勢的清醒判斷,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改善處于資本統治中的人的生存境況和筑造和諧互助的全球秩序。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對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時代升華
第一,目標上從抽象到具體。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自由人聯合體”,辨明“真正共同體”的實現就是“自由人聯合體”的實現,這也是馬克思終其一生的目標。但其“共同體”的實現通過無產階級革命顛覆資本主義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這種展望在其所處的時代很難短時間實現。作為禮儀之邦、文明之邦,中國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立足世界實際和時代大勢,科學回答了兩個時代之問:世界該向何處去?人類應該怎么辦?對于這兩個時代之問的回答,相較于其他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所以有其獨特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更加注重具體規劃和實施步驟。政治交往方面堅持主權平等、互相尊重、平等協商;安全方面堅持遵循共建共享,用對話化解糾紛,塑造新安全觀;經濟方面主張尊重不同體制的差異性,推動貿易與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文化方面堅持情感認同互鑒,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生態方面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合力應對世界生態問題。在具體推行上,中國全面拓展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關系,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亞投行等建設,切實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條件。
第二,路徑上從革命到和平。馬克思真正共同體的愿景旨在通過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擺脫壓迫和束縛,從而實現“人的解放”,最終走向真正的共同體的偉大構想。市場的發展使得交往更具普遍性,也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因此,利用市場使人們認識到資本對于個人發展的限制,從而驅使資本消滅。馬克思指出,“只有在偉大的社會革命支配了資產階級時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場和現代生產力,并且使這一切都服從于先進的民族的共同監督的時候,人類的進步才會不再像可怕的異教神怪那樣,只有用被殺害者的頭顱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漿。”[5]可見,馬克思對于“共同體”的實現在于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相比之,人類命運共同體側重的是以建設性為主。在當今和平與發展為時代主題的世界環境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和踐行是以和平方式落實而非革命。面對當前國際形勢及各種矛盾問題,中國通過積極倡導和平理念,篤定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進一步提出兩個“構建”。
第三,矛盾上從對立到統一。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曾表明,社會中現存的階級和階級對立的形態也會被聯合體所取代,這樣的聯合體是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發展的環境。對于不同國家間政治體制、經濟制度及文化差異的不同,秉持“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理念,倡導在差異中共求發展、共享共贏,堅持多邊主義,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并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落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致力于將人類前途命運責任共擔,提供了解決全球性問題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以極大的包容性兼收并蓄,共同促進人類自由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易重華,萬君.人類命運共同體: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新發展[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21(1):13-16.
[2]? ?劉勇,章釗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繼承和創新[J].理論月刊,2022(2):5-12.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44.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62-863.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The Era Inheritance and Sublimation
of Marxs Community Thought
Zhang Yue, Zhang Qi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28,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has deeply absorbed the connotation of Marxs community thought, absorbed its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ory, inherited the values of of Marx's community thought, which further highlights Chinas concern for a better life for all mankind in the future. In terms of goals, paths and contradictions, it presents the creativ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t community idea from 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By deeply grasping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gaining insight into the theoretical core inherited by it and the innovation and sublimation made on this basis, it will help to make Marxism shine with greater vitality and vitality in today's world.
Key words: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Marx; community idea; inherited and sublimated
[責任編輯?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