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冉

【摘要】目的:進一步研討心肺康復運動處方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選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13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托雙盲法將患者均分成兩組,69例參考組患者接受普通護理療法,69例探究組患者接受心肺康復運動處方療法, 研討分析兩組患者6min步行距離、SAS實際評分、并發癥(血栓栓塞、便秘、射血分數<50%、靜脈血栓)以及LVEF實際分數。結果:護理后,參考組患者6min步行距離及LVEF實際分數低于探究組,而SAS實際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高于探究組(P<0.05)。結論:針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心肺康復運動處方能夠增加6min步行距離及LVEF實際分數,降低SAS實際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臨床應用價值極高。
【關鍵詞】心肺康復運動處方;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應用
Applic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prescription in nursing care after cardiac valve replacement
CAO Ra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further discu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prescription in nursing after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ethods:A total of 138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2 to September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ouble-blind method,69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ordinary care therapy,and 69 patients in the inquiry group received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prescription therapy. The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SAS actual score,complications (thromboembolism,constipation,ejection fraction<50%,venous thrombosis) and LVEF actual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Results:After nursing,the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and LVEF actual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inquiry group,while the SAS actual scores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inquiry group (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after heart valve replacement,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prescription can increase the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and the actual score of LVEF,and reduce the actual score of SAS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which is of grea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prescription;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Nursing; Application
心肺康復是一項綜合醫療干預措施,通過規范、全面以及系統化的康復評估,結合藥物、營養、健康教育、運動訓練、心理干預等多種手段,以改善患者的呼吸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大幅度提高日常生活質量為目標。康復訓練的核心組成部分在于運動處方,該處方遵循FITT-VP原則,覆蓋總量、強度、頻率、運動類別、時間、進度以及相應的注意事項等多個方面,而運動強度則是決定康復治療效果和保證康復訓練安全性的核心環節。目前,臨床上對于心血管疾病合并肺動脈高壓的患者多主張行外科手術介入或機械通氣輔助呼吸,以改善肺順應性與肺循環功能。采用心肺康復運動處方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患者實施康復訓練,可大幅度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增加心臟血供,提高心臟射血分數,預防肺部臨床并發癥,從而大幅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質量[1]。本研究探討心肺康復運動處方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具體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13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托雙盲法將患者均分成兩組,即參考組與探究組,每組69例。參考組接受普通護理療法,年齡48~77歲,平均年齡(65.36±1.49)歲;探究組接受心肺康復運動處方療法,年齡49~78歲,平均年齡(65.96±2.19)歲。兩組患者年齡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價值,P>0.05。
納入標準:(1)患者和家屬同意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2)患者有清醒認識,有積極的合作精神;(3)患者進行單瓣膜移植。
排除標準:(1)有實質器官損傷的患者;(2)神經功能失常等;(3)患有不穩定型心絞痛、出血性疾病,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1.2方法
1.2.1 參考組:實施普通護理手段。治療方案如下:嚴密監控患者的病情,對患者進行全方位健康教育,教會患者深呼吸、咳嗽等方法,測量患者的血糖、血壓、心跳,引導患者服用藥物,緩解痛苦,做好心理疏導。
1.2.2 探究組:根據病情的不同,擬定具有針對性的運動療法方案。根據不同的癥狀選擇相應的運動項目及鍛煉方法,并注意觀察療效。在進行活動時,應逐步達到患者能夠承受的水平;若出現不良反應,無論是站位或者坐位,都需要停止運動,重新開始低強度運動量。
針對性運動方案如下:(1)第1階段手術后1~3d,患者在麻醉復蘇及拔管后,配合主管護士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并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第2階段呼吸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定時進行深呼吸、腹式呼吸及有效的咳嗽練習,2~3h/次,1次/3~5d,以促進心肺功能復蘇。第3階段上肢功能鍛煉,每天定時給患者進行雙臂按摩,上午和下午各1次,3~5次為一療程,以促進患者的臂部肌肉功能恢復,逐步進行,由遠心端到近心端,引導患者進行屈伸、內翻、外翻等動作訓練,盡量提高患者的主動性,每日上午、下午各練習1次,10次為一療程。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側肢體進行一定的負重訓練,以使患者能夠逐漸習慣這種負重,從而有利于肌肉力量的恢復。第4階段術后4~7d,患者的康復訓練內容和強度要逐步提高,每次訓練時間為15~30min,每次5~10次[2]。同時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通過增加患肢的負重和輔助訓練來提高患者的恢復效果。(2)患者的心臟功能較差,手術前容易出現各種情緒反應,如煩躁、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醫護人員應根據其特殊心理狀態和特征針對性給予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導。尤其是一些患者,對手術的結局并不了解,對康復訓練的態度過于謹慎,過度依賴照料者的協助,這種狀況會持續下去,造成更大的壓力,在認知功能康復訓練中,應重視積極參與性。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6min步行距離、SAS實際評分、并發癥(血栓栓塞、便秘、射血分數<50%、靜脈血栓)以及LVEF實際分數。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并發癥 參考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8.84%(13/69),高于探究組的8.70%(6/69)(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6min步行距離、SAS實際評分及LVEF實際分數護理前,兩組6min步行距離、LVEF實際分數及SAS實際評分比較差異不大(P> 0.05);護理后,參考組患者6min步行距離及LVEF實際分數低于探究組,而SAS實際評分高于探究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以往,對于運動強度的評估,常采用心率、自我疲勞程度分級、最大攝氧量和代謝當量等指標,然而,心率與自我疲勞程度分級的結合卻是最為普遍的評估方式。在進行體育鍛煉時,需對心率的變化進行密切監測,并向患者詢問其疲勞程度與親身感受[3]。實驗結果顯示,參考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8.84%(13/69),高于探究組的8.70%(6/69)(P<0.05)。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是一種采用生物組織或者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機械瓣膜或生物瓣膜替代身體內的心臟瓣膜的手術方法,簡稱為換瓣,其主要用于治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等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心排血量減少而導致的心力衰竭。在心臟生物瓣膜術后,抗凝治療需要進行至少3~6個月,而機械瓣膜則需要進行終身抗凝治療,但手術后存在血栓和出血的潛在風險,這會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減少這兩種情況的發生,必須加強患者及家庭對術后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并根據病情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在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由于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康復護理知識的缺乏,遵醫行為不佳,因此,醫護人員提供術后康復指導并告知其術后注意事項,可以預防手術后的并發癥,有助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質量[4]。
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6min步行距離、LVEF實際分數及SAS實際評分比較差異不大(P<0.05);護理后,參考組患者6min步行距離及LVEF實際分數低于探究組,而SAS實際評分高于探究組(P<0.05)。這表明,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創傷較大,所需時間較長,術中失血量較多,術后患者需長時間臥床,心肺功能受損,康復緩慢,對術后康復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需要積極對其實施早期康復運動處方,以減輕或避免一系列臨床并發癥的產生,使之盡早恢復健康,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5]。
綜上所述,心肺康復運動處方能大幅度提高6min步行距離及LVEF實際分數,降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侯劍.冠心病相關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者的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分析[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7,32(6):948-950.
[2] 俞淑芬,魏民,許濤,等.氟伐他汀聯合康復護理對PCI 病人氧化應激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6,22(11):1907-1909.
[3] 孫黨紅,劉菲,胡丹丹,等.早期心臟康復對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病人生存質量和心理狀態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6):65-67.
[4] 周瑩瑩,鞠桂萍,豐小星,等.行為轉變理論在冠脈介入術后病人心臟康復干預中的效果研究 [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8(3):293-296.
[5] 王莉媛.PCI介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后的康復護理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