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法學教育視域下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三進”,就是要寓法治意識形態于法學人才培養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就是要使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理論觀點與法學人才的教育實踐活動相銜接,培養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法學人才。要有效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三進”工作與新時代法學教育實踐的融會貫通,深入探究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的內在正當性和外在現實性,找尋習近平最新法學理論成果融入“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課的有效路徑,對新時代法學教育有著重大價值意蘊。
[關鍵詞]新時代法學教育;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4) 12-0004-04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的正當性
“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作為新時代法治建設的簡括性學理成果,應用于高校法制教學,對新時代法學教育的意義不彰自顯。要使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就要闡釋這一行為存在的合理性因由與正當性基礎。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內生于思政建設的發展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1]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內生于高校思政建設的發展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法治教學的最為本質的要求。習近平法治思想守正創新、高瞻遠矚、求真務實、運籌全局,涉及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意識等重要問題,是新時代法學領域的重大成果,集中反映了法治中國建設的內在意涵與精神動能。
在高校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具有重大意義。在思政建設基本理論層面,范方志(2010)從宏觀上科學指出了我國高校思政理論課的地位,提出保證科學發展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2]邱偉光(2017)則提出要堅持課程思政的教育發展路線,所謂課程思政就是高校的所有課程都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3]王學儉、石巖(2020)系統地闡述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調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在現實人才培養中需要同向同行,在教育教學中要形成合力,始終把思政教育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4]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法治意識形態融入課程思政,必須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把控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的理論發展態勢,找尋實踐出路。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與思政銜接的實踐層面上,徐曼、黃祎霖(2024)從教師主體實踐的維度上,指出高校思政課教師由日常教學的反思性實踐生成實踐性知識,主要是通過對教學本身的反思而具體呈現的,強調應建立實踐性知識的發展機制。[5]尹秀娟、董一帆(2024)從新興產業革命的維度上,指出高校思政具有三重困境。[6]周輝(2024)從數字賦能高校精準思政的維度上,指出要以數字思維引領數字基礎建設、數字體系建構、數字人才培育,達到切實提升數字賦能高校精準思政的育人成效。[7]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治人才培養,須重點強調“德”的地位,必須契合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新定位,在人才培養中始終堅持習近平法治教育思想,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在法治人才培養中一如既往地堅持德育為先,確保人才培養不走偏。[8]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是助推法治理論精要在實踐中落實的必然之舉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個堅持”中,要求“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體現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國家治理領域中的重要地位。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法治人才培養舉旗定向,以“三進”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王晨(2021)對習近平法治思想作了深刻闡述,他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其內涵豐富、邏輯嚴密,是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又一次理論飛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重要遵循和指南。[9]這一重要闡述充分表明在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應當高舉習近平法治思想旗幟,將其最新理論成果運用于國家治理的各個環節中。對此,伊士國 (2021)也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價值作了闡述,強調其指明了新時代法治建設的目標方向、戰略地位。[10]在實踐上,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是習近平法治理論對現實發展的理論驅動與現實要求。概言之,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是思政建設的發展要求,是以法治領域的精要理論實施法制教育,具有合理性與正當性。必須牢牢把握法治意識形態的發展脈絡,探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現實要求,在實踐中彰顯理論價值、達成現實目標。
在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推進中,利益關系格局重新調整,社會矛盾錯綜復雜,各類深層次的社會矛盾逐漸顯現出來,多元化利益主體之間利益失衡、碰撞、沖突的現象越發明顯,這就需要強化社會矛盾糾紛治理的多元化解。對此,習近平法治思想這一最新的法治理論成果運用于現實法治實踐中的重要價值意義也就不言而喻。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用法治思維方式、法治方法處理當下社會治理中各類矛盾,是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通過對習近平法治理論的學習運用,自覺審視中國式法治現代化進程所提出的重大問題,這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須當盡力為之,為之奮斗終身。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的現實要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是新時代法學教育對法治人才培養的價值塑造、教育實踐、職業培養三維合一的現實要求。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進頭腦是價值塑造的要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進頭腦,是指要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最精要的部分通過課堂教學塑造法治人才的價值觀,使其與最先進、最正確的法治觀點相一致。習近平法治思想正確、科學地回應了法治的初心使命、法治的治理模式、法治的外部環境、法治的根本道路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則是法治人才培養以及法治人才對法治這一治理模式進行價值判斷的評判基準,蘊含了人民主體的權利精神、尊重規律的科學精神、和諧包容的人文精神、社會公正的法理精神。[11]要使習近平法治思想進頭腦,就必須明確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為法治人才實踐舉旗定向的風向標。要牢牢把握三個價值塑造的基本要求。其一,習近平法治思想要求法治人才能夠堅守正確的政治立場,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黨的領導”理論旗幟鮮明,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怎樣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等重要問題,[12]能夠為法治人才塑造正確的政治觀。其二,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以人民為中心”,要求以人民意志塑造良法,以人民權利為法治的根本目的,以人民滿意為法治成效的最終評判標準,[13]能夠使法治人才具備正確的人民觀。其三,習近平法治思想要求法治人才能夠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自身力量,始終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以公平正義的法治利刃捍衛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成果。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是教育實踐的要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是指要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具象化地呈現在法治人才培養的教材中,在教育實踐中切切實實地培養法治人才。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時代法學教育的壓艙石,也是法治人才教育實踐的指揮棒。是新時代法學教育中法治意識形態教育的好教材,“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科學地闡釋了法治的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理論、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觀點,以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體系化構建為理論旨趣,[14]形成了新的法學教學范式和法學實踐范式。
在法學教學范式上,“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是新時代法學思政教育和法律職業倫理教育的教科書。其一,有效促進新時代法學教育的實施,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內蘊,確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統領地位。其二,能有效更新新時代法學教育的方法,有效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三進”工作與新時代法學教育的實踐融會貫通,把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價值與新時代法學教育實踐活動相銜接。其三,能有效適應新時代法學教育新形勢、回應復雜多變的社會挑戰。,《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為法學教育課程提供了具體教材,適應培養新時代法治人才的戰略需求。
在法學實踐范式上,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法治人才的實踐確立了科學的工作脈絡和實踐進路,構筑了法治人才的工作框架與實踐模式。在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上,習近平法治思想設立了法治人才的實踐目標,明確了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使命與任務,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在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保障上,習近平法治思想對法治人才自身提出了要求,強調要把握好法治要求和道德訴求的關系,建設德才兼備的法治人才隊伍,形成一般性的法學實踐范式。
(三)習近平法治思想進課堂是職業培養的要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進課堂,是要將習近平法治思想通過理論嵌入教學的方式,將理論與職業培養相銜接,培養出法治認識正確、職業素養達標的法治人才。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人才自身發展的內在遵循與價值要求,要求在大學課堂中培養出具有法治思維、法治方法的卓越法治人才,進而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法學職業培養上的行動基點。
在法治思維培養上,習近平法治思想內蘊法治思維的基本形態。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國家治理模式,要求以法律至上為基本原則,以嚴格依法辦事為行為導向,從而使得法治人才在法律的準繩上審視社會各類主體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范。法律思維實際上就是規則意識、秩序意識,要求社會各類主體遵循法律規則、遵守法律秩序。在課堂的教學實踐中,要運用大量規則意識、秩序意識的相關理論對習近平法治思想予以解讀、闡釋。在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存有大量的相關描述:“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些都是法治思維的生動表達。
在法治方法培養方面,習近平法治思想內蘊了法治方法的基本模式。習近平法治思想闡明了政治與法治的關系、改革與法治的關系、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關系,可以在課堂上向法治人才輸入相關概念、范疇,促使法治人才能夠在法治社會中找準自己與社會的關系、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此外,習近平法治思想能夠為法治人才提供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法治方法。“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這些都能夠在根本上為法治人才的培養提供根本性的法治方法論,進而為針對具體問題的方法措施提供一個邏輯基點和理論前提。
三、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依法治國的最新理論嵌入“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教學
要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依法治國的最新理論嵌入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課堂教學中,使得法治人才培養與時俱進。
(一)以最先進的法治理論武裝法治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對法治人才培養的最新論述就是最先進的法治理論。《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是202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其中的觀點具有時代性、先進性。但還要不斷吸收習近平總書記最新的相關論述,例如2023年出版的《習近平法治思想綱要》,就是最新的有關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論著。可見,要想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時刻武裝法治人才的頭腦,就必須與時俱進地更新法治理論,以最先進的法治理論武裝法治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對法治人才培養具有一系列精準、科學的論述,必須跟進學習,以便與最先進的法治理論、法治思維、法治方法同頻共振。
在法治理論更新上,學術界基于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依法治國的相關論述,提出了習近平社會治理法學理論、習近平國家安全法學理論、習近平生態文明法治理論、習近平黨內法規建設理論等不同交叉學科的法治理論。將這些新的理論成果嵌入“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教學就是十分重要的。要對不同交叉學科中的習近平法治理論進行學習,既要保持對習近平新的法治理論的不斷學習,也要找準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教學中的相關嵌入點。從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論出發,習近平新的法治理論嵌入“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教學,必須廓清理論與實質的關系,科學辯證看待形式與實質的關系,要求針對實質性的具體社會關系,以法治手段予以規制,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基點,培育出具有先進性、專業性的法治人才。
用法治理論武裝頭腦方面,習近平法治思想是豐富的思想資源,要在短暫的課堂時間里闡釋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精要,使我們與最先進的法治理論保持一致。因此,對習近平法治理論的教學至少遵循以下兩個原則:其一,以原著為本,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最本源的論述和觀點,力爭客觀;其二,找準習近平總書記的最新論述和觀點。用最客觀、最先進的法治理論武裝法治人才,力求為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提供正確、科學的理論指導,以期用最先進的法治理論武裝法治人才。
(二)以最正確的法治理論形成法治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對法治意識形成的最新論述就是最正確的法治理論。法治意識能否時刻保持正確,取決于其是否能夠始終緊跟時代脈絡、堅守人民立場。可以說,法治意識的正確性是相對的,必須始終與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發展變化保持一致。何為最正確的法治理論,首先就必須具備真理性,與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相適應,能夠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需求——良法善治。
法治意識必須以良善性的法治理論指引。法治意識是以良善為內核,使引導全社會向上向善蔚然成風,是以規則為準則,引導各類主體遵紀守法的一種社會意志,而非簡單的法律意識、規則意識。法治意識的形成必須有良善性的法治理論。在新時代法學建設視域下,全面依法治國要求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共同推進,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以法謀定,以德育人。此外,對良善性法治理論的引用必須加以辨別。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客觀物質生活條件。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構建中國式良善性法治理論并加以運用,并嵌入到法治人才的培養中尤為重要。因此,法治意識的培育必須選擇最正確的法治理論,吸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意識的最新論述,學習黨中央關于法治建設的最新文件,嵌入法治人才培養系統中。
(三)以科學的法治理論提升法治素養
法治素養是衡量法治人才綜合質素的評判標準。法治素養要始終保持先進性,則要經常更新法治理論,以最科學的法治理論提升法治素養。“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課程從法治人才的正向培養維度出發,力求培養出掌握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的法治人才。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邏輯為融入的切入點,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融入為關鍵點,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時代價值融入為著眼點,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踐要求融入為落腳點,組建高素質課程團隊,強化相關規范文件的理論嵌入,設計科學的法治理論規范課件和教案,完善課程督導、評價和教學效果反饋,以高標準要求做好法治素養培養課程建設。
提升法治人才的法治素養,要求法治人才時刻學習最新的黨紀國法,不能故步自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紀律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提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紀嚴于法、紀在法前”。[15]可見,要提升法治人才的法治素養,必須將對規范的學習拓展到黨內法規、社會規范、道德規范等統領社會關系的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把社會之法、時代之法融入法治人才的內在素養中。因此,必須不斷完善“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中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紀檢監察的部分,必須吸收習近平總書記最新的關于紀檢監察、黨紀國法的內容到“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課程中,要有底線意識,把握行為底線,提升法治人才的法治素養。
參考文獻:
[1] 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范方志.我國高校思政理論課部門名稱和地位的科學界定——兼論科學發展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活動[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3):172-174.
[3] 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10-14.
[4] 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50-58.
[5] 徐曼,黃祎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性知識及其生成[J].思想理論教育,2024(6):74-80.
[6] 尹秀娟,董一帆.數智時代高校思政元話語能力培育的邏輯理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4(10):68-70.
[7] 周輝.數字賦能高校精準思政的內在要求、現實困境與實踐理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4(8):66-68.
[8] 楊宗科.習近平德法兼修高素質法治人才培養思想的科學內涵[J].法學,2021(1):3-17.
[9] 王晨.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新發展新飛躍[J].中國法學,2021(2):5-19.
[10] 伊士國.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踐價值[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21(2):3-12.
[11] 汪習根.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時代精神[J].中國法學,2021(1):29-47.
[12] 陳柏峰.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黨的領導”理論[J].法商研究,2021(3):3-11.
[13] 張立偉.論習近平法治思想中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觀及其理論邏輯[J].中國應用法學,2022(2):100-111.
[14] 張文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體系[J].法制與社會發展,2021(1):5-54.
[15] 黨員干部“紀嚴于法、紀在法前”的理論辨析[J].社會主義論壇,2024(1):18-19.
(責任編輯:王義祥)
*基金項目:黃岡師范學院校級重點教研項目“新時代法學教育視閾下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融貫機制探究——以理論嵌入式教學方法為例”(2023CE14)。
" "作者簡介:張華(1977— ),男,法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會治理法、民商法;李夢涵(1996—),女, 202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