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熙
(湖南日報社,湖南 長沙 410005)
主流媒體的轉型發展是當下新聞傳播領域中關注的重點議題。目前,新聞的可視化正在向縱深拓展,主流媒體紛紛打造自己的短視頻品牌,并入駐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社交平臺,力求吸引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同時,一些新興的數字媒體機構也積極進入這一領域,通過創新的技術手段和內容形式,優化短視頻新聞的制作和傳播模式。
短視頻新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6 年左右,YouTube 等在線視頻分享平臺開始興起。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絡的普及,人們開始使用短視頻平臺獲取信息,從而促進了短視頻新聞的發展。
2008 年,世界上第一個能被稱之為短視頻新聞網站的Newsy 成立,該網站通過對熱點新聞進行二次加工和傳播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受眾。2012 年,Now this news 作為全球第一家移動新聞服務機構誕生,很快BBC 開始在instagram 上推出新聞賬號Instafax,成為新聞媒體在媒介融合趨勢下步入短視頻領域的第一次嘗試。2016 年,國內首個以視頻新聞為特色的平臺“看看新聞”正式上線。緊接著,部分主流媒體也開始探索短視頻新聞。2017 年,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開始崛起,引領了短視頻新聞的發展趨勢。移動互聯網時代,實時在線已經成為當代社會受眾的一種生活常態。第51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 年12 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10.67 億,短視頻用戶規模為10.12 億,占總體網民的94.8%。龐大的用戶群體讓短視頻成為媒體融合發展的“競爭地”。短視頻新聞數量激增,逐步進入紅海階段。
在融媒體時代,短視頻已經成為媒體融合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李良榮教授表示:“短視頻作為一種新生的媒介形態正在走向主流,并將成為未來新聞發布的主要方式?!?/p>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主流媒體開始進軍短視頻領域,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呈現新聞內容。相比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短視頻新聞更加輕量化。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說:“總臺在長視頻上具備無法比擬的優勢,在短視頻的生產和創作上還有極大的潛力可挖。我們要充分調動全臺的生產積極性和制作力量,投入到高品質短視頻的創作中去。”2019 年7 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推出《主播說聯播》短視頻欄目,讓人耳目一新。該欄目作為《新聞聯播》的衍生欄目,由主播對當天的時事新聞進行評論,篇幅小、時間短、內容緊湊,讓觀眾更容易接受。另外,風趣幽默的話風打破了“硬新聞”的嚴肅性,讓新聞多了一份溫度,從而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圈粉無數。截至2023 年5 月,《新聞聯播》在抖音平臺上就擁有3 600 多萬粉絲,獲贊3.6 億。
二次創作成為主流媒體生產短視頻新聞的重要方式。在抖音平臺上,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賬號發布的內容以時事新聞、熱點事件、正能量為主。素材來源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對已經報道的新聞進行切片,另一種則是整合素材進行再加工。在制作上,挑選重要畫面,用亮眼的標題和字幕突出核心內容,再加上感染力的音樂,以幾十秒的長度持續放送,呈現了“快反+精簡”的輕量級、批量化的短視頻新聞內容。截至2023 年5 月,在抖音平臺中,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的粉絲數分別達1.6 億和1.5 億。
快反即是快速反應能力,2022 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央視新聞短視頻賬號僅在30 秒之內做到快速反應,緊抓知名運動員的奪冠瞬間,連續發布多條“短、平、快”的優質視頻,單條斬獲6 000 萬播放量的視頻超過10 個,攬獲大量優質公域流量,充分調動了全民關注冬奧的情緒,強化了運動氛圍。
從視頻制作的角度來看,主流媒體的內容生產已經在向PUGC 模式發展。專業內容生產與用戶內容生產相結合,主流媒體開始與用戶聯動,以獲取新聞選題和視頻資源。這不僅需要一個高效的生產流程和審查制度,而且還需要建立一支訓練有素、分工明確、協同高效的新聞生產團隊。例如,在2022 年6 月10 日唐山燒烤店打人案中,兩段事發時燒烤店內的錄像在社交平臺上引發熱議。相關話題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許多網友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人民政協報官方賬號在其抖音賬號“政協君”下經過整合編輯,發布了完整版視頻,展示了事件的經過和后續的調查結果,并獲得了高度關注和轉發,這也充分體現了PUGC 模式的優勢和新聞生產團隊的重要性。
依托短視頻平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布信息,由此出現了大量的自媒體。而在自媒體的發展過程中,也萌發出了泛新聞的生產模式。泛新聞作為一種新聞發展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傳統新聞的價值觀淡化,開始更加追求速度和實時性;二是新聞信息與其他信息交融在一起,內容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三是敘事方法更加故事化,更能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泛新聞的實質是技術的革新催生了新聞信息與其他信息融合的結果。
互聯網平臺的開放性、共享性意味著自媒體發布信息的門檻降低,加上缺乏有效的審查,不少自媒體利用謠言、虛假信息來博取流量,由于新聞信息與其他信息的邊界逐漸模糊,自媒體的失實發聲極易導致主流媒體的新聞信息被不斷覆蓋,不利于真實有效信息的傳播。2023 年3 月12 日,“晴朗·從嚴整治”行動展開,專門針對“自媒體”亂象,打擊“造謠傳謠”“有害信息”和“惡意炒作”,重點整治了其中的“內容信息仿冒”“資質假冒仿冒”等現象。但由于自媒體泛新聞基數龐大,整治行動難以面面俱到,從主流媒體的角度上來講,仍然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需要注意的是,在與自媒體泛新聞競爭時,主流媒體要警惕“唯流量論”。首先,“唯流量論”可能會使主流媒體的報道傾向于輕松、有趣,以及容易引發爭議的話題,而忽略一些重要、深入和復雜的新聞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報道可能會浮于表面和過度娛樂化。其次,“唯流量論”也可能會導致主流媒體的報道不夠客觀和完整。在追求高點擊率的同時,一些主流媒體可能會錯誤地選擇或操作新聞事件,導致報道出現歧義、不準確和誤導性的信息。此外,一些新聞媒體可能會出于利益關系,對新聞報道進行修改或遮蔽,從而導致報道失實。
為應對泛新聞,主流媒體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要將專業性放在首位,更加注重深度、廣度和準確性,為受眾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以增強權威性。此外,主流媒體可以選擇多樣化的形式讓新聞報道“活”起來,提高用戶的體驗度和黏度。
短視頻新聞以其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等優勢,適用于多樣化的傳播方式。以文本新聞帶動短視頻新聞。目前,主流媒體主要在自己的移動新聞客戶端上發布短視頻新聞。同時,也會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轉發分享。另外,主流媒體還會將目光投向嗶哩嗶哩、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視頻網站,拓寬傳播渠道。如今,部分主流媒體通過打造自己的視頻客戶端來聚合內容,提升品牌影響力,例如總臺旗下的“央視頻”、人民日報視頻客戶端“視界”、湖南日報社打造的視頻APP“犇視頻”、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旗下短視頻平臺“風芒”等。
短視頻新聞的傳播具有即時性的特點。借助移動智能終端和互聯網平臺,傳統新聞傳播的時空限制被打破,受眾不僅可以隨時隨地了解時下正在發生的新鮮事,還可以投入到創作中。普羅大眾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成為了信息的創作者和傳播者。人們可以將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突發的、有趣的、感動的瞬間分享在短視頻平臺上。人人都在新聞現場,人人都可以記錄分享,信息源被分散,時間成為短視頻新聞傳播的競爭點,時效性更加突出。
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方式、快節奏的生活導致用戶“碎片化”接收信息。不計其數的短視頻也會使用戶注意力稀缺,讓短視頻傳播的語境越來越碎片化。為了迎合受眾的閱讀習慣,短視頻新聞的傳播節奏也越來越快。這種快節奏的傳播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帶來更多的關注和互動,但也存在信息量不足、內容表達簡單、深度不夠等問題。短視頻新聞的時長通常較短,往往只有數十秒,無法提供足夠全面的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創作者需要抓住最能代表事件本質的關鍵信息進行精簡和壓縮。這就意味著短視頻新聞可能過分強調事件的表象,而忽略了深層次的內涵和背景,無法提供足夠的背景信息和分析,導致新聞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下降。另外,短視頻數量多、傳播廣、速度快,容易使用戶產生視覺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這會讓人們逐漸喪失對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只能通過碎片化的信息來了解事件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創作者為了迎合用戶的注意力和興趣,有可能會采用夸大、錯誤或帶有偏見的標題,吸引用戶點擊閱讀,而忽略新聞本身的價值和真相。
短視頻新聞同樣具備情感化傳播的特點。首先,短視頻新聞更注重視聽元素的表現,通過圖像、音樂、聲光效果等多種元素,營造出強烈的情感氛圍。豐富的視聽元素,讓受眾更好地理解事實和背景,也更加容易接受和信任報道。其次,短視頻新聞在主題設置和內容解讀上,往往選擇更具有時效性、親民性以及溫度感的話題進行報道。這些話題,通常以“熱點事件”“社會焦點”“人物故事”等形式出現,很容易激發受眾的情感反應。比如,在疫情期間,一些短視頻新聞以“英雄醫生”“逆行者”“愛心志愿者”等為主題,以人物故事為切入點,凸顯人性的光輝,從而引發社會共鳴和熱議。另外,短視頻新聞也經常使用情感化的標題、銜接、結尾等手段,為報道增加了情感元素,從而進一步推動新聞的傳播,擴大影響力。
短視頻新聞的敘事風格多元化。由于短視頻平臺本身所具備的娛樂性特征,使得短視頻新聞的表現形式更加接地氣,它的敘述模式靈活多樣,不再拘泥于傳統的正式敘述模式。與傳統的新聞報道相比,在敘事手法上,短視頻新聞更加注重打造出生動有趣的視覺效果,采用更加輕松有趣的語言、音樂和動畫,讓受眾更容易理解并吸收信息。短視頻新聞還廣泛采用草根視角、街訪記錄等方式,貼近人民群眾,反映真實的生活狀態和情感狀態。通過這種方式,短視頻新聞不僅能夠更好地傳遞新聞信息,而且也成為社會生活的一種參與形式和記錄手段。這種多樣化的敘述風格也能夠幫助受眾更加全面地理解事件背后的人物、情感和價值,從而更有利于傳播。
此外,短視頻平臺作為一個交流互動的場所,也給了新聞媒體更多創意和個性化的空間。例如,一些新聞媒體會在短視頻中加入博客式的元素,讓受眾了解到新聞背后的記者個人想法和情感表達,增加了人情味。
值得注意的是,短視頻新聞并非完美無缺。相較于傳統新聞報道,短視頻新聞容易缺乏深度和廣度,容易造成對事件簡單粗暴的處理和誤解,也容易滋生不負責任的低俗內容,甚至存在著虛假信息和造假現象?!熬弊烛寗佣桃曨l新聞發展。主流媒體在追求流量的同時,應該堅持專業精神,嚴格審核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同時,在短視頻新聞的制作和發布過程中,新聞媒體也應該加強管理和監督,切實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和可信度。另外,短視頻平臺的用戶群體廣泛,受眾的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也不同。因此,新聞媒體在制作短視頻新聞時需要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進行分析和策劃,設計出適合他們的敘述方式和展現形式,提高信息傳播的效果和影響力。
綜上所述,短視頻新聞已經成為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新聞報道會隨著技術的變革而產生新的變化。相比傳統紙媒的圖文報道和電視媒體的新聞節目,短視頻新聞具有更高的傳播效率和更強的時效性。短視頻新聞的發展為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提供了新的傳播方式。結合PUGC 模式,受眾成為新聞報道的參與者,為主流媒體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視角和信息來源,豐富了短視頻新聞的報道內容。信息大爆炸時代,主流媒體在探索短視頻新聞的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因此,需要主流媒體堅持專業性,加強與短視頻平臺的合作以及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不斷發掘短視頻新聞的潛力,創新生產模式,拓寬傳播渠道,為受眾提供更多優質的信息服務,以提升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和引導力,推動主流媒體更好地實現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