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 玨
(常州廣播電視臺融媒新聞中心,江蘇 常州 213000)
在當前時代發展背景下,移動互聯和人工智能以及云計算等技術手段的應用和普及使媒體行業實現了全面創新,現階段媒體融合發展占據主流地位,媒體也正在實現跨介質和跨行業的發展。因此,新聞產品在媒體融合時代下出現了創新性的產品形態和生產流程,實現了傳播渠道等的全面變革。在此背景下,電視新聞作為相對傳統的媒體表現形式面臨著一些發展挑戰。為了進一步提高傳統電視新聞的存續能力,使其在新媒體時代下應對各項沖擊和挑戰,針對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進行創新升級至關重要。
在媒體融合語境下,電視新聞的采編內容具有更強的立體性,與傳統的電視新聞報道相比,當前時代下的新聞素材相對更加多樣。在進行采編工作時應該基于傳統的新聞素材刪減重組處理進行工作程序升級,在圍繞主題性和成就型以及儀式性等新聞事件進行內容編輯的同時,對新聞內容中的民意事件和問題分析解決之道等內容進行擴充。歸根結底,在融媒體時代下,采編人員可以利用各類先進的媒體技術對新聞內容進行有效合成,并且可以從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渠道進行素材收集。如此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新聞事件和社會因素的關聯性,進而有效增強新聞內容的豐富性。當然,在融媒體背景下,采編人員也能夠從更具全局性的角度對新聞報道內容進行編輯,從而使新聞受眾在觀看內容時,可以以整體性視角對新聞事件加以了解,改善新聞受眾的觀看體驗。
隨著數字技術的應用滲透,開展新聞采編工作時,能夠采用的各項工作方式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現階段,新聞采編人員可以利用云平臺進行數據信息的采集,在各類智能化手段的支持和作用下,采編人員進行視頻新聞收錄和匯總時,可以獲得更強的技術支持[1]。由此可見,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為采編人員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新聞素材及采編渠道,同時采編工作者也可以利用移動通信終端等工具了解更多的新聞采編線索。在新聞采編實踐階段,工作人員也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優化信息甄別篩選效果,從而進一步明確重點采編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化云平臺的支持作用下,采編人員可以在信息采集和素材編輯過程中更加快速地進行資源整合,并且能夠采取一次采訪、多種生成、多元發布的采編形式,推進新聞稿設計優化,將新聞事件進行最大化處理,使新聞事件當中的各類關注點均能在采編處理下得到凸顯。
在以往的新聞采編工作中,傳統電視新聞的組織結構具有非常明顯的單一性。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在當前行業發展時期開展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時,相關人員需要根據媒體融合的發展需求,對新聞業務流程和電視新聞組織結構進行全面優化整合,促進流程結構重組升級。在新聞采編工作方式向著多樣化發展的背景下,當前的新聞資料獲取渠道越來越多,采編人員可以利用數字網絡進行全方位的新聞資源整合,同時也能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電視新聞結構加以優化重建,使融媒體平臺能夠融入到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系統當中。
隨著行業的持續發展進步,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對于人員的能力要求逐漸變得嚴格。一方面,現階段的媒體融合互動性和體驗性,以及交流感和沉浸式模態特點越發明顯,所以采編人員在進行新聞采集時,需要精準把控新聞傳播信息源,在采編實踐期間,則需要充分考慮電視新聞稿的編輯需求,精準提煉事件信息,在明確電視新聞媒體定位的前提下,基于新聞稿件使用價值進行新聞資源采集[2]。另一方面,新聞采編工作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字駕馭能力和撰稿能力以及綜合編輯能力。究其原因,在當前行業發展背景下,采編工作者需要對稿件當中的文字、圖像和短視頻進行合理規劃,同時需要在采編過程中進行攝像錄音等工作。因此,要想保障新聞產品的整體質量,確保采編人員綜合素質達標是必要條件。
無論新聞業態如何發展,“內容為王”始終是核心競爭力。在新聞媒體融合傳播架構中,數字內容生產、高新視頻發展、廣電5G 建設等新型信息傳播端轉型升級步伐持續加快。電信專網、互聯網已經成為用戶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的重要途徑,交互式網絡電視和互聯網電視用戶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0 年,全國交互式網絡電視用戶超過3 億人,互聯網電視用戶9.55 億人,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 99.59%。面對龐大的新聞受眾群體,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要以創新的意識積極構建互聯網思維,冷靜應對搭載網絡而風起云涌的自媒體,其憑借多終端傳播優勢嵌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目前很多自媒體為吸引更多流量,不是出現信息過載,就是出現報道失實,甚至混淆黑白等問題[3]。堅持“數字優先”策略,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在主流媒體融合傳播矩陣中突出新聞特色,不斷推出有思想、有情感、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豐富新聞內容,創新呈現方式,拓展傳播渠道,給新聞媒體提供更多的優質新聞產品。
在媒體融合語境下促進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升級時,應該對各項工作流程進行創新。在實踐期間,需要將資源優化作為主要抓手,促進新聞采編的體制及機制改革,有效從指揮體系和隊伍建設等角度完善采編工作流程,促進新聞采編系統實現創新轉變。首先,工作人員應該立足于全媒體傳播發展態勢,對當前的新聞傳播規律加以掌握,在明確新聞傳播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對新聞產品生產流程加以優化調整。比如,在對指揮體系進行建設時,應該基于獨立的電視新聞系統進行新媒體要素融合,在實踐期間,根據相關規范要求,對采編工作中的采寫和編輯以及制作、傳播等流程環節加以規范,制定一體化的采編運轉方案,在有效保障新聞稿件質量的同時,降低重復采訪和內容交叉等資源浪費問題的發生率。其次,工作人員還應該從人員能力角度對工作流程加以創新,采編人員在工作中應該根據媒體融合背景下的資訊多元化發展和資源多渠道收集等發展趨勢,對采編人員的寫作能力、采集能力等支持采編工作順利開展的能力素質加以強化。最后,應該從組織管理角度出發,建立創新型采編機制,根據實際的電視新聞發展需要,對審稿、簽發和薪酬體系以及部門運行機制等進行完善,在保留傳統采編機制優勢的前提下,推動采編創新,形成并聯型工作流程架構。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利用技術手段提高采編工作質量是比較常見的工作舉措,推進技術創新有助于提高新聞采編工作的流程化水平,可以使新聞網絡視頻化發展獲得良好效果。因此,在開展采編工作時,相關人員應該做到技術深度融合,在實踐期間,合理利用新聞系統當中的微服務技術框架,有效推進融媒體平臺智能化發展,在實踐過程中,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推進采編工作系統實現升級。在采編工作中,也應該借助5G 網絡和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促進工作創新,推進不同媒體形式之間實現有機結合,為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發展注入活力。此外,采編人員還可以在工作過程中引入photoshop 等制作軟件,在進行新聞產品制作時,靈活利用各類制作軟件優化采編工作,提高電視新聞內容的豐富程度,促進電視新聞視覺效果優化,使電視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當前媒體行業當中的信息,呈現幾何倍數增長趨勢,用戶在瀏覽各類新聞時有更多的平臺選擇,對于電視的平臺需求自然有所降低。在此背景下,電視新聞的優勢在當前行業發展形勢下大打折扣,在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的受眾群體也一再縮減。除此之外,各類更具開放性、交互性的新媒體平臺大規模普及,也對電視新聞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沖擊。由此可見,要想使電視新聞在新時代下繼續發展,需要積極探尋創新設計途徑。
從新聞采編工作的發展形勢上來看,隨著新媒體的開放性逐漸提升,新聞傳播平臺越來越多。當前,行業內不具備良好專業素養的媒體從業者數量持續增加,甚至普通受眾也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用簡單的文字圖片進行所謂的新聞發布。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行業發展局面下,傳統新聞媒體的資源掌握優勢和新聞獨家性被削弱。同時,在信息化發展背景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開展過程中,如何保障新聞內容的時效性,也逐漸成為促進工作優化的重難點[4]。
除了新聞采編工作及整體行業方面的變化與挑戰之外,新聞受眾對于新聞產品的整體需求,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轉變。在新媒體平臺上,用戶對于喜愛內容的選取靈活度相對更高。在瀏覽新聞時可以集中觀看自己偏愛的新聞種類,同時隨著媒體融合不斷深入,新媒體平臺能夠熟練應用大數據對用戶需求進行分析,從而根據用戶的實際瀏覽習慣進行定制化的新聞推送。這樣用戶的個性化和小眾化新聞需求能夠在融媒體平臺上得到充分滿足,長此以往,具有一定固定化特制的電視新聞將會處于被動地位,受眾群體也會出現縮減。
在媒體融合語境下,推動電視新聞采編創新發展時,相關人員首先應該樹立良好的工作思維理念,在實踐期間積極了解互聯網、大數據等相關概念,結合新聞采編工作的實際發展需求,進行思想理念的創新。基于此,采編人員應該突破傳統媒體思維壁壘,在新時代下深入了解融媒體的發展形勢和發展特點,進而在工作中做到與時俱進,樹立更具創新性的正確的新聞采編工作理念,形成良好的全媒體發展觀,以正確的工作理念為導向,追求更高的新聞服務質量,從融媒體視角下推動采編工作創新發展。
電視新聞本身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在新聞發布過程中,相關內容也會起到一定的輿論導向作用。因此,在新時代下,完善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應該基于當下信息爆炸的發展現狀,對真偽難辨的信息進行充分篩選,進而發揮自身的輿論引導能力,堅守新聞陣地,傳播正確價值[5]。在實踐過程中,采編人員應該對整體的采編工作流程進行層層把關,確保各個環節收集到的信息均真實可靠。在此基礎上,應該從提高新聞產品質量角度出發,根據當下媒體行業的整體輿論生態格局進行采編工作規劃,在保障采編內容真實準確性的基礎上,從思想性和理論性角度出發,弘揚正確價值觀,有效發揮電視新聞媒體的作用,解決低俗、不實新聞泛濫等行業問題。
適當提高電視新聞與受眾之間的互動頻率,有助于增強受眾黏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受眾群體。因此,在推進采編內容互動性優化時,工作人員應該在事前開展調研工作,全面深入了解受眾的實際價值取向,同時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引入互動性相對較強的新媒體交流平臺,通過打通受眾反饋渠道來更加直接地與受眾進行溝通,并傾聽和接受受眾的意見及建議,從而根據受眾的實際偏好以及反饋信息分析結果,對新聞產品進行合理優化。
應該注意從采編人員的專業素養角度出發,根據媒體融合的實際發展需求,對采編人員的專業能力加以強化。在新時代下,采編人員開展工作時,不但應該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對新媒體創新技術進行充分掌握,而且需要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因此,在日常的新聞采編工作實踐期間,電視臺方面應該注重針對采編工作者開展專業培訓,在推動新聞質量優化采編工作創新發展時,電視臺應該根據當前的采編工作落實需求,制定科學的培訓方案,定期組織開展采編培訓活動,采編人員能夠在日常工作期間及時了解到新的理念和知識,實現持續性的自我提升。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發展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沖擊。為了進一步保持電視新聞的發展活力,從新聞采編工作角度出發,對媒體融合進行深入研究,并促進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體系優化升級十分必要。從業人員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媒體融合背景下的電視新聞采編特點,進而從意識創新和流程優化以及技術升級等角度探究采編工作的創新要點。在此基礎上,工作人員應該了解現階段的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發展難點,基于創新難點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通過轉變工作理念、提高新聞輿論引導能力、增強新聞互動性、促進采編人員專業素養提升等方式,增強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實踐效果,為采編工作的創新發展助力。在融媒體背景下,為電視新聞的穩定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