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紅 齊冬輝
(中國人民銀行遼源市分行,吉林遼源 136200)
工會經審工作是工會經費審查工作的簡稱,主要內容是指各級工會經審委員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相關條款對本級工會和下級工會經費、資產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合法審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工會應當根據經費獨立原則,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工會經審工作是工會一項重要工作,是確保工會規范化建設,不斷提高工會核算水平的保障。同時,也是工會財務工作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工作機制的一個重要手段。多年來,各級工會為了完善經審工作,推進工會經審規范化建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為保障工會各項資產安全和規范工會經費的收、管、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另一方面,也通過經審工作的監督與規范作用,有效推動工會財務核算體系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近幾年,吉林省人民銀行系統各級工會多措并舉,不斷提升工會經審工作水平,加強工會規范化建設,切實提高工會核算水平。一是多次開展精準培訓,打造優秀經審團隊。2018年以來,吉林省分行多次組織舉辦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的工會經審財務工作培訓班、聘請中華全國總工會、省總工會等專業審計人員對全轄工會經審工作人員及財務人員進行精準培訓,增加財務、經審人員與全總和省總專家相互交流研討機會,積極探索更為標準、全面、科學的工會經審工作,努力在全省打造一批高素質的工會經審干部隊伍。二是及時完善工作內容,使經審工作更具適應性。結合新《工會會計制度》應用及新版《工會財務經審系統》的上線,不斷完善更新經審工作方式與方法,各年度不斷修改與完善《吉林省人民銀行系統工會經審工作方案》,使轄內工會經審工作適應新制度、新系統上線帶來的新工作、新問題。三是科學規范工作流程,使經審工作全面覆蓋。建立了年審全轄工會覆蓋面達100%的吉林省工會經審工作流程,并不斷修改及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印發了《吉林省人民銀行系統工會經審規范化建設考核辦法》等相關文件。有效提升全轄工會經審的整體工作水平,對全省工會財務起到了有效輔助、監督、提示等重要作用,具體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工會經審工作內容中包含經審回訪(或回頭看)項目,亦是對上次經審出問題的整改和落實情況進行再次確認,能夠有效糾正工會財務人員對規章制度理解偏差導致的錯誤,同時,在后續工作中著重避免出現重復性錯誤,逐步規范工會財務人員的職業操守,提升工會整體核算水平。例如:2017年以前,在全省經審過程中,各家市州中心支行工會(現在改為市州分行)工作委員會的財務處理中,對于銀行經辦手續費和賬戶管理費等,普遍存在使用基層工會專用的其他業務支出核算的錯誤現象。2017年后,通過幾次經審檢查,全省人民銀行系統工會已杜絕了錯誤使用該項科目的現象,從而大幅度提高了決算工作的準確程度。
工會經審過程中,對于每個問題都會與工會領導與財務人員直接溝通與解釋,同時,亦能將各單位工會部門的優秀做法進行交流,這也是工會現場經審與其他外部審計不同之處,直接溝通交流一方面可以更為直觀地拓寬經審工作人員和被經審工會財務人員工作思路,另一方面使工會經審人員汲取被審計單位工作經驗和優秀做法,使被經審單位財務工作人員通過審計出的問題加深各類規章制度的理解程度,起到了相互促進與提高的作用,對規范各級工會財務人員的整體核算水平起到了助推作用。例如:幾年前,全省各級工會對于支出項目審批過程中只局限于工會主任(主席)“一支筆”,認為工會主任(主席)在原始憑證上簽字即可,而削弱了重大事項集體研究決定的審批手續。近幾年,通過全省工會全面經審的開展,轄內各級工會已全面開展工會經費管理使用全過程審批,既有工會主任“一支筆”審批,又有事前簽報單審批,還有召開工會委員會集體研究審批,全省人民銀行系統工會經費支出體系正朝著完善、科學、規范標準邁進。
由于工會經審工作的開展頻次是按年度開展的,這種經常性的審計對于工會財務人員起到了事后監督的作用,因此,要求工會財務人員在工作中要堅持底線思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黨風廉政建設相關規定以及工會經費“八不準”規定,強化工會財務人員作風建設,在工會經審的管理使用方面,有效形成監督關口,各級財務人員能夠主動管起來、主動防起來,進一步防范財務風險。幾年來,通過有效的經審監督與保障作用,吉林省分行工會及轄內各市州分行工會均順利地通過多次大型的外部審計和巡視巡察。
近幾年,隨著工會經審工作的不斷完善,工會經審工作已由單純的工會財務經審上升到工會資產管理和工會預算管理的全方位經審,2017年以來,隨著中華全國總工會《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至2021年新版《工會財務制度》的出臺,工會財務制度的不斷更新迭代使經審工作項目的深度和廣度已得到有效地拓展,吉林省分行工會在不斷完善《吉林省人民銀行系統工會經審工作方案》的基礎上,對經審內容也適時地進行了更新,通過對《資產負債表》《固定資產清查表》等工會資產嚴格審計,確保工會資產和行政資產賬目明晰,全面保障了工會資產的安全性。
新《工會會計制度》實行以來,工會經審工作對工會財務工作的提高也起到了有力地推動作用,但隨著工會職能的不斷拓展和深化,各級工會經審工作也需要不斷深入、完善,經審工作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具體表現在:
工會經審工作要求問題定性準確,要求對所有經審發現的問題,找出相應的制度規定。但目前的制度與規定存在不夠細化、無法對問題直接定性的問題。例如:《關于加強工會經費財務管理和審計監督切實管好用好工會經費的通知》中第三點嚴格工會經費預算管理中有如下規定:強化預算監督和財務監督,強化事前和事中監督,建立健全覆蓋所有工會經費和財政補助資金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并未規定如何強化預算監督、如何強化事前和事中監督等措施,如何區分事前和事中監督與“一支筆”監督等相應的事項,另外,對于“誰組織、誰獎勵”原則制度中未明確規定,“工會采購簽訂合同的標準”“簽訂合同”前由單位出具的“法律意見書”等規定均無工會相應制度,工會經審人員在經審過程中難以將問題如實定性。例如:對吉林省轄內某基層工會審計過程中發現,該工會端午節購買節日慰問品(食品類),未與商家簽訂采購合同,經審組無法找到相應的文件規定,但又必須將此類做法提出,于是事實確認提供的文件依據中只能是籠統地依據《工會財務會計管理規范》中三十二條:建立嚴格的經費開支程序和授權批準制度,明確授權批準的范圍、權限、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做到申請、經辦、證明、驗收、審核、簽批等經費開支手續完備,原始憑證合法有效,相關附件齊全。無法使查出的問題給予具體的定性。
工會經審委員主要為兼職,在日常工作中對各項規章制度的理解不同,審計審查的尺度寬窄不一。一是不同組的經審成員(組長、主審和組員)履職業務能力的差異性影響整體工會經審工作質量。例如:某工會經審委員會派出的三組經審小組,兩組經審工作開展的比較細致,有理有據,且經審材料齊備,而第三組由于業務能力較差,容易造成經審工作開展時間長,而且問題查找不充分,不具體,資料留存與經審工作規范化還有差距等,從而影響了整體工作進度與質量。二是對于經審人員普遍兼職,對工會制度的連續性缺乏足夠的了解,對新情況新問題用舊制度對標,就會影響經審工作的實效性。
《中國人民銀行工會經審工作規范化建設標準》第四項審查審計第19條規定:對所屬下一級工會每年審計比例達到1/3以上,由提供的審計報告確認。根據此規定,此項制度規定了工會經審工作是一項常規性工作,常規性的經審工作性質造成了針對性和目的性不強,易使經審組認為只是為了完成工作而經審,從而忽略了工會經審工作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由于工會經審檢查主要是現場檢查為主,非現場檢查方式方法用的不多,也不利于提升經審工作質效。
針對當前工會經審工作存在的問題,現提出建議如下:
《工會會計制度》出臺后,建議結合工作實際出臺更高級次和應用更為廣泛的《實施細則》,越高級次的《實施細則》應用范圍就越廣,在《實施細則》內需針對合同簽訂、會簽標準等內容進一步細化標準,便于經審檢查統一標準,確保經審檢查的規范性。
針對經審干部兼職普遍化的情況,為提升經審干部工作水平,必須從提升經審干部履職能力入手,通過現場和非現場培訓的方式和常規培訓和經審前重點培訓相結合,加強對新《工會會計制度》及工會經費各項補充規定的宣傳解釋和培訓,進一步提升經審干部的業務能力,壓實審查責任。
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對所屬下一級工會每年審計比例達到100%以上標準開展常規經審工作的基礎上,建議通過報表數據、系統數據(目前工會信息管理系統的財務經審模中已實現原始憑證照片的導入功能)、常規工作質量等方面探索實施非現場審計,并通過非現場審計提供的線索指導經審組開展有針對性的常規經審工作(如:通過非現場經審發現線索懷疑某下級工會存在**問題,需現場經審核實,則可通知經審組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經審工作),使工會財務工作完全在工會經審工作監督之下開展,有效推進工會財務工作更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