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高校范圍內,通過網絡形式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增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拓寬其影響力以及提高其實效性的作用,具體表現為宣傳引領功能、教育引導功能、答疑解惑功能、文化育人功能。拓寬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才能發揮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更好地完成新時代高校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使命任務。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路徑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互聯網這一平臺上,利用互聯網特有的交互性、開放性、便捷性等特點,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通過網絡的方式向社會成員進行傳播的活動,是以網絡為載體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發展,在優化高校校園文化環境、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握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與實現路徑,對于做好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范圍內通過網絡的形式,運用網絡技術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一種教學方式。同時,它也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一個虛擬的校園空間,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師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及人與信息之間的互動交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功能,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宣傳引領:主流意識形態宣傳以及價值引領的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1]。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發揮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引領功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宣揚主流意識形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建設,也就是以網絡為載體,對高校師生進行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將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擔當、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代表的則是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2]。因此,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意識形態密切相關。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內在的實踐導向對培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具有重大指導意義,這正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引領功能的要義。
(二)教育引導:教書育人以及引導成才的功能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引導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方面,高校可以將傳統的課堂教學內容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授,以互聯網的形式進行信息轉換,更容易使學生所接受,并在網上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使教育得到全過程、全要素的體現,從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3]。另一方面,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上教學,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與老師的教學結合在一起,通過網上交流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消除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同時也為老師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
(三)答疑解惑:解答疑問以及疏解困惑的功能
答疑解惑的功能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最為直接最為實際的功能,因為它能夠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對于突出的問題給予最直接的回應。由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隱蔽性的特點,所以學生愿意借助網絡平臺說出自己的疑問或者遇到的困惑,這就為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與解決,提供了一種科學的方式,更有助于學生生理、心理健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現為輔導員的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因為可以不必面對面地交流即可掌握學生的狀況,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網絡隱藏自己的身份,充分尊重學生的隱私,便可以及時采取合理且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幫助。高校應該高度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答疑解惑功能,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四)文化育人: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的功能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思想、政治、倫理等因素的作用,最終促使受教育者形成與網絡行為相適應的網絡實踐活動,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網絡文化,進而需要營造一種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文化交流功能、文化創新功能和文化整合功能三個方面。首先,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主要體現在通過網絡傳播先進文化,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為主導,建立和諧的校園文化。其次,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創新功能主要表現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不斷改革、不斷創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趨勢,適應大學生的學習習慣,滿足大學生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此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是指通過網絡對各個時期、各個歷史階段以及各個地區出現的不同類型的各種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從而構建起一個統一規范和共同價值追求的理念體系。
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高校師生的發展和高校的建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創新,不斷優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充分發揮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一)堅持黨的領導,構建高校黨委主導下的多方參與機制
要堅持黨的領導,在高校黨委的全面領導下,充分發揮其價值和作用,建立科學的管理協調機制,確保其與現行的教育模式相一致。這也需要建立健全高校黨委主導下的多方參與機制,以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協調和管理。其中主要包括:以高校黨委為主導,加強對網絡信息安全和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面工作的領導;以宣傳部、學生處、團委為主體,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的統籌規劃和指導;以學生處、團委等學生組織為基礎,建立面向全校學生的信息交流平臺和機制。同時,還要加強高校網絡文化陣地建設,將其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從而不斷優化高校的網絡文化環境,進而彰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二)整合宣傳隊伍資源,加強教師網絡技能培訓
要充分整合現有宣傳隊伍資源,對宣傳隊伍進行集中培訓,提高他們對網絡的認識和熟練操作計算機的技能,對校園網絡進行規劃、建設、維護和管理,積極建設一支精通網絡、擅長網絡宣傳的隊伍,為大學生提供及時、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務。目前一些高校已經開始建立專門負責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構,但專職人員往往是兼職人員。因此可以在各高校內組建專門機構或建立專業網站等方式來提高教師對網絡新媒體技術的掌握和運用水平。高校應該充分重視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其網絡行為進行規范和管理,通過一系列的舉措整合教育隊伍資源,為把大學生培養成我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鋪路架橋。
(三)完善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制度,提升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
高校大學生是國家和社會的精英,是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直接關系到他們能否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網絡時代順利發展。提升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勢在必行。首先,要增強大學生對不良信息和網絡謠言的辨識能力。高校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約束、規范網上信息傳播,把好傳播渠道關,并引導廣大學生對校園網站上所發布的各種信息進行審核鑒別,杜絕有害信息在校園網絡中傳播。其次,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對計算機知識、計算機技術能力等方面知識的教育。要加強宣傳力度,增強大學生安全上網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最后,高校應建立健全相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來規范校園網絡建設與運行管理機制,維護高校校園網絡安全秩序。
(四)引導學生利用好校園網站,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高校校園網站是高校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高校的校園網站具有信息資源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等特點。高校在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好校園網站,特別是要發揮好學校官方網站的宣傳和導向作用。一方面,要通過學校官方網站及時發布本校的重要通知、活動和會議內容等;另一方面,要注意利用校園網站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關注校園的重要動態信息,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此外,高校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拓寬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如借助微信、微博等平臺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和相關問題的解答,進而提升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學習與交流的積極性。
三、結語
網絡為人類的實踐活動提供了新的手段與工具,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和渠道。由此可見,網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得以充分彰顯,所以我們應當重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斷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創新,進而充分利用網絡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01).
[2] 崔釗,李曄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實現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22(20):62-64.
[3] 崔華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的功能與建設研究[J].高教學刊,2020(3):180-182.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立項一般課題:“知情融合”式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JG21DB470)】
(作者簡介:欒闖,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