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 云 胡 明 左嘯飛 江 鑫

安徽滁州發展光伏發電助力碳達峰。圖/宋衛星/視覺中國
短短幾年間,滁州光伏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的躍升,成為安徽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的重要一“極”。
在安徽乃至全國光伏版圖上,滁州聲名鵲起,“世界光伏之都”的名頭逐漸叫響。
2022 年,滁州光伏玻璃產能占安徽50%、全國21%;光伏組件產能占安徽60%、全國11%;光伏電池片產能占安徽50%、全國6%;
全球光伏20 強已有9 家落戶滁州。
短短幾年間,滁州光伏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的躍升,有力支撐了安徽省“第三城”、全國百強市的位勢,成為安徽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的重要一“極”。
滁州做對了什么?又有哪些啟示建議?本刊摘編了安徽省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的調研報告《為什么是滁州?》,供各地學習借鑒。
光伏企業選擇在滁州落地,光伏產業快速在滁州成長,是客觀條件和主觀努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精準切入產業賽道,一張藍圖久久為功。既科學識勢、謀定快動,抓住了機遇窗口,又一以貫之、久久為功??偨Y起來主要有三點:
認準方向。追溯滁州光伏產業的歷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間經歷不少波折,但滁州認準并堅持了下來。
接力奮進。滁州先后三屆班子堅定把光伏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培育,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光伏產業鏈鏈長、光伏產業鏈黨委第一書記,形成產業“3534”發展藍圖,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棒接著一棒干。
凝聚共識。滁州市領導逢會必講光伏、逢人必談光伏,利用一切契機推介光伏產業、招引光伏項目,全市上下形成共識。調研時,我們聽到的、感受到的,是大家對滁州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的信心。
其次,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筑牢產業基礎底板。資源優勢為滁州光伏產業興盛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而要素配置的優化則帶來了疊加效益。
一方面,充分依托資源稟賦。滁州鳳陽縣天然稟賦的石英砂資源,對光伏組件產業的參與者們來說,具有絕對吸引力。2016 年以來,鳳陽縣先后落地福萊特、亞瑪頓等光伏玻璃頭部企業,建成全球最大光伏玻璃生產線、最大太陽能光伏玻璃窯爐,2023 年光伏玻璃年產能有望突破700 萬噸,在建項目全部投產后產能將超1000萬噸,可滿足180GW 光伏組件生產的玻璃需求。

安徽滁州一家光伏太陽能電板生產流水線上,工人正在進行鏡面檢查。 圖/IC photo
另一方面,優化配置能耗空間。近年來,鳳陽縣通過“騰籠換鳥”“上大壓小”“減量替代”等方式整合產能,關停淘汰320多戶石英砂生產加工企業、玻璃制品企業,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為后續發展光伏玻璃產業奠定能耗基礎。另外,省級層面在研究起草《安徽省“兩高”項目管理目錄(試行)》時,充分考慮光伏玻璃行業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帶動,優化能耗要素配置政策。
最后,堅持鏈式發展路徑,快速形成產業勝勢。滁州以“沿鏈謀劃、龍頭牽引、完善配套、集群發展”的思路,推動構建起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玻璃、邊框、封裝膠膜、背板等日趨完整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條。截至2023 年6 月,滁州落地和在談光伏產業重點項目125 個,總投資超3000 億元,累計完成投資近千億元。
光伏產業上游的主要產品是硅料、硅片,硅生產耗能很高,滁州瞄準中游的組件、電池片,膠膜、背板、玻璃等配套企業,拓展光伏產業后市場,堅持不唯上游、做強中游和拓展下游的做法,讓光伏產業集群成為滁州特色的強勁增長極。
滁州的光伏產業能夠發展壯大,關鍵在于把雙招雙引作為后發趕超的“第一抓手”,打出了一套韌勁、巧勁相結合的“組合拳” 。
第一,塑造韌性專業形象,提升雙招雙引質效。一方面,干部保持“百戰不怠”的韌勁,調研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滁州干部有一股子韌勁,對看準的項目、有誠意的投資客商緊盯不放,加密頻次、提高效率、加快節奏、靈活方法;另一方面,錘煉“專業成事”的本領。滁州舍得把干部送出去、把老師請進來。企業紛紛表示滁州有一支懂產業的隊伍,對產業趨勢很熟悉,對企業情況有儲備,可以在一個“頻道”很好地對話。
第二,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高效辦成一件事情。滁州市以三鏈舉措,找到了“營”在服務的秘訣。
強化政策鏈。既把兌現承諾看得很重,東方日升、永臻科技的負責人反映,滁州真正做到按期按量兌現到位,讓他們很放心;又將助企成長擺得突出,積極創造下游應用場景,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優化服務鏈。滁州塑造“亭滿意”品牌,努力“營”在服務上。晶科能源2019 年11 月簽約、12 月開工,2020 年5 月產品下線;東方日升2020 年7 月簽約、11 月開工,2021 年5 月首塊組件下線……滁州市光伏產業鏈工作專班同志介紹,光伏產業重大項目從開工到投產150 天已經是滁州標配了,“只要企業定了干,一切手續政府辦”。
實化要素鏈。滁州創新“主辦行+鏈主企業+鏈屬企業”的“一鏈一行多企”批量化對接模式;調研中企業最擔憂的就是停電問題,滁州著力在電力、燃氣可靠性供應上下功夫,比如提供雙電源、雙氣源、雙砂源保障。
第三,注重平臺匯聚資源,蓄勢賦能產業發展。滁州搭上了長三角一體化的“快車”,用好外智、架好橋梁,促成產業、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的整合鏈接,產生了“乘數效應”。
巧借“東風”。對滁州這個長三角一體化的“橋頭堡”來說,以滬蘇浙為雙招雙引主戰場,積極導入優質資源,光伏產業因毗鄰的區位優勢充分釋放得到快速發展。統計數據顯示,來自長三角地區投資企業占滁州市招引光伏企業總數的一半以上。
善搭“平臺”。一是辦好年度大會。舉辦2021、2022 兩屆行業年度大會,推動簽約光伏產業類項目24 個、總投資超1600 億元。2023 世界制造業大會期間,聯合主辦了“光伏(儲能)產業供需論壇”,參會企業超400 家,現場簽約項目86個,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大大提升了滁州光伏產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二是常態對接需求。滁州充分利用協會鏈接優質企業及企業家的作用,在協會舉辦的各類活動中進行專題招商推介,跟進落地一批重大項目。此外,還與協會共建光伏產業鏈咨詢專家庫、聯合發布《中國光伏行業人才白皮書》等,助力招引一批高端人才。
滁州能走在前列,對各地選擇、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首先,思路決定出路,抓產業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稟賦特點和戰略定位,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一是堅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適應性產業,開展適應性招商,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區位優勢等融合轉化為經濟價值和發展動能。二是聚焦主攻方向。發展產業必須要瞄準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培育行業“單打冠軍”,集中優勢打造拳頭產品。三是強化市場邏輯。摒棄傳統“資源換產業”的理念,在更大市場空間進行要素配置,打造一批富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基地)。
其次,理念引導行動,抓產業要善于把握風口賽道。與滬蘇浙等先發地區相比,安徽整體產業能級還有差距,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大家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一是吃透“行情”。通過洞察政策的導向、留意資金的流向、觀察流量的走向,研判產業發展的趨勢與規律,是否有前景、有基礎、有條件,做“有心人”。二是把握機遇。及時抓住、精準切入新能源汽車、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等新的風口和細分賽道。三是未雨綢繆。前瞻考慮外部環境、技術迭代等帶來的不確定性,不斷拓寬增長曲線,擴大產品供給、擴容優質企業、擴張市場應用。
再次,厚積才能薄發,抓產業要著力構建生態體系。產業一旦實現規?;?、高端化、集群化,便有著“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特質。一是強化鏈式發展。精準繪制產業鏈“1 張圖譜、N 張清單”,按圖索驥,精準招引一批大項目,實現以頭雁引領群雁。二是善用平臺思維。全面鏈接“投資安徽行”、世界制造業大會等重大活動,積極對接“中”字頭商協會、高端智庫,增強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耦合能力。三是挖掘增值效益。加大總部企業引進和培育力度,形成制造基地+研發中心、銷售中心、上市主體、供應商集群、配套基金的“1+5”發展格局。
第四,服務彰顯態度,抓產業要推動企業城市“雙向奔赴”。一流的營商環境,必將換來政企連心的“雙向奔赴”。一是強化政策供給。全面、精準、快速、便利兌現惠企政策,說到做到、辦就辦好。二是提升服務質效。建立全流程閉環服務模式,探索設立“企業家日”,增強企業對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和信任感。三是拓展發展空間。開展支持優質企業增資擴產專項行動,讓更多企業從“試試看”變成“接著干”,增強根植性。
最后,格局激勵進取,抓產業要有一抓到底的決心和毅力。產業發展從來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是凝聚發展共識,保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的戰略定力,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二是頂格支持保障,主要領導掛帥出征,投入最好的資源、最優的政策、最強的力量。三是提升專業水平,推行項目一線實踐為主的培養模式,多一些招商戰線的“拼命三郎”,提升干部的產業感知力、政策應用力和決策落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