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姚成二
在安徽創業發展26 年,深切感受到,安徽新能源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
一是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以省委書記和省長為雙組長的“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2025 年5000 億、2027 年7500 億的產業營收目標,振奮人心。
二是區域集聚效應已基本形成,產業影響力持續擴大,光伏電池、玻璃、逆變器、儲能系統等環節全球領先,產業進入提質優化發展階段,漸入佳境。
三是全球新能源市場發展勢頭持續強勁,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光伏、儲能等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是大勢所趨,未來可期。
創新創造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根本路徑,黨和政府為我們做好了充足保障,大展拳腳還得自己先練好內功,身處安徽的企業,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科教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這就需要我們加大力度創新,打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一是加強聯合創新,推動產業提質降本增效;二是加強產業鏈協同,穩定產業供需、減少供應波動,積極參與延鏈補鏈強鏈行動;三是加強行業自律,科學規劃產能、防止過度經營;四是加強社會責任意識,提高企業公民責任,完善ESG治理。
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這是捷泰科技的一貫作風;心懷“國之大者”,敢于創新、勇于擔當是安徽、滁州的優秀品質,捷泰力量與江淮活力正在匯聚裂變中迸發出干事創業的磅礴合力。
2023 年是光伏行業跌宕起伏的一年,進入三季度之后,階段性產能過剩導致行業壓力陡增,但先進產能的優勢在這輪空前激烈的競爭中凸顯出來,捷泰科技的產能、市場份額不僅沒有受到壓縮,而且還在逆勢提升。在行業寒冬中這份成績單尤為寶貴,“滁州·捷泰”加速度建立起來的先發優勢已經轉化為行業競爭的勝勢,我們在行業賽道上越跑越從容,更堅定了扎根江淮、深耕滁州的信心和決心。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滁州捷泰打造成全球領先的太陽能電池龍頭企業、標桿企業,當好安徽先進光伏產業集聚發展的排頭兵,為安徽經濟高質量發展展現作為、貢獻力量。

圖/闕永福/IC photo
安徽已經搶得了第三代光伏異質結技術及第四代疊層技術的技術領先和產業先機。對此,安徽應錨定先進光伏異質結技術路線,將異質結及異質結鈣鐵礦疊層技術作為先進光伏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光伏產業發展的勝勢。
一是加強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加大對異質結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生產投入。設立異質結和異質結疊鈣鐵礦先進光伏產業專項引導基金,搭建合作平臺,加大對異質結產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出臺人才政策,加強對異質結產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完善的人才體系,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加入到異質結產業的發展中來。
二是統籌產業要素。目前,宣城華晟光伏產業園初步形成了以華晟為首,涵蓋硅片、電池、組件、裝備、靶材等產業鏈上下游配套格局。建議基于華晟在產業鏈的優勢及產能規模,進一步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完善土地、水電氣等產業要素,加快爭搶上游供應鏈快速落地,在宣城及周邊形成異質結產業鏈閉環,支撐宣城企業全力打造異質結光伏之都。
作為安徽本土培養起來的高科技企業,國軒高科深刻把握新能源產業的技術發展趨勢,堅持公司“做精鐵鋰,做強三元,做大儲能”的發展戰略,依托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 開辟了一條“全鏈條、全場景、全球化”的儲能產業發展路徑,形成了三個方面的鮮明特色。
一是在儲能產業集群中,著力構建“國軒生態”,打通了儲能電池從礦產開采、材料生產、電池制造、產品應用、回收利用的產業鏈;二是在儲能產業升級中,創新探索“國軒技術”,努力構建以材料科學和數字科學為基礎的能源科學體系,建立了超過6000 人的研發團隊,創造了從材料科學到電芯技術再到產品應用超7000項的全球專利技術;三是在儲能產業出海中,加速推動“國軒布局”。
從化石能源過渡到以太陽能和風能加儲能為主體的新的能源變革,已經勢不可擋。在新的能源體系中,中國的發電技術與產業、儲能技術與產業都走在世界前列,儲能產業創造的萬億空間,是產業換道的必然趨勢。
在這個關鍵時期,安徽強化產業布局用戰略引領產業,用政策支持產業,國軒高科將搶抓機遇,奮發作為,為全省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儲能是能源變革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實現“雙碳”發展的重要路徑。安徽是儲能發展的重要區域,是天能布局的重點。天能將充分發揮全產業鏈支撐、多技術路線并行的領先優勢,先在皖北與皖南建設兩個示范場景,打造零碳園區、天能儲能產業、低碳循環產業“三個樣板”,再向全省推廣,助力安徽成為全國儲能與新能源產業高地。
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一項全局性系統工程,需要政企同心、雙向奔赴,才能凝聚更大發展合力。天能將全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支持安徽儲能產業集群建設,充分發揮新能源電池龍頭企業優勢,打通“發電側、電網側、用電側”儲能資源。同時,聯動上下游,整合高端項目、優勢資源落地安徽,助力安徽加快構建儲能產業生態,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二是全力支持政企聯動發展、共建共享。天能將充分發揮產業優勢,與地方政府共同建立儲能投資平臺,建設園區共享儲能電站,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培育產業鏈關鍵節點企業,通過政企協同、產業鏈協同,共同破解“卡脖子”問題。
三是全力助推安徽新能源市場安全健康發展。安徽是全國最大的再生資源利用地之一,我們愿意與政府一起,共同規范行業發展,尤其是在產業鏈布局、產能規劃、市場監管、稅收政策等方面,發揮政企合力,共促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