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杭晨

一輛車,兩個人,三餐四季,風餐露宿,這是屬于嘉興七旬夫妻鄭犇和酈莉的浪漫退休生活。從東海之濱到西部的新疆霍爾果斯,從南端的海南三亞到最北面的黑龍江北極村,14 年游齡,30 余萬公里路程,有國家編號的高速公路幾乎都留下了這對夫妻的足跡。
2009 年,鄭犇和酈莉夫妻倆正式退休,向往“詩和遠方”的他們,選擇自駕游方式開啟美好退休生活。
鄭犇坦言,長途旅行雖然有許多樂趣,但食宿等問題也給他們帶來諸多不便。2016 年,為了提升出行舒適度,鄭犇和酈莉商量后購置了一臺國產商旅面包車。夫妻倆還為愛車取了個名字——“鄭福田”。
打開車門,桌椅、鍋碗瓢盆、生活用品等,小小的空間里應有盡有。經過簡單改造,車輛在沒有變更內部結構的前提下,設置了可調節座椅,解決了在車內住宿的問題。
“把兩張座椅放下來,再鋪上墊子,就是我們的床鋪;一張小桌子,兩張小椅子,一臺卡式爐,吃飯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我們還帶著一個尖頂帳篷,可以在里面洗澡。”鄭犇熱情地介紹自己和老伴的“移動小家”。
每次出發前,夫妻倆都會在車內裝載充足的生活用品以及土豆、黃瓜等易儲藏食物。自帶食材吃完了,則可以去當地農貿市場采購補給。“在做飯這方面,前期我們經過很多試驗,比如用電、用煤氣等,最后我們選擇用卡式爐,一罐氣可以做4 餐飯,儲藏方便又安全。”鄭犇說,這些年,他們駕駛“鄭福田”走南闖北,在旅途中不斷改進,尋找最舒適、最自由、最適合夫妻倆的旅游方式。
像候鳥一樣隨著季節的變換而遷徙,鄭犇和酈莉夏天往北走、冬天往南開,一年大概有4 個月的時間在路上。
鄭犇說,剛開始自駕游時,他們常常把行程排得滿滿的,走馬觀花式旅游,務必讓這趟出行“值當”。慢慢地,他們的步子放緩了,會選擇在一個地方多待一段時間,充分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開車不違法,行車不趕路,探險不冒險,旅行不覺累’,這是我們的自駕游原則。”
30 多萬公里的行程中,鄭犇和酈莉收獲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溫暖。
記得2018 年,夫妻倆自駕游新疆,車輛行駛到羅布泊時,因車輪陷入沙地被困。鄭犇說:“我們只能給當地警察打電話求助,已經下班的隊長帶著兩個隊員驅車200 公里趕來救援。后來,我們還給他們送了一面錦旗以表謝意。”在云南瓦蚌村小住時,常常有熱情的村民前來攀談,或送上當地美食美酒,旅途中結成的情誼,往往讓兩人驚喜不已。
從嘉興出發,自駕的“射線”蔓延向祖國的大江南北,一張畫滿紅線、標滿紅點的游歷地圖見證了鄭犇和酈莉14年來的足跡。這兩年,夫妻倆把所走過的線路、出行前的準備工作及注意事項等收集整理成冊,編印成《我們自駕游》,供退休老同志們參考,書籍印發后深受大家的喜愛。
“人生不要有定式,不要為自己設限。”夫妻倆一直強調,生活應當有多種可能,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都是豐盈人生的一種方式,而那些不循常跡的風景,自有它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