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藥師
您可知道,有些藥物比吃糖還傷牙?它們往往“傷牙于無聲”。
用于治療哮喘的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激素噴霧等藥物制劑,殘留在口腔,會腐蝕牙齒和牙齦。異丙腎上腺素氣霧劑易殘留在牙齒上,會導致口腔潰瘍和牙齒變色。連續使用2 個月以上可能發生牙齦增生、牙齦出血等癥狀,且目前仍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
應對方法:使用這類藥物后,應及時漱口。
撲爾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抗過敏藥,常用來緩解過敏癥狀,一些含撲爾敏的復方制劑,還用來治療感冒。這些藥物會導致口干,引發牙周疾病。
應對方法:多喝水,可以緩解上述的口腔不適。
抗生素中的四環素,可與牙齒中的某些成分結合,導致兒童牙釉質發育不全,牙齒發黃,俗稱“四環素牙”。
應對方法:8 歲以下兒童、 孕婦或哺乳期婦女禁用四環素類藥物。
長期使用雙膦酸鹽(阿倫膦酸鈉、唑來膦酸等)可能引起頜骨感染,甚至壞死,因為這類藥可能影響頜骨的血液供應。值得注意的是,長期服用雙膦酸鹽如果出現牙齒松動、疼痛或腫脹,或口腔潰瘍不能愈合或存在排出物,可能為下頜骨壞死的臨床表現,需及時就醫。
應對方法: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前及過程中定期接受口腔檢查; 拔牙等有創操作應在藥物治療前完成。 如果口腔或牙齒發生任何不適,及時就醫。

硝苯地平等鈣通道阻滯劑類降壓藥可能引起牙齦過度增生和炎癥。有些降壓藥還可以引起口腔黏膜出現病變,常表現為嘴唇和頰黏膜出疹、潰瘍等。
應對方法:注意口腔衛生, 及時治療牙周疾病。 癥狀嚴重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換用其他降壓藥并到口腔科進行局部手術治療。
這類藥容易引發牙齦炎癥和出血。牙齦炎癥是由牙菌斑(附著于牙齒表面的細菌生物膜)引起的。體內孕酮水平升高,會使牙菌斑的破壞作用更強,懷孕時容易出現牙齦炎也是這個道理。
應對方法:用此類藥期間可用漱口水清潔口腔,或者遵醫囑換用其他孕酮含量較低的藥物。
多種抗抑郁藥可以抑制唾液腺分泌,導致口干。選擇性5- 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類抗抑郁藥西酞普蘭等,可能引起牙齦出血。
應對方法:口干可多喝水,可以緩解上述的口腔不適。 發生牙齦出血要及時告知醫生,盡快治療。
口服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有效藥物,但是鐵劑很容易沉積在牙齒上。液態鐵劑多為有色藥物,當牙面上有異物附著時就會被染色,從而使牙齒變黑。鐵元素可以促進細菌的繁殖,故口腔內殘留的鐵劑會加速牙齦卟啉單胞菌的繁殖,引發牙周疾病。
應對方法:盡量避免鐵劑接觸牙齒;服藥期間及時漱口、刷牙;停用鐵劑后,色素沉積嚴重的患者可去口腔科洗牙。
長期服用這些藥物的人,要注意服藥后牙齒的清潔,并注意觀察自己的牙齒和牙齦,盡早發現潛在問題,及時在醫生指導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