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筠 皮不露

秋冬季節,是抑郁癥高發的時間段。太陽光照時間縮短,維生素D 合成不足,血清素與多巴胺含量相應降低,從而導致季節性情緒失調。氣溫降低,人體能量消耗過快,昏昏沉沉中,食物是最好的慰藉。酥脆的炸雞配上松軟的蛋糕,食物塞滿胃,也填補了內心。殊不知,這樣的飲食方式,只會讓情緒陷入惡性循環,加重抑郁。要怎么吃,才能在守護好胃口的同時,也守護好情緒呢?
對很多人來說,情緒低落時,吃飯是一劑安慰劑,尤其是細加工、高熱量的食物。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導致炎癥,一份調查顯示:25%的精神疾病患者(包括情緒障礙與精神分裂),表現出較高的炎癥水平。而高糖、高油脂、高碳水飲食及營養不良,是引發炎癥的重要原因之一,紅肉、含有反式脂肪的烘焙食物、油炸食品、含添加糖量高的食物,其他烹飪方法過于復雜的食物,也都是慢性炎癥的源頭之一。
有研究表明:吃大量精制食物的人,比那些主要吃新鮮農產品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最常見的精制食物包括:白面包、薯片、餅干、甜果汁、加糖早餐麥片、人造奶油、熱狗等再加工肉、糖果。
其中一大原因是,精制食物會導致快速升糖,帶來暫時的快感,但后續血糖降低時,情緒會面臨崩潰。另外,加工食品缺乏微量元素——礦物質和維生素。微量元素有助于產生神經遞質,比如血清素和多巴胺。而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經遞質水平低,可能會導致抑郁和焦慮。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有些食物會增加抑郁風險,反過來,有些食物可能是抑郁“克星”。流行病學一項研究指出:食用植物性食物、富含纖維、低糖分的飲食與預防抑郁癥有關。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地中海飲食”。從營養角度來看,“地中海飲食”具有抗炎效應,且與較低的抑郁發病率相關。
地中海飲食主要遵守以下幾個原則:鼓勵食用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全谷物、橄欖油和香料;魚類和海鮮至少一周2 次;適量食用家禽、雞蛋、奶酪和酸奶;少吃紅肉(豬牛羊)和糖類;盡量避免飲酒,如果無法避免,可以適當飲用紅酒。
當然,這并不是說,地中海飲食就是最優選擇,最關鍵的,還是要關注營養的全面與飲食衛生。均衡營養搭配,意味著攝入足夠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維生素B6、維生素B9以及維生素B12的足量攝入,有助于抑制半胱氨酸,從而維持機體神經意識的穩定。可以通過動物內臟、瘦肉、豆類、堅果、綠色蔬菜等攝取。
維生素D 可以改善神經遞質水平,從而促進心情改善,適量補充可降低抑郁癥發病率。可以通過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等攝取。
色氨酸與酪氨酸,與人的抑郁情緒同樣密切相關,必須要從食物中獲取。可以通過奶制品、香菇、葵花子、黑芝麻、黃豆、南瓜子等攝取。
當然,這并不是說,只要吃得有營養就一定能治好抑郁癥。情緒調節,還需要搭配健康的作息、適當的運動,必要時尋求咨詢師、治療師的干預。營養的飲食只幫助提供身體必要的營養元素,保證機體能量充足,提高心理彈性,從而降低患抑郁癥的風險。
以下幾個飲食建議,有利于情緒的調節。
以開放的態度,改變飲食結構
在改變飲食結構之前,你需要認識到一點:“我們吃我們喜歡的食物,我們喜歡我們吃的食物。”也就是,你平時吃的食物,選擇的口味,都是你吃慣了的。這意味著,調整飲食結構需要一定的時間。比如,你討厭花椰菜,但你不得不吃,因為它營養豐富。那么,你可以嘗試不同的做法,直到找到你可以接受的吃法。
你對食物的態度十分重要。如果你帶著消極的預設去嘗試新食物,你很難喜歡它們。所以,最好在你心情好的時候嘗試新食物,并帶著好奇心接觸它們。
從小習慣著手,改變不良的飲食結構
建立新的飲食習慣,最重要的環節就是:重復。只有一遍遍地做某件事,才能養成新習慣。不過,不斷地重復做一件事很難。
養成新習慣的一個問題在于,我們總是忘記去做。你可以手寫一份每日必做清單,貼在顯眼的地方;也可以設鬧鐘,或設置手機提醒。比如,你計劃每天多喝綠茶。那么每天早上出門前,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我今天早上喝綠茶了嗎?”久而久之,你就會養成習慣,不再需要提醒。
另一個有利于培養習慣的方法是:把這件事融合到你已經習慣的事情中。與其完全推翻舊有的飲食習慣,不如在舊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如果你每天下午都會喝一杯咖啡或奶茶,那么你可以把它換成綠茶。你每天午飯吃蓋澆飯,你沒必要改成中午吃沙拉。你可以把白米飯換成糙米飯,或者把肉類澆頭換成蔬菜類。
每周吃一份油性魚,攝入ω-3 脂肪酸
油性魚是一種富含健康脂肪的魚。它們富含兩種ω- 3 脂肪酸——DHA 和EPA。
研究表明:較高的魚類攝入量與較低的抑郁癥風險存在相關性。不過,人體無法直接合成這兩種ω- 3 脂肪酸,因此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那么,該吃哪些魚呢?如果使用魚名英文拼寫首字母縮寫的話,可以總結為SMASH:即三文魚(也稱鮭魚,salmon)、鯖魚(mackerel)、鳳尾魚(anchovies)、沙丁魚(sardines)和鯡魚(herring)。其中,140 克鯖魚可提供成年人一周所需的所有ω- 3 脂肪酸。
如果你是素食者,不能或不愿吃魚。那么,可以每天服用藻類補充劑,攝入250 毫克DHA 和EPA。
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就像上文中所說的,腸道菌群有利于調節情緒。而腸道菌群的主要食物是膳食纖維——通過食用全麥和植物性食物獲得。比如堅果、種子、草藥、香料、豆類、水果和蔬菜。
如何攝入膳食纖維呢?你可以把主食換成膳食纖維含量更高的食物,例如:選擇全麥面包而不是白面包;吃糙米而不是白米;吃土豆時吃皮;喝麥片和粥時多加一些堅果和干果。
適當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攝入
植物性食物其實非常有益于腸道菌群。最新研究表明,每周最好食用30 種不同的植物性食物。你可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其實,水果、蔬菜、堅果、谷類和豆科類都算是植物性食物。
適當增加發酵類食物的攝入
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攝取很重要,不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有一種更快速的方式有利于增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食用發酵食物。
發酵食物,即經過細菌發酵的食品和飲料,比如泡菜、紅菌茶、格瓦斯和開菲爾酒,以及其他自然發酵的酸菜、奶酪、酸奶等。
控制加工食品、含糖飲料和酒精的攝入
不良的飲食結構不利于大腦健康和心理健康。有人曾說:“食物是絕望時的救贖,是孤獨時的伴侶。”無論多難,請先好好吃飯,好好照顧自己。喂飽了自己,你才有力氣去正視身體的痛苦。或許這才是食物的真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