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祥
山東省臨清市實驗小學北校教師
◆ 課前準備:
我接到公開課的安排時,距離正式上課已經只有三天時間了,我內心既興奮又緊張,《慈母情深》這一課雖已教學過,但卻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總結過去教學的經驗,我又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準備中,翻閱過去的備課資料、教案、課件,我從中吸取精華和亮點部分,并結合自己最新的發現以及學生之前在課堂上的反饋進行完善和調整,對環節和細節之處反復打磨,邊寫邊思考,遇到問題就及時地查閱網上資料,不斷豐富課堂內容,力圖讓這節公開課能夠精彩生動。
◆ 課堂實踐:
我從單元導讀入手,利用導讀頁中的老牛和小牛的插圖,引導學生提煉出“母愛”的主題,再結合導語——舐犢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愛和溫暖,幫助學生理清本單元人文要素:濃濃的親情。再借助多媒體展示談論圖畫:一位白發蒼蒼的奶奶正在縫紉機下為孩子縫衣服,雙手長滿老繭,滿臉滄桑……讓同學們感受母愛偉大和無私。
突然一個學生指出:“老奶奶手上還戴著‘金戒指!”此話一出,學生們的關注點都被帶到了這枚“金戒指”上,現場的聽課老師將視線轉移到了我身上,想看我如何化解這一“尷尬”。我耐心地和學生們解釋道:“這位母親手上戴的并不是‘金戒指,而是用來做針線活必不可少的頂針兒,頂針兒是勤勞的母親最美的‘戒指。”頓時教室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學生們對親情的理解也變得更加具象化。
在感受母愛的基礎上,我借助古詩《游子吟》開啟了課文的講解。我將課文分解成了幾個梯度的小問題,從最簡單的問題出發,逐漸深入,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接著便是概括文章的中心內容,我在黑板上寫下“人+事”,并告訴學生們寫人離不開事,事都是人做的,我們要將人和事情結合起來。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從最開始的煩瑣到逐漸精煉,在不斷地談論和嘗試中,學生們掌握了概括文章的方法。
此次課堂以問題鏈為手段引領學生思維不斷深化,環節清晰、層層遞進,并堅持以學生為本,落實學生學習主人翁的地位,在學生和聽課老師中獲得了一致好評。
◆ 課后反思:
這一堂公開課,從備課、講課到評課,以及撰寫教學反思,我收獲很多,也得到了歷練。同時我也更加深刻地領會到一個老師上一節課,課堂上所展示的永遠只是冰山一角,只是他對文本解讀、對學情了解之后的一個教學設計,而真正發揮作用的是教師用一生的閱歷借助文本在課堂上的全部呈現。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老師都是在用自己的全部生命上課,教師是怎樣的,課堂就是怎樣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講的就是厚積薄發的道理。只有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教育工作充滿情懷,對課堂充滿期待,真正地熱愛學生、熱愛知識,把眼光放遠,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學生的生命,用自己的一生去回望曾經的教育,才會真正地明白怎樣上好每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