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紫軒
【摘要】新媒體以其鮮明的時代性、強大的輻射力、強大的滲透力等特點,已經成為了高校共青團在新形勢下的新陣地。最近幾年,高校共青團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并與時代變化的需求相適應,使新媒體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加凸顯出來。本文從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出發,對高校共青團在新媒體工作中所面臨的瓶頸和挑戰進行了剖析,從而探尋出了融合傳統和創新、娛樂和思政、師生和引導和迎合等多種方式的發展途徑。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創新
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受眾面廣,開放性強,受到年輕高校生的青睞。目前,我們應該對新媒體有更好的理解和運用,更好地發揮新媒體的積極功能,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全面推進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為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創造一個新的局面。
一、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工作的時代背景與現實意義
(一)貫徹黨和國家對高校共青團宣傳工作的理論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宣傳欄提出了“加強黨對青年群體思想引領工作”戰略。這就要求各級共青團組織要牢固樹立和落實好新媒體時代下社會主義高校生主流價值觀。首先,高校團委應該深入了解當前形勢、把握輿論方向與導向;其次是要積極開展網絡平臺建設,通過微博微信等多種途徑向廣大團員傳遞正能量信息及先進的文化理念;再次,高校共青團組織要加強與網絡的聯系,通過微信平臺向廣大團員群體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此外還需要注重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青年學生是祖國未來建設者以及希望集體長大成人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們在學習知識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問題困擾著國家及社會各界人士;作為當代青年人其思想也極易發生變化,因此要積極開展對青少年進行心理疏導工作,幫助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素質與能力。最后,高校共青團要加強對網絡平臺的建設,通過微信、微博等多種途徑向廣大團員群體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學校規章制度。通過對網絡平臺的利用,可以讓廣大團員群體了解共青團組織,增強團干部與群眾聯系。
(二)符合共青團聯系服務青年的現實需要
新媒體激發了主體的自發性,使得每一個個體能夠依賴于新媒體技術將自己的意見、事實和消息發布出去。從內部凝聚人心,從外部塑造形象,這是高校宣傳工作的一項重要功能,它要加強對黨和國家的重大成就和發展戰略的宣傳,增強師生的斗志。
二、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主流思想受到網絡輿論的極大沖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特別要重視對年輕高校生的關心和指導。”在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很快,信息的傳播也很自由,時間和空間都沒有限制。在網絡上,人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地點,就他們所關心的事件和話題,在網絡上表達他們的觀點,這與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相比,更加方便和有效。傳統的主流意識形態中存在著“高大上”“空洞”的教學內容,以及易于被年輕人“邊緣化”的問題,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導向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二)團建工作的監管難度增大
由于新媒體平臺太多,信息量太大,而且很難進行甄別,這就增加了對大多數團青的監督難度。一方面,一些新媒體的資訊會與學校的資訊內容相抵觸,進而影響學生的判斷;另一方面,互聯網上信息的自由與匿名特性,使其來源難以追溯,給高校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嚴重的挑戰。
(三)髙校團干的媒體素養受到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過,要對各種新媒體和新技術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應用,要在對傳統工作的優點進行總結和梳理的同時,將各種新媒體和新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思政工作變得更加生動,更加具有感染力,更好地發揮其教育效果。青年高校生具有快速的學習能力,他們能夠很快地了解并接受新的知識,在這個新的媒介環境下,他們可以輕松地運用自己的技術。這就給高校共青團管理人員帶來了新的需求,他們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與青年高校生的“節拍和步伐”保持一致,要深刻地認識到新媒體時代下,青年高校生的成長規律,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優勢,不斷地創新和拓展思政工作的方式。
三、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工作的發展機遇與實踐挑戰
(一)培養新媒體隊伍建設
培養一支新媒體團隊,需要高校共青團組織、青年骨干教師和團協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強對年輕群體的網絡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進行信息發布與交流學習;其次是建立健全專業人才隊伍選拔機制及培訓體系建設;再次就是完善專業人員管理體制以及培訓制度構建:一方面學校可以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設置專門負責新媒體傳播技術研發部門、培養專職教師和團協協調小組,確保其能夠有效地發揮出高校共青團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新媒體專業人才的培養。高校團委負責組織、協調各部門開展相關工作,并在經費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此外還可以與共青團中央和地方政府進行合作探索建立高校生志愿服務體系建設機制及平臺等方式來構建一支優秀合格且穩定的青年骨干隊伍和先進思想引領力量;同時還要積極鼓勵學校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去,使其能夠真正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所需人才、主力軍以及領頭羊等等。
(二)強化機制,完善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工作的組織和保障
高校共青團要構建與矩陣互動相適應的新媒體平臺管理機構,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構建分級的輿情反饋機制和信息發布機制,并對各級數據庫進行實時更新。注意利用好新媒體平臺的互動,在網上進行宣傳,在線下進行各種活動,鼓勵有關上級團學機構工作的信息,主動轉發;對于基層團學組織中有特色和創新意義的活動和消息,也要積極向上級團的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的“左膀右臂”和“后備力量”,是加強黨和國家與青年、高校生聯系的重要橋梁、紐帶。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新媒體環境中,高校共青團的組織管理方式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工作方式上進行創新,主動占領網絡意識形態的新高地。在復雜多變的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必須持續地提高和改進,爭取更多的主動,持續推動團員青年的成長成才,將其作為一支生力軍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才能讓黨的后備軍擁有更多的正能量,更好地承擔起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的政治任務,開創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新局面。
(三)因時而進:凸顯共青團新媒體工作的創新性
中國共產黨歷來把青少年看作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未來,中國共青團在加強黨與青少年的聯系中,起到了很好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然而,在傳統的宣傳組織方式下,工作的開展模式經常是一種單邊的操作,青少年學校與傳播團隊組織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交流,傳播組織對其心理、日常生活和學業等了解甚少。這就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感染力較弱,學生的認同感較差,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新媒體條件下,共青團宣傳工作的組織管理模式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積極搶占網絡意識形態的新高地。
四、結語
新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方式,其自身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在當前信息爆炸時代背景下,共青團組織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創新工作模式和方法以適應形勢需求。新媒體的發展為共青團組織提供了一個創新渠道,同時也推動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和社會管理方式變革。因此研究高校共青團工作是當前形勢下探索和諧團聯、構建穩定青年群體關系與實現學校夢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王鸝.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工作發展創新探析[J].北京科技高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8(6):647-653.
[2]孫軍.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研究[J].卷宗,2015(8):202-202,203.
[3]陳少凡,龍玥.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思考[J].電子制作,2013(15):2-2.
(作者單位:喀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