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文壇,最膾炙人口的《變形記》有兩部,一部是現代派文學大師卡夫卡的小說《變形記》,另一部的創作時間則比卡夫卡的早了近兩千年,但丁、喬叟、莎士比亞、蒙田、莫里哀、歌德等無不對它推崇備至并深受影響,在近代神話研究學興起之前,幾乎是后世了解古希臘羅馬神話的唯一權威,它就是古羅馬三大詩人之一奧維德的史詩《變形記》。
奧維德在公元前43年出生于古羅馬一個富裕的騎士家庭。棄政從文的他20歲左右就已是古羅馬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公元8年因詩作觸犯了皇帝渥大維而被流放到黑海之濱,在這里度過了人生最后的十年。奧維德一生著作等身,風格多樣,《情詩集》《愛的藝術》《女杰書簡》《歲時記》等均對西方文學有著深遠影響。其中,長達一萬兩千行、分為十五卷的《變形記》是其最重要的作品,在他流放前已基本完成。
奧維德是古羅馬三大詩人中出生最晚的一位。在他之前,西方史詩已有荷馬史詩和維吉爾《埃涅阿斯紀》兩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有這樣的珠玉在前,他要想超越前人,只能另辟蹊徑。
奧維德在史詩開篇就寫下了他的萬丈雄心:“我的心欲吟唱舊形如何化作新體,/諸神,既然形體同樣由你們控制,/就請賜我靈感,自宇宙邈遠的初始/引領這綿延的長詩抵達當今的世紀。”
不同于荷馬史詩講述希臘人圍攻特洛伊城和奧德修斯戰后還鄉的古希臘故事,以及《埃涅阿斯紀》敘述特洛伊城破后埃涅阿斯率領幸存者輾轉來到意大利建國的古羅馬故事,這部史詩講述的并不是某位大英雄的故事,也沒有一條精心編織的情節線,而是用故事套故事、人物輪流講述的方法,將二百五十多個長短、詳略不一的故事匯集在一起,從開天辟地一直寫到奧維德所在的奧古斯都時代,一網打盡了包括特洛伊戰爭和埃涅阿斯建國在內的古希臘與古羅馬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歷史事件:創世,大洪水,丟卡利昂與庇拉,阿波羅與達芙妮……學術界甚至將第十二卷和十三卷前三分之二合稱為奧維德的“小《伊利亞特》”,第十三卷后三分之一和十四卷前三分之二合稱為奧維德的“小《埃涅阿斯紀》”。
而將這些故事貫穿在一起的就是“變形”。幾乎每個故事都會有人物變形的情節,而且大多出現在結尾。就像童話故事的最后總是“從此,王子和公主過上幸福的生活”,這部史詩里的故事也往往因變形而塵埃落定,戛然而止,如呂卡翁變狼、達芙妮變月桂樹、巴托斯變石頭等。而“變形”的背后闡發的是一切皆變、萬物互化、無物恒常的畢達哥拉斯式宇宙觀,世界從最初的混沌走向文明、古羅馬從建城到帝國強盛、人類在不斷進步的深刻內涵。
奧維德憑借高超的敘事技巧將西方古代世界的神話故事有機地匯集在一起,結成一個一氣呵成、相互呼應的“神譜”作品。《變形記》也因此被稱為西方古典神話的寶庫,在近代神話研究學興起之前,幾乎是后世了解古希臘羅馬神話的唯一權威。
而這種敘述模式也讓它與傳統史詩拉開了距離,成為一種無法歸類的新史詩,甚至有讀者覺得,它不像是史詩,不具有古希臘羅馬史詩的品相。然而,在奧維德創作《變形記》的兩千年前,在那個幾乎沒有前例可借鑒學習、全靠作家拼天賦的早期文學發展階段,作家所做的任何積極嘗試無疑都具有開創性。
奧維德的萬丈雄心并沒有到此為止,在這些故事素材的運用和神話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也大膽求新,“改寫”與“重塑”成為他創作這部史詩的關鍵詞。
史詩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源于古希臘神話,以古羅馬神話和歷史為主的部分不到全詩的五分之一,而這五分之一里也穿插了大量源自荷馬史詩的古希臘情節。但是,就像古希臘神話流傳到古羅馬,宙斯更名為朱庇特,宙斯的妻子赫拉也改稱為朱諾,奧維德的這部史詩雖然古希臘文化色彩濃厚,但它的主旨并不是頌揚古希臘的偉大和榮光,恰恰相反,它是貶抑古希臘,頌揚古羅馬。
史詩從第一卷開始就暗暗在古希臘故事的敘述中植入古羅馬典故、場景、故事等元素,將古羅馬文化的影響力延伸到遙遠的古代,隨著故事人物的西遷,到第十三卷后部古羅馬正式走入故事中心,實現了敘述中心從古希臘到古羅馬的轉移。在古希臘神話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地位的雅典和忒拜,在這部史詩中均被淡化,如忒修斯這位雅典英雄在第八卷里卻從卡利馬科斯故事的主角淪為了奧維德故事的一個聽眾。由此古希臘文化被邊緣化,古羅馬取而代之被證明是天命所歸,古羅馬成為世界的文化中心。
在對神話人物的處理上,無論是荷馬史詩還是《埃涅阿斯紀》,里面的神都是受人尊敬的,神象征著一種超人的力量,至高無上。而奧維德在這部史詩里卻把神拉下了神壇,把“神格”降低到人的層次,不是普通人,而是驕奢淫逸的統治階級:他們是為所欲為、殘暴無情的,男神荒淫冷酷,女神嫉妒成性、睚眥必報。
因為忒拜王后尼俄柏驕傲自己生了七子七女,而拉托娜只生了一雙兒女,拉托娜就讓兒子阿波羅和女兒狄安娜將尼俄柏的子女全部殺死。盡管阿波羅被其中一子的禱告打動,也沒有停止他這場單方面的殺戮。最后國王安菲翁絕望自殺,尼俄柏變成一塊石頭??倘鹚乖趯づ局惺艿揭晃焕蠇D人的熱情招待,卻只因老婦人的小孫子出言沖撞,就將小童變成蠑螈。因為天界統治者朱庇特的濫情、朱諾的善妒,朱庇特的情人都飽受磨難,伊俄變成牛,卡里斯托變成熊,還差點與兒子母子相殘,塞墨勒被朱庇特的閃電化為齏粉……
讀者在這些主神身上找不到神的光輝,反而在一些卑微的人類和寧芙小神那里看到真摯的情感、對操守的堅守。面對主神普魯托,小小的寧芙庫阿涅卻敢挺身而出,擋住他劫走普洛塞庇娜的去路,與這位大神據理力爭。特拉喀斯王后哈爾庫俄涅經歷了與丈夫刻宇克斯的生離和死別,生死相隨。這些在荷馬和維吉爾的史詩里都是難以想象的。奧維德的這種寫法顛覆了神權,反映了他所熟悉的古羅馬貴族階層的道德面貌,將古羅馬復雜的社會現實滲透到神話世界。
奧維德的創新讓很多古老的神話傳說重獲生命。他的心理描寫、將藝術想象轉化為文字的能力同樣令人驚艷,尤其是對女性的心理描寫。在古羅馬這個典型的男權社會,女性社會地位低下。女性在一眾男性作家的筆下幾乎都是花瓶之類的角色,從不曾被放在與男性同等的高度,即使是卡圖盧斯那樣的愛情詩人,愿意在平等的精神交流的基礎上建立一種“神圣的盟約”,其作品中的女性也是只聞其名、不聞其聲。奧維德是第一位為西方文壇獻上深度刻畫女性心理的愛情詩集——《女杰書簡》的詩人。
在他的作品里,他能拋去傳統價值觀對女性的貶抑,貼近女性角色的內心,讓女性擁有自己的聲音,成為與男性角色一樣完整的人物。在創作《女杰書簡》時,奧維德就已展現出非凡的挖掘女性心理、細膩呈現女性內心世界的能力,在這部史詩中,他的女性心理描寫更加爐火純青,讓人感同身受。
如“尼索斯和斯庫拉”故事里,墨伽拉國王尼索斯的女兒斯庫拉愛上敵人米諾斯,她的內心拉扯奧維德就刻畫得十分傳神。從最初“我寧可毀掉憧憬的姻緣,也不肯以背叛達成心愿”,到最后理直氣壯地決定“把祖國當作嫁妝”,割去父親護命的紫色發卷獻給敵人,奧維德充分發揮年少時為了從政訓練過的雄辯術這個特長,站在斯庫拉的立場,將她的糾結矛盾、為愛瘋狂的內心轉折歷程展現得淋漓盡致,卻又合情合理,讓這個導致父親喪命、城邦淪陷的扁平瘋狂角色擁有了豐富的心理維度。這么精準而深刻的女性心理描寫,即使是在今天,也仍然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奧維德之后,再想看到同等深度的女性心理刻畫就要等到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興起了。
奧維德的詩句一向以行云流水般的優雅著稱。生動逼真的細節描寫讓他的想象完美落地,讓他筆下的故事充滿即視感。這讓他的《變形記》不僅被后世的作家推崇,也成為西方畫家的“圣經”。早在古羅馬帝國時代,這部史詩就已取代荷馬史詩成為神話繪畫的主要文學來源。已發掘出的龐貝古城遺址裝飾畫即是以它的故事為范本,而不是荷馬史詩。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波提切利、提香和勃魯蓋爾,到巴洛克、洛可可時期的魯本斯、普桑、貝爾尼尼、委拉斯貴支、倫勃朗、布歇,再到羅丹、畢加索等現代主義藝術家,都不斷地從它的字里行間汲取素材和靈感。
在史詩最后奧維德寫道:“我的作品已完成,朱庇特的憤怒、烈火、/刀劍、饕餮的時間都不能將它毀滅。/死亡的時辰僅僅能支配這具肉身,/任憑它終結我在世上難料的壽命:/但我更好的部分卻不朽,將在崇高/星辰之上閃耀,我的名也無法抹掉。/在羅馬權力所及的一切被征服之地,/民眾都會誦讀我,倘若詩人的預示/非虛言,我的聲望將活在所有世紀?!?/p>
奧維德做到了。歷經2000年的光陰,史詩中的那個萬物流變不居的神話世界在一個個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注本、譯本、藝術作品里,不斷地獲得重生。
(作者單位系中國青年出版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