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蘭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生動的教學活動,促進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在實際問題解決中,創設合理的信息化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1].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快發展,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傳統的學校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正改變著當代師生的教與學,充分利用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也勢在必行.
1 基于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做好充分細致備課
傳統方式的教學備課,由于教師所面對的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問題多種多樣,很難掌握所有學生的具體問題所在,這使教師在備課時未能準確地分析與把握學生的具體學情,容易使教學無的放矢.實際教學時,在時間上又難實現對所有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個性化輔導,導致了學生兩極分化嚴重.
合理、恰當地運用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功能開展備課,具有以下優點:①分析數據時間短.強大的云計算能力讓教師快速獲取每位學生預習、練習、作業、問卷等項目的完成情況;②分析數據較為全面、精準.利用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把每一位學生的多次數據進行分析比對,形成該學生的完整精確的個人數學學習檔案;③分析數據連續性強.對學生每一次訓練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評價,并生成連續的可視化數據圖表.有了云教學平臺大數據的支持,教師能快速、準確地從數據中了解全體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知識薄弱點,有效地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教師能夠騰出更多時間鉆研課程標準、教材和研究試題.備課時,教師根據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功能,既能準確地制定教學目標、內容和教學策略,又能根據學生具體學情、個體差異做好分層教學,確保后續的課堂教學高效、保質.
2 基于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實施高效課堂互動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生大部分時間在課堂,課堂教學效果對學生學習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一節課的好壞在于學生獲取知識和數學素養提高程度.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要把預定課的內容講完,課堂容量小,課堂練習分層檢測難度大,教師難以關注全部學生的反應,難以了解大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課后不能作很好的反思調整,這樣的課堂容易使班級學生產生兩極分化,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又“消化不良”.通過課前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教師已獲得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備課時提前設計針對程度不同學生的分層課堂練習,根據提前設定進行檢測互動游戲,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可利用福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互動教學的“隨機點名”或“倒計時”功能等游戲,進行限時訓練,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從平臺的數據分析找出學生知識易錯點,同時,訓練學生的解題速度;可利用希沃白板教學平臺中的手機展臺功能即時展示學生當堂的課堂練習,對學生課堂練習的完成情況進行反饋和評析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獲得感,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可根據學生在課堂練習中存在的問題,由云教學平臺快速整合變式訓練題,給予學生加強訓練,促進學生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提高,提高課堂效果.
3 基于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實現個性化作業布置
(1)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有利于教師精準掌握學生個性化的錯題積累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積少成多的過程.學習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錯題的積累是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高效的途徑.錯題的積累是學生不斷分析和理解錯題,學習再學習的一個過程,而且伴隨著整個學習過程.錯題積累是一面雙面鏡,不僅反應學生學習問題,也能照出教師教學的問題.但是,傳統方式的錯題積累是一個大工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云教學平臺能根據教師平時在云教學平臺上給學生提供的練習和各種測試進行大數據分析,整理出學生的錯題.通過云教學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學生能清楚自己存在哪方面的問題,并主動向同學或老師求教從而進行補救.同時,教師可從云教學平臺上獲取班上每一位學生的易錯點,在教學中更能有的放矢,不斷調整上課內容和重難點問題,教師課后輔導也更有針對性、更高效,為實施個性化學習的校本作業教學釋放了大量時間.
(2)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有利于教師對學生課后作業實施個性化綜合和拓展性設計
拓展性作業是指以某一個或某一段學習內容為基礎,設計實踐性、開放性作業,是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是課內知識和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不同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根據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可以為學生個體設計一些綜合開放性拓展題.由于大數據云平臺智慧課堂學習環境下,作業推送可以實現實時化、智能化、精確化、個性化,因此可以滿足不同角度、不同難度、不同對象、不同時段的需求,即使是同一知識點的探究作業,也可以形成系統化、層次性的呈現形式[2].
這樣的作業,有利于學生活躍思維、拓寬視野,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同時,學生個體可以根據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自主選擇個性化試題完成,突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4 基于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開展精準學習評價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激勵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通過學業質量標準的構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采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1].
一個公正客觀精確的評價方式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云教學平臺大數據精準分析,教師更容易關注到學生不同個體差異,在課堂上設計分層練習給予學生及時評價,如利用福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互動教學,分層設定的“隨機點名”等游戲,從不同層次中點名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上臺分析自己的思路或解答過程,根據學生的分析給予學生更多的正面評價,讓學生有更多的獲得感,激發其內動力,鼓勵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中來.由于云教學平臺分析數據的快捷性,學生可以及時獲取相關知識與知識思想的信息,更能輕松掌握當堂課上的知識與技能;由于教學云平臺分析數據的快捷性,教師可以迅速掌控課堂全局,有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更多不同觀點的學生發表個人想法,教師表揚積極發表見解的學生,樹立榜樣,并及時糾錯,正確引導學生,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根據云教學平臺大數據精準分析,教師可設計針對性更強、更具個性化的課后作業,增加不同層次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認同感和成就感.同時,利用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教師能從中獲取不同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德育教育和家校教育指導.
5 教學反思
為了進一步探索云教學平臺在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能,筆者作為核心成員參與了福建省2020年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云教學平臺的校本練習開發與應用研究”的課題項目.經過兩年的課題研究及應用基于教學云平臺的課程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具有大數據分析功能的云教學平臺在課前備課、互動課堂、作業布置、學習評價等方面有著傳統教學方式無可比擬的優勢.特別是疫情防控時間,教師在開展線上教學時,可利用基于云教學平臺的校本練習系統布置校本作業與練習,通過云平臺的大數據個性化學習系統,分析學生學習數據,形成基于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學習診斷,針對學生薄弱的知識環節,推送相匹配的微課講解及個性化的習題資源進行鞏固練習,避免疫情期間師生無法相處一起導致的教學盲目性,使教師能有效地跟蹤學生學習狀態與學習效果[3].
當然,基于云教學平臺的課程教學模式也有一些局限性,譬如:需要相應的軟硬件支持,教學成本較高;要求教師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的某些功能需要付費服務等等.但是瑕不掩瑜,撰寫此文的目的旨在吸引更多的同行關注基于云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實施精準教學的方法、途徑,推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楊柳.基于地理智慧課堂建構的探究性作業設計——以《地貌的觀察》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6):42-44
[3]陳水平,莊建安.基于教學云教學平臺的校本練習應用于個性化學習的實現路徑.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1(22):63-65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項目“基于云教學平臺的校本練習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FJJKXB20-49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