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蕓
新時代中小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實現立德樹人,德育評價是落實立德樹人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小學是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如何讓學生在中小學課堂學習過程中、學校生活中將好習慣始終如一地保持下去,教師如何對學生的行為評價形成量化數據,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開發和運用,教育數字化轉型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相關文件中也多次提及要積極探索應用智能化教學工具,利用數字資源拓寬德育途徑,創新德育模式。
目前大多數任課教師及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承擔著大量的事務,因而無法對學生做到全方位的評價。首先,過去傳統的量化評價方式更多體現的是學生終結性評價結果而忽視過程表現,無法客觀地評價每一位學生。其次,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即時性評價轉瞬即逝,難以保存下來。再者,在班級紀律組織方面,激勵教育、賞識教育等在實施過程中比較機械單一,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日常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與家長一對一溝通學生在校表現,教師的精力不足。現嘗試將教育信息化技術融入德育,進行班級的日常化管理,通過量化學生的行為習慣、記錄學生的行為數據,形成智能測評報告,希望能有效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做好家校溝通,為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打好良好基礎。
希沃“班級優化大師”是專門為提升教師教學智能化管理效力的工具,它把AI技術與教育管理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賦予班級管理三個核心功能:課堂管理、家校管理與班務管理,是一款功能豐富的管理工具軟件,對班主任工作的有序開展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筆者將以“班級優化大師”為例,具體談一談數字化工具助力班級管理的一些思考和嘗試。
一、助力課堂管理
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借助“班級優化大師”可以隨時查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從而對課堂進行優化管理,也可以對學生的在校紀律情況了如指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專注度。
1.師生共建班級積分制度
教師和學生從學習、行為、紀律、衛生、德育等各方面共同制訂點評項目(如圖1)、加分和扣分的明細標準。教師根據學生課堂上的具體表現,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具體的項目,建立班級積分制度,班委一同參與管理。例如對認真聽課、積極舉手發言、小組合作項目優秀的學生可設置一些加分數據(+1,+2,+3)。而對一些表現不夠優秀、各方面有待改進的學生,如上課時注意力不夠集中、上課講話等,可設置一些扣分數據(-1,-2,-3)。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任課教師、班干部共同參與管理,班級積分制度公開發布,師生共同監督,每月班會課進行集中表彰。
2.提倡互幫互助,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教師在班級中設置“互助之星”獎項,只要優等生在課間活動幫助成績較弱的同學,提醒他做作業,幫他默寫,雙方都可以加分。常態化加減分累積,可以強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3.教師日常點評,量化學生日常表現
最終數據的匯總統計反映了學生的在校表現,教師得到了具體科學的量化結果,學生也在量化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做到了上課積極回答問題、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提升了學習興趣,進而改進了學習中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習慣。無論是任課教師還是班主任,都可輕松管理班級中的每一位成員,真正提升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4.綜合評價顯成效,過程評價計入學期總評
平時分零存整取,最終期末按比例換算計入總分。“班級優化大師”中的過程性評價數據按照比例計入學期末總評,這樣的總分既包括了平時的過程性評價又包括了最終的總結性評價,教師對學生整體評價更加合理全面。
5.定期表彰反饋,強化學生正向行為
教師可按照一周、一月、一學期的周期,分別進行匯總統計,根據“班級優化大師”記錄的數據對名次排在前面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并確定一周之星、一月之星或學期之星。為了鼓勵后進生,教師可以設置“進步之星”的表彰,并在班級舉行頒獎儀式。學生在學期末憑借表彰獎狀兌換相應禮品。
二、助力家校溝通
新時代背景下,家校合作機制的構建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能使家庭與學校的關系更加密切,構建家校共育機制,形成教育的合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1.隨時查閱,了解孩子表現
借助“班級優化大師”可進一步優化家校合作機制,提升家校工作的實效。“班級優化大師”會把學生日常的評價數據匯總在一起,生成評價結果,并將這些信息自動同步到家長客戶端,家長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在學校里的動態表現。
2.形成報表,作出科學評價
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在校的表現都有各自的特色,每一階段的表現也都不相同。運用“班級優化大師”中的數據報表功能,可以有效地收集一個時間段內學生的表現和評價數據。將一個時間段或一個學期的學生行為表現評價結果以餅狀圖或柱狀圖的形式直觀展現(如圖2)給家長,可以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某方面的具體表現,豐富家校合作方式。
3.提升效率,實現家校共育
家長打開“班級優化大師”客戶端就能同步查看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包括學習動機和行為習慣數據,這樣的記錄更為科學、公正。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有了很好的了解,節省了家長與學校、教師的溝通時間。家長還可以根據反饋結果及時改進和指導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制訂具體的改善計劃,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家校共育。
三、助力班務管理
新時代背景下,借助“班級優化大師”可以提升教師工作效率,通過數據的解讀分析從而更好地管理班級,營造良好的班風。
1.形成學生個人電子檔案和潛力分析評估
傳統的評語如“孩子不錯”“孩子表現很好”等,其實是一些比較空洞的評價,孩子具體好的方面不能直觀體現出來。通過“班級優化大師”,家長和教師對學生的在校情況可以一目了然,心中有數。傳統的階段性評價僅僅靠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的直觀印象或以往回憶,這樣的評價不科學,評價的內容不夠全面和具體,主觀性色彩比較明顯。“班級優化大師”中的數據功能可以生成比較客觀、全面的綜合性評價結果,最終形成學生個人電子檔案(如圖3)和潛力分析評估表。
2.利用班級數據報表總結班級問題
教師可以根據數據反饋形成班級報表來改善班級管理工作,尤其重點關注數據反映出來的班級問題;與全班學生一起分析交流每周的得失,并進一步安排下一周的努力目標;及時糾正班級的某些不良風氣,建設良好班集體。
下面以一年級某班級的“班級優化大師”使用情況作為案例進行分享。眾所周知,小學低年級是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培養自律意識、樹立規矩意識的關鍵時期。為了讓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就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首先筆者在點評中設置相關項目加分,例如下課提前準備下節課書本文具,聽到2分鐘預備鈴做好課前準備并端正坐姿,上課積極舉手發言,上課認真聽講,不做無關的事情等。教師提前和學生說清楚具體要求,然后每節課的2分鐘預備鈴時間內運用“班級優化大師”進行表揚加分。其次,在課堂中為了確保學生認真聽課,筆者會使用“班級優化大師”中的隨機抽人功能,讓學生隨機回答問題,使他們上課不敢掉以輕心,隨時跟著教師的思路開動腦筋,而且被抽中的感覺又像開盲盒充滿未知性,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最后,每周班會課進行“習慣之星”的表彰,筆者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全班表揚,從而強化他們的良好行為。當然其中還設置了“互助之星”,做得好的學生提醒沒有做到位的學生,那么雙方只要都做到要求了就可以一起加分,從而形成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態勢。當然這些數據也會同步到家長客戶端,家長不需要每天詢問教師關于自家孩子的情況,只需通過客戶端的數據呈現就能直接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日積月累,一個階段后就能形成學生的個人數據檔案,家長和教師就能看到每個學生做得好或欠缺的地方,以便及時幫助他們糾正。
筆者在使用“班級優化大師”過程中,發現學生明顯越來越關注自身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每位學生都有很大的進步。
四、結束語
“班級優化大師”并沒有將目標用戶局限于學生、家長、教師其中的某一個角色,而是實現了一個三者融合的體系,創造性地打通了教學激勵、班級管理和家校共促三者的關系。“班級優化大師”將教學、班級管理中產生的教學小數據可視化置于云端,讓家長、教師、學校都能及時高效地了解到學生在學校課堂中的一切行為,共同深度參與到學生的教育與成長中來。
數字化的班級管理工具通過平臺的大數據和云分析功能,讓一條條數據活靈活現,不再是一條不動的數據記錄,而是每一個學生每一次進步的閃光點。它為教師、家長、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為班級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提供參考和依據,為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