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模式,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要求學生通過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美術項目,以激發創意,提高藝術技能。如何在教學中有效開展合作學習并克服其中的挑戰已成為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分組不科學 要想保證合作學習取得良好的效果,分組十分關鍵。但部分教師在分組時往往比較隨意,未能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和個性化學習需求等,導致小組之間差距較大,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
學生參與度不高 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合作中積極交流,共同進步。但是,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缺乏主動性,依賴性較強,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佳。
形式化嚴重 在合作學習中,部分學生的狀態懶散,教師也未能及時察覺并進行有效引導,導致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對策
合理設置學習小組 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興趣愛好及個性化學習需求進行合理分組,確保小組之間的實力相當,盡量縮小小組間的差距。此外,教師在分組時還應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他們在小組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并根據小組學習的動態過程和成果,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策略。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也需要相互磨合、彼此熟悉,這對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泡泡飛呀飛”一課時,教師在分組時不僅需要全面考慮各個小組的人數、男女生的比例等,還要考慮學生的體力差異,盡量讓小組間的綜合實力對等。在游戲中,教師引導學生兩兩搭配,做好分工。第一輪比賽時,一個負責吹泡泡,另一個負責補充與調和泡泡液;第二輪比賽時則交換分工。通過這樣的合作方式打造開放式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提升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
明確組員分工 教師可以組織多種活動,例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幫助學生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分組確定后,教師應引導學生“認領”各自在小組中的角色和職責,確保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浮雕”一課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共同完成一個浮雕項目。圍繞主題,小組成員一起討論,自主分配任務,并共同決策材料選擇和方案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要懂得傾聽他人的意見,并通過協商達成共識。在制作浮雕時,小組成員相互協作,共同解決技術問題。項目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評價,展示各自的作品,分享合作過程中的經驗和感受。
創新合作方法 教師可以引入項目式學習,讓學生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或項目進行合作。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需要共同討論、規劃并完成一個美術項目,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式學習的關鍵在于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而教師在其中的角色則是引導者和協助者。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美麗的花”一課時,教師設計了一個以“美麗的花”為主題的綜合性項目,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這個項目包括研究不同類型的花朵、學習花朵的繪畫技巧,以及創作花朵藝術品等。在這個項目中,每個小組成員均承擔著不同的任務,教師引入角色扮演的元素,為每一個學生分配特定的角色,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促進了學生在特定領域的深入學習。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而且在課程創意上也更加新穎,既強化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又讓他們在合作中不斷提升了合作能力,加深了對美術基礎知識的深度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