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玉
目前,中小學班主任工作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如學生學業壓力大、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家長對教育管理質量的期盼越來越高,班級管理內容日益龐雜,再加上學科教學的工作壓力,不少班主任覺得“壓力山大”。如何做好當下的班主任工作值得我們深思。本文主要談談新時代班主任所需要具備的能力與素養。
一、班主任要具備“五力”
1.具備優秀的學科教學能力
一名優秀的班主任首先應該是一名優秀的學科教師。優秀的教學能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個先決條件,能夠助力班主任在學生、家長、教師中擁有一定的威信和話語權,在處理學生問題、進行家校溝通時容易取得學校的支持和家長的信任和理解。
2.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當今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生自我教育缺一不可,忽視任何一種教育的作用都會引發教育的偏差。因此,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對班主任做好本職工作尤為重要。如何幫助家長樹立在學生面前的威信?如何幫助學生樹立在家長心目中的優秀形象?如何利用社會資源來解決教育問題?如何激發學生的潛能,幫助他們自我改變或者自我提升?這些問題都需要班主任主動思考,以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加以解決。
3.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
管理是一門藝術,講究方法與技巧。對待同樣的問題,采取不同的語氣、處理方式,都可能會帶來不一樣的教育效果,錯誤的方式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后果。因此,班主任應當掌握一些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以便不時之需。
4.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
學校的很多事務最終都需要班主任去落實,包括學生資助工作、缺課上報、生病上報、各類主題教育、演練活動、協調家長打卡、困境學生送教上門、家訪等,諸多事務疊加在一起會導致一些抗壓能力不強的年輕班主任身心俱疲、苦不堪言,有的甚至打起了退堂鼓。因此,挫折教育不光是對學生,對班主任也尤為重要。新時代的班主任要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班級,幫助學生成長。
5.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這是對班主任及所有教師的一個新的要求和挑戰。調查顯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比例高達25%,這是社會發展到今天各種因素疊加的結果。班主任對此要有清晰的認識,要主動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和心理疏導技巧,全面掌握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況,做到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干預,避免打無準備之仗。
二、班主任要守好“七心”
1.對班級要有愛心
俗話說,小愛小教育,大愛大教育,無愛無教育。內心始終抱有熱愛是管理好一個班級的前提。愛是有感應、有回報的。只要教師能夠堅持用愛的理念去管理班級,去對待學生,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2.對學生要細心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當發現班級學生有了異常表現時,教師要仔細了解學生的原生家庭,要在平時的工作當中細心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甚至是從學生的作業中捕捉到一些不尋常的信息。然后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的合力,輔助一些方法技巧,做好學生的心理轉化工作。
3.處理問題要有耐心
對那些心理健康但學科成績欠妥的學生,班主任要做好家校共育工作,不能急躁,要耐得住性子,以鼓勵為主,和家長一起去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要堅信花期不同,只要給予陽光和水分,鮮花遲早都會盛開。
4.打造班級文化要專心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成效。班級的文化是引領班級發展的航向標,班集體的建設,尤其是心理健康委員、安全委員的配備尤為重要。班訓、班風、班徽、班歌等不能隨意而定,既要向專家請教,不流于俗氣,又要充分征集學生意見,不能脫離班情。班級名牌、讀書角、墻壁文化等要有班級特色,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要有班級方案,展現班級元素。
5.家校共育要付出真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但對家長而言,尤其是農村中小學生的家長,他們對家校共育缺乏正確的認識,甚至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因此會出現家訪時家長不重視等現象,但班主任要明確自己應負的責任,用真心真情去打動家長,與家長交流溝通,努力取得實效,實現家校共育。
6.班級管理要當好核心
管理班級的道路上,班主任并不是單兵作戰。一名優秀的班主任要善于運用學校、家庭、社區、學科教師合力,共同作用。班主任是橋梁紐帶,更是核心,對學生要公平、陪伴,對家長要尊重、共情,對學科教師要團結、傾聽,對學校要理解、支持。班主任這個“官”雖小,卻是這個集體的靈魂,當好這個核心對打造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非常重要。
7.對待工作要有恒心
當下的班主任工作會面臨教育觀念的碰撞、管理上的艱難等各種問題,但只要有一顆堅守的恒心、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豪情,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信念,教育就一定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班主任只有不斷提高專業素養,著力提升這“五力”“七心”,才能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才能帶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才能幫助學生進步,讓家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