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星辰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學習經貿漢語的留學生數量迅速增長。經貿漢語屬于專門用途漢語,其實用性強,對于聽說能力的要求也相對較高。但現有的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數量較少且教材建設發展緩慢。本文對近四十年出版的36套經貿漢語聽說教材從出版信息、使用對象、體例結構、話題內容方面進行對比分析,發現現有的經貿漢語聽說教材存在數量少、選材缺乏實效性、媒介語形式單一、缺乏統一的結構規范等問題。最后,本文針對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現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編寫建議。
關鍵詞:經貿漢語 聽說教材 編寫得失 編寫建議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在華從事經貿活動的外籍人士與日俱增,來華學習經貿、商務漢語的留學生數量迅速增長。面對這種既令人鼓舞又極具挑戰性的形勢,漢語教學界必須有所行動。[1]經貿漢語屬于專門用途漢語,其學習內容與真實的商務交際活動緊密相連。由于商務環境對交際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對于學習者來說,聽說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界就不斷出版經貿漢語聽說教材,本文以近四十年出版的36套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為研究對象,對教材的出版信息、使用對象、體例結構、話題內容等方面進行對比[2],總結這36套教材的優缺點,以期為研發新的經貿漢語聽說教材提供參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出版信息分析
經貿漢語聽說教材出版的數量在四個十年中呈現出上升趨勢:1980年到1989年僅出版了1部;1990年
到1999年出版了3部;2000年到2009年出版了
16部;2010年到2019年出版了16部。我們發現后兩個十年教材出版數量猛增。目前,專門用途漢語教材中,出版數量居于前四位的分別是:商務、旅游、科技和醫學用途的漢語教材。近二十年來,經貿漢語聽說教材出版數量激增與來華留學生的規模不斷擴大,經貿漢語作為專業中文四大類之一密切相關。
我們還對36套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作者及其出版信息進行分類統計,通過分析,我們有如下發現:
一是從編寫者的數量來看,有14套教材由一位作者獨自編寫,其他的22套教材均是由兩位或兩位以上的作者一起編寫的。因為專業中文教材的內容不僅僅包括漢語本體知識、聽說教學知識,還需要包含經貿相關的專業知識,這就要求編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由于獨自編寫難度大,多人合作更有利于豐富教材內容,因此合作編寫成為最佳選擇。
二是從主編或第一作者的單位來看,30位主編中有26位都是中國高校教師,僅有4位來自國外。這表明現有的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編寫的主力軍仍為本土教師,編者的背景較為單一,未能體現國際化趨勢。另外,我們發現26位中國教師分別來自11所高校,其中9位來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5位來自北京語言大學,這兩所大學出版的教材數量較多,這與它們在國際中文教育學科中的優勢地位和學校的專業屬性相對應。
三是從教材的出版社及其所在地來看,共有15家
出版社出版了這36套經貿漢語聽說教材,其中,北京地區的出版社(11家出版了31套)優勢明顯。這體現了北京作為外國留學生來華留學中心的優勢地位。
(二)教材的使用對象分析
經貿漢語聽說教材作為一種聽說技能訓練類的教材,應充分考慮使用對象的學習目的與語言水平,這樣才能便于學習者根據自身需要選擇相對合適的教材。這36套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前言中對使用對象的說明詳細度差距較大。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可以將這36套教材劃分為三種。
一是給來華留學生,尤其是經貿方向的預科生使用。目前,大部分經貿漢語聽說教材均適用于此類學習者群體。我們所研究的36套教材中,有16套屬于此類,占比44.44%。
二是供商務從業者使用,主要用于自學或短期培訓班。我們所研究的36套教材中,共有12套教材屬于該類,占比為33.33%。
三是供外國讀者使用的多語版本,36套教材中共有8套。目前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主流是中文版,供來華留學生或具備一定漢語基礎的商務從業者學習使用;供海外各國商務漢語學習者使用的多語版教材仍是少數。
(三)教材的體例結構分析
我們對收集到的36套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體例結構進行歸納整理,通過分析,我們有如下發現:
一是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組成部分可大致分為11項(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將聽說練習和綜合練習作為兩個大類進行統計,練習的種類情況我們將在下文中單獨進行統計與分析),在這36套教材中,有
12套教材擁有6項組成部分,占比最高;有24套教材內容組成結構大于6項。
二是在11項經貿漢語聽說教材體例組成部分中,有6項組成部分在半數以上的教材中均有體現,它們分別是:前言、生詞、正文、聽說練習、注釋和綜合練習。
三是在36套教材中分布不到半數的體例組成部分有:正文夾注拼音、導入、提要、圖片和關鍵詞。
四是36套教材的練習題分布差異較大。現有的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練習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聽說練習,另一類是綜合練習。聽說練習的常見題型共有8種。首先,“聽對話,回答問題”這一題型高頻出現。其次是“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這三種屬于聽力題的經典題型。最后,口語練習題的常見形式是“任務型對話練習”,符合情景交際法的基本原則,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習者的交際能力。綜合練習可分為考查“語音”“詞匯”“語法”三個大類的題目,其中考查“語法”的題目較多。統計發現,36套教材中的練習題僅有14種題型,可見,現有的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練習題的類型相對匱乏。其中,7套教材都沒有配備練習題,4套教材僅設計了1種練習形式。11種題型分布相差較大,出現次數較多的題型有:聽對話,回答問題(18套);選擇題(15套);判斷題(12套);選詞填空(11套);填空題(10套)。出現次數較少的題型基本都屬于綜合練習,分別是:填寫適當的動詞/量詞(4套);解釋畫線詞語的意思(3套)。由此可見,經貿漢語聽說教材之間練習形式差異很大。僅“聽對話,回答問題”這一種題型在18套教材中有所體現,超過半數的題型分布率極低,甚至不到教材總數的四分之一。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36套教材的體例結構差異很大,這也反映了現有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編寫缺少統一的結構規范,具有較大的任意性。
(四)教材的話題內容分析
我們將教材的課文標題進行匯總,剔除虛詞、助詞、代詞等不影響課文主題的詞語后,對其進行分詞與詞頻統計。隨后,我們發現:① 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話題大都是經貿專業相關主題,主要涉及貿易、投資、生產、營銷、稅務、法律六大領域;② 除了經貿專業相關主題之外,也包含部分日常交際中的常用話題,如交通、住宿等。經過調查,我們發現:適用于初級水平學習者的教材話題貼近生活,專業內容少,例如《經貿初級漢語口語》一書的課文主題包括“你好”“我的朋友”“怎么稱呼”“打電話”“預訂房間”等。
在進行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編寫時,平衡好專業話題與日常交際話題的比例尤為重要,因為這樣的內容結構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日常口語交際能力,還能夠豐富學習者的專業詞匯知識。
二、存在的問題
上文中,我們從出版信息、使用對象、體例結構、話題內容四個方面對36套經貿漢語聽說教材進行了對比分析,下面我們總結現有教材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
(一)現有的經貿漢語聽說教材數量較少
近四十年來,全球已出版的國際中文教材數量已較為可觀。但目前并沒有研究對現有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數量進行統計。我們以中山大學全球漢語教材庫為依托,對“商務漢語聽說”“經貿漢語聽說”“商務漢語聽力”“商務漢語口語”“經貿漢語聽力”“經貿漢語口語”六組關鍵詞分別進行檢索,共得到11套教材。由于得到的教材數量較少,我們擴大檢索范圍,以“商務漢語”“經貿漢語”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教材283套,隨后人工篩選出與聽說技能訓練相關的教材18套。最后,我們借助當當網、京東等電商平臺進行搜索,共檢索到教材庫里未收錄的教材7套。綜上,我們將檢索到36套教材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當下,來華學習經貿、商務漢語的留學生數量迅速增長,但經貿漢語聽說教材出版的數量較少,不能滿足當下多樣化的教學需要。
(二)教材內容與選材缺乏實效性
我們對教材中課文的標題進行了分詞與詞頻統計,發現現有的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缺少對當下經濟環境、經濟政策等內容的介紹,沒有及時對相關內容進行補充。較早的經貿漢語聽說教材以商務活動及其過程作為脈絡,課文內容常常是對一次具體的交易過程展開敘述,包括主人公見面、洽談、達成協議等多個環節。但這類教學內容過于基礎,缺少對當下經濟現狀等相關內容的介紹,不能滿足學習者的綜合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新視野初級商務漢語口語》(2019)中提到了“微信支付”“G20峰會”這些概念,這些新概念都與當下的經濟生活密切相關,應當在教材中有所體現。
(三)媒介語形式單一
就我們收集到的36套經貿漢語聽說教材來看,僅有8套教材是多語版。我們發現:現有的經貿漢語教材的媒介語大都為漢語和英語,僅少部分是俄語、日語、韓語或其他語言。然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在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深度交流與合作,將會有越來越多不同母語背景的學習者學習經貿漢語。由此可見,我們迫切需要更多樣的媒介語教材。[3]
(四)教材的編寫缺少統一的結構規范
上文中,我們對收集到的36套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結構體例進行了對比分析,我們發現,現有常用經貿漢語聽說教材在編寫上任意性較強,存在缺少統一的結構規范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第一,就教材的組成部分而言,大部分教材具備常規組成部分,但缺少輔助學習者自學、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的正文夾注拼音、導入、提要、關鍵詞、圖片等組成部分,不利于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
第二,就教材的練習設置而言,主要存在不同教材之間練習形式差異大、題型結構單一及缺乏創新性的問題。
三、編寫建議
根據上文的對比分析,我們提出以下編寫建議。
(一)加強經貿漢語聽說教材及其配套資源的建設與開發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現有的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很好地適應當下的教學需求。因此我們應加強經貿漢語聽說教材及其配套資源的建設與開發。如:使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播放音頻、視頻的方式,創造更加真實可感的商務活動情境。語言能力說到底就是理解與表達的能力,我們要培養學習者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而要想提升交際能力,必須加強學習者在真實交際環境中的聽說技能訓練。即使現有的經貿漢語聽說教材也具有一定的音頻和聽說練習,但這些材料還不足以滿足學習者的練習需要。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設計腳本,自主拍攝一些視頻資料,將真實的商務交際環境多維地展示給學習者,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習者將語言知識轉化為交際技能。
(二)通過建設語料庫的方式,及時更新課文主題與詞匯
由于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們的經濟體制、法律法規、商務習慣等都在發生變化。經貿漢語注重時效性與信息性,因此我們必須及時更新教材內容,將最新、最熱、最能展現當下經濟生活的知識放進教材里,以反映出當前社會生活的新面貌。只有定期對教材主題與內容進行更新,才能保持教材的實用性與趣味性。我們可以根據現有的經貿漢語聽說教材、商務漢語新聞平臺等材料,建設經貿漢語聽說教材語料庫。每當教材再版時,我們可參考語料庫中的內容對教材詞匯表與課文主題進行更新。
(三)注重教材的國別化與分眾化
教材不僅是教學的資源,還是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媒介。由于經貿漢語學習者的語言背景較為復雜,因此教材編寫者在編寫教材時更加需要注重各種需求,呈現多元化、分眾化的特點。[4]在未來的教材編寫中,我們建議考慮各國學習者不同的母語背景,編寫更多的國別化教材。
基于學習者的多國別化特點,今后應更加重視國別化研究。[5]但教材的國別化與分眾化不僅僅體現在媒介語上,更應體現在課文話題內容的選擇上,特別是涉及商務文化的部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語言背景的學習者往往也具有不同的商務文化習俗。我們常說的商務漢語交際能力,也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在實際的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必須跨越其母語之間文化背景的差異,減少文化沖突。因此,教材應當引導學生去理解交際雙方文化的不同,能夠在交際時持尊重和包容態度,以恰當的方式完成商務交際。
(四)完善教材體例,豐富練習題型
一是未來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編寫時,可以把前言、生詞、正文、聽說練習、注釋、綜合練習這6項優先編入教材之中。
二是可以設計一些與課文主題相關的知識鏈接,以豐富課堂內容。如:利用導入部分對本課的背景進行介紹,啟發學生思考,必要時可進行熱身討論,活躍課堂氛圍。除了高頻分布的前言、生詞、正文、聽說練習、注釋、綜合練習這6項體例組成部分之外,低頻分布的正文夾注拼音、導入、提要、關鍵詞、圖片這5項體例組成部分也應成為未來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編寫時的必備成分。這些部分的編排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幫助學習者對新概念進行理解,以降低專業術語的學習難度。
三是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練習形式可以更加多元,教材編寫者應盡可能地創新題型形式,可以從聽說微技能訓練的理論入手,培養學習者的聽說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課程教學的實際需求有選擇地使用。如考慮到經貿漢語聽說課是專項技能課,課時量較少,學習者平時以綜合課的學習為主,投入到該課程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因此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練習不宜設置過多的綜合練習。
根據上文的對比與分析,我們認為應將前言、提要、導入、圖片、正文、生詞表(生詞注釋)、練習題(聽對話,回答問題;判斷題;填空題;選擇題;任務型對話練習)這7項內容作為教材編寫的必備項。
四、結語
本文在全球漢語教材庫和電商網絡平臺搜集到的教材數據基礎上,對現有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的出版情況、體例結構進行分析,從分析結果來看,現有的經貿漢語聽說教材存在數量少、選材缺乏實效性、媒介語形式單一,缺乏統一的結構規范等問題,難以滿足當下的教學需求。但我們也應看到近幾十年對外漢語教學同人所做的探索與努力。每一本教材的出版都凝結著學者們的付出與心血,它們也都將成為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發展和學科建設的寶貴財富。今后,我們將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經貿漢語聽說教材,借鑒最新的理論成果,更新教材內容,研制出更多緊跟時代、科學合理的新一代經貿漢語聽說教材。
參考文獻:
[1] 李憶民.視聽說對外漢語教材編制初探——《國際商務漢語》的總體構想與編制原則[J].漢語學習,1999(1):48-52.
[2] 吳成年.近三十年中國概況課教材編寫研究[J].華文教學與研究,2022(3):77-86.
[3] 管鑫.商務漢語教材編寫現狀分析[D].廣州:廣州大學,2021.
[4] 姜麗萍,王帥臣.回顧與展望:新世紀漢語二語教材建設
20年[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3(2):1-10.
[5] 郭婷.近二十余年商務漢語研究狀況分析(1998—2018) [J].對外漢語研究,2020(1):190-199.
基金項目: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預科經貿漢語聽說教材編寫研究”(KYCX23_1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