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康
基層政協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體現,起到了連接政府和人民的橋梁作用。基層政協在維護社會和諧、促進政治共識、推動經濟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基層政協在宣傳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本文旨在探討如何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構建基層政協的新聞宣傳體系,以提升基層政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在基層,各級政協組織、政府部門以及宣傳媒體可能分別管理著大量的信息資源。這些信息資源包括政策文件、會議紀要、新聞稿件、圖片和視頻等。由于分散管理,不同單位之間難以充分了解和利用對方的信息資源,這導致了信息的冗余、重復和浪費。宣傳工作需要專業(yè)的人力資源,包括編輯、攝影、記者、設計師等,然而在基層政協,這些資源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單位中,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協同,導致宣傳工作效率低下,同時也浪費了專業(yè)人才的潛力。物質資源如宣傳材料、分散廣告位、宣傳車輛等也可能在不同單位之間分配,導致資源浪費和不合理使用。財政資源的分配通常由各級政府決定,可能存在不均衡分配的情況。
另外這種資源整合的不協調性也體現在空間布局上,一些地區(qū)的基層政協可能獲得較多的財政支持,而其他地區(qū)則可能資源匱乏。這會導致宣傳工作的不平衡發(fā)展,一些基層政協難以承擔有效宣傳工作的成本。缺乏有效的信息協同機制,不同單位之間難以及時分享重要信息,例如重要活動、重大政策發(fā)布等,可能導致錯失宣傳機會或信息不能及時傳遞給公眾。
①忽視本地特色。
基層政協作為地方性組織,其工作應更多地關注本區(qū)域的特色和問題。然而,宣傳工作的單一性可能導致基層政協未能充分反映本區(qū)域的發(fā)展成果、文化特色和社會問題,使公眾對政協的工作了解不足。
②不能滿足公眾多樣化需求。
基層政協宣傳工作通常側重于黨的方針政策和政府工作,忽視了不同受眾的差異性需求,沒有針對性的傳播策略。這導致宣傳內容較為通用,未能充分考慮到不同人群的興趣和關切。而且社會多元化意味著公眾對信息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如果宣傳內容過于單一,政協可能會失去一部分受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因為他們更傾向于多樣化和個性化的信息。
③局限性的宣傳方式。
宣傳內容常以文字為主,缺乏多樣性的呈現方式,如圖像、視頻、互動圖表等,難以吸引受眾。而單一的宣傳內容通常伴隨著傳統的宣傳方式,如文字報道、宣傳冊子、會議演講等。這種宣傳方式不夠生動,難以吸引人,尤其是對于新一代受眾,互聯網和新媒體更具吸引力。
④未能充分反映政協工作的多樣性。
基層政協的工作涵蓋了參政議政、協商民主、民主監(jiān)督等多個方面,而宣傳工作通常未能全面反映這些工作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可能導致公眾對政協工作的認知存在偏差。
基層政協宣傳工作通常主要依賴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這些媒體的傳播方式較為單向,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公眾對多樣化信息獲取的需求。互聯網和新媒體在信息傳播領域迅猛發(fā)展,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基層政協宣傳渠道的狹窄使其無法充分利用這些新渠道,錯失了與年輕一代和互聯網用戶互動的機會。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速度通常較慢,政協的工作進展和成果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被公眾知曉。
宣傳隊伍中的一部分成員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技能,無法勝任宣傳工作。這將導致宣傳材料的質量不高、信息傳播的效果不佳。缺乏繼續(xù)的培訓機會,使得宣傳隊伍未能跟上快速變化的宣傳技術和趨勢。宣傳隊伍中存在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的情況。在信息傳播領域,創(chuàng)新性是確保成功的關鍵之一,但一些基層政協宣傳隊伍受限于傳統思維,難以應對復雜的宣傳挑戰(zhàn)。由于宣傳隊伍的建設問題,導致內部溝通和協作不暢,信息傳遞不及時、不清晰,影響了宣傳工作的協同性和效率。
基層政協的宣傳工作通常側重于政治方面,宣傳工作通常是單向傳播。政治傳播的形式過于單一,而現代化的政治傳播形式通常以扁平多級化的混合傳播模式為主,單向傳播為輔。此外,新媒體平臺如社交媒體微博、微信、抖音等,雖然提供了豐富的互動和個性化機會,但基層政協與新媒體平臺不能建立有效的銜接,使得基層政協未能充分利用這些平臺以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當個性化需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滿足時,受眾便趨向于敷衍甚至消極抵抗,長此以往,不利于基層政協的新聞宣傳。
實施宣傳資源整合的關鍵策略包括建立統一的宣傳資源管理平臺,明確資源管理責任,制定資源共享政策,推動財政支持的公平分配,建立信息協同機制,促進資源跨界整合等。這些策略有助于解決資源分散和協同不暢的問題。此外實施宣傳資源整合還可能面臨一些難點,包括各單位的權益問題、資源整合的文化差異、信息安全問題等。要解決這些難點,需要有明確的政策法規(guī)和制度支持,同時加強溝通和協商,確保資源整合的平穩(wěn)推進。
①建立宣傳資源庫。
創(chuàng)建一個統一的宣傳資源庫,集中管理各級政協組織的宣傳資源,包括信息、圖片、視頻等。建立宣傳資源庫前,應進行詳盡的需求分析,明確資源庫的目標、范圍和用途。這包括確定宣傳資源的種類、數量、保存期限以及資源庫的用戶群體等。政協應積極收集各類宣傳資源,包括宣傳活動的照片、視頻、新聞稿、宣傳材料、發(fā)言稿等。這些資源需要按照一定的分類標準進行整理,確保資源的組織結構清晰。宣傳資源庫通常采用數字化管理方式。
基層政協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宣傳資源庫的信息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包括數據庫、文檔管理系統、數字資產管理系統等,用于記錄、檢索和共享宣傳資源。制定管理規(guī)范,明確資源的采集、存儲、更新和清理等管理流程。規(guī)范還應包括資源的安全保護、訪問權限控制等方面的內容。宣傳資源庫不僅用于內部管理,還應制定資源利用策略。政協可以明確資源的利用范圍,如內部宣傳、媒體傳播、教育培訓等,并提供相應的許可和授權。建立宣傳資源庫需要相關人員具備數字化管理和信息系統操作的能力。應為相關人員提供培訓,提高員工的資源管理和利用水平。宣傳資源庫的安全備份是非常重要的。應定期備份資源,確保資源不會丟失或損壞。宣傳資源庫需要定期維護和更新,包括添加新資源、清理過期資源、修復損壞資源等。宣傳資源庫的運營需要建立監(jiān)督與評估機制,以確保資源庫的質量和使用效能。定期評估資源庫的使用情況和用戶反饋,并進行改進。這將有助于資源的共享和管理。
②建立資源協同機制。
建立政協各級組織之間的資源協同工作機制,協同制定宣傳計劃,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例如,在重大活動或事件宣傳中,各級政協可以協同合作,以減少資源浪費。
隨著受眾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有了更強的主動權與話語權,政協應制定明確的宣傳戰(zhàn)略,明晰宣傳的核心信息和重點領域。宣傳內容應與政協的使命和職責相一致,以確保內容的相關性和連貫性。在制定宣傳內容之前,進行深度的調研和分析是關鍵一步。受眾信息獲取與表達空間的拓展,意味著政協需要了解社會輿論、受眾需求和政策熱點,以便確定合適的宣傳主題和內容。提升宣傳內容的質量需要擁有專業(yè)的編輯和寫作團隊。政協應聘請或培訓專業(yè)的編輯人員,以確保宣傳材料在語言、結構和風格上都具有高水準。一些財政條件允許的基層人民政協甚至可以邀請專家、學者開展講座或進行線下技術指導,以進一步提升宣傳工作者的專業(yè)能力。實現宣傳內容的多樣化傳播既要有傳統媒體,也要增加新媒體傳播,一起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和喜好。
宣傳內容應該依托權威的數據和來源,以提高內容的可信度。引用政府發(fā)布的政策文件、權威機構的研究報告和專家的意見可以加強宣傳信息的說服力。宣傳內容的質量改進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政協應建立評估機制,定期審查宣傳效果,收集反饋意見,并根據評估結果對宣傳內容進行調整和改進。
基層政協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和社交媒體平臺,建立和維護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等在線渠道,以便及時傳遞政協的政策、活動和消息。這些平臺也提供了與公眾互動的機會,可鼓勵公眾參與宣傳內容的制定和評估。如開展在線調查、舉辦座談會、征集公眾意見等互動活動。通過充分利用新媒體和社交媒體平臺,基層政協可以實現信息傳播的現代化和智能化,更好地履行其宣傳職責,提高政協在社會治理和政策宣傳方面的作用和影響力。
與地方性媒體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制作特別報道、專題節(jié)目和新聞報道,以擴大宣傳渠道和增強基層政協在地方的影響力。基層政協通過媒體可以更廣泛地傳達其政策、活動和意見,而地方性媒體可以獲取有關政協工作的獨家報道和內容,增加新聞價值。基層政協應及時向地方性媒體提供有關政協工作的信息和資料,提供政策解讀、專題培訓和專業(yè)意見,幫助記者更好地理解政協的工作和議題,提高報道的準確性和深度。
基層政協和地方性媒體可以合作舉辦宣傳活動,如座談會、新聞發(fā)布會、專題研討會等,增強互動和合作的機會。通過建立與地方性媒體的合作關系,基層政協可以更好地傳遞其工作信息和政策觀點,增加對公眾和地方社區(qū)的影響力。這種合作不僅有助于政協實現其宣傳目標,也有助于地方性媒體提供更全面、及時的報道,從而實現共贏的局面。
基層政協應招聘或培訓專業(yè)宣傳人員,包括文字編輯、攝影攝像、新媒體運營、輿情分析等不同領域的專業(yè)人才。應建立健全宣傳工作體系,明確宣傳部門的職責和任務,確保宣傳工作有序開展。這包括制定宣傳策略、計劃宣傳活動、編輯宣傳材料等。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宣傳隊伍成員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獎勵制度、職業(yè)發(fā)展通道、培訓計劃等激勵措施可以提高宣傳隊伍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鼓勵宣傳隊伍嘗試新的宣傳方式和創(chuàng)新手段,包括多媒體內容制作、社交媒體運營、數字化宣傳等,以適應現代傳播環(huán)境的變化。宣傳隊伍內部應強化協作和溝通,確保信息的流暢傳遞和工作的協同進行。團隊合作可以提高宣傳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宣傳隊伍應與政府機構、媒體、學術界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制定宣傳策略、開展宣傳活動,以擴大宣傳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定期對宣傳工作的質量和效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宣傳策略和改進工作方法。
基層人民政協需要提供足夠多的互動機會,如以征集基層公眾意見建議或者線上答疑的形式提升基層人民政協與受眾的接觸頻率,從而加深基層人民政協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了解,消除兩者之間的隔閡,提升公眾的參與積極性。另外,需要建立新媒體與基層人民政協的有效銜接,從而充分發(fā)揮社交媒體如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的效能,使其個性、互動性的優(yōu)勢在基層人民政協所創(chuàng)造的宣傳空間中得到有效發(fā)揮。例如可以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內部入駐基層政協官方賬號,以實現兩者的常態(tài)化對接。
本文通過對基層政協宣傳體系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構建基層政協新聞宣傳體系的策略建議。這些策略包括強化宣傳資源整合、提升宣傳內容質量、拓寬宣傳渠道、加強宣傳隊伍建設、增強宣傳工作協商互動等。基層政協在構建政協新聞體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通過實施這些策略,基層政協可以提高宣傳工作的效果,增強政治共識,凝聚社會共識,更好地發(fā)揮其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