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晉
信息傳播環境對廣播記者新聞報道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正因為如此,不同時期的廣播記者新聞報道工作展現出鮮明的時代性特征。從當前階段來看,新舊媒體之間的交融促使廣播媒體轉型發展成為必然,這就要求廣播記者能夠對自身新聞報道工作開展創新,從而更好地適應融媒體時代發展趨勢。由此可見,對融媒體時代廣播記者新聞報道工作作出探索,具有不容忽視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包括廣播媒體在內的傳統媒體面臨的信息傳播環境。在適應融媒體時代發展趨勢的過程中,廣播媒體開展的新聞報道工作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具體而言,融媒體時代下廣播媒體新聞報道工作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挖掘新聞素材是開展新聞生產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新聞素材挖掘工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新聞產品的質量,而且影響著新聞報道的傳播力以及所取得的社會影響力。在融媒體時代下,移動終端的普及和自媒體平臺的發展,促使新聞素材來源展現出越來越廣泛的特點。這是因為,融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傳播門檻逐漸降低,社會大眾可以依托自媒體平臺對自身生活日常以及身邊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傳播,這些內容很可能會成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新聞素材。
在此背景下,各類新聞素材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一方面,這種現象推動了新聞媒體行業發展,促使新聞行業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具有豐富素材作為支撐;另一方面,這種現象為廣播記者提供了具有創新性的新聞報道思路與新聞報道視角。當然,這種現象也具有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例如部分信息素材來源渠道欠缺可信性,這就導致了虛假新聞信息泛濫,影響了民眾對媒體行業的正向評價。
在融媒體時代,各種新媒體平臺都呈現出信息儲存空間大、信息傳播速度快、交互性強等優勢。以短視頻平臺為例,廣播記者不僅可以通過短視頻平臺及時發布新聞報道來開展一次傳播,而且可以通過激發新聞受眾對新聞報道進行轉發的意愿,促使新聞受眾通過轉發新聞報道的行為來實現對新聞報道的二次傳播。在此過程中,新聞受眾之間的交互,促使新聞報道既展現出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也展現出傳播范圍廣的特征。而具備這種信息傳播優勢的新媒體平臺,不僅包括短視頻平臺,還包括微信、微博等即時交互平臺,新聞門戶網站等互聯網平臺,以及各類由用戶完成內容生成工作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 用戶生成內容)平臺。可見,在融媒體時代,廣播記者可以依托多元化的傳播途徑對新聞報道進行傳播,從而有效提升新聞報道的傳播力與傳播成效。
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信息的傳遞主要依靠廣播、電視和報紙等,其中紙媒在出版時間方面受到限制,而廣播與電視媒體中的新聞節目也具有固定的播出時間,因此,新聞受眾無法通過這些新聞媒體實時獲取自身希望了解的新聞信息,這就導致新聞的時效性與新鮮性大打折扣。在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甚至可以說是瞬時發送和接收,一觸式發送與一觸式瀏覽為民眾打開一個全新的媒體窗口,極大地滿足了他們對時事新聞的需求。從媒體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廣播媒體,“快人一步”就意味著其社會影響力能增長一分,這也是迎合新聞受眾需求的一種表現。廣播記者需要認識到,在如今的傳播特點下,獲取更多的“流量”是所有媒體在融媒體時代下不斷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受眾對新聞產品以及新聞媒體的關注就是獲得“流量”的具體表現,在此過程中,用更快的速度傳遞新聞信息,滿足新聞受眾信息需求,則是廣播記者掌握流量密碼的重要路徑。
在融媒體時代,各行各業的發展幾乎無法剝離互聯網、新媒體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媒體行業等將信息傳遞作為主要工作內容的行業,更是需要通過充分發揮互聯網、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的優勢,有效提升信息傳遞水平。在傳統的信息傳播環境下,新聞信息的傳遞主要以線下為主,但在融媒體時代,廣播媒體新聞報道則呈現出線下傳播與線上傳播緊密融合的特征。通過互聯網平臺、新媒體平臺進行新聞傳播已經成為新時代新聞報道工作的重要趨勢,這也為新時代的新聞受眾更為便捷地接收信息帶來了便利。線上新聞媒體飛速發展,掌上閱讀、在線閱讀、實時閱讀新聞信息成為現實,這也讓新時代的信息傳播工作展現出能夠與新聞受眾碎片化閱讀習慣相對接的特征。因此,新聞信息的傳播從線下傳播為主導逐漸向線上傳播為主導的方向發展,線上瀏覽新聞信息成為時代的主流,也是絕大多數民眾的選擇。
與傳統媒體時代不同,當代受眾不僅對新聞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他們在新聞選擇上的自主意識也越來越明顯。以廣播新聞媒體為例,傳統的信息傳播環境中,廣播新聞節目的報道內容一般都已經提前確定,新聞受眾在這些過程中的參與十分有限。隨著媒體行業的不斷發展,媒體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新聞受眾的信息獲取渠道也更為多樣,這迫使媒體不得不重新審視受眾需求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日漸常態化。由此可見,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受眾,在新聞獲取渠道方面具有了更多的選擇,這有效提升了新聞受眾的自主意識,因此,更為重視新聞受眾信息需求,則成為廣播記者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
在融媒體時代下,廣播記者做好新聞報道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在融媒體時代下做好新聞報道,是廣播記者抓住時代發展機遇的必要路徑。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生產與傳播表現出很多不同的特點,比如新聞素材來源廣、傳播途徑廣泛、傳播速度快等,通過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廣播記者能夠有效提升新聞生產與傳播水平。廣播記者必須打破傳統發展模式,重新規劃發展路線,提高新聞產品質量,同時,廣播記者更要恪盡職守,用更高的標準約束自己的行為,做好新聞報道工作,從而更好地抓住融媒體時代為自身工作帶來的機遇。
另一方面,在融媒體時代下做好新聞報道,是廣播記者滿足新聞受眾需求的有效路徑。在新的信息傳播環境中,新聞受眾與廣播媒體之間的黏性,決定了廣播媒體是否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廣播記者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形象,更是廣播媒體的明信片。廣播記者只有做好新聞報道工作,才能夠更好地滿足新聞受眾信息需求,新聞受眾也才能夠對廣播媒體產生信賴,進而為廣播媒體發展潛力與競爭力的提升以及媒體品牌的打造夯實基礎。在此過程中,廣播媒體應該在傳統媒體長期積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的基礎上,基于新聞事實,進一步了解融媒體時代各個媒介平臺中的信息傳播規律以及新聞受眾具有的信息需求、信息接受習慣等,有針對性地提升新聞報道水平,在滿足受眾需求的基礎上,推進廣播媒體高質量發展。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雖然存在競爭,但兩者之間的融合也越來越緊密,逐漸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機融合狀態。廣播記者是廣播媒體的核心人員,做好新聞報道不僅是履行自身工作職責的重要表現,也是提高新聞受眾對廣播媒體認可度與滿意度的必然選擇。在融媒體時代,廣播媒體在新聞受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仍舊不容忽視,有統計顯示,人們對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官方媒體發布的消息的信任度最高,將其作為最信任的信息來源。而要進一步提升廣播媒體的影響力,廣播記者就必須在新聞報道中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用更具有創新性的新聞內容吸引受眾的關注,另一方面則要把廣播媒體全新的姿態展示給受眾,用更具現代化、人性化的信息服務打動受眾。在此過程中,廣播記者有必要對以下路徑進行踐行。
廣播記者不但需要有挖掘高質量新聞素材的眼光,而且還要具備較高的復合型素養,在樹立大局觀、整體觀的基礎上,以與其他崗位實現協同為出發點,準確定位自身工作開展方向。此外,融媒體時代下的廣播記者需要對融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傳播特點以及各個媒介平臺中的信息成本規律作出精準掌控,從而確保新聞報道能夠適應當前的信息傳播環境。
優秀的廣播記者需要強化自身的終身學習意識,通過與其他新聞工作者開展溝通交流實現經驗共享。廣播記者還應當重視在新聞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教訓,從而促使自身專業能力得以持續發展。當然,廣播媒體也應當為廣播記者的專業化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以便為廣播記者專業能力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
新聞采訪是廣播記者崗位工作內容體系中的重要構成。為了能夠通過新聞采訪挖掘出更多具有新聞報道價值的信息,廣播記者需要對新聞采訪工作中的突發狀況進行有效應對,對各類人際關系開展有效處理。其中,新聞采訪中的突發事件,對廣播記者具有的臨場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沒有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新聞采訪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需要注意的是,廣播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的臨場應變能力并不僅僅表現為廣播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體現出的冷靜與專注,也需要建立在做好新聞采訪準備工作、策劃多種新聞采訪思路以及關注新聞采訪細節的基礎之上。只有如此,廣播記者才能夠在新聞采訪過程中靈活調整對突發狀況、人際關系的應對策略,提升新聞采訪工作的有效性與連貫性,進而挖掘出更多優質信息,為廣播媒體開展高質量的新聞報道工作夯實基礎。
在融媒體時代下,廣播記者需要重視滿足新聞受眾的信息需求,為新聞受眾帶來更好的信息獲取體驗。從這一角度來看,廣播記者需要對新聞語言進行優化,促使新聞報道呈現出更強的貼近性,展現出新聞報道的親和力與感染力。例如,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廣播記者可以適當使用網絡用語來提升新聞語言的趣味性,雖然新聞報道有其嚴肅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廣播記者必須用官方用語向民眾播報新聞。對于廣播記者而言,讓受眾喜歡自己、支持自己,其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廣播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也才能不斷擴大。如果記者一味墨守成規,不懂變通,則很難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取得成功,因此,學會使用恰當的網絡用語和風趣幽默的語言就成為廣播記者做好新聞報道的有效途徑。
在融媒體時代,媒介越來越豐富,廣播、電視、報紙、新興媒體等都可以對同樣一個新聞事件進行報道,但報道最終得到的評價和社會影響可能迥然不同。不可否認,與新興媒體相比,廣播的新聞生產、傳播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新興媒體一定比廣播媒體更有優勢。廣播報道要想與新興媒體競爭,就要在新聞素材的選擇、報道方案的規劃等環節進行精心策劃,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做好每一個工作,不斷尋找新穎的報道角度,運用嚴謹的思維和活潑的語言,在眾多新聞報道中嶄露頭角,贏得受眾。
新聞報道并不只是告訴受眾發生了什么事情,還要通過深入分析和思考,幫助受眾解讀事件,讓受眾在了解事件始末的同時能有所收獲。因此廣播記者需要重視提升新聞報道深度、彰顯新聞報道人文關懷,促使新聞報道與新聞受眾信息需求實現良好對接,強化新聞報道感染力與影響力,確保新聞報道能夠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下,做好新聞報道不僅是新聞記者自身能力的外在顯現,更是媒體間核心競爭力的內在彰顯。廣播媒體作為傳統媒體的主要代表,既需要應對融媒體時代為自身帶來的挑戰,也需要抓住融媒體時代帶來的機遇。因此,廣播新聞記者必須發揮自身獨有的優勢,借助時代之“光”,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技術手段,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素材,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臨場應變能力、新聞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新聞策劃能力等,從而有效提升新聞報道水平。
(作者單位:山西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