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羽
我1930年出生,有一個妹妹;父親以種地為生,只念了冬三月②的私塾,能寫一筆好字,但因病三十多歲就去世了;母親是家庭婦女,只有小學文化。
1939年,我去通州西集鎮小學上學,跳了一級,念了5年,我小學時學習成績挺好的,屬于中上等。初中開始我就讀于通縣女師,從此與女師結緣。
一、初中:師資優異,校風嚴謹(1944—1947年)
1944—1947年,我在女師初中部上學。學校一共有三個年級,六個班,一個班有三四十人,課程有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音樂、歷史、地理、英語,我最喜歡英語課。
老師們都是大學本科畢業,教學水平很高。我印象最深的是教數學的張震今老師,他是北京大學畢業的,教初中班和師范班。他上課不拿教案,也不拿書,教材都印在腦子里了,說是哪一頁,準是那一頁。還有地理老師關乃如,是師大畢業的。關老師教地理教得太好了,能把地理知識講活,比如,講越南地形,她說像挑大米的擔子,兩頭大中間細。這樣既把越南盛產大米的特點講清楚了,又把地形知識形象化,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所以她上課我們都愛聽!物理老師叫邸永伶,他經常帶學生到實驗室上課,邊講邊做實驗,理論聯系實際,效果非常好。語文老師是歐陽中石,他也是北京大學畢業的,還是個大書法家,中國傳統文化功底深厚,講課深入淺出,認真負責。
學校大門上有大紅字“一切為了祖國”。那時候,每周一有周會,師生都到大禮堂去聽校長、訓育主任講話。學校對學生要求很嚴格,訓育主任總結學生的表現,表揚某些班、批評某些事。周會還要唱校歌。上初中的時候,在學校必須穿校服。冬天是西服褲子、藍大褂;夏天是淺藍色上衣、黑裙子、白襪子、黑鞋,一走起來特別漂亮。體育課冬天穿白絨褲、白上衣、白球鞋,活動起來又漂亮又整齊;夏天是白上衣、藍短褲。頭發必須留到耳下一寸,要求可嚴了。
二、師范:時局不安,完成學業(1947—1950年)
1. 考取師范
1947年初中畢業后,我報名參加了女師通州專區的考試,主要考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只有筆試,沒有面試。考上還是挺不容易的,像河北三河、薊縣、保定、玉田等地好多人都來考了,最后只收兩個班,100人。
2. 師范的學習生活
我們一共有甲、乙兩個班,我被分到乙班,班里有40多人,課程有幾何、代數、物理、化學、語文、英語,二年級時增加了教育學、心理學。那時,我們都住校,吃的是窩頭、白菜。每人每個月是十塊錢飯費的標準,到月末改善一次伙食,伙房的大師傅給大家做一頓窩頭燉肉??偟膩碚f,條件還算不錯。
二年級的時候,1948年冬天,受戰爭影響,學校無法上課,師生能走的都走了。年底,通州解放,當時缺老師,學校就組織我們一批學生去女師附小上課,我教四年級地理,教了一個月左右。第二年寒假后開學,我們回到女師重新上課,一切都走向了正軌。
3. 見習中聽課受教
1949年,上級從延安派來一位老校長,叫方銘。方校長是革命老干部,思想水平和文化水平都很高,對我們影響很大??飚厴I的時候,方校長帶著我們到保定定縣見習,到好幾所小學聽課。我們不講課,主要是聽老師講課。那里是革命老區,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一面墻,上面全是槍眼,許多烈士犧牲于此。我們住在保定女中的校舍里,鋪著草席子睡在地上,吃的就是老鄉家的紅薯和山藥面饸饹。
三、工作:投身教育,恪盡職守(1950—1988年)
1. 當教導員,管理學生
我1950年畢業后留校工作,一開始,我沒有教學任務,就是在教導處做教導員,管理學生的生活。比如,晚上熄燈后監督學生保持安靜,檢查各個宿舍的衛生,檢查學生上晚自習的情況,看看學生有沒有不到的。從管學生生活,逐漸地開始管學生的思想兼教學了。先是教圖畫課,教了幾年,開始教政治。
2. 當班主任:把學生當自己的親人一樣
(1)開展生動有趣的專業思想教育
我1954—1956年這三年當班主任,帶了一個班,從一年級到三年級。作為班主任,我把學生當自己的親人一樣,跟學生關系都挺好。我們組織班會,既有思想教育,又有生動活潑的活動。我們組織過一次學習“長征精神”的活動,從學校徒步到八里橋奪紅旗(相距八里多,約四千米),走到距離八里橋一里多地的時候,大家快跑沖到終點奪紅旗,然后抱在一起慶祝勝利,體弱不能去的學生在學校做些小慰問品祝賀勝利歸來的隊伍。這樣的班會挺有意思的,學生很喜歡。進行思想教育就要搞得生動活潑一些,別太死板,要讓學生發言,讓大家都活動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愛護學生,終生摯友
印象深的有這么兩件事。一個學生的腎有問題,需要切除,這是一個大手術。她做手術時,我到醫院去看望她。等她出院的時候,我帶著全班同學一起到校門口迎接她,還給她買吃的。平時上課也比較注意她,提醒她體育課不要參加,劇烈的運動不要參加,她非常感動,一直念念不忘。
還有一個學生,家在唐山,家里著火了,給她來信,她急得不得了。我帶頭,跟全班同學一起捐了一些錢,然后寫了一封信交給她,讓她給家里寄去,她感動得很。
我20多歲留校任教,年紀不算大,那時候的學生年齡大,有的學生比我還大。我也沒有老師架子,對學生都很隨和,關心她們,頭疼腦熱我都要看望她們,還有的生活上有困難,我就給她點錢,所以我們師生關系特別好,到現在那些學生還總來看我。
(3)學生的自主管理
我當班主任那一屆收了甲、乙、丙、丁四個班,我是乙班的班主任。學生分班都是隨機分。我們班的學生太好了、太突出了,什么都拿第一,運動會拿第一、檢查衛生拿第一、開展活動拿第一、文化成績拿第一,學生會主席、團總支書記都在我們班。一開會,她們搶著說:“老師這我去吧?!薄袄蠋熯@我辦。”在學生管理方面,除了我管,班干部、班長、團支部書記都在管,她們好多事都替老師想著,各司其職,盡心盡力。那會兒,我們每周都開一次班干部會,由我主持,她們匯報工作,總結一周情況,然后再安排下一周的重點工作。有一次,學校開運動會,是一個周末,我有點不舒服,說我不去了,由她們管理。她們安排得井井有條,還拿了總分第一。我們班,學生干部工作能力強,學生要強,積極向上,有凝聚力,很團結,所以這個班我特別省心。
3. 興趣小組活動豐富
學校有很多興趣小組,籃球組、排球組、朗誦組、播音組等。那時候學校有晚自習,等下了晚自習以后有舞會,學校里有一個大院子,大喇叭放音樂,然后老師和學生都在那兒跳。我們跳華爾茲,我是跳男步的,我跳得好,許多學生都找我跳。方銘校長挺開明的,從北京請來人教我們。我跳了好幾十年,退休以后還常跳呢。
4. 校園環境
女師的校園環境很好,對學生思想教育很有利。學校有一個大紅門,一條甬路,甬路兩邊都是松樹,還有一個爬滿了藤蘿的架子,一到夏天,紫藤垂下來,特別香,還挺涼快、挺舒服的。進了門,有兩面大鏡子,可以到那兒照照自己,整整衣冠。這種布局感覺很清新、很溫暖,讓人心情舒暢。一所學校需要美,需要安靜,需要一個好的環境。師范生將來是教學生的,應該有美的思想,要整理衣冠,有為人師表這種感覺。另外,環境對人的影響也很大,所以要把那環境弄得美一點,不要在亂糟糟的環境里教學,這樣對學生才有好的影響。1956年我被提干調到通州二中,后來又去通州六中工作,但我很懷念在女師的生活。
訪談后記
常琬玉老師回憶起自己的從教生涯,那些發光發熱的歲月仿佛歷歷在目。學生時代樂于求知,選擇師范道路便從未后悔;從教后,愛黨愛國,關心學生,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工作中,始終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深入實踐,用實干讓人心服口服。常老師一生尤愛學生,至今談起和學生的往事仍然目光灼灼。她耐心教導不愿意做老師的學生,關心看望生病的學生,熱心大方地給家里有困難的學生捐款,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把學生當自己的親人一樣”。訪談時,常老師常提及“學生都跟我挺好的”,簡單的一句話背后滿是欣慰,更是師者的驕傲。她的熱忱與真誠,正是為人師者的風采,讓人心生敬佩!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師口述史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