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訪
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同時也是文章大家,是詩人。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思想的藝術表現形式,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云,“詩言志”。毛澤東詩詞最能直觀地體現和展示偉人強大的內心和堅強的意志,從毛澤東詩詞中也不難看出他和他的戰友們對夢想追求和探索的脈絡。并且這個夢一步步逐漸清晰,不斷升華,由個人的夢演化為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夢,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交融在一起。透過毛澤東詩詞,我們依稀可以看到,偉人探尋并實現救亡圖存、民族獨立、振興中華夢想之路,大致經歷了模糊、萌芽、發展、成熟和臻于完善的思想歷程。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p>
這是一首名為《贈父親》的七絕詩,據考改自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西鄉隆盛。改寫時間一般認為,是毛澤東l910年秋去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時,但經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胡蓉同志考證,認定應為次年由湘鄉東山返回韶山,再往長沙時。筆者采信后者。這首詩初步展現了偉人少年時期非凡而遠大的志向,是少年毛澤東走出鄉關、志向四方的宣言書。但偉人這時的志向還主要局限于個人之志的范疇,由于年齡和閱歷尚淺,對當時激蕩的社會政治、經濟格局了解甚少,對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還認識模糊。但也恰是這個人之志,激發了他日后胸懷天下、以天下為己任、追求真理、實現真理的大志。從此,他走出鄉關、奔向外面更為廣闊的世界,邁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也為中國夢想之路投來第一縷曙光。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p>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首《沁園春·長沙》創作于1925年秋。當時的中國正處于軍閥割據混戰的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工農運動風起云涌,革命發展勢頭迅猛。然而,各地反動勢力也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鎮壓。在這個中華民族命運前途未卜的時刻,偉人從韶山前往廣州創辦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自己求學和先前從事革命活動的長沙,重游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有感而發,寫下該詞。詞作躊躕滿志,處處充滿革命自信樂觀的情懷,向這個世界發出“誰主沉浮”的考問,隱含指出主宰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必然是用馬列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體現了偉人對中華民族命運何去何從的深深思索,雖然還沒有直接作出回答,但早期中國道路、夢想的構想已在心頭萌發,那就是建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色政權。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p>
《沁園春·雪》是大家最為熟悉不過的毛澤東詞作,是毛澤東詩詞的名篇,創作于1936年2月。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描寫乍暖還寒的北國雪景,展現偉大祖國的山河壯麗;下闋議論抒情,由對祖國山河壯麗而感嘆,并引出秦皇漢武等英雄人物??v論歷代英雄人物,抒發偉大抱負及胸懷,揭示人民力量。全詞有景有情,情景交融。這情不是兒女私情,也不是尋常人情,而是人間大情,惟偉人英雄方有的千古豪情!
詞作以時代最強音“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暗示一切與人民為敵的勢力必然走向滅亡的結局。這首詞首次發表于1945年10月,毛澤東由延安遠赴重慶談判,將該詞抄錄送給詩人柳亞子,隨后刊登在重慶各大報紙,廣為流傳。蔣介石當年看到這首詞后大為震驚,命令僚屬連夜趕制同題材之詞,出爐后竟無一篇能與毛詞比肩,頹喪之至。
在詞中,帝王象征封建主義、舊事物,偉人對歷代帝王的評論,恰意在彰顯人民的力量、人民的偉大。歷史實踐證明,他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把人民當作真正的英雄。他相信人民擁有驚人的英勇、超人的耐力、偉大的智慧和無比的堅決。他領導革命的歷程就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眾的歷史。他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p>
正是認識到人民的偉大和人民力量的無窮無盡,偉人深深把自己扎根在最廣大人民之中,才使中國革命實現根本的轉機,趕走日本侵略者,打敗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締造了新中國,帶領全中國人民走上一條自由、民主的社會主義道路。從這首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偉人探尋民族獨立、振興中華的夢想之路有了質的飛躍,對早期形成的中國道路雛形有了新的更大的發展。偉人懷著拯救中華民族、創建新中國、走無產階級專政道路的政治抱負和雄才大略,一旦在詞作中反映出來,必然不同凡響。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p>
再看這首《水調歌頭·游泳》,創作于1956年6月。這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社會主義事業在各行各業如火如荼展開,捷報頻傳。偉人視察南方,日理萬機之余,暢游武漢長江,有感于武漢長江大橋和三峽水利工程的建設,創作該詞。全詞體現了偉人對建立新中國開辟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無限熱愛,抒發了迎著大風大浪干革命、搞建設的壯志豪情,謳歌了全國人民改造山河、建設祖國的偉大業績。這時,中國共產黨苦苦求索的真理、道路已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建設社會主義、實現民族振興的藍圖也已在偉人頭腦中臻于成熟,偉人“信步”有余,但同時感喟時光易逝、時不我待,“逝者如斯”,必須抓緊建設,才能早日夢想成真,“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背錆M對美好明天的憧憬和熱望。
現在,三峽“高峽出平湖”早已變成了現實,后人沿著前人的規劃一步步實現著夢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早日實現,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將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缮暇盘鞌堅?,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p>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這首詞作于1965年5月,此時距離偉人1927年10月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已有38年?!叭四赀^去,彈指一揮間”,偉人重上井岡山游覽視察,看到解放后的井岡山面貌一新,“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社會主義在這里取得豐碩成果,感慨良多??梢哉f,中國革命已沿著中國共產黨開創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取得了勝利,社會主義新中國也已建立并向前發展,但是為過去算,為將來計,有太多需要回顧總結和反思的地方。偉人此次故地重游,一方面感念舊情,另一方面絕不排除是對過去的回顧與總結,以及對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是在憶舊頌新中將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實踐精神相結合,把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更加完善,把中國夢想更加照進現實。
限于篇幅,我們不能完全展示展現毛澤東詩詞的全貌,但窺斑見豹,從選取的這五篇詩詞中,還是能夠清晰呈現偉人探尋中國夢想的大致脈絡。偉人的前途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偉人的夢想與中華民族的夢想緊密相聯。在一代代中華兒女的接力下,中國夢想更加清晰具體,更加璀璨耀眼,熠熠生輝。尤其是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勝利實現,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乘勢而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吹響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軍的嘹亮號角?!拔覀儽葰v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此時的“中國夢”與偉人毛澤東的夢想更顯一脈相承、繼往開來。今天的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華麗轉變。泱泱大國,盛世宏圖,傲立于世,正如偉人當年之所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偉人所追尋和探索的夢想,是幾代中國人共同的夢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的初心和使命。適逢新時代,中華兒女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意氣風發、志力彌堅,昂首闊步、接續奮斗,風雨無阻、勇往直前,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必定全面實現!
(作者單位:河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