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萍萍
一、引言
民用航空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性行業,為我國國民經濟各行業和部門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從定義看,民用航空業涵蓋了民用機場、公共航空運輸企業、通用航空企業和航空運輸相關項目(具體包括航空油料、飛機維修、貨運倉儲、地面服務、航空食品等)以及空中交通管制系統等。從產業鏈構成看,民航產業鏈相對較長,涉及材料供應、航空器設計研發與制造、試飛驗證、維修與改裝、物流、金融、培訓、旅游等多個環節,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同其他產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因此本文通過產業關聯度及波及效應分析,探究民航業同其他產業的相互影響情況,進而結合民航業特點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民航產業與相關產業的關聯度分析
(一)調整中國2020年投入產出表
為更加直觀有效地反映民航產業同其他產業的關聯影響,根據民航產業的構成,對中國2020年投入產出表進行如下調整:將民航產業從土木工程建筑、交通運輸設備中按民航產業所占比例拆分開來,再將拆分后的民航工程建筑業、民航運輸設備制造業同既有航空旅客運輸、航空貨物運輸和運輸輔助活動相加,合并為獨立的民航產業。
(二)民航產業與其相關產業的關聯分析
1、民航產業與其相關產業的后向關聯
(1)民航產業對其相關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
直接消耗系數可直觀地反映出兩個部門的相互依存關系,進而用來分析民航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能力。計算的直接消耗系數表由大到小排名前五位的產業如表1所示。
從表1看出,民航產業對交通運輸及倉儲,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維修服務,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產業的直接依賴關系最強,這是由于民航產業需要大量的航空專業設備,以及在運輸服務過程中所建立的客貨運輸服務系統均離不開信息傳輸、軟件服務及科技研發。
(2)民航產業對其相關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
完全消耗系數能反映出民航產業部門與其他部門的生產發生的經濟數量關系。在直接消耗系數的基礎上,通過計算得到完全消耗系數,并由大到小排名前五位的產業如表2所示。
從表2看出,完全消耗系數排名前三的產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服務以及建筑業,說明民航產業的投資增加對上述三個產業的帶動作用最為明顯。
2、民航產業與其相關產業的前向關聯
(1)民航產業對其相關產業的直接分配系數
直接分配系數是民航產業部門利用其它部門的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品,將直接分配系數進行排序,由大到小如表3所示。
從直接分配系數計算結果看出,農林牧漁業、廢品廢料業等產業的直接分配系數為0,表示民航產業與這些產業沒有直接的前向依賴關系。其中電氣機械與器材的直接分配系數最高,這是由于航空運輸活動涉及大量的專業機械設備,帶動了對應產業的發展。
(2)民航產業對其相關產業的完全分配系數
完全分配系數是民航產業部門直接和間接向其他產業部門提供產品作為中間投入的完全分配量。以直接分配系數的計算結果為基礎,計算完全分配系數,并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位居前五位的產業如表4所示。
從完全分配系數計算結果看出,民航產業對電氣機械與器材、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品以及交通運輸和倉儲業的前向關聯最為顯著,說明上述三類產業利用航空產業投入的產品作為必須的生產投入,具有較強的供給推動作用。其次是石油、煉焦產品和核燃料加工品以及金屬制品產業,說明民航產業對航空燃油及相關金屬制品制造業具有前向推動作用。
三、民航產業與其相關產業的波及效應
(一)感應度系數分析
感應度系數表示民航產業受到其他產業部門影響的感應度,根據計算結果,由大到小排序如表5所示。
從表5可以看出,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的感應度系數最大,表明該產業受到其他各產業部門需求的壓力最大,對經濟發展的需求感應程度最強烈。對于民航產業本身而言,民航業的整體感應度系數為0.87,低于1,在所有部門中排名相對靠后,表明民用航空部門的感應程度低于社會平均感應度水平,也就是民航業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低于所有部門的平均水平,在第三產業中屬于中等水平。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既有的產業結構對成本較低的運輸方式依賴性更強,而對于具有更強時效性但運輸成本相對較高的航空運輸依賴性較小。但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高科技、金融、旅游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逐漸增加,民航業對經濟也將發揮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
(二)影響力系數分析
影響力系數表示的是民航產業每生產一單位產品的價值量,對各供給部門所產生的需求波及程度。計算結果大于1說明此部門的生產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程度高于社會整體影響力水平的平均值,計算結果如表6所示。
可以看出,表6中的五個產業影響力系數均大于1,說明民航業對表格中的產業推動作用均較大,其中影響力系數最大的為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說明民航產業對其推動作用最為明顯。對民航產業自身來說,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小于1,說明民航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小于各部門的平均水平。
四、研究結論及政策啟示
(一)研究結論
總體來說,民航業作為我國的基礎性產業,產生了較多的外部經濟效益,其中民航業對交通運輸及倉儲、機械設備維修和科研及技術服務的直接依賴關系最強。民航業對于大部分的產業部門來說,都是作為必要的生產投入,從產業大類看,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產業,這一影響通過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和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等部門得以實現。通過對相關系數的比較可以看出,民航對相關產業的作用不僅有直接作用,還有間接作用。根據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的分析可以得到,同一產業由于其相關產業的前后關聯程度有所不同,所對應的感應度和影響力系數也存在差異。民航產業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均不及社會整體影響力水平的平均值,說明民航產業未來仍然具有較大發展空間,以發展民航產業來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是可行且必要的。
(二)我國民航產業發展的政策啟示
一是各地政府可根據自身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情況,考慮將民航業列為該地區重點扶植和發展的產業,在獲得企業本身財務利潤的同時,可為社會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建議以區域為基礎,定期對民航業進行投入產出分析,若結論表明當地民航業對經濟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可考慮在機場周圍規劃建設航空城,進一步挖掘臨空經濟發展潛力,將臨空經濟這一新型經濟模式作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引擎。
二是在對機場所在區域進行發展規劃時,應充分考慮第三產業中商業、金融、交通運輸及倉儲業等產業部門為機場服務提供便捷性,使其與機場功能進行充分有效的銜接。
三是由于高科技產業、高端服務業、文化產業等對民航業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在以上述產業為重點扶植和發展產業的地區,應重視當地對于民航業的建設投入和規劃,使其能較好地服務上述產業,以取得更大的協同發展效益。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運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