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利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國家“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加快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當今世界已經進入數字時代和數字化社會,信息世界與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成為未來世界發展的總趨勢,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將不斷加速,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戰略性資源和重要生產要素,數據資源已上升為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同等重要的現代生產要素,成為新型核心要素和未來贏得國際競爭的戰略性資源,為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撐。因此,應進一步強化數據資源在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加快提升數據要素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支撐能力,推動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數據資源協同融合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數據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要素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必然
(一)數據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要素是數字化時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歷史必然
隨著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數字經濟已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經濟發展的主導形態,數據作為現代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經濟深化發展的核心引擎,數據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生產力發展和生產效率提升的關鍵要素。隨著經濟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快,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將加速與產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滲透融合,數據要素對產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的乘數作用加速凸顯,必將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核心要素,引發技術經濟模式、生產制造方式、產業組織形態的根本性變革,支撐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數據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要素是發展數字經濟贏得未來國際競爭主動權的戰略選擇
近年來,美、德、日等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組織均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紛紛出臺相關戰略規劃,如美國《關鍵與新興技術的國家標準戰略》(2023)、德國《未來研究與創新戰略》(2023)、歐盟《2030數字羅盤》、日本《科學與技術基本計劃(第六版)》(2021)、韓國《大韓民國數字戰略》(2022)、英國《國家數據戰略》(2020)、法國《使法國成為突破性技術主導的經濟體》(2020)等,均明確提出數據是未來國際競爭的戰略資產,應最大程度挖掘釋放數據資源價值,加快推進以數據為支撐的產業數字化轉型創新,提升數字經濟的核心競爭能力,力圖在塑造全球數字治理新秩序中掌握主動權,重塑數字時代的國際新格局。因此,必須提升數據要素資源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其對我國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強大基礎支撐作用,加快構建以數據要素為核心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保障我國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
(三)數據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要素是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支撐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和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基石,為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物質支撐。數字經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助推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高質量發展。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要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數據資源作為堅實支撐。因此,強化數據資源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和作用已成為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支撐。
二、數據要素對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基礎支撐作用快速凸顯
當前,我國海量數據資源和市場規模優勢凸顯,數字產業和技術基礎逐步牢固,數字經濟發展迅猛,數據要素對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顯著提升,新型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價值進一步釋放,數據要素相關政策制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數據要素已上升為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同等重要的社會生產要素,成為我國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有力支撐和推動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一)海量數據資源和市場規模優勢逐步凸顯
近年來,我國數據資源規模快速增長,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快速推進。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據產量達8.1ZB,同比增長22.7%,全球占比達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2年底,我國數據存儲量達724.5EB,同比增長21.1%,全球占比達14.4%。數據要素市場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取得顯著成效,市場主體和市場環境不斷提升,初步形成了場內場外相結合的數據交易市場,市場主體增長迅猛,數據市場需求旺盛,供需對接向多行業擴展。數據產業體系逐步健全,產業規模快速擴大,創新水平大幅提升,產業生態持續優化。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數據要素白皮書(2022年)》顯示,到2022年我國已經建成了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上海數據交易所、貴州數據交易所、深圳數據交易所等48家數據交易所(中心或平臺等),在建或籌建的近10家。據中國信通院2023年5月發布的《數據價值化與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2021年我國數據交易規模超500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2200億元。
(二)以數據為支撐的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推動我國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數字經濟規模快速增長、占比顯著提高,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數據要素對經濟貢獻能力明顯增強,并呈逐年持續上升態勢,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戰略性資源和重要生產要素。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年均復合增長14.2%。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2022年數字產業化規模9.2萬億元,產業數字化規模41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分別為18.3%和81.7%。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共同發布的《中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報告(2021—2022)》顯示,數據要素對2021年我國GDP增長的貢獻率和貢獻度分別為14.7%和0.83個百分點,數據要素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呈逐年持續上升態勢。
(三)新型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隨著數據成為新型生產要素,新型數據基礎設施將成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基座,5G基站、互聯網、數據中心、算力網絡等新型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231.2萬個,5G用戶達5.61億戶,全球占比均超過60%。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到18.45億戶,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算力基礎設施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我國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650萬標準機架,在用數據中心算力總規模超180E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位居世界第二。“東數西算”工程從系統布局進入全面建設階段。2022年,京津冀等8個國家算力樞紐建設進入深化實施階段,新開工數據中心項目超60個,新建數據中心規模超130萬標準機架。
(四)數據要素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建立健全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據要素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出臺了《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一系列包括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數據標準、數據交易、數據流通、數據安全、數據治理、數據要素發展等多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國家、部委、省級(直轄市、自治區)多層面的數據要素政策法規體系。同時數據要素管理機構建立健全,管理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數據管理機構,國務院成立了國家數據局,各省市也配套成立了數據管理部門,出臺相應數據管理規章制度,完善相關體制機制。隨著數據要素相關政策體系、法律法規、管理機構和體制機制的逐步完善,數據要素資源對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必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三、采取切實舉措加快提升數據要素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支撐能力
為充分發揮我國數據要素資源的優勢,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應采取相應的政策舉措,最大化提升數據要素資源價值及其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支撐能力,加快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數據資源協同融合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多層次數據要素市場體系
一是積極推動數據采集、存儲、處理等業務規范有序發展,大力發展大數據等數據密集型產業,培育壯大數據要素服務產業,保障數據資源高質量有效供給,擴大數據要素資源總量,提升數據要素規模經濟;創新數據要素開發利用模式和場景,推動數據、技術、場景和市場深度融合,開發能夠有效滿足市場的數據新產品新服務,最大程度挖掘和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加快推進數據資源化。
二是加快推動數據資產化,加快探索建立產權制度,明確數據確權和數據資產定價機制,推動形成數據資產目錄,構建數據定價體系,完善數據要素收益制度,保障合法數據要素收益。推動基礎公共數據安全有序開放,提升公共數據開放利用水平,釋放公共“數據紅利”,建立健全數據要素財稅制度,擴大公共數據財政收入水平,探索開展數據財政試點,積極穩步培育數據財政。
三是加快推進數據資本化,充分發揮市場在數據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規則,培育壯大市場交易主體,完善數據治理體系,打破數據自由流通所面臨的技術、行政、市場和標準等障礙和壁壘,打破“數據孤島”,強化數據基礎設施聯通能力,實現數據要素合規高效流通,推動構建全國性和區域性、綜合性和專業性、場內和場外、跨境等多層次數據要素市場體系。
四是創新完善數據安全管理監管體制機制,提升數據要素安全監管水平,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筑牢數字安全屏障,切實保障國家數據安全。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數據治理,完善數據跨國境流動監管規則,強化數據跨境流動監管,加速數據要素跨境市場建設,推動國內外數據要素市場協同融合發展,促進數字貿易和跨境數據服務產業發展壯大,形成內外暢通的全球數據要素市場。
(二)加快推動數據賦能提升要素現代化水平
當前,土地、勞動力、資本要素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呈邊際遞減趨勢,數據要素作為新型生產要素,能夠通過賦能其他生產要素、提升智能決策水平、貫通產業鏈價值鏈途徑推進產業與要素融合協同發展,最大程度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一是通過“數據+”組合模式推動數據要素賦能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要素,產生乘數效應,從而提升生產要素現代化水平,優化生產要素供給結構,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為經濟平穩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二是通過數字技術對數據進行處理建模分析,直接參與生產、流通、營銷、售后服務、決策管理等業務環節流程再造,進行精準數字化智能化決策,實現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數據鏈等“五鏈”之間的無縫對接、有機聯動、深度融合和優化升級,推動生產方式、流通方式和商業模式的變革,促進整體運行效率躍升和競爭力提高,創造更大價值。
三是數據要素與數字技術結合創造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如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提升不同領域數據要素聚合水平,實現數據要素資源優化組合,形成數據要素集合創新,創造出新產品、新服務和新產業,激發新生價值。
(三)加快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支撐的數字經濟
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要素,數字經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和重要引擎,加快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支撐的數字經濟。
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數據要素為引領的數字產業發展。要提高關鍵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加快突破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芯片、核心工業軟件、量子計算、多方安全計算、區塊鏈技術等核心技術,提升通信技術、云計算、算法、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等創新水平,加快發展5G、全光通信、物聯網等數據聯接技術,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發展壯大5G、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加快拓展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
另一方面,要以數據為支撐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提升數據要素對實體經濟的基礎支撐能力,推動數據要素向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的重點領域聚集,加快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發展,提升產業數字化和現代化水平,培育形成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