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圍繞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發展現代能源經濟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和突出短板,聚焦拓展新能源應用場景、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大力發展新型儲能產業,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打造光熱發電和裝備制造全產業鏈示范基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塑造現代能源產業競爭新優勢等方面提出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現代能源經濟" " "綠色發展" " "巴彥淖爾市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立足自治區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的戰略定位,搶抓國家建設黃河“幾字彎”清潔能源基地重大機遇,積極打造新能源及配套裝備制造產業鏈,推動能源產業向“新”發力、向“綠”而行,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引進龍頭企業,做大產業規模
1.擴大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立足新能源資源領域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和產業基礎,搶抓自治區新能源倍增行動機遇,先后引進國能、華能、華電、蒙能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建成一批風電場和光伏電站。截至2024年6月底,建成風電場44個、光伏(光熱)電站52個、可再生能源裝機965.07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的79.6%,可再生能源發電101.02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62.34%,提前實現“兩個超過”的發展目標。
2.推動產業“聚鏈成群”。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不僅局限在新能源開發利用方面,還能夠擴大對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的市場需求,激發技術大研發、運營維護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潛力,帶動整個產業鏈聯動發展、全面提升?;诖?,近年來巴彥淖爾市把握新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的機遇,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思路,緊盯行業頭部企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全力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集群,遠景能源、三一重能等一批頭部企業先后落地投產,風電整建制配套能力達到400萬千瓦,多晶硅產能達到7.8萬噸。
3.推進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截至2023年底,巴彥淖爾市已探明石油儲量2.52億噸,預測石油儲量14.59億噸。堅持智能高效開發理念,圍繞油田、熱田、碳田、能田建設目標,協同推進節能減排降碳,建成自治區西部首個百萬噸數智化低碳油田。立足已形成的年產焦炭690萬噸、甲醇62萬噸、合成氨15萬噸的生產能力,實施了10萬噸LNG等項目,不斷延伸產業鏈條。
(二)發展“光伏+生態治理”新模式,推動新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協同融合
巴彥淖爾市是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荒漠化治理的主要戰場和前沿陣地,近年來,通過實施光伏+生態治理項目,堅持發電和生態治理同步設計、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推行“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探索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防沙治沙風電光伏一體化模式,實現了光伏產業與生態治理的有機結合。在綜合治理改變沙漠生態環境的同時,充分挖掘沙漠資源,發展沙漠產業,使其成為發展工程、富民工程,既治了沙,又發了綠電,還增加了群眾收入,實現了生態、生產、生活“三贏”。
(三)發揮產業富民效應,帶動就業及百姓致富
立足烏蘭布和沙漠資源優勢發展沙產業,培育種植既有生態治理效益又能產生經濟效益的沙生作物,大力扶持發展牧草、中藥材種植等沙產業,實現了沙區生態、生產、生活共贏發展,成功探索出一條綠色生產鏈,走出了一條綠富同興的沙漠治理新路。預計到“十五五”中期,僅磴口縣就可以貢獻稅收10.5億元以上,項目建設期內將帶動近5.5萬人次就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短板
(一)新能源產業鏈發展層次低、鏈條短
新能源及相關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產業規模較小,產業鏈條不完整、環節缺失,尚未形成集聚優勢。風電產業鏈僅有主機、機艙罩、塔筒生產企業,缺乏發電機、齒輪箱等核心零部件制造企業;光伏產業鏈條短、品種單一,向下延伸不夠,相關配套產業尚未完善,需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
(二)新能源消納、外送能力不足
巴彥淖爾市工業基礎薄弱,高載能產業規模較小,用電負荷總量不足,本地新能源消納空間有限。同時,新能源外送通道目前僅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配置匯集線路一條,電力外送受阻嚴重。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巴彥淖爾市新能源項目的規劃建設。
(三)傳統煤化工產業延伸不足
煤化工以煤焦化工為主,產品結構相對單一,主要為初級加工產品,煤焦油、粗苯等副產品延伸加工不足,產品附加值較低。與烏海、鄂爾多斯、阿拉善等周邊盟市產品結構雷同,產業發展缺乏合力。
三、幾點建議
(一)拓展新能源應用場景,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
調整和優化高載能產業布局,按照國家支持高載能產業向西部清潔能源富集地區集聚的政策導向,充分發揮巴彥淖爾等地區風光資源優勢和甘其毛都口岸區位優勢,提高綠電供應比例,推動電解鋁、銅冶煉加工、煤焦化工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打造綠色高載能產業基地,實施一批“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工業園區綠色供電”等市場化消納新能源項目,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加快建設自治區西部綠色能源消納基地,推動新能源發展區域協作,加強綠電輸送通道建設,完善新能源合作盟市間利益分配機制,細化區域電網輸電成本分配的具體辦法,促進用電企業、發電企業和電網側形成價格聯動的利益共同體。統籌推進巴彥淖爾市千萬千瓦新能源外送基地、250萬千瓦風光發電制氫一體化等項目建設,爭取實施一批“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工業園區綠色供電”等市場化消納新能源項目,提升巴彥淖爾市新能源就地消納水平。
(二)聚“鏈”成勢,推動新能源產業提速發展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引發了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連鎖反應和深層次變革,對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空間,還激發了科技研發咨詢、運營維護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潛力,帶動整個產業鏈聯動發展、全面提升。適應能源結構加速變革的新形勢、新要求,加快推動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部新能源基地、防沙治沙與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等新能源重大項目建設,實施“光伏幫扶”“馭風行動”等新能源+項目,提升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水平。以新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為契機,按照“補鏈條、聚集群”思路,緊盯新能源產業鏈關鍵環節,大力扶持發展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重點項目,全力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集群,帶動能源產業整體發展。
(三)聚焦“源網荷儲”一體化,大力發展新型儲能產業
新型儲能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技術,更是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主要支撐,對于增強電網調節能力、保障綠色電力穩定供給發揮著重要作用。
結合蒙西地區新能源分布情況、負荷發展特性,充分考慮電力保供、新能源消納、新能源外送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等要求,從促進新能源發電量就地消納和保障高峰用電需求等角度出發,前瞻性優化布局新型儲能產業。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進度,布局建設風光熱儲一體化、電化學儲能、電解鋁源網荷儲一體化等項目,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綜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推進壓縮空氣、重力、熔鹽等新型儲能和配套裝備制造項目建設,促進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推動光熱發電規?;l展,打造光熱發電和裝備制造全產業鏈示范基地
發揮光熱發電調峰能力強、工作效率高、離并網可操作性強等獨特優勢,推動光熱發電規?;l展,在電力外送通道建設相對滯后、儲能成本仍然較高的情況下,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依托烏拉特中旗中核龍騰10萬千瓦導熱油槽式光熱發電項目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加快引進光熱集熱島全產業鏈項目,積極探索“制造、應用、降本、市場化交易”四位一體發展模式,即同步推進光熱發電集熱島全產業鏈建設、“光熱—風電”一體化開發、依托規?;龀趾图夹g創新實現光熱發電成本退坡、在短時間內實現自主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在做大光熱發電規模的同時推動產業實現技術進步,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光熱制造產業園區。
(五)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塑造現代能源產業競爭新優勢
緊緊抓住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轉換這個“牛鼻子”,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發展新動能。深入實施科技“突圍”工程,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找準新型儲能、光熱發電等“突圍”點位,加快破解制約新能源發展的技術瓶頸;找好“突圍”團隊,推進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找對“突圍”模式,大力培育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加快構建政府引導、企業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新能源科技創新生態。激發主體活力,充分挖掘不同主體對新能源產品的潛在需求,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水平。
(六)統籌施策,完善推廣“新能源+生態治理+收入增加”模式
統籌考慮消納能力、電網規劃、產業布局等多種因素,高質量推進防沙治沙和光伏一體化工程建設,科學布局光伏治沙項目,合理安排項目開發建設時序、重點項目建成規模,協同推進光伏治沙項目與配套產業建設進度,將“三北”工程攻堅戰和新能源建設合為一體,推動光伏產業和沙草產業、畜牧業、旅游業一體化發展,統籌推進增綠、增能、增收。完善農牧民利益分配機制,堅持利益共享、惠民利民,形成“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多層次產業發展模式,提高農牧民在“新能源+治沙”項目、種植養殖業上的經營收入和務工收入。
參考文獻:
[1]張杰.能源產業:向“新”發力 向“綠”而行[N].巴彥淖爾日報(漢),2024-05-29.
[2]黃景蓮.巴彥淖爾:大干快上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N].巴彥淖爾日報(漢),2023-02-17.
[3]安路蒙,李云平.“新能源+生態治理”新模式背后的發展理念之變[N].經濟參考報,2024-04-18.
[4]康麗娜.內蒙古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N].內蒙古日報(漢),2024-07-15.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