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分析上合組織絲路電商與物流合作現狀基礎上,指出其在物流基礎設施、物流信息化、物流通關周期、跨境電商規則體系、區域金融市場等方面的問題,并提出完善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加強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推進口岸通關一體化、助推跨境電商體系對接、構建良好金融市場環境等深化上合組織絲路電商與物流合作的對策建議,以推動上合組織絲路電商行穩致遠,促進上合組織國家經貿持續發展。
關鍵詞:上合組織" " "一帶一路" " "絲路電商" " "物流合作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跨境電商是優先推動的貿易與商業模式。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際倡議,上合組織逐漸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平臺。深化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電商合作,不僅能夠創新傳統貿易發展模式,提振貿易發展態勢,而且有助于增進與成員國家間的相互了解,促進相關產業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往來日漸密切,貿易額由2001年的171.4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3433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15%以上。與此同時, 2021年8月,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中國服務貿易協會與上合組織成員國8家電商及物流機構共同簽署《共建跨境電商平臺》合作備忘錄,深入推進電商國際合作。吉爾吉斯斯坦也已制定2021—2025年電商發展計劃,旨在建立有效的電商生態系統,為電商參與者提供便利。由此,數字經濟已成為上合組織國家解決經貿合作問題、促進經貿合作深化的關鍵。
在上合組織成員國中,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的電商與物流合作成效顯著。由于俄羅斯輕重工業結構比例失調,中國對俄跨境電商出口主要以輕工業產品為主。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2401億美元,俄羅斯已成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最大的國家。哈薩克斯坦地處內陸,近年來通過物流合作,中哈兩國經貿關系持續深入發展。2014年,在中哈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下,中哈(連云港)國際物流合作基地成為“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首個實體平臺,該基地目前已成為中亞五國過境運輸、倉儲物流、貿易往來的重要平臺,不僅有力促進了哈烏兩國農產品出口,也對兩國汽車制造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24年2月29日,在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視頻連線見證下,最后一個集裝箱在西安國際港站吊裝上中歐班列長安號,標志著中哈雙方合作共建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正式投入運營。
物流績效指數(LPI)是衡量一國物流綜合水平以及國家貿易便利化程度的綜合性指標,可以客觀反映不同經濟體的物流效率。因世界銀行每兩年發布一次LPI,2024年暫未更新,故本文根據世界銀行2023年發布的《物流績效指數報告》總結中國與上合組織其他7個成員國LPI如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2022年中國LPI為3.7,明顯高于其他國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0;吉爾吉斯斯坦LPI最低,僅為2.3。此外,通過對比2006-2022年上合組織成員國LPI方差可知,中國LPI整體波動幅度較小,物流績效水平相對穩定;而烏茲別克斯坦的物流績效水平相對波動較大。因此,隨著區域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化,結合不同國家的具體國情和發展需求,烏茲別克斯坦等上合組織成員國急需提升物流發展水平,以繼續釋放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經貿發展潛力,謀求更長遠的發展。
二、面臨問題
上合組織成員國多為發展中國家,由于財政能力、物流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條件等水平有限,因而對跨境電商發展及成員國間經貿規模的擴大構成挑戰。
(一)物流基礎設施薄弱
目前,上合組織區域內已鋪設了31.2萬公里鐵路和1300萬公里公路,截至2023年底,該區域內初步形成涵蓋公路、油氣管線和鐵路的復合型基礎設施網絡,為絲路電商及物流發展提供了較好基礎。然而,上合組織各成員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差異較大。據2023年世界銀行《物流績效指數報告》,2022年中國的物流基礎設施指數為4.0,印度為3.2,俄羅斯為2.7,哈薩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為2.5,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為2.4。可見,除中國和印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0外,其他成員國物流基礎設施條件較弱。此外,上合組織各成員國物流基礎設施重復建設較為嚴重,中轉樞紐站等物流節點建設缺乏統籌性,難以將各種多式聯運方式順暢地銜接整合,直接影響跨境物流的高效性,阻礙跨境物流運輸體系的發展。
(二)物流信息化水平較低
共建“一帶一路”對跨境物流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物流信息化仍存在較大問題,如信息傳遞滯后、信息對接不暢等。上合組織國家間的物流以多式聯運為主,各國間公鐵水空等運輸方式交替進行,但由于各國不同運輸方式分屬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統,導致出入境及中轉貨物監控信息不能實時傳遞,產生嚴重的滯后性。加之部分國家信息化水平較弱,貨運市場信息管理散且亂,致使貨物物流信息對接不暢,部分口岸無法掌握完整的信息數據鏈,部分物流節點出現嚴重的信息孤島,不僅增加了貨主的運輸成本,更難以形成高效、完整的物流信息網絡,制約上合組織絲路電商和跨境物流的發展。
(三)物流通關周期較長
在跨境物流運輸中,通關效率直接影響著跨國消費者的購物滿意度。據2023年世界銀行《物流績效指數報告》,2022年中國的通關效率指數為3.3,印度為3.0,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為2.6,俄羅斯為2.4,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僅為2.2。由此可見,上合組織成員國物流通關效率總體不高,與發達經濟體差距較大。除中國和印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0外,其他成員國的指數均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通關效率低也反映出跨境電商企業對海關政策了解不足。以我國上合示范區為例,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不少為家族企業或手工作坊企業,尚未形成系統化管理,從事采購或經貿的人員對口岸通關等政策法規了解不全面,致使企業在遇到問題時無法妥善解決。
(四)跨境電商規則體系不盡完善
制約絲路電商發展的因素不僅表現在物流基礎設施等硬件上,軟件方面的欠缺也會導致絲路電商無法健康、穩定發展。實踐表明,跨境電商規則體系不完善已成為制約絲路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2018年8月,中國針對電商發展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但由于上合組織許多成員國的跨境電商行業是近些年才逐步發展起來的,多數成員國還沒有成形的電商法律條款,尤其是跨境電商相關的法規,因此,上合組織成員國間跨境電商合作的規則體系尚不健全。盡管中國已與上合組織部分國家簽署了“電子商務國際合作備忘錄”,但其協議內容尚未落實到具體政策的對接上,如跨境電商的購買優惠政策、海關之間如何協調等仍以框架協議為主,難以為跨境消費者提供更完善的購物保障。
(五)區域金融市場尚不穩定
眾所周知,國際金融合作一直是絲路電商貿易發展和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前提。近年來,由于國際動蕩以及地區經濟形勢變化,上合組織整體經貿環境不太穩定。部分國家還未建成完整、穩定的國際金融合作體系,金融體系建設不完全、融資缺口大,區域內金融機構調動資金和資源的能力不足。部分國家金融市場尚不穩定,貨幣匯率波動較大且不能實現自由兌換,區域內的投資企業不得不承受更大的貨幣匯率波動風險。此外,上合組織區域內的國際金融網絡安全支付體系也尚未完全形成,跨境支付的安全威脅依然存在,各國家之間也未形成完整的、具有良好銜接性的、穩定的國際金融合作體系,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上合組織電商及物流的發展。
三、對策建議
(一)完善交通物流基礎設施
鑒于上合組織部分成員國物流基礎設施較為陳舊、規格級別低,甚至部分區域物流通道缺失、標準不統一,中轉樞紐節點的協調性較差,各成員國應按照《上海合作組織基礎設施發展規劃》等協議,加緊修繕本國物流基礎設施,提高交通基礎設施效率,提升物流設施通達能力。中吉烏鐵路作為中國到歐洲和中東的最短貨運路線,路程可縮短900公里,時間節省7—8天。2022年,中吉烏三方已簽署《關于中吉烏鐵路建設項目(吉境內段)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定于2024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與跨里海通道互為補充,有效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雙邊貿易。進一步優化中歐班列運輸網絡。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已達1.7萬列,發送貨物190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18%,成為助力跨境電商發展的新型跨境物流模式。針對當前中歐班列開行密度低、線路同質化嚴重等問題,應統籌規劃運輸線路、規劃排班時間、增加開行密度,以中歐班列助力上合組織國家跨境電商發展。
(二)加強物流信息系統建設
上合組織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商平臺主要通過運輸管理系統(TMS)進行貨物運輸。TMS雖可對接多個跨境電商平臺及供應商,并在系統實現對跨境物流信息全程追蹤,但目前仍有相當一部分上合組織成員國未使用此系統。為此,可引導成員國充分利用絲路基金,鼓勵成員國之間使用相同的TMS系統。改革各國現行的口岸通關流程,加快口岸信息系統對接建設,擴大“電子口岸”覆蓋區域,實現口岸信息實時共享。在跨境物流運輸中,貨代企業應投入更多資金和精力來加強行業信息化建設,確保信息流先于貨物流抵達不同口岸,減少因信息滯后帶來的貨物監管缺失。引導國際貨運企業加強自身企業內部的溝通和協作,建立有效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改善國際貨代行業的整體市場環境。
(三)推進口岸通關一體化
在上合組織的所有成員國中,除烏茲別克斯坦外,其他國家均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這些國家海關方面的政策和法規等基本一致,相對較為統一,其政策差異主要體現在細節規定或標準界定上,可對此方面進行協調,實現國際物流通道便利化。上合組織各成員國應繼續推進口岸通關手續互通互認,制定完善的國際通關口岸管理制度,著力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簡化通關流程,統一通關標準,強化口岸監管模式,提升通關效率,降低貨主的通關成本,促進絲路電商高質量發展。
(四)助推跨境電商體系對接
跨境電商平臺及規則體系建設是保障上合組織國家絲路電商生態系統順暢運行的關鍵。各成員國應以上合示范區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各國跨境電商法律規則體系對接,推動各成員國簽署的“電子商務國際合作備忘錄”中的協議內容落實到具體政策上,以促進絲路電商健康、有序發展。著力推動建立“上合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區塊鏈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將物流、支付、倉儲、關稅等全鏈條業態集于一體,并提供上合組織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資料,為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模塊化的數據服務。
(五)構建良好金融市場環境
跨境電商具有“買全球、賣全球”的特征,其發展需要有力的金融政策支持和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針對當前部分上合組織成員國金融體系不夠健全、金融市場尚不穩定、融資缺口大等問題,應充分發揮上合金融合作機制(如上合銀聯體、上合發展基金、新建上合銀行)的潛力,擴大本幣結算范圍,務實開展貨幣互換合作,構建多元化的跨境電商支付結算方式,并大力加強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開發,充分發揮國際金融體系的作用,推進金融支持絲路電商發展。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商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互聯亦已成為上合組織最重要的互動領域之一。在全球互聯網用戶中,有44%的用戶來自上合組織成員國。據2023年9月發布的《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EGDI)從2008年的0.5017提高到2022年的0.8119。在電子政務發展水平評級中,哈薩克斯坦在19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8位,俄羅斯列第42位,中國排名第43位。上合組織國家的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絲路電商的快速發展將為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合作提供全新機遇和廣闊前景。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元首理事會第23次會議講話中指出,加快口岸基礎設施和區域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保障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當前,中國正以1個空港綜合保稅區、2個跨境電商監管場所、1個跨境電商產業園為依托,并結合航空運輸、中歐班列和TIR為上合示范區打造“1+2+1+1”的跨境電商物流新格局,未來該模式不僅可以覆蓋上合組織所有成員國,也可在全球推廣,為跨境電商提供全球化的物流服務,推動絲路電商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賀煜.主題:電商聯動共創未來探討新趨勢,交流新應用,促進國際電子商務合作[J].重慶與世界, 2021(S2):4.
[2]姜巖,郭連成.中俄跨境電商發展研究[J].學術交流,2021(4):87-99+191-192.
[3]張英,馬如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絲路電商”建設的路徑選擇[J].對外經貿實務,2019(12):19-22.
(作者單位:1.大連交通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2.大連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