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讓拉毛/文
《薩迦格言》是我國民族文學史上重要的經典詩集之一,也是藏族最早的一部哲理格言詩。成書于13世紀中葉,直至今日已流傳七百余年,是藏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書共分9章,包含457首格言詩。有人評價《薩迦格言》“是反映藏族農奴制社會歷史的百科全書”,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薩迦格言》是作者在敏銳觀察周邊的事物、周邊的人,深刻洞察社會百態后創作出來的。它以格言的形式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藏族倫理思想史上具有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的歷史作用。其作者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1182-1251),出生于后藏薩迦王室,為薩迦派第四代祖師,自幼出家為僧,一生潛心修行佛法。雖然《薩迦格言》中滲透著不少佛教思想,但格言中對學習者、執政者等建言獻策,符合建設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具有彌足珍貴的教育價值和現實意義[1]。
2.1.1 終身學習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學而不已,闔棺乃止。”當今社會也在倡導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這一理念,薩迦在《薩迦格言》也有闡述,他在第7首中寫道:“即便明日要離世,也應學習諸知識,雖此生未成智者,如為來世蓄資糧。”作者認為,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即便你知道你明日要死去,也要學習,這正符合當今社會所倡導的終身學習理念。第10首寫道:“智者知識雖博學,仍取他人之長處,如能長期行持者,速能成為遍知者。”正所謂生活處處皆學問,作者認為,對于自己有用的知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做到時時學習。當今社會倡導要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薩迦在當時就已經明白了終身學習的道理,是難能可貴的[2]。
2.1.2 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是指讓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接受考驗并發揮作用。如朱熹所言:“為學之實,固在踐履。茍徒知而不行,誠與不學無異。”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薩迦深深體會到力學篤行的重要性。他在《薩迦格言》第270首寫道:“知道教義未奉行,則知教義有何用?莊稼長得雖茁壯,卻對猛獸無受益。”第448首寫道:“智者會把諸格言,當作真諦來領悟,只懂知識不應用,學會知識有何用?”他認為,倘若有了學問卻不奉行,則徒勞無益,鄭重告誡我們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更要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3]。
2.1.3 刻苦勤奮
古人有云:學海無涯苦作舟,《薩迦格言》第24首寫道:“智者之路不平坦,貪圖享樂不成名,貪圖微小安樂者,無法獲得大幸福。”第246首寫道:“有智慧的精明者,能順利完成諸事情,如同俱盧十二兵,被班圖五子所消滅。”第421首寫道:“學者為了長遠樂,暫苦也會求學問,針灸刀石除疾病,出自善巧的醫師。”一個人在事業上之所以能取得成就,與他的好學努力分不開。作者深知努力的意義,在這幾首格言中致力于告誡我們無論從事什么事業都要勤奮努力。在我們國家,曾出現過許許多多博覽群書、經綸滿腹的賢者。例如,“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的宋濂,因家境貧寒無力點燈而“鑿壁偷光”讀書的匡衡,為消除讀書困倦而以繩系頭懸梁的孫敬等,古人刻苦勤奮學習的傳聞軼事,舉不勝舉。我們應該學習古人刻苦的精神。而當今社會,想要立足,更離不開勤奮。這正是《薩迦格言》與我國當代學習觀又一相容相同之處[4]。
2.2.1 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在新時代背景下,依法治國的重要性被國家和社會反復提及[5]。薩迦雖作為上層階級,但仍持有著“依法治國”的觀點,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他作為一個在政治上有抱負的政治家,面對著當時四分五裂、矛盾重重的藏族社會,主張國王只有遵法、理國政、護眾生,才能使西藏擺脫長期戰亂之苦難,達到社會安定。他通過格言詩的形式闡明自己的政治見解。《薩迦格言》第199首寫道:“天下國王雖很多,依法愛民很少見,天上神仙雖眾多,無如日月光明輪。”第163首寫道:“國王需依法治國,否則政權會衰敗;如果太陽不除黑暗,則定彼受羅睺食”。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執掌政權和參與政務管理工作,都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因為它主宰著人們的命運,駕馭著歷史發展的航船。所以,作者向統治者提出了執政方面的寶貴建議。他認為,國王應和太陽一樣,照亮大地,為所有人民的幸福著想,為了國家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國王必須執法不移,守法不失。
2.2.2 清正廉潔
無論過去、現在亦或是將來,清正廉潔是優良政德,可以說它是為官之魂。《薩迦格言》第356首寫道:“稍有頭腦智慧人,擔心過失并除之,若能依法對治者,此人步步能升高。”第314首寫道:“智慧財物應取之,貪婪欲望必除掉,可以采摘樹上果,超過樹梢會墮地。”薩迦在格言詩中強烈抨擊了那些貪財無道的暴君。作者深知,作為官員應明白輕錢財、重富民的道理。薩迦在《薩迦格言》中極力倡導為官要清正廉潔,這與當今社會和時代需求相適應。
2.2.3 厚植愛民情懷
《薩迦格言》第362首寫道:“智者若積財富,稍微施舍方護財,若欲井水常充盈,舀水便是勝竅訣。”第57首寫道:“擔任一方官職的人,若能善待下屬民眾,民眾也以善愿著眼,同樣和他誠心為事。”作者認為,作為執政官員,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告誡執政者要體恤人民的疾苦,這對后人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實際上,他也以切身實踐贏得了后人的稱贊。
2.2.4 團結互助
主張團結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薩迦格言》第203首寫道:“若大家齊心協力,弱者也能辦大事,結成群的小螞蟻,會把幼獅咬成傷。”《薩迦格言》第15首寫道:“若二者共商量,定能想出好辦法,姜黃硼砂配一起,就能變出好色彩。”薩迦用形象的比喻告訴我們,很多事情憑一個人的努力難以完成。可以看出作者非常重視團結,這跟他所處的時代密不可分。薩迦所處的時代,西藏地區分裂割據、動蕩不安,而結束這種分裂割據狀態是當時社會人人所向往的。這時候需要豪酋們停止戰伐,走向團結。作者提倡團結互助,告訴人們只有懂得協作,才能辦大事。中國人始終強調團結的重要性,強調“風雨同舟”“同舟共濟”“甘苦與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列寧說:“只要千百萬勞動者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跟隨本階級的優秀人物前進,勝利也就有了保證。”意思就是說,團結就是力量。團結互助,對建設和諧社會也具有重要的意義[6]。
2.3.1 勞動創造幸福
“盡管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著不同的幸福觀和道德標準,但熱愛勞動、崇尚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共有的傳統美德。”辛勤勞動不僅是一種美德,它能讓我們實現自身價值,從而成就自我幸福。《薩迦格言》第362首寫道:“若想圓滿幸福者,平時就要手腳勤,若把忙碌視為苦,則應把幸福放棄。”作者在贊美和謳歌勞動的同時告誡人們必須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創造幸福。這一看法是經過時間檢驗,在歷史長河中提煉概括出的生活哲理,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經驗和智慧。這不僅在薩迦那個年代是進步的,在今天看來,依然閃爍著光輝,是我們通往幸福的橋梁。
2.3.2 知足常樂
知足是樂觀的另一種解讀,知足并不是不思進取,而是對現在擁有的感到滿意。心理上的滿足就會產生更多幸福的感覺。《薩迦格言》第401首寫道:“有人對財能知足,財富就會享不盡,若不知足貪求者,痛苦就會像雨水。”第319首寫道:“若有人過分貪婪,易將會速毀己。如同魚群貪鉤餌,易被漁翁所誘殺。”作者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懂得知足,那他就會終身享受幸福,進而勸告人們對于物質財富的追求,不可以貪心不足。否則不但不會獲得幸福,反而給自己帶來痛苦。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有這樣的體會:隨著我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我們卻總覺得沒有以前那么開心快樂。我們想提升自己,每天都想從各種渠道獲得信息,可是獲取的越多,反而越覺得空虛。當今有很多人被低級的欲望牽引著走,整天東奔西跑,無所定向,就會感覺越來越不幸福。從心理學角度上講,知足常樂就是一種幸福。貪得無厭最后可能會落得一無所有。所以我們應該吸取明哲和革命導師留下來的寶貴建議。
2.3.3 造福積德
《薩迦格言》第295首寫道:“智者都會積福德,只有造福使安樂,若有人各方圓滿,此是積福的標志。”作者認為,人這一生,不能只為自己做打算,更不能以別人的痛苦為階梯建立自己幸福的高樓。進而勸告人們放棄一切損人利己的想法,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信念,把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用于造福,人民群眾也不會忘記你所做的貢獻。你為大眾做的好事越多,你就會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當代社會也在倡導“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努力創造出人民群眾看得見、觸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幸福感。薩迦所倡導的幸福觀,與當今提倡的幸福觀相吻合,雖然歲月荏苒、時過境遷,然而《薩迦格言》所倡導的幸福觀如同珍寶,并沒有因為時間的久遠而失去價值。這不禁讓人對薩迦的智慧與遠見深感敬畏[7]。
《薩迦格言》凝聚著藏族重要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規范,可以視為藏民族傳統倫理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薩迦在《薩迦格言》中如此透徹、精確地總結出了許多合理優秀的學習觀、從政觀、幸福觀等。這些與當今社會和時代需求相適應,與人類社會普遍的道德原則和倫理要求相吻合。這些道德思想能為建設和諧社會和思想道德建設提供寶貴的資源,應當被借鑒和吸收。我們應該繼承、挖掘和弘揚《薩迦格言》中合理、優秀且符合現在社會發展趨勢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規范,并以之為思想指導,更好地建設和諧社會。■
引用
[1] 薩迦班智達.薩迦格言及注釋[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
[2] 李鐘霖,星全成,李敏.藏族格言文化鑒賞[M].西寧:青海民族出版社,2003.
[3] 李加東智.《薩迦格言》倫理思想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8.
[4] 佟德富,班班多杰.《薩迦格言》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探討[J].內蒙古社會科學,1989,10(1):16-21+43.
[5] 馬進武.簡論藏族文學名著《薩迦格言》的思想意義[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1):68-75.
[6] 鄧曉琳.簡析《薩迦格言》中的倫理思想[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S1):34-37.
[7] 扎西卓瑪.《薩迦格言》在藏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探析[J].林區教學,2017(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