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怡/文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是表演人員通過一定的動作以及外部姿態傳遞藝術表現力的重要形式。為了能充分展現舞者的外部形態美,增強舞蹈的表現力,舞蹈對于表演人員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果表演人員技巧掌握不到位,基本功不扎實,舞蹈表演就會效果不理想,缺乏表現力,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合理地融入舞蹈技巧有利于提高表演質量,能傳達出舞蹈內容所要表達的情感,使得表演者與舞蹈能更好地融為一體,帶給觀眾更強烈的審美體驗。因此,對于舞蹈表演者而言,在日常訓練過程中,必須積極學習并深入掌握舞蹈技巧。對于不同的舞蹈作品,必須深入理解其特征,掌握其中的技巧要點,并在表演過程中合理使用技巧,使得表演效果更好。總而言之,在舞蹈表演中合理運用舞蹈技巧是極為重要的。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舞蹈技巧的主要作用,然后分析舞蹈表演過程中巧妙應用舞蹈技巧的意義,再指出現階段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技巧應用常見的問題,最后分析如何運用舞蹈技巧,希望給有關人員提供參考。
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表演人員需要通過合理調節并支配自己的肌肉以及有關關節來完成一系列高難度的動作,將舞蹈外在形式以及其蘊含的內在情感呈現出來。該過程中的所有活動都可稱之為舞蹈技巧。通常情況下,大部分舞蹈表演都會設計有一定難度的動作以吸引觀眾眼球,突出表演的藝術性。為了減輕學習者的學習壓力,保證其順利掌握舞蹈的精髓,舞蹈技巧應運而生。對于舞蹈表演人員來說,掌握舞蹈技巧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舞蹈表演效果,進一步提升舞蹈的觀賞性,還有利于開發其內在潛力,避免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延長演藝生命。充分利用舞蹈技巧,演員可以美化舞蹈動作,讓舞蹈的情感內涵外化于行,通過自身肢體充分表現出來,彰顯出舞蹈藝術自身的魅力和價值。舞蹈風格豐富多樣,類型也各不相同,例如,朝鮮舞更加優雅,維吾爾族舞蹈更加歡快等。對于任何舞蹈形式而言,無論風格是剛還是柔,通過合理運用舞蹈技巧,都可以體現出非常強烈的表現力[1]。
高質量的舞蹈作品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是藝術家們嘔心瀝血才最終得以創作出來的。舞蹈作品除了蘊含各種技巧以外,也包含作者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蘊含深刻的文化內涵。舞蹈表演和圖畫、書法、戲劇等藝術作品不同,本身來說也比較特殊,舞蹈表演人員表達思想感情不是通過具體的符號或者語言,而是借助舞蹈動作,也就是肢體語言傳遞給觀眾。在表演的過程中,舞蹈演員如果能夠巧妙地應用舞蹈技巧,就可以更好地展現舞蹈的內在情感,將舞蹈內容更好地呈現出來,讓觀眾能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內涵,從而產生共鳴。
不同舞蹈作品的思想內涵不同,風格也各具差異,創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形象也具備一定的特殊性,這也就要求表演人員善用表演技巧,通過表演呈現出創作者刻畫的形象,體現作品自身的風格特色。在表演過程中,合理運用舞蹈技巧,可以使得肢體語言更具有表現力,一舉一動都讓觀眾印象深刻,促使觀眾專注觀賞舞蹈,感受到舞蹈帶給人的震撼和美好。善用表演技巧,還能使舞者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更多的高難度動作,減少高難度動作與動作之間緩沖的時間,從而促進表演形式的創新,使得舞蹈的風格更加鮮明。
無論舞蹈表演形式如何,直接影響舞蹈表現力的因素都在于技術。舞蹈表演者將技術和表演相結合,在舞蹈表演時融入對應的思想和情感,能使得舞蹈作品的觀賞性更強,便于觀眾理解舞蹈的美。善用舞蹈技巧,可以使得表演者肢體動作更具靈活性,從而使得舞蹈的整體表現更加靈動[2]。
學習以及掌握舞蹈技巧均存在一定的難度,這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對于大部分舞者而言,扎實的基本功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學習,日積月累才能得來的,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扎實的基本功能,能保證舞蹈動作更加靈活順暢,表演效果也更好。但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大多數舞蹈表演者的基本功有待強化,技巧的應用存在較多問題,導致難以真正體現舞蹈作品之美。
舞蹈技巧和表演的巧妙結合有利于提高表演的張力,但是技巧也要合理應用,如果使用不科學,比如過度使用,大量繁雜的技巧相互重疊,反而會有畫蛇添足的效果。表演者過度依賴舞蹈技巧,疏于對舞蹈作品所傳遞的思想情感的琢磨,一味堆砌技巧,還會導致表演畫面不夠協調。結合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表演者都存在過度使用舞蹈技巧的問題,有的表演者掌握了大量的舞蹈技巧,并且在表演的過程中隨意疊加各種各樣的技巧,卻忽略了情感色彩的表達,導致舞蹈表演因小失大,不僅影響舞蹈表演效果,而且表演人員自身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還有一些表演人員基本功不夠扎實且技巧掌握也浮于表面。他們在表演過程中,隨意使用不同的技巧,舞蹈技巧的應用能力低下,表演環節也過于關注形式,忽略了內涵,難以彰顯舞蹈本身的藝術性,也導致舞蹈魅力下降,解決上述問題迫在眉睫。
從表演者角度分析,要想發揮舞蹈技巧的真實作用,更好地彰顯自己的個人能力,前提是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基本功的薄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舞蹈表演藝術效果。但是經分析發現,目前基本功不扎實的舞蹈表演人員比較多,他們并不會在舞蹈表演中正確運用舞蹈技巧,影響了舞蹈表演的呈現效果。對此,必須重視對舞蹈表演人員的培訓,尤其是基本功的訓練,有關機構應定期開展表演者的培訓活動,通過培訓提高其基本功,保證人員掌握相關技巧,在進行舞蹈表演時,有效結合舞蹈技巧,為觀眾營造出更具有藝術色彩的表演氛圍,讓觀眾更深刻地體驗舞蹈藝術的魅力,感受舞蹈藝術的內涵。除此之外,除了集體的培訓之外,舞蹈演員自身也應合理安排自己的空閑時間,私下里多花工夫積極學習并刻苦訓練,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舞蹈技巧,提升舞蹈表演水平,將舞蹈作品中蘊含的情感色彩呈現出來[3]。
通常情況下,任何形式和類型的舞蹈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舞蹈表演也并非單一地給觀眾呈現舞蹈的外在形式,而是要表達其內在情感色彩。因此,作為舞蹈表演人員,除了學習舞蹈的表面形式,也需要深入探究其本質,如內容、情感等。再在其中融合舞蹈技巧,有利于呈現思想內涵。反之,如果舞蹈表演人員對舞蹈作品的了解不夠透徹,同時也沒有扎實的基本功,那么不僅不能呈現舞蹈的外在形式,而且難以體現其內在情感,更不必說引起觀眾的共鳴。以《有喜》為例,該舞蹈作品屬于女子獨舞類,表演的過程中必須使用一定的舞蹈技巧,此外,還需要在有關道具的輔助下,比如衣服、扇子等,形成一定的視覺效果,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讓觀眾感悟作品中想要表達的偉大的母愛。因此,作為舞蹈表演人員,必須對自身所表演的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在具有扎實的基本功的同時,也要感知其中的思想情感,體會舞蹈作品的內涵,并將舞蹈技巧合理地運用其中,實現藝術作品的二次創作,同時提高個人的藝術表現能力。
要想將舞蹈作品的內在含義呈現出來,表演人員還需要以形體美進行意境的渲染以及事物的表現。
第一,以形體美為基礎體現意境。意境在強化舞蹈表演效果方面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尤其是在深化舞蹈表演主題方面,意境更是作用突出,有利于調動觀眾的興趣,并激發其想象力,讓觀眾的視覺受到強大的沖擊。尤其是景物類的舞蹈表演作品,景物意境的渲染更是非常重要,其主要作用體現在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有利于觀眾感受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比如《雨中曲》在表演時,舞蹈表演人員需要善于應用自己的形體美,通過柔美的形體將“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的意境表現出來,讓觀眾體會其中的意境魅力。
第二,通過形體美表現事物。對于舞蹈表演來說,表現具體事物格外關鍵,具體事物可以說是舞蹈表演的核心。因此,在表演環節,舞蹈表演人員需要以形體美呈現出具體的事物,突出舞臺的創造力和活力。有的經典舞蹈作品中涉及的舞蹈技巧雖然不多,卻能成為經典,并且深受廣大觀眾的高度追捧,其本質原因在于在表演人員能夠在自身形體中融合事物以及技巧,促使觀眾深入體會舞蹈的表現力。
為了將舞蹈作品更好地呈現出來,許多表演人員都會在表演中融入各種不同的舞蹈技巧,但是一味地堆砌舞蹈技巧,容易使得形式大于內容,也不利于呈現作品的內在情感。對于一名優秀的表演人員而言,不僅要掌握舞蹈技巧,更要對舞蹈技巧有深入的認知,知道為什么要用舞蹈技巧,怎么用舞蹈技巧。舞蹈技巧只是工具,而不是舞蹈本身,舞蹈內容才是最重要的。舞者只有對舞蹈技巧形成正確的認知,才能在表演過程中合理運用舞蹈技巧。從表演人員角度來看,在學習舞蹈技巧的過程中不能停留于技巧本身,除了從外在形式上掌握技巧之外,也需要研究不同技巧的特征,深刻掌握不同技巧之間的相關性,這樣才便于將技巧和舞蹈作品緊密融合,通過舞蹈技巧真實呈現作品的思想情感,也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舞蹈能力。例如《山鷹之邦》,該作品的大部分動作都與鷹有關,刻畫了其形態,表演人員在表演中合理應用不同的舞蹈技巧,不僅能將鷹的外在形象表現出來,同時也能更好地表現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進而發揮舞蹈技巧的作用。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審美水平也越來越高。近幾年,國內舞蹈藝術整體發展速度也較快,傳統的舞蹈藝術表演形式目前難以滿足觀眾的實際需求,觀眾對舞者的舞蹈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要想呈現出更好的舞蹈表演作品,舞蹈表演人員必須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不斷夯實自己的基本功。同時,舞蹈表演技巧豐富多樣,各種技巧在表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表演人員也應積極學習并理解和掌握技巧,最大程度保證技巧和表演合二為一,將舞蹈表演的價值體現出來,突出其藝術屬性,更好地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
引用
[1] 閆石.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運用策略[J].鄂州大學學報,2022,29(3):68-69.
[2] 尹熒.舞蹈表演中巧妙運用舞蹈技巧的策略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1):178-179.
[3] 向施麗.舞蹈表演中巧妙運用舞蹈技巧的方法研究[J].戲劇之家,2022(27):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