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超,王翔宇,劉海濱,張亮
(河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1)
2019 年印發的《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旨在推動我國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農業保險作為一種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因其具有損失補償以及分散風險等功能被作為一種風險規避工具廣泛運用,在推動農村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但農業保險投保意愿低等難題一直影響著我國農業保險可持續發展[2]。2022 年河北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到64 億元,同比增長23.08%。受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的影響,近幾年受災面積由2019 年318.8 千hm2增至2021 年390.435 千hm2,主要自然災害是旱災、水災、風雹災、霜凍災以及病蟲災,整個農業生產易遭受難以預測的風險破壞。河北省農業保險覆蓋率低,尤其是在水果等特色農產品方面,農業保險種規模偏小,功能發揮不充分,難以與農戶風險管理需求相適應,發展存在困境[3]。為了減緩當前困境,河北省發布《河北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加速實施方案》 政策文件,以促進政策協同和各參與方之間的協同配合,推動河北省農業保險的高質量發展。
評價農業保險發展水平是實現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目前對于農業保險發展水平評價沒有一套業界公認的體系。馮文麗等[4]研究表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保險密度、農業自然災害成災率、人均農林水財政支出和人均農作物播種面積對農業保險的發展水平具有顯著影響;Ezdini Sihem[5]研究表明,農民教育水平、耕種面積、農業保費的補貼和宗教對農業保險發展水平具有影響;程文明[6]研究表明,產業結構、農業機械化程度、農民人均純收入和人均農作物播種面積決定影響農業保險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錢文彬等[7]研究表明,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業財政支出以及農業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對于農業保險發展水平具有顯著影響。以河北省為例,運用熵值法對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現狀進行評價,灰色關聯分析法對各影響因素進行排序,從而確定河北省農業保險的重點發展方向。
采用2008~2022 年《中國保險統計年鑒》 《河北統計年鑒》 《河北農村統計年鑒》的面源數據,涉及的主要指標包括農業保險密度、河北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河北省農業從業人員、經營農業保險機構數量等指標。
采用熵值法對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現狀進行評價,灰色關聯分析法對各影響因素進行排序。
1.2.1 熵值法 熵值法是依據所提供的數據信息量進行客觀賦權,并通過計算出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水平綜合指數來評價其發展水平的方法[8]。
1.2.1.1 農業保險發展水平評價指標構建。參照杜騰飛[9]、劉佳文[10]的構建思路,根據可獲得性、科學性、代表性和實用性原則,選取賠付支出增長率、農業保險深度、農業保險密度、農業保險保費賠付率、經營農業保險機構數和農業保險保費增長率和農業保險市場占有率7 項指標,構建農業保險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表1)。

表1 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水平評價指標構建、指標權重Table 1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indicator we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Hebei Province
1.2.1.2 權重設定。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計算各指標的貢獻度、熵值和差異性系數,確定各指標權重及綜合得分。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Xij為各指標原始數據。Mj為Xij最大值,mj為Xij最小值。
1.2.2 灰色關聯度
1.2.2.1 灰色關聯度模型構建。灰色關聯分析方法是1 種通過選擇參考序列指標作為主序列,將比較序列指標作為次序列,通過計算主次之間的關聯系數來研究兩者關聯性的方法[12]。
(1)根據分析目的確定分析指標體系,收集分析數據。
(2)運用初值法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公式如下所示:
得到初值數列X0(k)和Xi(k)(i=1,2,…,n;k=1,2,…,n)。
(3)求差序列。求差序列是每年比較序列的無量綱化減去每年參考序列的無量綱化的絕對值。從序列差中找出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公式如下所示:
(4)計算關聯系數。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β為分辨系數,取值為0.5。
(5)求關聯度。求每種參考序列的關聯系數的平均數:
(6)關聯序。
若r(X0,Xi)>r(X0,Xj)>r(X0,Xk)>…>r(X0,Xz),
則Xi優于Xj,Xk優于Xz,以此類推,記為Xi>Xj>Xk>…>Xz。
式中,Xi>Xj為Xi對參考序列X0的灰色關聯度大于Xj[13]。
1.2.2.2 指標確定。參考已有研究成果[4-7],根據可行性、科學性原則,選取農業保險保費收入(X0)為參考序列,即參考序列代表農業保險參保情況及該地區農業保險發展水平;選取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X1)、產業結構(X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X3)、人均農作物播種面積(X4)、農業自然災害成災率(X5)、農林水財政支出(X6)、農民受教育程度(X7)為比較序列。
2.1.1 農業保險深度不夠 2008~2021 年河北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農業保險深度呈持續增長態勢。保險收入從2008 年的4.70 億元增長至2021 年的52 億元,但增速降低。農業保險深度從2008 年的0.13%增長至2021 年的0.74%(表2),低于總體保險深度,縱向對比水平較低;2020 年居全國第13 位。說明河北省農業保險深度不夠,仍然有上升空間。

表2 2008~2021 年河北省農業保險深度Table 2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pth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21
2.1.2 農業保險密度不足 2008~2021 年河北省農業保險密度呈增長趨勢,從2008 年的31.79 元/人增長至2021 年的402.74 元/人(表3),較總體保險密度低,居全國第13 位。說明河北省農業保險密度不足,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表3 2008~2021 年河北省農業保險密度Table 3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nsity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21
2.2.1 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水平分析 2009 年至今,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水平呈前期上升波動劇烈、后期相對平穩上升的發展態勢,發展水平綜合得分從2009年的0.19 分增長至2021 年的0.71 分,增長了3.8 倍(圖1)。2009~2011 年、2012~2014 年發展綜合得分處于降低通道,2011 年較2009 年降低了67.7%,2014年較2012 年降低了50.87%,主要是因為經營農業保險的公司少,農民投保意識淡薄。2012 年、2015 年出現峰值,分別較上一年增長了7.21 倍和2.21 倍,2012 年的增幅最大,這與2011 年發布的《河北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有密切關系,說明財政支農是農業保險快速發展的助推器[14,15]。

圖1 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水平綜合得分Fig.1 Comprehensive score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level in Hebei Province
2.2.2 各影響因素相對關聯度排序 7 個指標與農業保險發展水平關聯度系數為0.646 4~0.874 7(表4),其中農林水財政支出(X6)與農業保險發展水平關聯度系數最高,其次依次為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X1)、農民受教育程度(X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X3)、人均農作物播種面積(X4)、產業結構(X2)和農業自然災害成災率(X5)。表明政府的財政投入對農業保險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表4 2008~2021 年河北省農業保險各因素相對關聯度排序Table 4 Relative correlation ranking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factors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21
基于面源數據,采用熵值法與灰色關聯對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水平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1)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水平自2009 年以來呈現前期劇烈波動上升,至后期相對平穩上升的發展態勢。其中財政支農是農業保險快速發展的助推器。受特定的地理環境影響,農業保險產品需求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農業保險經營機構少,導致保險供給不足。
(2)農林水財政支出(X6)與農業保險發展水平關聯度系數最高,其次依次為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X1)、農民受教育程度(X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X3)、人均農作物播種面積(X4)、產業結構(X2)和農業自然災害成災率(X5)。表明政府的財政投入對農業保險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3.2.1 加強政府對農業保險支持力度 從長遠和整體的視角出發,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有效地運用現代保險工具;鼓勵市場運作和良性競爭,明確政府與市場之間的職責和邊界,以提高保險機制的運行效率;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增加對商業性農業保險的資金投入和支持[16]。加強農業保險宣傳,使廣大農民群眾認識到農業保險的重要意義。明確農業保險各成員在推動農業保險方面的職責,對現有的直接補貼制度進行改革,并對某些農業保險實施“以獎代補”的策略,以激發保險公司的承保熱情,進而更好地配合農業保險補貼計劃的制定[17]。
3.2.2 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 應當加快城鄉互通開放,使工業化城市化的經濟增長效應平等地傳播到農村地區,減少城鄉差距、農村內部不平等及地區之間的差異,以確保廣大農民從中獲益。注重推動小農戶的發展,并將更多的農業發展資源投入到具有普惠性的政策措施中,以協助貧困農戶和落后地區的農戶接受互聯網教育培訓,便于他們以網絡為媒介了解市場信息、學習生產技術、電子商務及快遞渠道增加產品銷售[18]。增加對農民的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力度,通過加強稅收、轉移支付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再分配措施,調節收入分配的同時也能引導各界人士為家鄉捐款和捐物。并利用各地區的優勢充分發展農業,打造獨特的農產品品牌,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從而降低成本,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19]。
3.2.3 提升農民受教育程度 增加對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通過吸引社會資金等多種方式,加強農村中小學的財政支持,提高教育經費的比例,改善學校硬件設施和教學設備,提高教師的薪酬待遇,以吸引更多優秀的教師到農村地區任教[20]。通過開展職業教育提升已就業農民的文化素質、專業技能[21]。
3.2.4 加大保險產品創新及監管力度 加大農業保險的研發力度,擴大全額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的覆蓋范圍,增加指數保險、“農險+期貨”險種,以滿足更高層次的風險保障需求。根據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需要,不斷擴大收入保險試點的范圍[22]。強化地方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特別是對財政補貼資金的使用和農險工作的執行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同時加大對違規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對農業保險公司市場經營主體的監管,通過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強對農業保險產品、保險費用、償付能力等方面的審查和監督,以保障農業保險公司的合規運作;加強對投保農戶的監督,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難以避免,導致農戶違規騙保現象屢見不鮮。因而,需要對農戶投保和農業生產全過程進行嚴格監督[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