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宇晨
摘要:改制轉隸以來,消防救援隊伍承擔的搶險救援任務量逐年上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是其中重要的一類。明確高速公路專業隊伍建設方向以及交通事故處置的難點及對策,形成一套科學可行的救援理論,對消防救援隊伍提高此類事故的救援效率和水平有著重大意義。基于此,以無錫市消防救援支隊高速公路救援隊伍建設和事故處置經驗為依據,通過現狀分析、數據引用和現有政策研究等方式,系統分析了制約高速公路應急救援能力提升的問題,并從體制機制、專業訓練、日常管理和配套政策等多角度提出了意見建議,希望為今后各地高速公路專業救援力量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速公路;隊伍建設;應急救援
中圖分類號:D631.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3)12-0055-04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的產業,是重要的服務性行業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和服務人民美好生活、促進共同富裕的堅實保障[1]。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網,高速公路總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同時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逐漸成為影響社會民生的重要問題。但是,消防救援隊伍在高速公路專業力量建設上救援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處置高速公路事故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可能導致救援不及時、處置不到位。為此,筆者基于轄區救援實際情況,就高速公路事故救援工作現狀、存在難點和對策建議進行探討。
1 無錫市高速公路現狀
無錫作為江蘇省內區域物流樞紐城市,近年來在高速路網建設方面錨定“具有全國輻射力的交通樞紐名城”目標定位,緊扣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和蘇錫常一體化、錫澄宜一體化等重要部署要求,重點推進錫宜高速擴建、錫太高速、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南接線、滬武高速擴建“四路共建”工程。當前,全市境內已形成由鐵路、公路、水路、航空配套組成的立體交通網絡,公路總里程達7801km,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達326km,主要包括沿江高速、錫宜高速、滬寧高速、蘇錫常南部高速等,高速公路主骨架網絡基本成型[2]。在所有高速公路網中有兩段值得高度重視,一是滬寧高速無錫段,該段常年超負荷運行,重大節假日期間,江陰大橋等過橋斷面流量突破16萬輛,高峰小時斷面流量突破5420輛,路網密度和車輛飽和度均處于全國前列[3];二是蘇錫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段,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水下公路隧道,隧道全長10.79km[4],對高速公路在線運行監測、應急救援、預防性主動性管控要求高。此外,無錫也是《江蘇省高速公路滅火與應急救援條例(草案)》立法工作調研城市之一,在高速運維、沿線消防站力量編配、應急事故處置上具有一定代表性。
2 無錫市高速公路滅火救援工作開展情況
一直以來,無錫市消防救援支隊深入學習貫徹關于安全生產和消防救援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提請市委、市政府加強高速公路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和救援力量建設,切實增強科學應對處置各類高速公路災害事故的能力水平。
2.1? 構建系統框架,打造專業隊伍
根據計劃安排,到“十四五”末,江蘇省將全面構建與本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等級公路消防救援力量體系,切實提升防范化解重特大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和應對處置各類高等級公路災害事故的能力水平[5]。為此,無錫支隊結合本地高速公路建設情況,按照所有高速公路服務區按規劃建成普通消防救援站,兩條以上高速公路重要交匯點服務區建立中心消防救援站的要求,積極同市委、市政府協調“多站點、全覆蓋”方案,逐步建立專業標準體系,并按照江蘇總隊《高速公路消防救援站建設管理與執勤調度規范》要求,編制本級應用規范,建立健全本市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預案體系,提升高速公路消防救援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2.2? 優化組織領導,健全責任體系
目前,我省消防救援總隊、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已在省政府統一部署下,將120急救力量前置到高速公路消防站點,改原高速公路“一路三方”運營管理模式為“一路多方”應急服務模式。在落實多部門、多單位聯勤聯動機制的基礎上,無錫支隊進一步促進交流合作,將清障、交警、衛健等單位納入聯合作戰范疇,形成優勢互補、協同互助的整體救援體系。建立專家聯席會商機制,在支隊指揮中心接入公安、應急、交通、氣象等實時數據,為聯合調度、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支撐。邀請當地交警、橋梁、工程等相關行業和單位專家上門授課,依托江蘇交控培訓中心開展隧道火災撲救和車輛事故救援技術骨干等各類培訓,切實提升隊伍科學處置水平。
2.3? 深化力量建設,提升救援能力
加強消防隊站建設,從全市已建成并投入執勤的15個國家消防救援站和44個政府專職消防站中,按照人員力量、轄區特點和輻射范圍,科學統籌30個消防站(其中市區17個,江陰7個,宜興6個)承擔高速公路應急救援任務,共配備144輛消防車、649名消防救援人員,著重推動事故高發路段、過江橋梁、長大隧道等重點部位充實消防救援力量,這些高速公路消防站在快速響應、快速救人救災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太湖隧道為例,配備馬山政府專職消防隊、山水城政府專職消防隊以及消防特勤力量共15輛消防車、84名消防指戰員,時刻做好戰斗準備。2022年,全市共處置高速公路警情405起,出動906車次、5028人次;組織開展高速公路支隊級應急合成演練3次,并按照作戰效能整合要求,組織各消防站立足轄區高速路段特點,開展桌面推演和熟悉演練。
2.4? 細化監護措施,開展便民服務
在充分研判歷年來國內外高速公路事故的基礎上,聯合交警、醫療等部門強化節假日、重大活動和雨雪冰凍天氣等特殊時期高速公路前置駐點備勤,通過“廣布點、勤巡查、多監管”的方式,提高高速消防救援隊伍的戰備意識和工作作風。2022年,無錫支隊全年累計陳兵339次,出動車輛410車次,確保轄區內發生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能第一時間到場處置。疫情防控期間,充分發揮高速公路消防救援站綜合效能,設立愛心服務點,為滯留司機派發愛心宣傳包、提供汽修服務。定期對服務區、收費站等場所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和消殺轉運服務。同時,對過往旅客常態化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傳授避險自救知識,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2.5? 完善保障機制,規范管理程序
按照江蘇省政府會議紀要及省消防救援總隊與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的專題會議紀要精神,制定了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隊伍專職消防員人均工資標準,伙食費、服裝費等其他人均標準。隊伍適用《江蘇省政府專職消防隊伍管理辦法》,采用勞動合同用工,享有政府專職消防隊員一切權益,并嚴格組織開展人員招錄和考核工作。在此基礎上,無錫支隊全面深化全市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隊伍的集中統一管理,同步完善高速救援隊專項保障標準、榮譽體系、管理體制、增長機制等配套政策。從初期招錄情況看,大量原消防救援人員和退伍老兵報考,報錄比高達10:1,有效實現了人才涵養、吸納骨干的既定目標。
3 高速公路滅火和搶險救援工作難點
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通過調研發現,無錫市高速公路應急救援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且因為高速事故的突發性和不可控性,也發生了諸如2019年“9·28”長深高速宜興段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等[6]。分析其中原因,結合事故處置經驗,筆者認為消防救援隊伍在高速公路事故滅火和搶險救援工作中面臨的難點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3.1? 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無錫支隊立足“救援+消防”聯合建隊新模式,結合地區發展實際,不斷提升隊站運行質態。但由于基礎薄弱、經驗不足,在探索過程中仍然面臨一些隊伍建設的現實問題:一是隊伍屬性不清晰。江蘇省內高速消防隊伍為全國首創、無先例可循,由于管理方消防救援隊伍與保障方江蘇交控屬性不同,導致隊伍屬性尚不明確,無法完全按照政府專職隊模式建立長效發展保障機制。二是職能定位不明確。高速消防救援隊伍主要承擔高速公路事故處置任務,還需要按照屬地執勤戰備要求承擔周邊滅火救援任務。在人員力量相對有限的情況下,部分隊站職能定位不清晰,缺少特種裝備,難以滿足高速救援專業力量建設要求,距離全方位、多層次的執勤戰備標準還有差距。三是經費保障不規范。目前,江蘇高速公路消防救援站所有費用均由省消防救援總隊牽頭并出具支付函,由江蘇交控直接支付給省消防救援總隊委托的第三方公司,程序相對繁瑣。應進一步完善經費保障模式,由省政府牽頭協調,由省財政廳明確,在江蘇交控每年上交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中劃撥專項資金用于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隊伍保障。四是聯勤聯動不完善。高速公路事故救援需要消防救援隊伍、政府部門、重大機械單位、電信公司、電力公司、運輸主體乃至軍方的通力合作才能有效應對,但目前的一般性高速事故預案,尚未完全建立科學系統的聯合會商、信息通報、聯勤聯動等工作機制,無法高效實現信息共通、資源共享、力量共治。
3.2? 事故處置復雜性高
縱觀無錫市道路水源情況,區域內路網密度大、過境車輛多,加之毗鄰太湖雨水、大霧天氣多,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較高;滬寧沿線工業發達,經濟社會活動頻繁,引發火災、爆炸及有毒有害物質泄漏、大面積深度環境污染等次生事故災害的風險大、影響深;高速服務區配套功能多樣化,人流、物流、車流密集交織,誘發火災和其他事故的風險劇增;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隊伍建設水平及統籌調度各方救援力量的能力也還需進一步提升。從消防救援角度出發,難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救援力量到場難。高速公路往往與城市消防站距離較遠,特別是一些車輛交通事故易發多發路段、人車流量較大的服務區、危化品車輛常年停靠較多的危化品停車區和跨江大橋、長大隧道等重點部位,消防救援力量較為薄弱,事故易造成大面積堵塞,救援力量難以快速到位。二是事故處置風險大。高速公路事故經常是多起連貫性的事故,事故救援具有救援點多、線路長等特點,被撞車輛如果變形嚴重,很多車內人員無法自救逃生,同時還極易引起油料貨物以及化學危險品的火災或爆炸,遇到涵洞、隧道、橋梁、高架等特殊路段時,事故處置將更加復雜。此外,因為高速車輛來往通行速度快,在交通管制前,如果警戒工作不到位也將帶來處置風險,給救援工作增大難度。三是現場不明因素多。高速車輛運輸物質不確定,貨物運輸中各類材料成分復雜,石化產品、爆炸物品運輸量較大,報警人員對現場車輛運輸物質不明時,將加大指揮中心調度難度。此外,氣象變化等因素對救援行動影響較大,大風、大雪、結冰、大霧等惡劣天氣往往會給處置帶來猝不及防的變故。四是消防基礎設施不完善。高速沿線消防水源短缺現象比較普遍,通常只是在中途休息區設有固定消防設施,但利用這些設施供水往往路程過長,難以滿足消防施救需要,即使路邊偶有天然消防水源(水庫、魚塘等),也因高速公路的全線封閉性,車輛無法停靠飲水,給施救帶來困難。
4 關于高速公路消防救援力量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高速救援存在的問題和短板,筆者結合當前隊伍實際和處置經驗進行了深刻的總結和一定程度的探索,提出如下六點意見建議作為參考。
4.1? 加強頂層設計,構建“集約型”協同機制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是今后救援攻堅的重點領域,就無錫市而言,必須按照《江蘇省消防條例》和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決定》等要求,理清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隊伍建設、管理、保障機制和部門職責,全面破解高速公路滅火與應急救援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建立信息互通機制,重點加強對危化品槽罐車、冷庫運輸車等特殊車輛的監控。加強統一調度指揮,整合高速救援力量,將高速消防救援隊全面納入119指揮調度系統統一調度,并與三大運營商協調在高速公路消防站安裝視頻監控,實時與指揮中心聯通;與高速交警、路政、120急救、清障救援、高速公路運營管理中心等部門建立聯勤聯動聯戰機制,探索消警融合、消醫融合機制,定期開展聯勤聯訓和聯合實戰演練,共同研究并改進事故救援預案,不斷努力完善覆蓋全市高速公路及其附屬服務區的救援力量體系。
4.2? 夯實基層基礎,保障“全領域”消防安全
高速公路沿線消防站的選址和規模主要由覆蓋轄區面積、路段災害事故占比、隧道長度等基礎指標確定,每個站點必須同時兼顧鄰近城區火災撲救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危化品運輸車輛事故、隧道救援及相應轄區自然災害的快速增援能力。要根據實際救援需求明確車輛、裝備、人員配備標準,在站點布局上,按照“先填補空白、再全面鋪開”的思路,優先在距離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政府專職消防隊較遠以及事故多發路段附近的服務區,設置消防站點,在高速公路管轄段面偏長路段、長距離隧道、跨江大橋等重點部位配齊配強消防救援力量。在裝備配置上,針對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特點,優先配備破拆器材、細水霧滅火設備、應急通信保障設備、壓縮空氣泡沫車、搶險救援車等專業裝備器材,與城市消防救援隊伍形成優勢互補。
4.3? 開展系統培訓,提升“專業化”處置水平
圍繞高速公路災害特點和實戰需求,推進高速公路專業隊建設,科學編配骨干力量,有針對性開展專項訓練,提升實戰打贏能力。通過采集高速路隧道、水源和往年事故案例信息,充分掌握轄區高速路段基本情況,發揮高速路段警情引導勤務作用,深化執勤訓練研究,重點開展高速路段偵查警戒、隧道事故處置、危化品槽罐車處置、新能源車處置、車輛破拆和人員救助等常見交通事故處置培訓,并開展針對性訓練演練。強化院前急救技能培訓,嚴格實施隊員培訓持證上崗,每站至少配置1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儀)和部分急救藥品、醫療器械,確保每警必出、第一時間搶救遇險生命,全力提升高速公路救援專業水平。圍繞高速公路救援涉及多產業、多行業,行駛中車輛裝載物資多元化、高風險的特性,根據災害事故的復雜性組建全路段沿線車輛事故、路橋結構和危化品專家庫,完善重特大災害事故專家智力支撐機制,并邀請專家參與作戰訓練安全工作,對出現的緊急、疑難情況及時進行攻關破解。
4.4? 圍繞科技強能,升級“信息化”技術手段
高速事故處置本質上是“情報戰”“信息戰”,必須快速準確接報警情,精準實施途中指揮、現場指揮,并能夠智能化實現災情研判、聯動響應、方案生成、跟蹤指導,為各級領導和一線指揮員提供全方位、全流程輔助支撐[7]。災害現場瞬息萬變,尤其是危化品、多車連撞等復雜情況事故處置,要通過及時、有效、準確的研判,防止因信息不對稱、風險不掌控而導致的作戰傷亡。此外,要提請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明確消防救援隊伍承擔高速公路事故處置的災情偵察、通信組織、監測預警等主體任務。一旦發生事故,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將災害現場的宏觀態勢、處置對象的各方位角度、各作業面的路段情況,以及處置及疏散路線的實時狀況,全部實現圖像化,融合匯聚到前方指揮部和后方指揮中心大屏上,使各級指揮員能夠根據需要隨時調取,實時掌控救援現場態勢。
4.5? 嚴格日常管理,打造“標桿式”模范隊伍
高速消防救援隊伍要嚴格按綱按規落實隊站一日生活制度、執勤訓練、指揮調度等各項要求,加強隊伍日常管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著力建強隊站黨(團)組織,所有投勤隊站均需要按有關規定成立黨(團)支部,并積極參加組織生活,接受組織教育、管理和監督。重點抓好理想信念引導,用黨的最新理論武裝消防救援人員,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引導他們聽黨話、跟黨走,正確對待苦與樂、得與失。每個隊站還應結合地域文化特色和轄區任務特點,深度總結提煉出“一站一品牌、一站一文化”,有效提升職業榮譽、激發工作熱情、滋養精神沃土。此外,要綜合采取突擊檢查、錯時夜查和視頻督察等方式方法,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有效依托“定量+定性”“考責+考績”“評議+評價”等多種手段,對高速消防救援站指戰員進行工作考核,并給予公平公正評價。
4.6? 完善政策保障,確保“無后憂”安心執勤
要按照正規化建設要求,加強高速消防救援站辦公、訓練、營房、倉庫等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油、水、電、氣等必要資源開支,推動規劃娛樂室、圖書室、健身房、紅門影院等拓展功能分區,真正打造舒適宜人的工作生活環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置文化走廊、單位歷史館、廉政教育室等文化模塊,開展事跡分享、家風培樹、文體娛樂等精彩活動,通過文化和教育相輔相成,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在潛移默化中引領風氣之先、補足精神之鈣,保持積極正向的文化氛圍和宣傳導向,確保高速單位指戰員心中有信仰、精神有追求、工作有干勁。針對高速隊站分散執勤、遠離城區等不利因素,盡快扭轉“小散遠”單位日常工作中思想上輕視、行動上遲滯的慣性做法,在全面掌握人員狀況的基礎上,給予指戰員政治上的激勵、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保障、心理上的關懷,落實好評優評先、津貼補助、慰問指導等環節,確保友愛共融、一視同仁。
參考文獻:
[1]國發〔2021〕27號.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Z].
[2]無錫市數據開放平臺.公路數據[EB/OL].https://data.wuxi.gov.cn
[3]湯海學.江蘇省節假日高速公路交通擁堵成因及大流量分級管控策略探究[J].中國公路,2022(16)104-107.
[4]央視網.國內最大直徑水下盾構公路隧道全線貫通[EB/OL].
http://news.cctv.com/2020/05/15/ARTIP0Kw9LdAtWrCuFCAidZ0200515.
shtml
[5]蘇政辦發〔2021〕54號.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十四五”社會消防救援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Z].
[6]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長深高速江蘇無錫“9·28”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公布[EB/OL].https://www.ccdi.gov.cn/yaowen/202009/t20200911_225386.html
[7]鐘焱軍,胡顯俊.新時代國家應急救援消防智能接處警體系研究[J].電信快報,2021(6):23-25.
Analysis 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mergency rescue on expressway
—Take Wuxi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as an example
Feng Yuchen
(Huanbei Road Fire and Rescue Station of Wuxi, Jiangsu Wuxi 214000)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transfer, the number of emergency rescue tasks undertaken by the fire and rescue team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Expressway traffic accident rescu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tegor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fire and rescue team to improve the rescu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such accidents by clarifying the construction direction of the expressway professional team and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ffic accident disposal, and forming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rescue theories. Based on thi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Wuxi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expressway rescue team construction and accident disposal, through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data reference and existing policy research, the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emergency rescue capacity enhancement of expressways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professional training, daily management and supporting policies. It is hop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xpressway professional rescue forces in various plac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expressway; team building; emergency resc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