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茜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基于“學生創新創業”領域,國家政府部門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強化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2019 年7 月。教育部印發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辦法》,2021 年10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指出,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障政策。落實大學生創業幫扶政策,加大對創業失敗大學生的扶持力度[1]。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方面,需要強化教育、政策多方面的支持。鑒于此,高職院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方面,需要正視高職“雙創”教學問題,充分認識到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對學生專業能力訓練與培養的積極影響,針對性地優化高職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策略與路徑,從而才能夠提升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進一步健全高職人才培養體系、為社會輸送高質量“雙創”人才奠定基礎。
基于高質量人才培養目標的產教融合,是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高職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基于產業與教育銜接、聯合的視角著手,構建學校、企業乃至政府等多元化主體機制,以多元協同、資源配置優化的方式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效率[2]。基于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調研可知,高職缺乏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一方面,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實施主體方面,主要以學校為主導,產業方的企業參與程度不高。主要體現在:創新創業教育途徑與渠道以“課堂”“校園競賽”“專家講座”“案例分享”為主,實施主體主要為學校,企業、行業協會等主體在以上渠道的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實踐較少。而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企業多以提供實習崗位的方式,未能形成產教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多元實施主體機制。另一方面,創新創業課程內容、教學活動等方面的規范性、系統性、邏輯性不強,未形成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例如,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內容設置方面理論與實踐教育兩方面的比例不平衡、實踐與理論分散教學未能有效銜接。學生的創新創業學習以被動式學習為主,主動通過實踐途徑積累創新創業經驗、在實踐中理解創新創業理論知識與掌握實踐能力的方式比較少。鑒于此可知,產教融合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健全。
學生是高職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參與主體,創新創業的實踐行動與興趣是關系著創新創業教育效率的關鍵因素。基于現狀調研發現高職學生缺少創新創業的機會與意識是主要問題。主要體現在:在意識層面上,高職學生缺乏創新創業的主動性,對創業項目以及創新活動的研究缺少主觀能動性以及興趣。而且,學生的創新思維非常匱乏,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這也源于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忽視學生的探究思維、探究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使得學生缺乏創新思維訓練與應用的機會。
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教師的專業性關系著學生“雙創”專業知識以及能力方面的培養效率。根據調研,高職“雙創”教師隊伍專業性不足主要體現在:“雙創”指導教師通常是學校相關專業的在職教師,不是企業的導師。學校的在職教師缺乏企業實踐的機會,缺少企業實踐的經驗,導致其在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難以充分整合理論知識快速、高效地解決實際問題,難以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也無法傳授真實的實踐經驗。此外,學校“雙創”指導教師普遍缺乏創新創業的實踐經驗,使得他們在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方面只能照本宣科和紙上談兵,難以從真實的經驗與案例分享過程中引領學生創新創業思維的發展。同時,教師多為不同專業的教師,他們的本職任務為教學,在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領域缺乏深入的研究與探索,進而不利于高職創新創業的實踐教學指導。
由于高職學校在學生創新創業教學方面的忽視,使得學生缺少創新創業的機會與平臺,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健全的創新創業考核機制能夠促使創新創業指導教育內容與活動形式的針對性創新。但是,基于調研可知,目前缺少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考核機制,未能形成基于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的考核評估指標與方式,進而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
一方面,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在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要求,產教融合視域下的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改革需要立足于“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視角完善頂層設計,以完善的頂層設計制度與方法的設計,引導高職學校規范化、系統性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指導,引領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引導高職創新創業考核機制的完善等一系列工作,進而能夠依托政策與方案促使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各個領域的工作“規范化”“標準化”,進而控制好影響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效果的各個變量,為學生創新創業素養的發展提供支持與幫助[3]。鑒于此,在頂層設計的建設與完善方面,高職院校需要創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明確的條文制度詳細規劃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啟蒙、創新創業知識教學、思維訓練、能力建設等一系列創新創業教學環節的內容、目標以及任務,并通過實踐應用的方式驗證頂層設計的指導性,進而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逐步完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
另一方面,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必定來源于真實的經驗,必定需要專業的理論知識,因此,打造產教融合視域下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專業導師隊伍刻不容緩。基于前文的調研結果可知,“雙創”教師隊伍專業性不足的現實問題嚴重影響了學校創新創業教學效果,主要原因在于:“雙創”教學指導的教師主營業務在于專業課程的教學,由于經歷、時間等客觀情況的存在,其自身不具備企業實踐的經驗,而且,創新創業理論知識水平不高。同時,學校也缺乏企業方或產業方具備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導師,進而難以從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視角助力學生創新創業素養的發展。鑒于以上問題及原因的分析,高職學校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健全“雙創”教學指導教師隊伍的培訓機制。一方面,依托校企合作,引入“企業方”“產業方”具備創新創業經驗的“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作為學校創新創業教學的“企業導師”,為學生們分享自己創新創業過程的經驗與教訓。另一方面,針對學校自身的“雙創”指導教師,需要創設“企業掛職實踐”的培訓活動,促使“雙創”教師能夠持續通過企業創新創業的實踐積累經驗,能夠從實踐的角度應用創新創業理論知識,進而以此進行高職學生的理論與實踐銜接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活動。此外,需要完善教師的激勵機制,以職業晉升、獎金等方式促使學校教師能夠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主動性,以更好的狀態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教學。
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落地是促使學生“雙創”意識發展、提高學生“雙創”素養的重要舉措[4]。基于此,高職院校需要全力推進“雙創”課程的建設工作,為學生“雙創”意識與素養的發展提供助力。在“雙創”課程建設方面,學校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方面,基于“企業導師”的“雙創”課程建設與實施,主要集中于:基于學期與學年計劃,邀請“企業導師”,以月度為單位,組織一月一次的“企業導師”創新創業案例分享的課程活動,在真實的案例分享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萌發,奠定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基礎。
另一方面,基于“學校導師”的“創新創業項目”為導向的課程建設,主要在于:立足于實踐教學的根本需求,讓學生在創新創業項目實踐的過程中,借由教師的指導助力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學校需要基于不同的專業積極引入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賽事活動,組織專業學生積極參與到賽事活動中,在“以賽促學”的實踐過程中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學習與應用創新創業知識,同時,“以賽促教”的過程中,促使教師基于真實的創新創業項目指導學生,將創新創業賽事項目活動以及相應的考核標準融入其中。此外,在項目賽事參與的過程中,真正地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機會,為學生創新創業素養發展提供助力。
基于專業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符合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從高質量、高品質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來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基于此,高職學校需要健全創新創業教育的考評機制[3],從校企合作的考評機制著手,引入“企業方”的創新創業教學評價主體,從企業方的角度評價創新創業教學在內容、形式等方面的科學性與嚴謹性,進而基于企業方的評估意見優化創新創業教學內容、形式等要素。在此基礎上,創新創業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與完善,需要著重于“量性”與“質性”評估兩方面的改革。其中,在質性指標的評價方面,需要以“創新創業教學指導政策、制度”為評估指標,引入“訪談法”“評議法”的教學評價方式,進而結合評價意見來完善政策與制度,促使政策與制度有序落地。此外,需要構建學生動態跟蹤調研的評估機制,針對學生在創新創業教學后的發展情況進行跟蹤調研,評估學生是否具備創新創業思維、意識與能力,進而從“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反推創新創業教學的問題,進而在動態跟蹤、長期評價與優化調整的行動中提高創新創業教學效率。
良好的“雙創”環境的建設,能夠保障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高職院校可以基于“環境”建設的視角搭建創新創業教學平臺,積極整合校企合作的資源,創設“大學生創業園”“眾創空間”等多樣化的創新創業平臺,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平臺以及資源方面的支持,鼓勵學生基于實際情況開展不同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供創新創業的機會[5]。同時,基于學生不同的創新創業活動,組織創新創業的“企業方+學校方”教師隊伍,在針對性的輔導與服務中促使學生能夠掌握創新創業知識,提升素養。在校外平臺建設方面,立足于校內的創新創業平臺,從學生職業發展的視角強化政府、區域學校、企業、投資方等不同主體的參與,創設校外的實踐教學基地,鼓勵學生們能夠跳出學校,在實踐中提升創新創業素養。
綜上所述,鑒于高職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生創新創業機會與意識、“雙創”教師隊伍專業性、“雙創”教學考核機制方面的現實問題,在產教融合的視域下,新時代高質量人才培養需求客觀上要求高職院校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從頂層設計與教師培訓體系的建設著手,健全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保障機制,形成規范化的“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學人才培養方案”,打造專業的“雙創”教學指導教師隊伍。在此基礎上,打造“雙創”課程,引入企業導師的“雙創”案例分享,打造“企業方”的“雙創”課程,組織以“創新創業賽事”為載體的“雙創”指導活動,完善實踐性的校內“雙創”課程,以提升學生的“雙創”素養。同時,積極推進考核機制的建設與“雙創”教育平臺的建設活動,以此引領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