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美 李 霞 張秀良 于忠和
子宮內膜癌是繼宮頸癌、卵巢癌之后第三大嚴重影響女性健康的生殖道惡性腫瘤,高發(fā)于50~60歲的人群,肥胖、高血壓病、糖尿病均為子宮內膜癌發(fā)病的誘因,而非規(guī)范的激素替代治療或性激素的濫用也可導致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病率上升,且此病的發(fā)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1]。子宮內膜癌的典型特征為患者主訴出現陰道內不規(guī)則出血,早發(fā)現、早治療是提高預后的關鍵。手術治療是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通過切除癌變子宮及可能轉移的病灶,結合術后化療有助于降低復發(fā)率、提高存活率[2]。中醫(yī)治療的特色在于辨證論治和整體治療,子宮內膜癌在中醫(yī)中屬于“崩漏”范疇,其病因病機為脾腎虛弱,濕熱下注,瘀毒阻滯,加之手術和化療使患者氣血虧虛?;诖?本次研究采用補氣益血名方四君子湯、四物湯化裁而來的加味八珍湯聯合治療,探討其對子宮內膜癌術后化療患者的療效情況以及對血清腫瘤標志物、T細胞亞群水平及生存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北京朝陽中西醫(yī)結合急診搶救醫(yī)院腫瘤科收治的60例子宮內膜癌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41~67歲,平均(54.38±4.25)歲;平均身體質量指數(22.29±1.35)kg/m2;平均病程(5.54±1.23)個月;FIGO分期:Ⅰ期17例,Ⅱ期13例;病理類型:腺鱗癌6 例,漿液性癌9例,子宮內膜樣腺癌12例,透明細胞癌3例。研究組年齡40~68歲,平均(53.56±4.74)歲;平均身體質量指數(22.11±1.29)kg/m2;平均病程(5.28±1.31)個月;FIGO分期:Ⅰ期16例,Ⅱ期14例;病理類型:腺鱗癌5例,漿液性癌8例,子宮內膜樣腺癌13例,透明細胞癌4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符合《子宮內膜癌診斷與治療指南(第四版)》[3]中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標準: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或溢液,腹部疼痛,可觸及腹腔包塊;婦科檢查顯示宮頸多屬正常;分段診刮宮頸和宮腔送病理學檢查可確診。中醫(yī)診斷參照《中醫(yī)婦科學》[4]制定子宮內膜癌氣血兩虛證的診斷標準:赤白帶下,陰道出血量大,臭穢難聞,心悸氣短,神疲肢倦,頭暈眼花,面色晄白或萎黃消瘦,舌質淡,脈虛數。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均完成全面分期手術,病理檢查結果明確為子宮內膜癌FIGOⅠ~Ⅱ期者;②年齡18~70周歲者;③卡氏功能狀態(tài)量表(KPS)>60分,預期生存期在6個月及以上者;④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⑤有詳細的病史調查和檢驗報告記錄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肝腎功能障礙性疾病、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等不宜進行本次研究觀察者;②有止痛藥物或精神類藥物依賴史者;③難以耐受化療治療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⑤對研究中的藥成分過敏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術后7~10 d行TP化療方案:第1天靜脈滴注紫杉醇注射液(上海創(chuàng)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297,5 ml:30 mg)150 mg/m2,第1~3天靜脈滴注順鉑注射液(云南植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741,6 ml:30 mg)65 mg/m2,每21 d為1個化療周期,共治療3個周期。同時給予患者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yǎng)支持等基礎治療以及預防化療的不良反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加味八珍湯,組方如下:黃芪30 g,丹參30 g,木瓜15 g,女貞子15 g,茯苓12 g,熟地黃12 g,黨參10 g,當歸10 g,川芎10 g,白術10 g,白芍10 g,地龍6 g,甘草6 g。由北京朝陽中西醫(yī)結合急診搶救醫(yī)院中藥房統(tǒng)一配藥煎藥,每日1劑,每劑300 ml,于化療第1天開始服用,早晚分次溫服,連續(xù)服用3個化療周期。
1.4.2 觀察指標①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2組治療前后的CD3+、CD4+、CD8+等T淋巴細胞水平,并計算CD4+/CD8+比值。②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2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血管生成素2(Ang2)以及結締組織生長因子(CTGF)含量。③采用腫瘤患者生活質量(QOL)評分和KPS評分評估2組患者的生存質量,QOL量表包含食欲、精神、疼痛、睡眠、疲乏等方面,滿分為60分,得分越高則患者生活質量越好;KPS量表總分100分,每10分1個等級,得分越高,患者健康狀況越好。
1.4.3 療效判定標準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結合RECIST1.1實體瘤評價標準[6]評估2組患者臨床療效。完全緩解: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所有腫瘤病灶均消失,且維持時間超過1個月;部分緩解:癥狀體征有所改善,靶病灶可測量的最長徑之和相較于治療前縮小≥30%,且維持時間超過1個月;穩(wěn)定: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靶病灶可測量的最長徑之和縮短<30%或增大<20%,且維持時間超過1個月;進展:癥狀體征明顯惡化,靶病灶可測量的最長徑之和相較于治療前增加≥20%和(或)非靶病灶有明顯進展和(或)有新病灶出現??傆行?(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例數/總例數×100%。

2.1 臨床療效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T淋巴細胞水平治療后,對照組CD3+、CD4+、CD8+、CD4+/CD8+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CD3+、CD4+、CD4+/CD8+較治療前升高,CD8+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研究組CD3+、CD4+、CD4+/CD8+高于對照組,CD8+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T淋巴細胞水平比較 (例,
2.3 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治療后,2組血清CA125、Ang2、CTGF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研究組血清CA125、Ang2、CTGF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例,
2.4 QOL評分和KPS評分治療后,2組QOL評分和KPS 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研究組QOL評分和KPS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QOL評分和KPS 評分比較 (分,
子宮內膜癌在中醫(yī)中可歸屬“崩漏、癥瘕”等病名,《諸病源候論》中指出婦人勞傷氣血、臟腑虧虛可導致“沖任二脈虛損”,進而使經血無所制約而下,指出了氣血、臟腑、經絡的關系對于該病可能的影響作用。中醫(yī)認為,此病的病因病機在于脾腎虛弱,濕熱下注,濕毒瘀結,加之患者久郁肝滯、陰虛火旺,手術及化療又進一步使氣血虧虛,最終導致帶脈失約,沖任失調,發(fā)為此病[7,8]。加味八珍湯出自于《正體類要》,由補氣益血名方四君子湯、四物湯化裁而來,因其皆為補益氣血之上品要藥,故名八珍。組方中黃芪、熟地黃、黨參共為君藥,其中黃芪扶正益氣,為補氣之圣藥;熟地黃甘溫味厚,質柔潤,善滋陰養(yǎng)血;黨參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白術、茯苓健脾滲濕,可助君藥益氣健脾之功,增強益氣助運之力;當歸、白芍共用以養(yǎng)血和營,以助熟地黃養(yǎng)陰之功,皆為臣藥;佐之丹參、川芎活血化瘀;女貞子滋補肝腎;木瓜平肝和胃;地龍清熱通絡。甘草為使,以調和諸藥藥性兼入里[9,10]。全方重用益氣補血之品,兼顧養(yǎng)陰和血,共奏扶正益氣、活血散瘀之功?,F代藥理研究中,齊彥爽等[11]研究報道黃芪總黃酮聯合順鉑可能通過IL-6/STAT3通路來抑制腫瘤生長從而發(fā)揮抗腫瘤效應;郜艷雪等[12]研究表明,黨參中的多糖、內酯、三萜、生物堿、甾醇和黨參苷等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龍家英等[13]研究報道,白術可通過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增殖、遷移、侵襲和轉移以及調節(jié)腫瘤微環(huán)境和調控機體免疫功能等機制發(fā)揮抗腫瘤活性。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加味八珍湯對子宮內膜癌術后化療患者腫瘤控制效果較好。免疫調節(jié)是腫瘤發(fā)生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T淋巴細胞是人體細胞免疫的基礎,其中CD3+、CD4+影響免疫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而CD8+細胞具有抑制B細胞生成抗體的作用[14]。治療后,研究組CD3+、CD4+、CD4+/CD8+高于對照組,CD8+低于對照組,說明加味八珍湯有助于調節(jié)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其機制可能與黃芪、黨參、川芎等中藥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有關。CA125是一類膜抗原,在子宮內膜癌中高表達;Ang2主要在血管重塑處表達,反映了腫瘤新生血管生成的速度,具有促進腫瘤生長的作用;CTGF是CCN蛋白家族一員,有調節(jié)細胞增殖、促進腫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15-17]。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血清CA125、Ang2、CTGF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加味八珍湯有助于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表達水平。此外,治療后研究組QOL評分和KPS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加味八珍湯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加味八珍湯對子宮內膜癌術后化療患者腫瘤控制效果較好,有助于降低血清CA125、Ang2、CTGF等腫瘤標志物含量,調節(jié)T細胞亞群,提高患者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