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心,劉海波,朱靜,徐楷博,徐亞強,陳龍,陳亞藍
(信陽農林學院食品學院,河南信陽 464000)
隨著食品行業的發展,人們要求食品更多地保證其天然性、綠色化。保鮮膜在食品保鮮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阻止微生物的侵染,阻隔空氣中的灰塵,延長食品保鮮期[1]。目前,市售保鮮膜材料以聚乙烯為主,存在降解速度慢、環境不友好等缺點。因此研制出可降解、生物安全、環境友好的成膜基材意義重大。
殼聚糖(chitosan,CS)及其衍生物[2-5]、海藻酸鈉(sodium alginate,SA)[6-9]具有成膜性好、安全性高等特點,但單獨使用存在膜液流動性差、韌性差等問題。研究表明,將成膜基材共混復合并添加功能性成分如茶多酚、茶多糖等[10-13],可以使膜的機械性能、理化性能、阻隔性能等得到改善。茶葉中茶多酚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可與多糖、蛋白等以共價鍵和非共價鍵結合,使其抗氧化作用增強[14-17]。晏晶等[18]利用茶多酚-殼聚糖復合膜對紅葡萄進行保鮮,貯藏期顯著延長。郝子娜等[19]制作出茶多酚-海藻酸鈉可食復合涂膜對草魚進行保鮮,有效地抑制了魚肉的劣變,保鮮效果良好。
因此,為提高茶多酚復合膜的保鮮能力,使其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采用綠茶茶末、食品級殼聚糖及海藻酸鈉制備可食性保鮮膜,運用單因素及正交試驗確定海藻酸鈉-殼聚糖-茶末復合膜的最佳配比,并對所制備的膜進行保鮮應用,旨在為茶末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開發提供參考。
信陽毛尖廢棄茶末:河南省信陽市老崗茶園;新鮮帶蒂葡萄:市售。
殼聚糖、海藻酸鈉(食品級):鄭州億之源化工產品有限公司;丙三醇、冰乙酸、無水氯化鈣: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生物試劑):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鉬酸銨:天津市北辰區方正試劑廠;草酸:天津市化學試劑三廠;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天津市致遠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硫酸:開封市芳晶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硝酸: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鄰苯二酚、檸檬酸、偏磷酸: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鄭州派尼化學試劑廠;愈創木酚:天津市登峰化學試劑廠;過氧化氫:汕頭市茂城利發化工有限公司。以上試劑除特殊說明外,均為分析純試劑。
DZKW-0-2 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市永光明醫療儀器有限公司;A390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翱藝儀器(上海)有限公司;TG16 高速離心機:上海盧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WYT 型糖度計:成都豪創光電儀器有限公司;CP214 電子天平:奧豪斯儀器(上海)有限公司;JC101-2A 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躍進醫療器械廠;SHP 生化培養箱:北京中興偉業世紀儀器有限公司;TMS-PRO 質構儀: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LDZM-80L-Ⅲ立式高壓蒸汽滅菌器:上海申安醫療器械廠;WYA-2S 手持折光儀:上海申光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1.3.1 SA-CS-茶末復合膜的制備
復合膜的制備參照蘭文婷等[8]的方法,并略作修改,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SA-CS-茶末復合膜的制備Fig.1 Preparation of SA-CS-tea powder composite membrane
1.3.2 單因素和正交試驗設計
以復合膜的水分含量、DPPH 自由基清除率、抑菌圈直徑、厚度和抗拉伸強度為指標,選擇茶末添加量、殼聚糖添加量、海藻酸鈉添加量進行單因素試驗,設置茶末添加量為0、0.5%、1.0%、1.5% 和2.0%;殼聚糖添加量為0.12%、0.20%、0.32%、0.48% 和0.60%;海藻酸鈉添加量為0.5%、1.0%、1.5%、2.0%和2.5%。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進行L9(34)正交試驗,確定SA-CS-茶末復合膜最佳添加量,因素水平設計見表1,由于單因素試驗中海藻酸鈉添加量采用0.5%間隔進行試驗,結果不顯著(p>0.05),因此正交試驗間隔添加量設置為1.0%。

表1 L9(34)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設計Table 1 L9(34)factors and levels of the orthogonal test
1.4.1 復合膜厚度測定
將SA-CS-茶末復合膜對折4 次即16 層,用精度為0.02 mm 的游標卡尺取3 個不同位置點測定,平均值為膜的厚度(mm)。
1.4.2 復合膜水分含量的測定
將復合膜剪成20 mm×20 mm 的正方形,稱其質量記為M1(g),然后將其置于稱量瓶中稱質量記為M2(g),在105 ℃鼓風干燥至恒重,于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質量記為M3(g)[17],水分含量(h,%)計算公式如下。
1.4.3 復合膜機械性能的測定
采用質構儀測量膜的抗拉強度,復合膜的大小為10 mm×50 mm,探頭測試條件:測試速度60 mm/min,起始力為0.1 N,拉伸距離為40 mm,抗拉伸強度σ(MPa)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p為最大負荷、斷裂負荷、屈服負荷,N;b為試樣寬度,mm;d為試樣厚度,mm。
1.4.4 復合膜抗氧化的測定
參考汲雪寧[13]的方法測定DPPH 自由基清除率。準確稱取3.94 mg DPPH 試劑于棕色容量瓶中用無水乙醇定容至50 mL,混合均勻,得到濃度為0.2 mmol/L DPPH 儲備液,置于4 ℃冰箱備用。
準確稱量復合膜12.50 mg 放入燒杯中,加10 mL水,90 ℃水浴加熱30 min 溶解復合膜,冷卻至常溫,轉移到25 mL 的容量瓶中,定容、搖勻,靜置30 min。取2 mL 上清液加入2 mL DPPH 溶液,測定其吸光度記為Ai,取2 mL 上清液和2 mL 無水乙醇測定其吸光度記為Aj,取2 mL 蒸餾水加入2 mL DPPH 儲備液測定其吸光度記為A0,分別重復3 次,DPPH 自由基清除率(X,%)計算公式如下。
1.4.5 復合膜抑菌性的測定
參照陳桂蕓等[5]的方法測定復合膜抑菌性。以黑曲霉為指示菌,采用雙層平板法測定復合膜溶液對黑曲霉的抑制作用。先倒入15 mL PDA,凝固后再倒入15 mL PDA,涂布0.46×106CFU/mL 的孢子液500 μL,待完全吸收后打孔(9 mm),加入500 μL 1.3.1 方法中制備的膜液,37 ℃培養48 h,測定抑菌圈直徑(mm),以無菌蒸餾水為空白對照[3]。
1.5.1 保鮮試驗預處理
準備4 個儲藏瓶,放入121 ℃高壓蒸汽滅菌鍋中滅菌15 min,冷卻至室溫后再放入50 ℃烘箱中烘干備用。挑選成熟度、色度、大小一致的健康帶蒂葡萄,用剪刀減去果蒂后分別在4 個儲藏瓶中放入20 顆葡萄,記錄質量(g)。將儲藏瓶按儲藏條件分為4 組:1)敞口;2)保鮮膜(厚度100 μm,耐熱溫度110 ℃);3)封口膜(厚度127 μm,耐熱溫度100 ℃);4)復合膜。其中后3 組再用封口膜包裹膜及瓶口,保證封閉狀態,在室溫下儲藏0~16 d,每隔4 d 測定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標。
1.5.2 失重率
參考劉晨霞等[20]的方法,按照如下公式計算失重率(S,%),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1為貯存前葡萄質量,g;A2為貯存后葡萄質量,g。
1.5.3 果實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測定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手持折光儀進行測量,隨機取3 個葡萄為1 組,取平均值。
1.5.4 腐爛率
參考張婷渟等[21]的方法計算葡萄腐爛率(F,%),葡萄上出現斑點,菌絲均判定為腐爛果實。
F=M/N× 100
式中:M為腐爛的果粒;N為總果粒。
1.5.6 葡萄中VC含量的測定
參考李軍[22]的鉬藍比色法測定VC含量。
1.5.7 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活性測定
參考黃赫雁等[23]和李忠光等[24]的方法進行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活性測定。
所有試驗設置3 個平行,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使用Excel 2019 分析數據及制圖、SPSS 分析差異顯著性。
2.1.1 茶末添加量
茶末添加量對復合膜性能的影響見表2。

表2 茶末添加量對復合膜性能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tea powder concentration on property of composite membrane
由表2 可知,不同茶末添加量制得的復合膜水分含量均低于40%。復合膜具有一定吸水性,當復合膜水分含量超過一定水分含量,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失去保鮮特性;低水分含量能抑制食品的化學變化和微生物生長繁殖。40%以下水分含量不利于絕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25-26]。
茶末中富含茶多糖、茶多酚等功能成分,對復合膜DPPH 自由基清除率有一定影響。不同茶末添加量制得的復合膜DPPH 自由基清除率隨茶末添加量的增加先上升后趨于平穩。當茶末添加量大于1.0% 時DPPH 自由基清除率無顯著性變化。
隨著茶末添加量的增加,復合膜的抑菌圈直徑先增加后趨于平穩。當茶末添加量超過1.0%時,復合膜的抑菌圈直徑變化趨于平穩。
隨著茶末添加量的增加,復合膜厚度和抗拉伸強度均呈增加趨勢,當茶末的添加量超過1.0%時,各指標增幅趨于穩定。
綜上所述,綜合考慮經濟成本,SA-CS-茶末復合膜較為適宜茶末添加量為1.0%,因此選擇茶末添加量0.5%、1.0%、1.5%進行正交優化試驗。
2.1.2 海藻酸鈉添加量
海藻酸鈉添加量對復合膜性能的影響見表3。

表3 海藻酸鈉添加量對復合膜性能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sodium alginate concentration on property of composite membrane
由表3 可知,隨著海藻酸鈉添加量增加,水分含量呈下降趨勢且均低于40%,不利于絕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DPPH 自由基清除率基本不變,無顯著性差異;海藻酸鈉添加量為0.5%~1.0% 時,其機械性能較差。因此,選取海藻酸鈉添加量的最佳范圍為1.5%~2.5%;復合膜的抑菌圈直徑隨著海藻酸鈉添加量增加逐漸增大,海藻酸鈉添加量2.0% 和2.5% 抑菌圈直徑較大,分別為15.32 mm 和16.71 mm,結合厚度、機械性能和水分含量的結果,海藻酸鈉最佳添加量為2.0%。
綜上所述,SA-CS-茶末復合膜較為適宜海藻酸鈉添加量為2.0%,因此選擇海藻酸鈉添加量1.0%、2.0%、3.0%進行正交優化試驗。
2.1.3 殼聚糖添加量
殼聚糖添加量對復合膜性能的影響見表4。

表4 殼聚糖添加量對復合膜性能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f chitosan concentration on property of composite membrane
由表4 可知,隨著殼聚糖添加量增加,水分含量呈下降趨勢且均低于40%,不利于絕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當殼聚糖添加量為0.12%~0.20%時,其機械性能較差,殼聚糖添加量大于0.32%時,機械性能提升且趨于穩定。結合經濟效益,殼聚糖最佳添加量為0.32%。通過差異性分析可知,殼聚糖添加量對DPPH 自由基清除率無較大影響。當殼聚糖添加量大于等于0.32%時,復合膜抑菌圈直徑無明顯變化,因此,殼聚糖最佳添加量為0.32%。當殼聚糖濃大于0.32% 時,復合膜的抗拉伸強度無顯著性變化,但殼聚糖添加量為0.32% 時,抑菌效果較好,因此殼聚糖最佳添加量為0.32%。綜上所述,選擇殼聚糖添加量為0.22%、0.32%、0.42%進行正交優化試驗。
2.2.1 DPPH 自由基清除率的正交試驗
不同因素添加量對復合膜DPPH 自由基清除率的正交試驗結果見表5。
由表5 可知,各因素對SA-CS-茶末復合膜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響程度依次為C>A>B,即茶末添加量影響最大,其次為海藻酸鈉添加量,殼聚糖添加量影響最小。正交試驗中,DPPH 自由基清除率最強的為A2B1C2(96.56%)。由于正交試驗優化得出的最優組合為A1B1C3,故需進行驗證試驗。通過驗證,A1B1C3組合制得的SA-CS-茶末復合膜DPPH 自由基清除率為96.24%,低于正交9 組試驗中最優結果,因此SA-CS-茶末復合膜對DPPH 自由基清除率最佳的工藝條件為A2B1C2。
2.2.2 復合膜厚度的正交試驗
不同因素添加量對復合膜厚度的正交試驗結果見表6。

表6 復合膜厚度的正交試驗結果Table 6 Orthogonal test of thickness of composite membrane
當殼聚糖和海藻酸鈉添加量分別為0.22% 和1.0% 時制備的薄膜,膜成型效果較差,容易斷裂。隨著復合膜厚度增加,膜的機械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性均有所增加。所以,最大選擇膜厚度為最佳結果。由表6 可知,各因素對SA-CS-茶末復合膜厚度的影響程度依次為A>C>B,海藻酸鈉添加量影響最大,其次為茶末添加量,殼聚糖添加量影響最小。正交試驗中,復合膜厚度最大的為A3B1C3(0.066 mm)。正交試驗優化得出的最優組合為A3B2C3與A3B1C3結果不同,故需進行驗證試驗。通過驗證,A3B2C3組合制得的SA-CS-茶末復合膜的厚度為0.070 mm,優于正交試驗中A3B1C3,因此制作SA-CS-茶末復合膜過程中厚度最佳的工藝條件為A3B2C3。
2.2.3 復合膜抗拉伸強度的正交試驗
不同因素添加量對復合膜抗拉伸強度的正交試驗結果見表7。

表7 復合膜抗拉伸強度的正交試驗結果Table 7 Orthogonal test of tensile strength of composite membrane
由表7 可知,各因素對SA-CS-茶末復合膜抗拉伸強度的影響程度依次為C>A>B,茶末添加量影響最大,其次為海藻酸鈉添加量,殼聚糖添加量影響最小。正交試驗中,復合膜抗拉伸強度最大的組合為為A3B1C3(4.90 MPa),正交試驗優化得出的最優組合也為A3B1C3,試驗結果相同,因此制作SA-CS-茶末復合膜過程中抗拉伸強度最佳的工藝條件為A3B1C3。
2.2.4 復合膜抑菌性的正交試驗
不同因素添加量對復合膜抑菌性的正交試驗結果見表8。

表8 復合膜抑菌性的正交試驗數據Table 8 Orthogonal test of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of composite membrane
由表8 可知,各因素對SA-CS-茶末復合膜抑菌性的影響程度依次為A>C>B,海藻酸鈉添加量影響最大。正交試驗中,復合膜抑菌性最好的為A2B2C3(19.1 mm)。由于正交試驗優化得出的最優組合為A2B3C3,故需進行驗證試驗。通過驗證,A2B3C3組合制得的SA-CS-茶末復合膜的抑菌圈直徑為18.3 mm,低于A2B2C3試驗結果,因此抑菌效果最佳的工藝條件為A2B2C3。
2.2.5 正交試驗綜合分析
由于不同指標對應的最優參數組合不一致,需要進行綜合平衡[27],結果如表9所示。

表9 綜合平衡結果Table 9 Integrated balance results
從表9 可以看出,海藻酸鈉添加量對復合膜厚度和抗拉伸強度以A3水平為最好,對DPPH 自由基清除率和抑菌性以A2水平為最好。其中復合膜厚度主要影響制膜效果、抗拉伸強度、抗氧化能力和抑菌性能,在DPPH 自由基清除率和抑菌性較好的基礎上,抗拉伸強度的極差又不是影響最大的因素,因此,海藻酸鈉添加量以A2水平(2.0%)為較優配方;殼聚糖添加量對復合膜DPPH 自由基清除率和抗拉伸強度以B1水平最好,對厚度和抑菌性以B2水平最好,但殼聚糖各指標的極差都最小,表明殼聚糖添加量是影響最小的因素,因此,殼聚糖添加量以B1水平(0.22%)為較優配方,且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茶末添加量對厚度、抗拉伸強度、抑菌性以C3水平最好,對DPPH 自由基清除率以C2水平最好,但C3水平在正交試驗中高于C2水平,且二者相差結果不大。因此,茶末添加量取C3(1.5%)水平最好。
因此,最佳的試驗方案是A2B1C3,即海藻酸鈉、殼聚糖、茶末的添加量分別為2.0%、0.22% 和1.5%。其DPPH 自由基清除率為96.44%,厚度為0.041 mm,抗拉伸強度為1.9 MPa,抑菌圈直徑為18.6 mm。
2.3.1 果實失重率
果實失重率見圖2。

圖2 果實失重率Fig.2 Weight loss of the fruit
由圖2 可知,室溫保存16 d 時,SA-CS-茶末復合膜處理組的失重率比未覆膜組低1.26%,但高于保鮮膜(3.49%)和封口膜(2.58%)處理組,表明復合膜處理能夠降低果實的失重率,但與保鮮膜處理組和封口膜處理組相比效果還不理想,原因是復合膜有一定的透氣性,水蒸氣蒸發散失,而保鮮膜、封口膜不透氣,水蒸氣無法溢出,因此失重率低。
2.3.2 果實腐爛率
葡萄腐爛率如圖3所示。

圖3 果實腐爛率Fig.3 Rotting of the fruit
由圖3 可知,葡萄室溫保存16 d,復合膜組的腐爛率為23%,未覆膜、保鮮膜和封口膜組的腐爛率分別57%、37%和70%,封口膜組腐爛率較高是由于氣密性好,瓶內水蒸氣含量較高,導致大量霉菌生長。復合膜的失重率雖然比封口膜組、保鮮膜組的高,但是透氣性較好,且抑制了霉菌的生長,所以腐爛率比較低,因此復合膜可以更好的保鮮葡萄,降低葡萄被微生物感染的概率。
2.3.3 果實中可溶性固形物
果實在儲藏期間淀粉等物質會分解為小分子糖,使果實的糖度增加[20]。葡萄可溶性固形物變化如圖4所示。

圖4 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Fig.4 Sugar content of the fruit
由圖4 可知,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但復合膜處理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于未覆膜、保鮮膜和封口膜處理組,表明復合膜處理組能夠有效抑制果實貯藏期間的生理活動。
2.3.4 果實中VC含量
果實VC含量如圖5所示。

圖5 果實VC 含量Fig.5 VC content of the fruit
VC在葡萄貯藏過程中會逐漸氧化分解,導致VC含量下降。由圖5 可知,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VC含量逐漸減少,貯藏4 d,未覆膜、保鮮膜、封口膜和復合膜組的VC含量分別為5.8、6.1、6.2 mg/100 g 和6.7 mg/100 g,貯藏4 d 后各組的VC含量下降速率增大,貯藏16 d,復合膜組的VC含量高于其他處理組,表明復合膜能夠有效的抑制葡萄中VC的分解。
2.3.5 果實中多酚氧化酶活性
果實多酚氧化酶活性見圖6。

圖6 果實多酚氧化酶活性Fig.6 Activity of polyphenol oxidase of the fruit
由圖6 所知,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葡萄果實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整體呈現先增大后減小趨勢。果實貯藏至12 d,未覆膜組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了62%,保鮮膜處理組增加了59%,封口膜處理組上升了38%,而復合膜組上升了22%,貯藏16 d,復合膜組多酚氧化酶活性低于其他處理組,說明復合膜處理有效抑制了葡萄多酚氧化酶活性,延緩了葡萄的褐變。
2.3.6 果實中過氧化物酶活性
果實過氧化物酶活性見圖7。

圖7 果實過氧化物酶活性Fig.7 Activity of peroxidase of the fruit
由圖7 可知,貯藏前4 d 各組的過氧化物酶活性均呈上升趨勢;貯藏4~8 d,未覆膜組過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其余3 組均上升;貯藏8~16 d,各組過氧化物酶活性均開始下降。整個貯藏過程中復合膜組的過氧化物酶活性始終比其他組的活性高,說明復合膜處理能夠有效維持葡萄中過氧化物酶的活性,使葡萄貯藏時間更長。
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確定SA-CS-茶末復合膜最佳制備工藝為海藻酸鈉添加量2.0%、殼聚糖添加量0.22%、茶末添加量1.5%,此條件下制得的復合膜DPPH 自由基清除率為96.44%,厚度為0.041 mm,抗拉伸強度為1.9 MPa,抑菌圈直徑為18.6 mm。此工藝制備復合膜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抑菌特性,有一定的韌性。與未覆膜組、保鮮膜組、封口膜組相比,SA-CS-茶末復合膜能夠有效降低葡萄的腐爛率、抑制VC含量下降、延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并有效地抑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延緩果實褐變,提高了果實過氧化物酶活性,延緩果實衰老。因此,認為SA-CS-茶末復合膜在一定程度上對葡萄具有保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