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天樞 朱加佳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重點資助課題“城市初中開展學術化校本研修的實踐研究”(B-a/2020/02/20)、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指向育人方式變革的初中數學體驗教學模式建構研究”(B/2021/02/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關鍵詞】深度學習;單元復習課;反比例函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52-0095-02
一、深度學習為單元復習課教學提供改進思路
深度學習是以學科核心內容為線索,聚焦學生的高級思維和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指向新課程改革與數學核心素養,突出學生能力與思維品格的養成,以批判性思維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發展,以創造性思維強化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在深度學習理念下,教師引領學生突破“講—練—講”的傳統教學模式,優化課堂結構,實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化研習方式。學生圍繞教師設定的主題進行思考與挖掘,在探究的過程中調用已有知識能力,完成關于新知識目標的建構與提升。
單元復習課作為單元教學中的回爐課,以整體視角看單元的知識體系、能力建構、思想方法等,是作為階段學習過程中進行知識能力拔高的重要課程類別。單元復習課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從基礎知識、能力技巧到思維拔高,呈現上升的分層考察態勢,同時兼顧各層次學生,為學生能力層次的跨越提供機會與平臺。然而,許多教師在執教單元復習課時,常以習題為載體,以知識的鞏固為目的,以“練—講—練”的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忽略了知識間的聯系,將復習課上成了習題課,最終導致會的知識點重復練習,不會的內容仍舊不理解。
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單元復習課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主題學習的形式,根據已有經驗聯系與建構知識網絡,在更深層次、更高視角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待已有知識,即從知識間的聯系、知識的運用到知識的優化運用提升,實現了滲透能力的形成、思維的培養、素養的塑造等。基于此,筆者以蘇科版八年級“反比例函數”單元復習課為例,淺談基于深度學習的單元復習課教學策略。
二、深度學習助力數學單元復習課教學質量提升
本課時的課程教學目標是鞏固反比例函數基礎知識,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及其性質;回顧反比例函數的作圖,嘗試從函數的運算角度看反比例函數,在此基礎上通過函數圖象的分析完成作圖;利用極限的思想,在無限逼近中,看圖象發展的趨勢;通過直觀作圖與邏輯推理,細化對圖象的理解與認知。教學重點為:從新視角看反比例函數,利用極限思想作“陌生函數”的圖象。
具體教學過程中,筆者設計了四個主要環節,一是課堂引入。留白式問題創設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發揮空間,考查學生基本的讀圖能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回憶本章的知識脈絡。二是開放課堂。從知識點的鞏固上升到問題解決能力的考查,再次深化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理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出題人的視角思考本章學習的重難點,完成知識的再深化。三是知識建構。基本知識回顧及問題解決的過程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完成了從是什么到有什么再到用什么即“概念—性質—應用”的邏輯思路進階,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體系,體現單元復習課的價值。四是能力升華,深度思考。基于對反比例函數圖象與性質的研究,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函數特點作圖,畫出函數圖象。
本節課作為反比例函數的復習課,從基本元素入手,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投入思考與回顧,在根據基本元素進行命題的過程中深化對本單元知識的理解。以反比例函數圖象的視角重新看函數的作圖,對比分析了描點作圖法、圖象變換作圖,讓學生體驗不同方法的作圖過程,形成對“新函數”作圖方法的新視角、新認知,在幾何直觀視角下通過邏輯推理分析出圖象的性質,同時滲透極限思想。
深度學習理念下單元復習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實現知識的重組、再造與升華。以單元學習為板塊進行劃分,在階段性的知識學習完成后,利用教學過程、教學設計解構學生知識理解,新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經歷從整體到部分的知識理解過程,而新知識的學習到舊知識的回顧形成一個良好的上升發展態勢,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作者單位:1.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2.南京市第五十中學)
責任編輯:張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