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傳剛 于 毅 劉書明 李 濤 魏榮興 李 強
犬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特別是軍犬、警犬、消防犬和導盲犬等工作犬。國內工作犬多以馬里努阿犬、德國牧羊犬和史賓格犬等國外品種為主。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徹底解決犬種資源“卡脖子”問題,工作犬本土化乃是必由之路。為貫徹落實公安部關于加強本土化犬種使用研究工作的指示精神,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牽頭開展了太倉犬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及實戰應用技術研究。
太倉犬,又名太倉小獵犬,主要分布于江蘇太倉、上海等浦東太湖地區,因此也有浦東小獵犬、太湖小獵犬、江南小獵犬等別稱。太倉犬被毛類型可分為剛毛和平毛兩種,毛色以黑白、黃白相間和紅褐色為主,根據其體型又可分為小體、中體和大體,本文所研究對象均為小體太倉犬。筆者飼養訓練太倉犬已有半年,現將工作實踐中觀察記錄下的太倉犬特點總結如下:
探索欲是警犬最基本的素質,直接決定著該犬種能否成為合格的警犬。太倉犬在未知環境中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到處嗅探,在訓練過程中“指哪嗅哪”的嗅認能力建立迅速,絕大多數太倉犬均可在完成一次訓練后熟練掌握。太倉犬時刻保持著高度警惕性,稍有動靜,總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這可能與其長期所處的生存環境有關。
活潑好動,興奮性高是很多人對太倉犬的第一印象。筆者在訓練中發現太倉犬興奮性非常持久,通常整個訓練過程都保持著高度的興奮性,為此,訓練前需充分散放,否則容易在作業過程中出現亂跑,無法喚回的情況。太倉犬在作業開始瞬間即如同脫韁野馬般快速奔出,爆發力強,即使長時間作業,動力仍然不會明顯降低,耐力持久。
環境鍛煉是警犬訓練中必不可少的科目。與馬里努阿犬、德國牧羊犬和史賓格等犬種相比,太倉犬環境鍛煉所需的時間和次數大大縮減,其在陌生環境中表現出極高的適應性,膽量大,對新鮮事物充滿探求欲,面對突發的巨大聲響,第一時間表現出的不是驚恐、夾尾巴,而是四處張望,尋找聲源,又或者是繼續原有行為。
太倉犬抑制時間短,恢復力強。在一次訓練中本人所帶的太倉犬被突然沖出的成年德國牧羊犬撲咬,被咬后太倉犬變得恐懼,不愿待在原地,也不愿吃東西,但通過撫摸、輕聲安慰和給予玩具吸引犬的注意力等方式,犬在3 分鐘內就恢復如初。平常訓練時若因助訓員機械刺激過大導致犬抑制后也能快速恢復,不影響當日訓練計劃,展現出很強的調節能力。
高溫是影響警犬工作時長的重要因素。高溫天氣,大部分警犬品種作業十幾分鐘就會氣喘吁吁,難以繼續,尤其是追蹤、搜人等作業,警犬熱死、累死的事件時有發生,而太倉犬在高溫天氣,作業時長可達1 小時,并且期間動力充足。自本單位引進太倉犬以來,太倉犬生病的情況微乎其微,即使出現感冒腹瀉,常常不等訓導員發現送醫即可自愈,有較強的抗病能力。
通過搜尸和搜人等方向的訓練研究,發現太倉犬嗅覺非常靈敏,搜索目標快,定位精準,完全具備一頭警犬的基本素質。太倉犬雖身材小巧,但其身手敏捷,尤其是彈跳能力出眾,絲毫不用擔心該犬作業時的越障能力。
經觀察發現,大部分太倉犬的進食方式可以用“狼吞虎咽”來形容,食欲極好。在犬完成一次進食后,禁食24~48 小時,犬作業動力更佳,非常耐餓。
太倉犬性格兇猛好斗,是不懼任何品種、體型的犬,即使面對成年大型犬仍會對其狂吠并沖上前撲咬,且通常是太倉犬主動攻擊。
訓練初期,太倉犬學習進度相比馬里努阿犬、德國牧羊犬和史賓格等犬種進展緩慢,且其性格頑固,強迫、誘導等手段常常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需把準時機借助地形地勢、圍欄等障礙物因勢利導,但從后期所學科目穩定性來看,太倉犬表現更佳,不易遺忘。
作為獵犬必然是要時刻警惕周邊的風吹草動。因此,太倉犬在搜索作業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擾,這時需訓導員發出固定聲響,引導其進入搜索狀態。相比馬里努阿犬、德國牧羊犬和史賓格等繁育多代的品種,太倉犬服從性不佳,但從本單位繁育的第二代太倉犬來看,服從性已有很大改善。
太倉犬不同于現有警犬品種僅需一周左右親和關系就有質的改變,其親和周期較長,通常需半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當然,這可能與犬到筆者手上已成年且更換訓導員有關。在訓練中,太倉犬對訓導員依戀性不佳,松繩后有時會出現瘋跑喚不回的情況。
親和階段,前一周不要帶犬出犬舍,并且由犬主飼喂和打掃衛生,熟悉的環境,變量減少,犬的緊張和焦慮自然降低,人犬相處時聲音一定要柔和,動作幅度不要太大,減少親和階段犬的應激反應。如條件允許,中途不要更換訓導員,最好從幼訓階段就接手該犬,這有利于快速建立牢固的親和關系。
太倉犬雖活潑好動、興奮性高,但訓練中發現其時常也會出現動力不足的情況,經試驗觀察發現可采取以下幾種措施進行改善:
1.饑餓法:作業前讓犬保持饑餓或者半饑餓狀態,犬的搜索動力能得到明顯提升,這對所有的太倉犬都適用。
2.逗引法:作業前用犬最感興趣的玩具逗引并假拋進搜索區域,可提高犬的興奮度,該方法對大部分太倉犬適用。
3.限制法:作業前將犬關入小籠子或者系在搜索區域邊緣,作業時直接釋放,犬作業速度和作業面積都能夠有效提升,但該方法僅對部分太倉犬適用。
4.帶引法:作業時訓導員可發出固定聲響或者快速跑動,提高犬搜索速度,這對所有太倉犬都適用。
由于地形復雜、林木眾多,不管是搜人還是搜尸,作業時均以自由式搜索為主,這就需要犬具備良好的搜索習慣。訓練時需有意識地在搜索路徑兩邊交替設置目標物,引導犬來回搜索,同時融入“指嗅”,人犬結合,避免遺漏。對于犬容易跑出搜索范圍,平常需利用輕質長繩加強“前來”訓練,作業時訓導員及時叫回并獎勵。
經記錄發現,太倉犬在1 次室外作業中通常會標記2~4 次。該問題需從小糾正,作業過程一出現標記苗頭,訓導員立即下達“非”的禁止口令,同時助訓員施以擊打刺激,犬一旦成年難以糾正。
太倉犬體型小巧,在灌木林中作業優勢明顯,但在訓練中發現太倉犬普遍不愿涉及低矮的茅草地,這可能是因為鋒利的茅草會對其腹部造成一定的刺激。遇到此類情況訓導員需引導犬進入,并及時充分獎勵,也可訓練犬對目標所在區域吠叫示警,無須精準定位到目標物才示警。對于害怕溝渠的太倉犬可采取強迫和誘導的方式,使其突破心理障礙,在犬開始嘗試越過溝渠時,務必保證其成功,否則后期難度成倍增加。
相比于現有警犬品種,太倉犬的服從性不理想,其性格較為固執,服從訓練會而不動、搜索作業叫而不回的狀況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大概率還是因為這批太倉犬多次更換訓導員且已成年,與訓導員親和關系不牢固。
太倉犬作業時易受外界因素干擾,尤其是其他的犬和散落在地的犬糧、骨頭等物品,訓練時需選擇干凈的場地,對于可能會干擾犬作業的物品提前清理。同時,平常需加強犬的專注度培養,作業時訓導員可發出固定聲響或下口令“搜”等方式轉移犬注意力,及時將犬帶回搜索形式。
由于本人所帶太倉犬是引進的第一代,其原本生活在農場、野外等比較惡劣的環境中,對犬和人都存在一定的攻擊性,喜歡撲咬人或其他犬,但通過本單位的篩選繁育,第二代太倉犬攻擊性已弱化很多。
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和觀察,我們發現太倉犬雖有不足,但它的警用素質是毋庸置疑的,完全能勝任警犬工作,并且通過篩選繁育,其子代所表現出的警用性能進一步提高。本單位后期還將進一步擴大犬群數量,通過科學訓練、基因評估和篩選繁育等方法不斷提高犬群質量。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