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悅辰 張 瑋
1997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的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提出混沌理論,闡述了二語習得的相關概念,從此“動態轉向”作為新的研究范式在二語習得領域應運而生[1]。非線性的研究范式擺脫了過去傳統的線性研究范式僅關注因果關系的弊端,用動態的、系統的觀點看待語言發展。
在二語動機研究領域,以Muir和D?rnyei為代表的學者發文介紹定向動機流的基本概念及理論框架,為開展定向動機流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2]。定向動機流指以清晰目標或愿景為方向,以行為結構為路徑,以慣常行為的完成即短期目標的實現為支撐點,能夠引發和支持長期行為的強大驅動力。定向動機流涉及外語學習者“愿望、認知、情感、行為”四個維度,具有方向明確、時間持久、能量巨大、路徑深遠的特點[3]。自定向動機流理論提出至今,關注二語動機研究的國內外學者以定向動機流為理論框架在時間維度上開展研究,但是未有研究對國內外定向動機流研究現狀開展對比研究。有鑒于此,本研究使用文獻分析法,收集2013—2022年國內外定向動機流研究,分析和總結研究現狀,為未來研究提出展望。
本文旨在回答以下問題:1.國內外定向動機流研究在2013—2022年間的總體發文情況如何?2.國內外定向動機流理論的研究在研究設計上有何異同?3.國內外定向動機流理論的研究存在什么不足?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有何展望?
本文使用文獻分析法[4],分別收集國內外2013—2022年間以定向動機流為主要理論框架的中英文文獻。具體檢索過程如下:英文文獻檢索使用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主題限定為Directed Motivational Currents、DMC等關鍵詞,時間范圍為2013—2022年,引文主題限定為Language &Linguistics,手動剔除書評以及綜述類文獻,共收集英文文獻18篇,選擇13篇SSCI英文文獻作為入選數據樣本。英文文獻出自TESOLQuarterly,ModernLanguageJournal,ELTJournal,StudiesinSecond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RELCJournal,FrontiersinPsychology,JournalofMultilingualandMulticulturalDevelopment,CurrentPsychology,ForeignLanguageAnnals,PortaLinguarum,LanguageTeachingResearch11本SSCI期刊。中文文獻檢索使用中國知網,來源類別限定為CSSCI期刊,主題限定為“定向動機流、動機流”等關鍵詞,時間范圍為2013—2022年,手動剔除綜述類文獻,共收集中文文獻共8篇。
1.總發文量
本文共收集到2013—2022年間中英文文獻21篇,其中國外英文SSCI文獻為13篇,國內中文CSSCI文獻為8篇。本文根據實證與非實證研究進行劃分,本文所收集到的英文SSCI文獻中實證研究12篇,非實證研究1篇;中文SSCI文獻實證研究7篇,非實證研究1篇。總體來說,近10年國內外定向動機流研究論文數量較少,國外實證研究論文數量高于國內實證研究論文數量,國內外非實證研究均為1篇。
2.發展趨勢
由圖1可知,國外定向動機流研究于2015年率先開始發展起來,而國內定向動機流研究于2016年才得以起步。2015至2018年國外研究論文數量呈上下波動發展態勢,2019至2022年緩慢上升。國內研究自2016至2020年論文數量穩步上升,2019年、2020年達到峰值,而2021年開始下降。由此可見,國內外定向動機流研究均沒有整體性的持續發展態勢,整體研究還處于萌芽發展時期。近兩年國外研究呈現上升發展態勢,而國內研究則出現下降趨勢。
圖1 國內外定向動機流發文趨勢
1.研究方法
本文對12篇國外及7篇國內實證研究論文展開分析(見圖2),發現大部分國內外研究為質性研究,其中國外質性研究10篇,國內4篇。小部分國內外研究為混合法研究,即量化和質性研究相結合,其中國外混合法研究為1篇,國內為2篇。國內外量化研究均較少,各有1篇。由此可見,國內外實證研究大部分屬于質性個案研究,聚焦于個體動機流的發展。量化研究較少反映出群體動機流尚未作為定向動機流研究的重點。
圖2 國內外定向動機流實證研究
2.研究對象
國內外定向動機流研究對象存在差異。在研究對象的地域分布方面,國外研究對象包括瑞典、伊朗等不同國家的語言學習者,而國內僅限于中國英語學習者。在研究對象的群體范圍方面,國外研究既選擇了不同年齡階段的語言學習者,還對移民學習者以及職前教師開展,研究,而國內研究僅關注高校學生,未對其他人群開展研究。在研究對象數量方面,國內外研究存在相同點,既有個案研究,也有群體研究。
3.研究語言種類
國外定向動機流研究的語言種類具有多樣性,不僅關注英語,還聚焦瑞典語等其他語言,而國內研究僅關注英語。由于英語作為國外許多國家的第一語言,二語動機研究更多關注除英語以外其他語言的動機研究。但在國內英語已成為普遍認同的第二語言,英語動機研究受到國內二語動機研究者的普遍關注。
回顧定向動機流近10年的文獻發現,相關實證研究主要圍繞探究和驗證定向動機流構成維度、影響定向動機流的因素、定向動機流對教學實踐的啟示、考察定向動機流的變化特征等主題展開。
1.探究和驗證定向動機流構成維度
國內外學者對不同國家的定向動機流親歷者開展了實證研究,驗證定向動機流的核心特征及其理論框架的有效性。國內外研究表明,定向動機流親歷者均存在定向動機流核心特征,證實了定向動機流理論框架的有效性。Zarrinabadi和Khodarahmi通過質性研究調查了14位伊朗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定向動機流經歷,研究發現學習者的動機經歷存在定向動機流核心特征[5]。寧建庚和蔡金亭選擇4名中國本科應屆畢業生作為研究對象,發現其動機行為存在定向動機流的核心特征,肯定了定向動機流的有效性[6]。國內外學者驗證定向動機流核心特征及構成要素的有效性為后期開展多維度的定向動機流實證研究奠定了基礎。
2.影響定向動機流的因素
目前,相關的實證研究主要探索影響定向動機流產生和持久高強度動機狀態的因素。這些影響因素大致分為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兩個層面。在外在因素方面,國外學者發現教師、同學、激勵性群體、社會外在壓力等因素會影響定向動機流的產生。在內在因素方面,大部分研究證實了積極情緒對于激發定向動機流的重要作用,但少數學者發現消極情緒同樣能促進定向動機流的產生。與此同時,Pietluch開展了混合法研究探討外語環境下影響定向動機流持久高強度動機狀態的因素,發現學習者的自主性和目標的重新產生有助于維持定向動機流的持久性[7]。由此可見,定向動機流受多因素共同影響,符合動態系統理論的自組織、自適應性特征。
3.定向動機流對教學實踐的啟示
國內外研究表明定向動機流對教學實踐具有促進作用。具體而言,大多數研究發現,教師采取教學干預措施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定向動機流保持高強度的動機狀態,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Peng和Phakiti從理論與實踐方面評價定向動機流理論框架,探討了定向動機流對教學實踐的應用與影響[8]。端義鐳使用產出導向法實施教學干預措施,激發學習者的定向動機流,發現以激發動機流為目標實施動機干預對增強學習者的二語動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9]。部分國內外研究者探討定向動機流對教師及教學的影響,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理論指導與實踐引領。國內學者常海潮認為,高校英語教學要適時關注關鍵節點的學習動機變化情況,努力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正向發展;針對學習動機個體差異,實施個性化課堂教學,確保學習動機持久不衰[10]。
4.考察定向動機流的變化特征
大部分國內外研究通過觀察學習者的動機強度變化以及動機發展軌跡,發現定向動機流親歷者的動機呈現動態變化以及個體變異性特征。國外學者Sak認為學習者的性格能有效預測個體動機流的變化特征[11]。此外,國內研究者發現定向動機流親歷者的動機強度呈現動態變化趨勢,不同學習者存在個體變異性特征。常海潮通過質性研究考察10名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學習動機變化機制,研究發現學習者的動機隨時間動態變化,個體學習動機具有變異性特征。隨后,常海潮通過混合法研究探討高校學生英語學習定向動機流的變化特征以及英語學習定向動機流構成維度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定向動機流視角下的英語學習動機呈現動態發展態勢[12]。此外,常鵬云和ZHANG Jun Lawrence揭示了5名非英語專業大一學生英語聽力學習動機的歷時發展軌跡及動態強度變化,研究發現學習者動機變化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存在個體差異[13]。
基于對前期文獻的分析,筆者發現前期研究在研究發文量、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上均有不足。
第一,研究發文量較少。國內外定向動機流實證研究與非實證研究總體發文數量均較少。該理論作為一個新的二語動機理論框架沒有得到二語動機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第二,研究方法較為單一。大部分研究屬于質性個案研究,小部分屬于混合法研究,純量化研究數量較少,群體動機流研究未受到廣泛關注。第三,研究對象范圍有限。從學習者年齡劃分來看,國內外研究更多聚焦于大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二語學習者未作為研究重點。從群體來看,大部分研究選擇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僅有小部分研究對教師群體開展研究,其他群體的學習者尚未開展研究。
根據目前收集到的國內外定向動機流文獻分析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未來定向動機流研究的發展前景。
第一,在研究對象方面,國內外研究需擴大研究對象范圍,開展群體動機流的研究。在學生群體方面,未來研究可通過實驗研究、量化研究對不同課堂教學模式下的二語學習者開展學習動機研究。在教師群體方面,未來研究可以探討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定向動機流。第二,在研究語言種類方面,國內研究可以開展多語動機研究。目前,國內研究尚未對除英語以外的其他語言學習者開展定向動機流研究。未來國內研究可以定向動機流理論為視角探究中國學習者的多語學習動機。第三,在研究方法方面,國內外研究需協調實證研究比例,使用多樣的研究工具。未來國內外研究需要擴大定量研究以及混合法研究比例,使用多樣的數據處理工具輔助開展定向動機流研究。第四,在研究內容方面,國內外研究可以探討學習者在不同時間區間內的動機強度變化情況。目前,尚未開展以分鐘、秒為基本時標的學習動機研究,未來研究可以縮小基本時標,開展更加微觀的研究。
本文收集并分析2013—2022年間國內外核心期刊定向動機流研究,從總發文量、發展趨勢等方面對21篇論文開展研究,發現國內外發文量較少,沒有整體持續的發展趨勢。本文從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語言種類、研究內容等方面對國內外實證研究開展對比研究,發現國外研究對象的國別和人群更加廣泛,研究語言的種類更加多樣。在研究內容方面,國內外研究聚焦于探究和驗證定向動機流構成維度、影響定向動機流的因素、定向動機流對教學實踐的啟示以及考察定向動機流的變化特征。本文基于研究結果從研究發文量、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等方面提出近10年國內外定向動機流研究的不足之處以及未來定向動機流研究的發展前景。本文的不足在于選取的文獻范圍僅限于國內CSSCI與國際SSCI核心期刊,未來的綜述研究可以擴大文獻檢索范圍,分析國內外其他期刊的文獻成果,為定向動機流研究的發展提供方向指導與前景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