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玉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指出,加強標準化理論和應用研究,構建以國家級綜合標準化研究機構為龍頭,行業、區域和地方標準化研究機構為骨干的標準化科技體系。《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等系列任務。今年,“十四五”規劃步入中期,《綱要》進入深度實施階段。各地標準化研究機構在科研計劃中列為首位的課題是什么?它們將對標準化科技創新及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什么樣的推動作用?為此,《中國標準化》雜志專訪了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院長黃浩,請他介紹相關情況。
中國標準化:您對《綱要》中提出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如何理解?其對今后的科技發展有哪些影響?
黃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標準化在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范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綱要》將“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置于五大任務之首,充分說明標準對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我認為,《綱要》如此布局,既對標準化研究機構科研能力提出了戰略要求,也為我們深度調整業務結構,全面增強標準化技術服務的科技含金量提供了發展機遇。特別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標準化與科技創新關系愈發緊密,我們要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標準科研的底層邏輯,進一步強化標準在新興產業領域和科技創新中的技術支撐作用,以全球視野推進標準創新工作。
一方面,標準化引領科技創新持續發力。標準化是科技創新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科技創新的終極目的是實現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做好標準化工作,及時將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為標準,可加速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及時轉化為經濟效益,并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大的動力、創造更好的條件、提供更多的支持,促成科技創新在更高平臺上展開,不斷向新的高度攀升,營造出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科技創新驅動標準化穩步提升。影響標準化發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標準的本質是技術,離開了技術,標準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創新是標準的源動力,標準形成的過程就是技術創新的過程,不同的技術創新表現出不同的標準形成機理。當今世界,先進技術突飛猛進,技術的生命周期迅速縮短,這為標準的發展提供了新方向。先進標準是以先進科學技術或創新知識為依據制定的,其產生是實踐經驗和創新成果的總結和提煉。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標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產生高水平的標準,占領全球競爭規則的制高點。
作為成都市唯一的標準化專業技術研究機構,我們一直高度重視科研工作,堅持聚焦成都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把標準創新作為標準化技術機構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公園城市標準化研究、重點產業建圈強鏈、市場監管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社會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務、國際標準化交流合作等領域布局形成了一批具有成都優勢和特色的標準科研成果,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供更強勁的標準支撐。
中國標準化:貴院如何組織開展2023年科研課題任務,可以介紹一下具體目標、計劃和內容嗎?
黃浩: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綱要》后,成都市迅速制定實施了《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實施方案》,進一步劃定標準化發展“路線圖”,突出強調深化“科技創新+標準化”理念,推進產業鏈、創新鏈、標準鏈“三鏈”融合發展,促進技術攻關、標準研制與產業發展齊頭并進。
今年7月,成都市委十四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成都市委關于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直面當前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的短板痛點,聚焦超大城市轉型發展面臨的關鍵性問題攻堅破難,為我們推進標準化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提供了戰略支撐,也為提升城市能級和整體功能注入新動能。為此,我們重點優化了科研管理機制,制定完善了科研項目管理辦法,設立公園城市國家標準、成都大運會城市側食品安全監管、軟件產業標準化、智慧蓉城、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基層社區治理、國際機場服務、民用無人駕駛、數字農業農村等科研項目立項和推進計劃,并切實發揮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成都)、國家南亞標準化(成都)研究中心、ISO/ TC330國內對口單位、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成都)等國家戰略平臺的作用,面向“一帶一路”開展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現狀及推動對策研究,力爭通過2年到3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全國先進性的科研成果。
中國標準化:在2023年科研課題任務里,列為首位的研究課題是什么?其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黃浩:在我院2023年科研課題任務里,首位的是《公園城市標準化建設研究》,主要基于兩點考慮。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成都建設發展的要求。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天府新區視察時提出“公園城市”理念,要求成都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同意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批復》,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和住建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明確要求成都建立健全公園城市建設標準。面對總書記殷殷囑托和人民親自熱切期盼,我們需要通過研究,對標對表全球五大洲十個國家公園城市建設先進經驗,創新構建公園城市綜合標準體系,借力標準化實踐探索和創新工程打造,推動成都公園城市標準化建設持續進階,讓標準全面、持續、系統融入公園城市治理體系與治理現代化建設,塑造經濟社會發展最佳實踐與最佳秩序,推動公園城市建設步入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發展軌道,讓標準成為“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里的幸福成都”的靚麗底色。
二是努力為國家標準化工作改革創新發展貢獻成都力量。目前,國際上尚無公園城市概念,相似概念有可持續發展城市,大部分城市著重在城市規劃、生態建設方面發展,尚無直接指導或評價公園城市建設的國際標準。經過我院全力爭取,2021年12月,國家標準委復函支持天府新區開展全國首個公園城市標準化綜合試點。我們將緊扣生態文明時代背景下的城市新發展范式,兼容吸納全球其他優秀城市可持續發展經驗,深入總結全國首個公園城市綜合標準化試點建設成果,既為以公園城市為目標的城市建設和治理提供更加精分化、精細化、精準化的量化依據和技術支撐,也為中國式現代化城市轉型發展提供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化建設方案。
中國標準化:對《公園城市標準化建設研究》,貴院如何實施呢?在合作機構、專家資源、推進計劃、階段性研究目標等方面有具體設計嗎?
黃浩:基于公園城市全生命周期的營城邏輯是“理論+標準”的化學反應,我們將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深度融合行業科研機構和資源力量。我們與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發展研究院簽署《關于深化公園城市標準化建設助力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公園城市標準化建設研究,持續探索公園城市標準化建設創新路徑。二是充分凝聚標準化高端專家智庫力量。我們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四川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湖北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等深入合作,聚集中國工程院院士和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組建高端智庫,同時舉全院之力,成立高層次技術研究團隊,保障經費等基礎要素投入,確保取得突破性進展。三是梯次推進公園城市標準化建設研究。根據研究情況,梯次編制《國際公園城市相關領域實踐案例集錦》《成都市公園城市標準化基礎研究報告》《公園城市標準體系》,探索籌建成都市公園城市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向全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567)提交國家標準立項申請。
目前,《國際公園城市相關領域實踐案例集錦》《成都市公園城市標準化基礎研究報告》《公園城市標準體系》已基本完成,成都市公園城市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備工作正加速推進,相關國家標準已通過國家標準審評中心組織的立項評估會專家評審。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跟進國家標準的立項編制工作,不斷完善涵蓋公園城市規劃、建設、運營、治理等全周期營城各環節各領域的標準體系,為全國公園城市標準化建設提供技術指引,著力探索理論研究創新與標準化建設融為一體的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可持續發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