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巍
【摘要】在解決常規滑輪時,要注意條件,認清距離、力等關系.對于非常規的動滑輪,一定要找到平衡關系.動滑輪實質是省力杠桿.
【關鍵詞】豎放動滑輪;水平動滑輪;受力分析
在簡單機械中,對于動滑輪的使用是一個難點,特別是對動滑輪的特別類型的使用,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而動滑輪是學習解決滑輪組的基石,因此熟練掌握動滑輪的特點及使用顯得格外重要.在中考中,對于動滑輪的考查還涉及功與功率等知識的運用,因此要全方位的去理解,為了更好地解決此類問題,下面從三個角度來認識動滑輪:
1 常規豎放動滑輪的使用
平時大多數接觸的都是豎放動滑輪,我們首先從其實質來認識,動滑輪是一個動力臂為阻力臂兩倍的省力杠桿,理想狀態下能省一半的力,但是相對于定滑輪來說,它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并且費距離,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物體移動距離的2倍.如果忽略繩重,則其拉力是物重和動滑輪重的一半,通過以上數據關系即可解決此類問題.
例1 如圖1所示,用20N的拉力F勻速提起15N的重物,當重物勻速上升的速度為1m/s時,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用此滑輪省力,也改變力的方向.
(B)繩自由端移動速度為0.5m/s.
(C)此滑輪重25N.
(D)拉力的功率為20W.
解析 (A)選項中,此滑輪隨物體一起運動,屬于動滑輪,因此此滑輪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故(A)選項錯誤;(B)選項中,由于動滑輪被兩段繩子承擔,故繩自由端移動速度為物體移動速度的2倍,為2m/s,故(B)選項錯誤;(C)選項中,由于不計繩重及摩擦,根據F=1/2(G+G)可知G=2F-G=2×20N-15N=25N,故選項正確;(D)選項中,拉力的功率P=Fv=20N×2m/s=40W,故(D)選項錯誤.故選(C).
點評 在解決常規滑輪時,要注意條件,認清距離、力等關系,另外,還要注意對于動滑輪來說,力的方向會影響力的大小,如果斜方向拉動時,此時動滑輪將不能省一半的力.當動滑輪重力忽略不計時,利用動滑輪勻速提升物體時,拉力將等于物體重力的一半.因此常規動滑輪使用時,它實質上是由兩段繩子來拉物體,所以它才能省一半的力.
2 常規橫放動滑輪的使用
當常規動滑輪水平使用時,基本和豎放原理一樣,實質是兩段繩子承擔,仍然省一半的力,有所區別的是其承擔的不是物重而是摩擦力,在距離方面關系仍然遵循繩子移動距離為物體移動距離的兩倍,拉力為物體所受摩擦力的二分之一,所以要看清使用方法及其相關的物理量.
例2 如圖2所示,滑輪重5N,在F=10 N的拉力作用下拉著重G=15N的物體向左勻速運動,在4s內移動0.2m,若不計細繩與滑輪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為5N.
(B)此滑輪為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
(C)繩子移動的速度為0.1m/s.
(D)拉力的功率為0.5W.
解析 此題為橫放滑輪組,由于水平拉動,滑輪重與物重和此問題無關,屬于干擾要素.(A)選項中,根據動滑輪省一半的力的特點,物體受到向左的拉力為繩子拉力的兩倍,即F′=2F=2×10N=20N;由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因此物體受力平衡,所以摩擦力等于物體所受的拉力,即f=F′=20N,故(A)不符合題意;(B)選項中,此滑輪隨物體一起移動,因此屬于動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故(B)選項不符合題意;(C)選項中,由題意可知物體的速度為:v=st=0.2m4s=0.05m/s,則繩子運動的速度是物體速度的2倍,則繩子速度v=2×0.05m/s=0.1m/s,故(C)選項正確;(D)選項中,拉力的功率P=Fv=10N×0.1m/s=1W,故(D)選項錯誤.故選(C).
點評 此類問題首先要看清滑輪的種類,通過定義法進行判斷,然后找出滑輪的特點,對應水平使用時,要排除物體重力的干擾,但有時物體受到的阻力也是通過重力進行判斷,因此要審清題意,記住拉力和摩擦力、繩子移動速度和物體的速度、繩通過路程和物體移動路程等數量關系,另外,在求解功率時,注意繩子段數.
3 非常規動滑輪的使用
對于動滑輪來說,有時會出現不同的使用方法,這時要轉換思想,通過平衡思想去分析判斷,這類非常規動滑輪的特點是物體和繩子換位置使用,因此在力、距離和速度等關系方面都相反,此時這類動滑輪不省力,但是省距離.
例3 如圖3所示,G=10N,在拉力F的作用下,將一個重100 N的物體勻速提升,動滑輪在2s內上升了0.2m(不計繩的重力和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所需的拉力F=50N,拉繩的速度為0.4m/s.
(B)所需的拉力F=210N,拉繩的速度為0.1m/s.
(C)物體的速度為0.1m/s,所需拉力F=55N.
(D)物體所受的重力和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解析 由圖示可知,拉力作用在動滑輪的軸上,物體作用在動滑輪兩側,根據平衡思想,滑輪兩側繩的拉力與動滑輪重力的和與拉力F為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2G+G=2×100N+10N=210N,動滑輪與拉力的速度是相同的,而動滑輪的速度為物體移動速度的1/2,v=st=0.2m2s=0.1m/s,故拉繩的速度v=0.1m/s,物體上升的速度為v=2v=0.2m/s而物體所受的重力和拉力不是兩個物體之間相互產生的力,因此不是相互作用力,故選(B).
點評 對于這類非常規的動滑輪,一定要找到平衡關系,豎直非常規動滑輪是拉力與動滑輪重、物重的平衡,水平非常規動滑輪,則是拉力與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平衡,與動滑輪重、物重無關.
4 結語
總之,對于動滑輪來說,先弄清實質,然后看清使用方法及條件,把各個數量關系弄清,不要相互混淆,同時打破動滑輪省一半的力的思維,運用好平衡思想對動滑輪進行受力分析,列出相應的關系式,而且要知道省力就得費距離,費力則會省距離的檢驗方式,從而更好地幫助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