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敏
【摘要】初中物理新課標中要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活動.動手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的物理學科學習,更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重要幫助,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動手能力發展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動手操作興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動手實踐環境.本文首先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價值做出闡述,并分析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現狀,進而具體探討動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動手能力;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需要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深度學習知識,觀察物理現象,探究物理問題.而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過度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對學生動手能力發展不夠重視,沒有給學生創造自主思考、動手實踐的空間和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能力發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改革中,教師要重新制定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模式,充分認識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性,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活動、實踐活動,從而實現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1 動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的價值
初中物理是培養學生物理知識、物理能力以及科學精神的關鍵學科,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關注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從整體上來看,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有利于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師注重課堂主體的轉換,能夠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然而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缺失,過于依賴教師,難以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在動手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及各種課堂活動的組織開展,使學生逐漸產生自主操作、自主實踐的意識,在動手操作中促進學生的思考和探究,進而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2)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初中物理課程知識相對抽象,學生學習難度較大,傳統以理論灌輸為主的課堂教學中,學習氛圍沉悶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而在動手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轉變了單一的教學形式,將理論灌輸轉變為動手操作與合作探究,學生擁有了實踐的機會,同時提升了課堂互動交流的有效性,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3)有利于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動手能力的培養對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度學習、深度理解有重要價值,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實際觀察物理現象,深度理解物理原理,實現了對抽象知識的具體化呈現,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現狀
初中物理教學改革中,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上不斷優化和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課堂教學的信息化發展,但是在學生動手能力培養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師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不重視.雖然新課標中一再強調要以學生綜合發展為目標更新教學理念,但是部分教師仍然將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未能真正重視對學生能力素養的培養,導致在教學工作中無法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落到實處,制約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2)培養方式單一.部分教師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認知比較局限,未能充分理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內涵及價值,在具體的教學中采用的培養方法相對單一.比如,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活動,以此實現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但是在操作過程中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指示進行操作,這種能力培養方式并不能達到理想的培養效果,無法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探究素養,最終影響學生的動手能力.
(3)實驗教學有待創新.初中物理教學中涉及大量實驗內容,但是在以往的課程教學中存在明顯的重理論輕實驗的問題,學生實際參與實驗的機會較少.另外,在實驗教學中,教師為了保障學生順利完成實驗任務,能夠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通常采用的是灌輸式的實驗指導方式,忽視學生實驗的主體地位,導致實驗教學中并未能達到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目的.
3 動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的實踐策略
3.1 創建情境激發動手操作興趣
初中生在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習的自主意識較為薄弱,在動手操作方面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需要學生在不斷的操作、實驗、探究中來完成,因此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對動手操作產生興趣,才能為后續提升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效果提供保障.新奇的事物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能夠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中物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為其創建有趣的教學情境,在情境的互動與探究中激發學生的動手操作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操作、主動實踐,為動手能力培養奠定基礎.
例如 在進行“聲音的特性”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可以給學生創建趣味情境,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需求,教師在課前準備好豆子、鼓、鼓槌等工具,在課上教師先給學生進行演示操作,將豆子放在鼓面上,然后用鼓槌敲擊鼓面,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學生發現鼓面上的豆子會發生跳動的現象.基于學生觀察到的現象,教師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敲擊鼓面,會讓鼓面上的豆子出現跳動的現象.另外,鼓槌敲擊鼓面的力度是否會對豆子的跳動情況產生影響?在這一趣味情境以及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動手操作興趣得到激發.此時教師將動手操作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不斷操作、觀察,發現其中的物理知識,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又能為接下來的物理課程教學打好基礎,保障課上教學的實效.
3.2 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需要激發學生的動手思維,而不是讓學生進行機械性的操作,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和探討,對發散學生思維.強化動手能力培養效果等有重要意義.初中物理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組織學生自主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合作探究中促使學生動手實踐,并在動手操作中完成對物理知識的學習以及對物理問題的探究.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的合理分組,確保各小組能夠順利完成合作學習任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活動,為整體上提升班級學生的動手能力提供保障.
例如 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圍繞課本中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由教師板書繪制的解析圖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這種教學形式會讓學生感到物理知識過于抽象,理解過于困難,而且未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動手實踐機會,難以達到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效果.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形式,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小組中探究如何通過實驗的方式來驗證牛頓第一定律,要求各小組通過內部討論、演示操作等方式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并由小組長分享本組的設計思路.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到實驗室,各小組根據自己的實驗設計方案選擇對應的實驗器材,并在小組長的組織下,組內分工合作,完成具體的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的現象以及相關實驗數據,并做好實驗結果的整理.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合作操作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且能夠促進學生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培養.
3.3 創新實驗教學培養動手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非常關鍵的教學環節,而且實驗教學本身的操作性較強,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途徑.但是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學生自主操作、自主探究的空間有限,并不能達到理想的動手能力培養效果.而且大部分物理實驗都是讓學生按照教材中的實驗步驟操作,缺乏創新,無法提升學生的動手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僅僅是讓學生能夠進行規范的物理實驗操作,也是要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讓學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各種工具、材料,通過動手操作進行發明創造,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因此,教師要創新物理實驗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操作機會,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例如 在進行“壓強”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活動來完成對有關壓強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與傳統的實驗教學不同,為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比如,氣球、大頭針、充氣筒、粉筆等,讓學生嘗試自己制作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學生大膽設計與操作,用充氣筒將氣球充滿氣,分別用粉筆和大頭針扎氣球,采用同樣的力度,大頭針能夠輕松扎破氣球,而粉筆卻不能.學生通過觀察和探究,最終得出實驗結論.在這樣的實驗教學中,通過應用生活材料創造性地開展實驗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物理實驗操作的意識.
3.4 優化作業設計培養動手能力
設置課后作業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課上所學知識,強化對學生的能力訓練,從以往的初中物理作業設計情況來看,教師主要以知識鞏固和習題訓練為主,而對學生的能力訓練和提升不重視.在以動手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課后作業設計的優化,給學生設計具有可操作性、實踐性的作業內容.這樣一來,既能夠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鞏固與對物理問題的探究,同時也能夠強化課后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和提升.
例如 在完成“電路初探”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探究家庭電路的連接方式”這易操作性作業,為了保障學生作業的完成質量,以及完成作業過程的安全,教師要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獲得家長的支持,由家長陪同學生共同完成這項作業.學生需要通過與家長溝通了解家中電路的具體情況,然后利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開關等材料模擬家中電路,完成電路的連接,確保電路連接正確.學生將自己完成作業的過程錄制成視頻,分享給教師和同學,教師需要對學生課后操作類的作業完成情況給予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對作業完成得比較好的學生要進行表揚,同時,整理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在課上教學時進行統一指導.
4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等都有重要價值,物理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形成以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的學情以及發展需求,科學創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與此同時,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物理實驗活動等,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有效訓練和提升.此外,在作業設計上加強優化,為學生設計可操作、可實踐的課后作業,從而為學生的能力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于瑞鋒.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自主學習開展策略[J].亞太教育,2022(17):115-117.
[2]田勝平,魏玲.趣味物理實驗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20):165-167.
[3]白廣虎.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科技資訊,2019,17(36):96-97.
[4]馬曉遠.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觀察及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34):146-147.
[5]李曉蕓.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15):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