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大家是否也遇到過牙齦總是反反復復出血的情況,牙齒松動,咬合酸軟無力?牙縫越來越大,吃飯塞牙嚴重?
根據第四次口腔健康普查數據顯示,35~44歲居民中,口腔內牙石檢出率為96.7%,牙齦出血檢出率為87.4%,中年人牙周健康仍有待提升。當前,牙齒的健康受到很多人重視。因此,針對慢性牙周炎可能帶來的一些癥狀表現,也應有一定了解,才可以將這一病癥及時發現。
慢性牙周炎是牙周組織發作,是慢性感染炎癥的一種。如果牙周組織反復發生慢性炎癥,就會破壞包裹牙齒的能力,發生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的癥狀。這種慢性炎癥發生和很多其他因素相關,包括菌斑微生物等。此外,還有一些刺激性的因素與個人習慣因素,比如抽煙、不良刷牙習慣等。
1.牙齦出血。當人患上慢性牙周炎后,通常會有牙齦出血的情況,多發生于刷牙咬到硬物時。若癥狀僅是偶爾發生,則無需過于擔心,但若是在短時間內,連續性地發生,則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2.牙縫變大。這也是慢性牙周炎的一種常見表現,是因為其發作會使人的牙齦及下方牙槽骨有退縮的情況發生。進而暴露了牙槽與牙槽骨所占有的空間。因此,患者會有牙縫在變大的感覺。
3.牙齒松動。若個人身體的病癥愈發嚴重,則會破壞牙周組織,繼而致使牙齒缺少支持力。久而久之,牙齒便會開始松動,還會有位置改變的情況發生,嚴重者會有無力吃東西的情況,實際上,這些都是慢性牙周炎已經進入到中晚期的一種表現。
4.持續性口臭。若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突然有持續性的口臭癥狀表現,也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因為這也是該炎癥最為常見的一種表現。這是因為慢性牙周炎的發作,會使得人的牙齦部位產生炎癥及致病細菌,進而形成有關的代謝物,并出現口臭的情況。
1.掌握正確的咀嚼方法。平時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咀嚼方法,盡可能地交替使用牙齒的兩側,切忌總是使用其中的一邊,防止出現慢性的萎縮,而引發的牙周炎。
2.堅持刷牙。牙周炎的預防,還應始終堅持刷牙的良好習慣,在每天清晨和睡前,都應該使用溫水來刷牙,刷牙對于牙齒間殘留的食物殘渣清理有利,可以時時刻刻地確保口腔的清潔程度。在刷牙的時候,一定要正確掌握有效的刷牙方式,同時還應保證牙刷面與牙面呈45度角,刷牙的時間大于3分鐘/次。
3.餐后漱口。餐后漱口對牙周炎預防而言,有著極大的幫助。每次用餐之后,牙齒上都會殘留一些食物,如果沒有及時地漱口沖洗,便會在牙齒上殘留,進而腐壞與發酵,形成牙菌斑。因此,個人一定要養成勤于餐后漱口的好習慣,以確保口腔的清潔狀態。
4.注意日常飲食。盡量不吃含糖食物,碳酸飲料少喝,因為碳酸飲料會損害到牙齒。如果是吃了酸性的食物,則不要立刻刷牙,因為酸性的食物,對于牙釉質具有軟化的作用,立刻刷牙,便會破壞原有的牙釉質,加大患上牙周炎發病的概率。
5.定期口腔檢查。如果條件允許,兒童每半年進行1次檢查,成人每年1次。在檢查的時候,最好是選擇口腔專科醫院。此外,每半年或者是1年到院洗牙1次,以將牙結石清除。
(作者系山西齒科醫院修復科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