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鳳 吳亞梅
《生命教育視野下的幼兒園健康課程優化研究》系江蘇省“十四五”規劃課題,自2022年8月開題論證以來,課題組根據實施方案,探尋“生命教育”與“健康課程”的內涵,在內容、資源和指導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健康課程,助力幼兒快樂成長。
研究之初,我們對運動、衛生、動植物課程關注較多,而對勞動、社會熱點、生活、環境等關注比較少,健康課程內容有些失衡。因此,我們從自主研發健康課程開始走向聚焦生活、運動、勞動、安全、心理健康等專題課程研究,滲透生命教育,使健康課程的內容從“單一”走向“全面”。如我們以懷孕的媽媽和老師為素材,開展當孕媽、護蛋行動等,感受孕育生命的艱辛,理解用生命呵護生命、滋養生命的意義;疫情期間,引導幼兒了解病毒對人體的危害,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學會珍惜生命,關注醫護人員等。引導幼兒愛身體、愛生活、愛運動、愛自然,關注動植物生長過程,尊重每一個生命。
資源是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前期研究中,各班挖掘與利用園內外資源的意識和實踐能力還不強,因此,我們充分挖掘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幼兒園周邊的動植物資源、文化資源及社會生活中各種有趣的事物與現象等教育價值,找到與幼兒發展的契合點,以課程的視角來統領健康教育資源,讓幼兒真正與資源有效互動。各班圍繞課題,從幼兒的生活、興趣與需要出發,探尋課程資源,生成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班本健康課程,讓幼兒在自主參與、親身體驗中不斷發現和探索,關愛生命,關注健康,初步理解人與動植物、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意義,從而不斷優化健康課程,讓生命教育無痕有效。如大一班孩子在《那田、那地、那些孩子們》勞動課程實施過程中,把建筑垃圾變成了種植園地,自主規劃、設計、開墾、種植,讓每個班擁有了兩塊“自留地”,一年四季瓜果蔬菜應有盡有,還收獲了一個4.8公斤的番薯大王,幼兒不但探索出稱重量的多種方法,還制作了美味的番薯食品,師生一起分享著、收獲著。
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堅守“信天而游,掘港而長;一葦一竹,健康向上”的教育使命,堅持“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課程理念,敏銳發現幼兒遇到的問題并嘗試解決,促進班本健康課程的深入推進。模型助力。新園地方大,幼兒每天游戲的內容和區域在哪里?遇到問題怎么解決呢?及時組織幼兒開展討論并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游戲材料呈現出了幼兒園各個活動室、功能室和戶外場地的模型,班級師生和家長參與其中,使幼兒對每天的活動內容、游戲材料和場地、伙伴、相鄰班級等了然于胸。時空彈性:我們從幼兒的需要出發,科學組織幼兒一日活動,調整作息時間和活動空間,激發教師工作的創造性,讓健康課程落地生根。如幼兒非常喜歡碳化積木、億童戶外建構、玩沙玩水等項目,但每次都玩得不盡興,經過研討,我們把碳化積木從大樓旁搬到操場東南角,適當延長玩沙玩水時間,引導幼兒開展設計、分工、搭建、搬運等系列游戲。導圖示意:健康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加強了與幼兒溝通的頻次,或提前交流或當時分享,引導幼兒用思維導圖畫下課程內容,不但老師知道每天幼兒可能會玩哪些區域或游戲,幼兒也了解相應的內容和方式。如小班幼兒自主設計班級和家庭的櫥柜、玩具標志,從收納物品上升到收納思維,使幼兒的思維更嚴謹有序。
今后,我們將繼續堅守“信天而游,掘港而長;一葦一竹,健康向上”的教育使命,敏銳發現幼兒遇到的問題并嘗試解決,促進班本健康課程的深入推進,實現課程育人、助力生命成長的目標。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生命教育視野下的幼兒園健康課程優化研究”課題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為D/2021/04/121。
(作者單位:1.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縣級機關幼兒園 周云鳳1 ;2.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掘港幼兒園? 吳亞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