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旦作為昆曲中的重要旦角之一,扮演著小女孩或身份較低少女的角色,展現出不可替代的藝術價值與獨特的審美意蘊。她們通常以仆人、侍女等形象出現在舞臺上,這類角色雖不是劇情的核心,卻在推進情節發展和烘托主要人物情感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貼旦的表演風格相比其他旦角更加內斂,動作設計講究細膩與精準,聲腔表現則更為柔和,以輕快的音調傳遞出角色的天真和忠誠。盡管貼旦角色通常戲份不多,但她們通過細致入微的表演,為整出戲增添了豐富的情感維度,極大增強了昆曲的藝術表現力和美學價值。她的表演在昆曲舞臺上,既有對細膩動作的精準把握,也充滿了對內心情感的深刻表達。本文將從貼旦的動作設計、聲腔表現和情感表達等多個方面,分析其表演中的獨特性,探討其在昆曲藝術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分析了貼旦的服飾與化妝特點,揭示這些外在表現形式對角色塑造的巨大影響。通過對貼旦美學表現的詳細解析,將進一步揭示貼旦角色在昆曲表演中的審美價值及其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展現其在形態美、形式美和意境美方面的獨特魅力。
1 貼旦的表演特色
1.1 動作設計:貼旦在舞臺上的形態與動作特征
貼旦的動作設計往往以簡潔、靈動為主,符合她們扮演的年輕女孩或身份較低少女的身份特征。她們的舞臺動作較少有夸張表現,更多依靠細膩的肢體語言和輕盈的步伐,展現出角色的天真與機敏。相比于閨門旦等主要旦角,貼旦的動作幅度較活潑,強調身體的活動性與靈動的表現。她們常常通過一些生活化的動作,如捧茶、掃地、整理衣物等,來體現角色在戲劇中的輔助性作用,同時也通過這些動作展現角色在主角周圍的小心謹慎、恭敬態度,或者流露出少女角色的青春活力[1,2]。在昆曲表演中,動作設計是一種“以形傳神”的藝術表達方式。貼旦的動作雖然簡潔,但卻極具表現力。她們通過微小的肢體語言,如低頭、點步、輕盈的側身,展現出角色的內心情感波動與微妙的心理變化。當貼旦扮演如婢女這類配角角色時,她們的姿態通常表現出恭謹和靈動,常常通過微微低頭或輕輕側身來表達對主角的尊重與順從。這類角色在面對主角時,通常表現出適度的謙卑和含蓄,但又不失少女的活潑與機敏。她們的動作設計講究靈巧,步伐輕盈,手勢細膩,常伴隨著快速的小步行走或忙碌的擺動,這既體現了婢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勤快,也表現了角色身份中的順從與溫順。
1.2 聲腔表現:貼旦的唱腔、發聲技巧及其與其他旦角的區別
貼旦的聲腔表現主要體現了她們作為年輕少女或仆人角色的音調特點,表現出青春、輕快和靈動的聲線。她們的唱腔通常柔和、明亮,音色甜美,音調略高但不過于尖銳,表現出少女的天真與活潑[3]。與閨門旦等角色追求高亢、婉轉的唱腔不同,貼旦的發聲風格更加貼近日常生活,強調自然流露,表現出內斂而生動的情感。這種聲腔盡管聽起來輕快流暢,但實際上對演員的聲腔控制能力要求極高。演員不僅要保持聲音的明亮與清新,還需要通過輕盈細膩的發聲技巧,準確傳遞角色的內心世界。例如,在表現角色對主要角色的忠誠和依附時,貼旦通過柔和而富有層次的聲音,展現出角色的感激、敬畏或對主角的關懷。她們的發聲節奏雖然沒有其他旦角那般復雜多變,但在平穩的音調中蘊含著深刻的情感層次,能夠通過輕柔的音色打動觀眾的心。
1.3 情感表達:貼旦表演中細膩的情感傳遞方式
貼旦的情感表達方式非常細膩,她們雖然不是劇情的主要推動者,但在戲劇的整體情感氛圍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年輕女孩或仆人,她們的情感表達常常是通過微小的動作和表情來傳遞內心的復雜情感。相比于其他旦角的情感爆發,貼旦的情感流露更加含蓄,更多是通過間接的方式表達。她們的情感表達往往依靠眼神、微笑或細致入微的面部表情,來傳達角色內心的情感起伏。例如,在與主要角色對話時,貼旦通常用溫柔的眼神或淺淺的微笑表達出她們對主角的尊敬和忠誠。這種情感傳遞并不依賴于夸張的動作或強烈的情感爆發,而是通過克制的動作與自然的肢體語言來實現[4]。無論是表現對主角的敬畏、依賴,還是天真、活潑,貼旦都能通過精準的表演,細膩地展現出角色內心的情感波動。這種表演方式不僅表現出了貼旦角色的天性,還完美契合了她們在劇中的身份。
貼旦的這種情感表達方式要求演員具備極高的情感控制能力,她們需要通過微小的面部表情和細膩的動作,將復雜的情感層次融入表演中。貼旦的情感表達雖然不直白,但卻真實感人,觀眾能夠通過她們細微的情感流露感受到角色內心深處的情感波動。昆曲是一門以含蓄美著稱的表演藝術,通過貼旦那細致入微的表演風格,這種含蓄美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凸顯了其藝術美學的精髓。
2 貼旦的服飾與化妝特點
2.1 貼旦的服飾風格及其與角色身份的關系
貼旦的服飾風格在昆曲舞臺上十分講究,盡管她們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是身份較低的少女或仆人,但其服飾設計依然充滿了美學考量。貼旦的服裝通常顏色淡雅,如淺藍色、粉色、白色等,既符合少女的身份定位,也通過簡單的配色與款式,表現出角色的純真與樸素。雖然貼旦的服飾并不如閨門旦那樣華麗,但袖口、領口等細節設計依舊十分精致,體現出昆曲服飾的傳統美學。服飾的設計不僅是對角色身份的表達,更通過服飾的簡約和細膩,增強了貼旦表演中的真實感與生活感。此外,貼旦的服飾設計還必須與她們的肢體動作相協調,便于演員在舞臺上做出輕盈靈動的表演,從而更加自然地表現出角色的身份特征與情感狀態。
2.2 貼旦的化妝特色及其塑造的舞臺形象
貼旦的化妝同樣講求自然與簡約,這符合她們扮演的年輕女孩或仆人的身份特征。貼旦的妝容通常以淡雅為主,眉毛細長,眼部化妝輕描淡寫,突出其靈動的眼神和純真的氣質。唇色常為柔和的粉色或淺紅色,表現出少女的稚嫩與青春氣息。與閨門旦的精致妝容相比,貼旦的化妝顯得更加樸素,但這種簡潔的妝容設計卻恰到好處地凸顯了角色的年輕、天真與活潑。觀眾通過她們的妝容,不僅能夠快速識別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還能夠感受到角色所處的生活境況與心理狀態[5]。
3 貼旦的美學體現
3.1 形態美:貼旦動作中的柔美與優雅
貼旦的形態美體現在她們的動作設計與表演風格中,盡管她們的身份較為低微,但她們的表演依然充滿了優雅與柔美的特質。貼旦在舞臺上的步伐輕盈、姿態優雅,通過細膩的肢體動作展現出角色的年輕與天真。她們的動作雖然幅度不大,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表達,表現出角色的生活狀態與內心世界。昆曲的表演強調“以形傳神”,貼旦通過動作的靈動與優雅,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生動、飽滿,從而增強了戲劇的藝術表現力與美學價值。
3.2 形式美:貼旦在服裝、道具上的美學構建
貼旦的形式美不僅體現在服裝的設計上,還通過她們在舞臺上對道具的使用得到充分展現。盡管貼旦的服飾相對簡樸,但在袖口、領口等細節設計上依然體現出昆曲服裝的精致與傳統美學。貼旦通常手持道具,如手帕、腰巾子等,這些道具不僅是角色生活中的一部分,也通過演員的精細操作,進一步豐富了舞臺上的表演層次。她們通過這些道具的使用,展現出角色的生活情境與內心活動,從而增強了舞臺表現的真實感。
3.3 意境美:貼旦表演中通過表情與動作所展現的審美空間
昆曲追求意境美,貼旦的表演充分體現了這一美學理念。她們通過細膩的面部表情、精致的肢體動作,營造出豐富的審美意境,表現出角色內心的情感世界。貼旦的表演風格強調情感的含蓄與克制,通過微妙的動作和表情變化,觀眾可以感受到角色內心深處的復雜情感。這種表演方式不僅展現了角色的個人情感,還通過舞臺上的審美構建,形成了獨特的戲劇氛圍,增強了昆曲的藝術魅力。
4 貼旦表演的審美意蘊
4.1 貼旦在舞臺上塑造的角色形象美
貼旦通過其獨特的表演方式,在昆曲舞臺上塑造出具有高度真實感和情感深度的角色形象。她們的角色多為丫鬟、婢女等少女形象,這些形象雖然看似平凡,但在貼旦演員的表演下,展現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貼旦角色的形象美源于她們對生活細節的忠實呈現和對人性本質的細膩表達。通過真實而不夸張的表演,貼旦能夠讓觀眾從她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聲唱腔中感受到角色背后隱藏的復雜情感與內心世界。觀眾不僅能通過她們的表演看到日常生活的片段,更能通過這種細膩的表達,感受到角色的情感矛盾、心理斗爭及思想的變化。貼旦的角色美不僅是一種外在的呈現,更是一種對角色內在情感與精神世界的深刻挖掘,她們的表演讓人從中感受到角色的真實性與豐富性。這種來自生活的真實再現,正是貼旦角色動人之處,也讓觀眾深深為她們的細膩表演所打動。
4.2 貼旦表演中呈現的傳統文化審美價值
貼旦的表演深刻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審美價值。她們所塑造的角色不僅具有鮮明的個體特質,還承載了豐富的文化象征意義,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家庭、倫理和人際關系的高度重視。在昆曲的舞臺上,貼旦通常以青春少女的形象出現,如婢女等身份,展示出傳統文化中對于忠誠、勤勉、謙卑與恭敬等美德的推崇。通過貼旦的穩重、含蓄的表演,觀眾可以感受到角色身上所體現的中國女性的美德,如孝順、溫柔、忠誠和包容。她們的舉止、服飾化妝和肢體動作都與中國傳統的禮儀規范緊密相連,表現出一種對禮儀美學的深刻理解與遵循,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高度修養。
貼旦的表演還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以小見大”藝術理念。她們通過細微的動作和情感的克制,表達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例如,貼旦扮演的青春少女角色,可能在遞茶時輕輕地俯身,或用羞怯而溫柔的眼神望向主角,這些細膩的動作就足以傳達出她對主角的尊敬與依戀。正是這種含蓄而精致的表演方式,讓觀眾不僅感受到角色作為少女的天真與純潔,還能體會到她所承載的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如忠誠、順從與對長輩或主人應有的禮節。這些細微的動作既展現了少女的身份與情感,也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庭倫理和謙卑恭敬的道德觀念,讓觀眾在欣賞表演的同時,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價值觀。
5 結語
貼旦作為昆曲表演中的重要角色,雖然往往處于輔助性位置,但其通過細膩的表演、靈動的動作和自然的聲腔,賦予了舞臺角色獨特的魅力與美學價值。其服飾、化妝與表演方式不僅豐富了昆曲的表現手法,還通過對角色身份和內心情感的深刻表現,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倫理與美學觀念。貼旦在昆曲藝術中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象征意義,通過對該角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昆曲的藝術內涵與美學價值。■
引用
[1] 李陽.《審音鑒古錄》貼旦身段論——以《牡丹亭·學堂》《西廂記·佳期》為考察中心[J].藝術探索,2024,38 (1):104-111.
[2] 宋超清,孫薇,俞琳.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工業設計,2022(10):134-136.
[3] 林芹,呂品.從《牡丹亭》杜麗娘扮相看昆曲旦角造型之美[J].上海工藝美術,2018(4):68-70.
[4] 田韶東.昆曲中的聲部超越現象[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28(1):241.
[5] 田韶東.昆曲旦角演唱的用嗓特點[J].南昌高專學報,2008 (5):68-71.
作者簡介:周曉玥(1987—),女,江蘇蘇州人,本科,二級演員,就職于江蘇省蘇州昆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