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趨勢。盡管音樂教育中已廣泛應用演示文稿(PPT)、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多媒體技術,但對于音樂這一需要多感官融合的學科來說,仍有提升空間。微課作為一種新型輔助教學工具,以其時間短、講解精簡、體量小等優勢,為音樂教育帶來了全新可能性。本文立足于小學音樂教育現狀,探討如何設計和開發微課資源,充分利用其教學優勢,結合信息化教學設計思路,使之成為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利器,推動音樂教育向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向發展。
1 微課教學模式概述
微課是指一種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拓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的教學模式。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這些視頻通常包括課本知識的重點難點、教學總結、教學測試、學生反饋以及老師點評等綜合性的教學資源。微課教學的目標是通過讓學生觀看這些短視頻,幫助他們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和課堂教學效率。微課教學模式是一種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教學模式,它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學習方式,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提升自我、展示才華的平臺,基于此,將微課融入音樂學科的教育中具備很高的現實意義[1]。
2 微課在音樂教育中的優勢
2.1 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
微課的教學時長短,主題鮮明、容量較小,非常利于碎片化學習時間的利用,提高音樂教育的效率和便利性;微課的記錄和回放功能也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進行學習,不再受到傳統上課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大大方便了學習者的學習安排,也為音樂學科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2 解決音樂教師專業受限問題
音樂學科中分類眾多且繁雜,海量精粹的微課資源能夠打破專業壁壘。通過微課,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巧,即使教師本身在某些方面知識有所欠缺,學生也能通過觀看相關微課來彌補不足,獲得更全面的音樂學習體驗。微課讓音樂教學不再受限于教師的單一專業背景,為學生的音樂成長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2.3 提供個性化學習體驗
在音樂學科教育中,由于學生的音樂興趣、音樂素養和音樂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多樣化的音樂微課應運而生,以滿足學生在音樂知識、樂理、技巧、表演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
3 音樂教學中微課設計與開發的原則及內容
3.1 音樂學科微課設計框架
微課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一種新型資料型的教育資源,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完整性才能在教學上輔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最關鍵的部分是圖像質量和聲音質量,它們也是判斷微課質量的重要標準。視頻圖像的評估指標包括圖像清晰度、圖像穩定性、色相和過渡。好的微課需要高清、穩定的圖像,均勻的色調和自然的過渡。聲音評估指標包括音量、音調和音色。理想的音頻清晰無噪音。教學內容設計應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微課界面設計包括視覺設計和整體布局。
3.2 音樂學科微課設計原則
3.2.1 以學生為中心
音樂學科微課設計應當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內容應當貼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認知水平,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學形式要多樣化,盡可能提供不同學習方式的選擇,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和習慣。例如,一年級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教學中,律動感的節拍動畫微課使學生自發地參與其中,通過視聽與身體的共同感知來對比兩種音符的不同時長。
3.2.2 趣味性與互動性
音樂學科微課設計應當兼顧趣味性與互動性。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在學習中更加投入,樂于接受知識。而互動性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學內容,促使他們與老師及同學之間的互動,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和我一起唱的系列微課視頻,是檢驗學生歌曲學唱情況的有效手段。旋律線、強弱規律提示等音樂元素有助于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音高和節奏的偏差,在激發學生參與感的同時,互動性強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游戲化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提高學習動力和效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魅力[2]。
3.2.3 結合實際情境
音樂學科微課設計應當結合實際情境。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概念。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多維度上拓展音樂學科的認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京劇主題的音樂學習中,快閃式的微課讓學生迅速了解了京劇的行當、表演形式、唱腔以及京劇臉譜所代表的性格特點等相關知識,再以快閃的方式結合所學的京劇唱段隨堂檢測,讓他們在實踐中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和促進他們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
音樂學科教學微課內容包括:
(1)音樂基礎知識。
音符與音階:介紹音符的基本概念,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以及音階的構成和識別。
節奏與節拍:講解節奏的基本要素,如強弱拍、速度等,以及節拍的類型和應用。
和聲與旋律:介紹和聲的基本原理和構建方法,以及旋律的構成和表現方式。
(2)音樂技能培養。
歌唱技巧:教授正確的呼吸、發聲、共鳴等歌唱技巧,以及歌曲的演唱和表達方法。
樂器演奏:針對特定樂器,如鋼琴、小提琴等,介紹基本的演奏技巧和曲目練習。
音樂創作:引導學生嘗試音樂創作,如編寫簡單的旋律、和聲等,培養音樂創造力和想象力。
(3)音樂欣賞與審美。
古典音樂:介紹古典音樂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如巴赫、貝多芬、莫扎特等,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和鑒賞能力。
流行音樂:分析流行音樂的風格和特點,引導學生了解流行音樂的發展趨勢和文化背景。
民族音樂:介紹世界各地的民族音樂,如中國民歌、非洲鼓樂等,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和文化認知。
4 微課設計與開發的具體策略
4.1 內容選取與整合
在音樂學科微課設計與開發中,內容選取與整合是關鍵步驟。需要選擇適合的音樂教育資源,包括音樂教學視頻、音樂教學課件、音樂欣賞素材等。這些資源應該既符合教學內容的要求,又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促進他們的學習動力。資源的質量也至關重要,只有高質量的資源才能確保教學效果。
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微課技術將不同種類的資源有機融合在一起,打造出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例如,可以將音樂教學視頻和音樂教學課件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進行課件的學習,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同時,還可以通過音樂欣賞素材來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培養其音樂審美情趣[3]。
4.2 教學流程設計
在音樂學科微課設計與開發時,教學流程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一個合理的教學流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節約教師的時間和精力。在設計教學流程時,可以借鑒傳統課堂教學的模式,同時結合微課的特點,采取更加靈活和個性化的方式進行設計。
教學流程設計應該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微課中,可以設置一些互動環節,如提問、討論、小組合作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同時,通過個性化的學習路徑設計,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教學流程設計還應該注重知識的積累和遷移。在音樂學科教育中,學生需要不斷練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才能真正掌握音樂的理論和實踐。因此,在教學流程中可以設置一些反復練習和應用的環節,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通過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方式,促進知識在不同領域的遷移和應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
4.3多媒體運用技巧
音樂學科微課設計與開發的具體策略包括內容設計、教學設計、視聽設計和互動設計等方面。在內容設計上,要選擇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主題,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習需求,確保內容生動有趣。教學設計上要注重教學目標的明確和教學活動的設置,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時間,確保教學流暢性和連貫性。視聽設計要考慮音頻、視頻、圖片等元素的融合運用,做到聲音、畫面貼近教學內容,相輔相成,增強學生的感知和理解。互動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參與性和互動性,設置討論、問答、練習等環節,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例如,通過《認識手風琴》微課的設計和實施,學生和教師大都對微課在音樂學科教育中的應用效果表示了肯定。他們認為微課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激發學習興趣,促進教學與學習的有效互動。筆者也深刻感受到微課在音樂學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微課助推多維拓展,不僅提高了教學的效果,也為音樂學科的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從學生和教師的反饋來看,微課助推多維拓展音樂學科教育的做法是成功的,對推動音樂教育信息化教學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5 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促進音樂學科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通過微課,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接觸到優質的音樂教學資源,這拓寬了他們的音樂學習渠道。同時,微課的多樣化形式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在教師方面,微課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設計和開發教學內容,還可以提高其教學效率,節省教學時間。
可以說,微課在音樂學科教育信息化中對于助推多維拓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音樂教育中,應該進一步深化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充分發揮其在多維拓展方面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全面的音樂學習體驗。
隨著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的逐漸成熟,音樂教育將更加生動和具體化。學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演出的現場,或者通過增強現實技術與音樂家互動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微課、遠程教育等模式也將得到更多應用。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音樂知識,而教師也可以隨時隨地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反饋。這將極大地方便了學習和教學的進行,提高了音樂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總的來說,未來音樂教育的信息化將會朝著智能化、個性化、生動化和便捷化的方向發展。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和跟進最新科技的發展,積極探索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到音樂教育中,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音樂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音樂教育信息化將會取得更大的突破和進步。■
引用
[1] 彭斐.淺談教育信息化助推社會發展[J].陜西教育(綜合版),2021(Z1):41-42.
[2] 權俊峰.淺談微課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家長,2021(20): 117-118.
[3] 白晨.跨學科交流多維度拓展新時代勞動理論與勞動教育研究[N].中國婦女報,2023-05-09(006).
作者簡介:張玉(1988—),女,山東濟南人,本科,二級教師,就職于濟南市育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