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燕,劉俊麗,王媛媛,趙曉蕾,馬 英,薛劍俠
(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山西 長治 046000)
產科是醫學領域中一門關鍵的臨床學科,產科的學習和實踐對于培養合格的醫學專業人員至關重要[1-3]。產科臨床教學旨在提高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醫療過程中的信息斷層,并為婦女提供更加便捷和連貫的醫療體驗[4-5]。然而,現階段的產科臨床實習教學由于實習時間有限、實踐機會不足,往往以師生面對面的傳授知識為主要形式,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技術操作和疾病診斷能力,而較少注重培養其臨床推理、問題解決、團隊合作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缺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多樣化的學習體驗[6-7]。為解決以上問題,并提供更有效的教學經驗,本研究在產科本科臨床實習教學中引入Seminar 結合案例教學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Seminar 是一種以討論和互動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和知識交流,通過參與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和問題解決,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產科領域的知識和技能[8-9]。CBL 教學模式強調學生主動學習,通過案例學習的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和決策能力。將這兩種教學模式相結合,以期提供一種更加富有實踐性和互動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產科臨床環境[10-11]。目前尚未見Seminar 結合CBL 教學模式在產科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的報道,本研究旨在評估Seminar 結合CBL 教學模式在產科本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和學生教學滿意度情況,并探討教學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為提升產科實習教學質量提供依據。
選取2022 年9 月—2023 年3 月在我院產科參與臨床實習的2020 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120 名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 名學生。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實習時間、專業課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為保證臨床教學質量,兩組學生由同一批帶教教師負責教學,帶教教師均具有5 年以上帶教經歷和較為豐富的管床、手術經驗。所有教師開展教學前均需參加Seminar 和CBL 教學方法培訓,考核通過后方可參與本次產科臨床實習帶教。兩組學生的帶教內容和時長均相同,帶教內容參考《中華醫學會產科指南手冊》(第三版) 和我院產科帶教大綱制訂,帶教時長為3個月。
1.2.1 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產科常規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進行臨床教學,主要包括4 部分內容,即(1)臨床實踐指導:產科帶教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臨床實踐,如參與分娩、產后護理、婦科手術等,教學中教師親自示范和指導學生的操作技巧,幫助他們熟悉臨床環境和流程;(2)病例討論:帶教教師選取典型的病例,與學生進行病情討論和分析,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疾病的特點、診斷和治療方法;(3)帶教輪崗:學生輪崗到不同的產科部門,如產房、產科病房、門診等,與不同的醫生和患者接觸,全面了解產科的各個方面,積累更多的臨床經驗;(4)反饋和評估:帶教教師定期給予學生反饋和評估,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并提供進一步的指導和建議。
1.2.2 觀察組教學方法 觀察組采用Seminar 結合CBL 教學模式,將學生分組,每個小組由6 名學生組成,組內分工明確,以促進多樣化的思考和合作,具體實施如下:(1)CBL 教學案例庫的構建。教師選擇與產科臨床實習相關的真實案例,案例應具有代表性,涵蓋典型產科疾?。ㄈ缭衅诟哐獕?、妊娠糖尿病、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臨床情況(如孕早期惡心與嘔吐處置、產后出血、產褥期恢復、產后感染處置等)和不同的難度級別,為臨床實習教學提供基礎。教師向學生介紹案例,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臨床檢查結果等,學生可以提出對案例的初步理解和假設。(2)Seminar 組織與教學。在學習CBL 案例庫的基礎上,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探討案例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共享知識和經驗,提出問題、分析數據,并形成完整的假設和推理過程。學生在小組討論后,獨立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可以查閱相關文獻、參考教材,尋找支持解決案例的證據和理論依據。此后,學生再次分享研究成果和進一步思考,共同完善案例解決方案。各組由組長分享小組合作成果,可以使用多媒體工具、演示文稿或模擬情景等形式,展示案例分析和解決方案,所有學生討論方案的優點和缺點、有效性和適用性。教師在討論和演示過程中扮演指導和評估者的角色,提供實時的反饋和指導。(3)總結與實踐。教師向學生展示一個臨床案例解決方案,并與學生比較該方案與各小組方案的優缺點。學生通過總結案例學習過程和結果,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模擬情景教學和臨床實踐中。在模擬練習中,學生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和模擬,模擬實際的臨床情境,可以扮演醫生、護士、產婦或其他相關角色,通過實踐來演練和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在實際臨床實踐中,學生不僅要觀察和參與真實的產科實踐活動(如產檢、分娩、術前和術后護理等),學習和了解產科實踐的流程和操作,還要進行技能訓練和實踐(如模擬分娩操作、基本產科檢查、嬰兒護理),在此階段帶教教師會提供指導和示范,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技術和操作方法。
教學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產科出科考核、產科臨床實踐行為能力和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
1.3.1 產科出科考核成績 出科考核包括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考核,其中理論知識考核參考相關教材、課程大綱出題,包括產科常見疾病診斷技巧、產科藥物與用藥章程、產后護理要點等;技能操作考核包括產科緊急情況與處理、模擬產科手術與操作、產前診斷與篩查等,出科考核滿分100 分,理論和技能各占50 分。
1.3.2 產科臨床實踐行為能力 采用張宏博[12]的本科生實踐行為評價表,包括應用相關學科知識、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明確孕產婦權利和義務、證實自身專業能力、與孕產婦溝通交流、孕產婦健康狀況分析、對職業角色的認知、明確自身學習需求、應用實踐程序9 個維度。評估兩組學生的臨床實踐行為能力,每個維度采用1~5 分計分,得分越高表明臨床實踐行為能力越好。
1.3.3 教學滿意度及影響因素評價 采用自制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兩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問卷包括課程教學效果、學習主動性、教學目標完成度、產科實踐技能、臨床思維提升5 個維度,每個維度20 分,滿分100 分,教學滿意度總分≥60 分為滿意,反之為不滿意。同時收集觀察組學生對實習手冊合理性、教學器具實用性、教學方法新穎性、教學內容實踐性等的評價,上述指標按照“差、合格、一般、較好、極好”分別賦值1~5 分。
研究所獲得的數據均錄入EpiData 軟件構建數據庫,使用SPSS 25.0 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在教學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分析中,以教學總體滿意度(滿意/不滿意)作為因變量,以各項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出科考核綜合成績也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科出科考核成績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obstetric examination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

表1 兩組產科出科考核成績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obstetric examination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
項目觀察組對照組t P理論知識成績技能操作成績綜合成績41.24±5.99 39.56±7.14 80.80±8.04 37.74±7.21 36.42±8.30 74.16±10.43 2.892 2.222 3.906 0.005 0.028<0.001
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學生應用相關學科知識、使用他人研究成果、證實自身專業能力、孕產婦健康狀況分析、對職業角色的認知、明確自身學習需求、應用實踐程序7 個維度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學生明確孕產婦權利和義務以及與孕產婦溝通交流兩個維度的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科臨床實踐行為能力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obstetric clinical internship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

表2 兩組產科臨床實踐行為能力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obstetric clinical internship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
項目觀察組對照組t P應用相關學科知識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明確孕產婦權利和義務證實自身專業能力與孕產婦溝通交流孕產婦健康狀況分析對職業角色的認知明確自身學習需求應用實踐程序3.67±0.59 3.34±0.78 2.04±0.69 3.25±0.69 3.12±1.10 3.09±0.50 2.86±0.88 2.79±0.53 3.44±0.41 3.32±0.80 2.97±0.95 1.88±0.75 2.95±0.52 2.99±1.05 2.85±0.45 2.39±0.77 2.44±0.38 3.07±1.16 2.727 2.332 1.216 2.690 0.662 2.764 3.113 4.157 2.329 0.007 0.021 0.226 0.008 0.509 0.007 0.002<0.001 0.022
經過調查,觀察組共有52 名學生(86.67%)對產科臨床實習滿意,對照組共有38 名學生(63.33%)滿意,觀察組學生滿意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711,P<0.05)。對觀察組學生進一步研究發現,對產科臨床實習滿意的學生在實習手冊合理性(t=2.044,P=0.046)、教學器具實用性(t=3.482,P=0.001)、教學方法新穎性(t=3.499,P=0.001)、教學內容實踐性(t=3.488,P=0.001)4 個維度的得分與產科臨床實習不滿意的學生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構建Logistic 回歸模型做進一步分析,回歸結果(見表3)表明,觀察組學生對產科臨床實習的滿意度與教學器具實用性、教學方法新穎性和教學內容實踐性有關(P<0.05),與實習手冊的合理性未見明顯關聯(P>0.05)。

表3 觀察組教學滿意度影響因素的Logistic 回歸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atisfaction with teach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產科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臨床醫學學科,從業者需要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才能真正掌握職業技能、建立正確的臨床思維。近年來,我國醫學院校普遍擴招,教學規模雖不斷擴大,但醫學教育資源的需求量也隨之加大,醫學生的臨床操作機會減少,同時目前產科還面臨著醫患關系緊張、臨床工作繁忙、醫療資源不足等挑戰,現階段產科臨床實習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我國婦產科人才“三階段一體化”培養要求,實習模式創新和教學方法革新迫在眉睫[13-14]。在本研究中,筆者將Seminar 和CBL 教學模式加以結合,以真實的臨床案例為基礎,應用Seminar 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思想的平臺,為產科實習提供多樣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學生理論知識成績和技能操作成績均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Seminar 結合CBL 教學模式能夠增強產科實習效果,在臨床實習教學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相較于傳統的產科帶教模式,Seminar 結合CBL 教學模式不僅指導學生完成常規的學習任務和實習課程,還提供了思考與討論、反思和總結的平臺。Seminar 教學側重于學生的互動和參與,通過小組討論,促進學生深入思考。CBL 教學注重學生通過案例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將兩種教學方法結合,可激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從而加深對產科臨床實踐的理解[15-16]。此外,Seminar 和CBL 教學都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反思,兩者結合能在學習過程中提供更多反思和總結的機會,讓學生回顧所學的知識和經驗,加深對臨床技能和處置方式的理解[17]。
產科臨床實踐行為能力是指在產科臨床工作中,產科專業人員所需要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臨床判斷與決策、溝通與協調、心理與情緒支持等方面的能力,作為產科臨床實踐的核心要素,產科臨床實踐行為能力決定了產科護理質量,是產婦和新生兒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18-19]。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Seminar 結合CBL 教學,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更多的經驗和技能,產科臨床實踐行為能力得到了提升。在Seminar 教學的基礎上,引入真實或模擬的產科案例,學生可以參與討論和分析案例,了解真實臨床場景下的挑戰和決策過程,這有助于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和臨床判斷能力,解決問題并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同時,通過CBL 教學,學生可以參與產科模擬情景的角色扮演,這種實踐可以幫助學生模擬真實的臨床環境,鍛煉溝通、決策和技術操作等技能。此外,反饋和評估機制也必不可少,在Seminar 和CBL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實時反饋和評估,指導學生的學習和進步,學生通過反饋可以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有針對性地改進和提升產科臨床實踐行為能力[20]。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在Seminar 結合CBL 教學中,學生可以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互動,分享意見和觀點,這種互動和參與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參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等活動,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增加了其實踐經驗,這種實踐感可以提高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Seminar 結合CBL 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學生可以與同學一起解決問題、分享經驗和思考,這種合作學習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協作,提高其團隊合作能力和教學滿意度。同時,本研究通過Logistic 回歸分析還發現,教學器具實用性、教學方法新穎性、教學內容實踐性是影響教學滿意度的重要因素(P<0.05)。教學器具的實用性是指所使用的教學工具、設備或技術是否能夠有效支持教學過程,合適的教學器具能夠提供直觀、實用的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產科臨床實習教學中,使用先進的模擬器材或真實臨床設備進行操作和模擬訓練,能夠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和自信心,提高教學滿意度。教學方法的新穎程度也會影響教學滿意度,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供不同的學習體驗,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會更高。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互動性強的教學方法,能夠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動力,提高教學滿意度。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是指教學內容是否能夠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以致用,具有實踐性和應用性。當教學內容與實際臨床情境相關,并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時,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會更高。在產科臨床實習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與臨床真實病例相結合,讓學生親身參與真實產科護理操作和情景模擬,能夠加強學生的實踐經驗和技能,提高教學滿意度。
雖然Seminar 結合CBL 教學模式能提升學生教學滿意度和產科臨床實踐行為能力,但仍然有需要完善之處。首先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教師需要了解和掌握Seminar 和CBL 教學模式的原理、方法和技巧,以便能有效引導學生的學習和討論。其次,學生參與度不均衡,有些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討論和活動,而有些學生較被動或保持沉默。這可能導致學生參與度不均衡,一些學生無法充分發揮潛力,而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生則占據了主導地位。此外,Seminar 結合CBL 教學模式的評估可能相對復雜和困難,如何準確評估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可能面臨一定的挑戰,需要探索適合的評估方法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