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是建設冰雪絲路,打造冰雪經濟新格局的關鍵環節,亦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借助場景理論與空間生產理論,構建了包括“地方表達性”“符號感知性”和“融合生產性”的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價值表達評分矩陣。在此基礎對“鄉村”“體育文化”“冰雪旅游”融合場景價值表達予以探究。研究表明:Y鎮經濟價值、社會價值較為凸顯,而文化價值表達尚有較大提升空間。為推進其價值表達提出相應策略:可著眼于深挖文化內涵,塑造真實場景;注重政策理念,助推價值增值;重構戲劇空間,豐富游客體驗。
關鍵詞:場景;鄉村體育文化;冰雪旅游;融合價值;強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24)06-0073-06
Value Expression and Strengthening Strategi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Sports Culture and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the Scene Perspective
ZHU Lianjie, PAN Hongwei, CAO Jian, GUO Jingshuang, QU Junzeng
(School of P.E.,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7,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sports culture and ice and snow tourism is the key link to build the Ice and Snow Silk Road and create a new pattern of ice and snow economy, and is also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the help of scene theory and spatial production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coring matrix of the integrated value expression of rural sports culture and ice and snow tourism, including “local expressiveness”, “symbolic awareness” and “integrated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is, the value expression of the fusion scene of “countryside”, “sports culture” and “ice and snow tourism” is explored.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s of Y town are more prominent, while there is still significant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expression of cultural values. To strengthen its value expression, we can focus on deepening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shaping real scenes; emphasize policy concepts to promote value appreciation; reconstruct dramatic space and enrich tourist experience.
Key words:scene; rural sport culture; snow and ice tourism; fusion value; reinforcement
收稿日期:2024-01-04
基金項目:佳木斯大學科技創新團隊項目(編號:CXTD202105);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編號:L18BTY003);黑龍江省省屬本科高?!皟炐闱嗄杲處熁A研究支持計劃”(編號:YQJH2023226);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專題項目(編號:23XZT020)。
作者簡介:朱廉杰(2000-" ),男,山東濱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冰雪產業與文化。
通訊作者:潘宏偉(1981-" ),男,黑龍江佳木斯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冰雪體育產業與文化、體育旅游。
近年來,如何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更好地賦能鄉村振興的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關注,鄉村文旅融合的現實價值成為諸多學者探究的焦點。北方鄉村作為冰雪資源肇始之地,冰雪資源豐富,冰雪“冷資源”涵養出了旅游“熱產業”,冰天雪地成為群眾致富、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要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游,把發展冰雪經濟作為新增長點,推動冰雪旅游全產業發展。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體育總局共同發布《冰雪旅游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亦提出要促進冰雪旅游與文化融合推動鄉村冰雪旅游發展、加強體育文化引領、注重場景營造。由此可見,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深度融合是促進北方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當前政府助推文化、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為我國旅游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我國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期,在當前時期文旅融合出現“有旅無文”“僵硬亂融”等誤區,阻礙了文旅融合向更深、更實、更精邁進,阻滯了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的價值表達。當前學者對文旅融合定性研究較多,主要圍繞文化與旅游為何進行融合發展、怎樣融合發展、融合發展作用等三方面展開。圍繞“為何進行融合發展”這個命題,張勝冰提出了文化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符合國家戰略需要[1]。圍繞“怎樣融合發展”這個命題,張士閃提出了全域旅游模式[2]。圍繞“融合發展作用”這個命題,王穩、蔣東升等人對相應融合的發展價值進行研究,提出了產業融合1+1>2的業態融合效益[3]。對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價值的定量研究鮮有涉及,尚未深入探討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的價值表達與優化路徑。價值表達因其抽象特點難以被定量測量,亟需全新的理論研究范式在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之間架起橋梁、提供分析框架,為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鑒于此,該文以Y鎮為例,以鄉村體育文化、冰雪旅游融合發展為切入點,對其融合場景價值表達進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狀況,探尋價值優化策略,為體文旅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1" 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的邏輯分析
1.1" 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的理論發展與價值向度
文旅融合的研究起源于對文化與旅游關系的思考及融合內容的思辨。對文旅融合內在邏輯探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在過去,文化與旅游相獨立,具有主體客體之區別的觀念相對盛行。人們普遍認為文化是形而上的,而旅游是形而下的[4]。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低層次時文化與旅游可以“二分化”,在進入高層次發展階段文旅則“互為體用”。在新發展階段,傅才武首先提出,文化和旅游已由“文旅體用二分”邁向了“文旅體用一致”。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的研究,是針對文旅融合的深入探討,是對文旅融合內容的細化研究。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
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不是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化學反應,其深度融合凸顯出諸多價值,其主要包括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價值向度是價值表達的基礎,是衡量一個觀念、行為或現象所具有的價值意義和道德品質的維度。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的價值向度,主要指向難以被定量測量的文化價值。
1.2" 鄉村體育文化冰雪旅游的場景測度
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的價值是高度抽象的哲學概念,不易被量化,因此對其價值向度進行捕捉與測量時需要借助特定的理論工具。場景理論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終身教授特里·尼克爾斯·克拉克為代表的研究團隊,在研究城市發展動力的過程中提出的用以探索后現代城市文化發展動力的一種理論。城市形態隨著大批制造業從城市中心撤離表現出自生產型至消費型的轉變過程。傳統的生產動力型城市發展理念無法有效詮釋新的城市發展動向,場景作為以消費為導向的、以娛樂設施為表征、以塑造特定文化和價值觀為目標的概念,成為研究城市發展新動力的重要理論[5]。理論認為舒適物的不同組合構成不同場景,人們在場景中通過與舒適物接觸會獲得愉悅感受與審美感受,與此同時“舒適物”所蘊涵的人文特質與審美意蘊又構成了整個場景的文化特質與審美意蘊的范疇。理論主要是把城市空間的研究從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拓展到了區域文化消費的層面,不僅揭露了城市背后的文化觀念與價值取向,還通過3個主維度與所屬15個次級維度進行了維度劃分與定量評價[6]。使得學術研究可以更加實證地發現場景動力與城市發展的關系。
1.3" 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的結構和功能
當前學者提出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目標具有共同點,即文旅融合策略中提到要把鄉村文化和旅游相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中也提到了,通過發展農村文化旅游來提升產業層次,二者都把重點放在了鄉村文化上。
鄉村融合場景下的各子系統之間通過物質、能量、信息等諸多要素流相互作用,使各子系統形成一個價值共創體系(見圖1),進而推動整個系統發生變化,共同實現系統的整體功能與價值生成,從而助推了鄉村振興[7]。
圖1" 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邏輯圖
鄉村體育文化是由村民們在鄉村深處創建的、享受和傳承的一種活動類的生活文化,它在宗教、生產、紀念、文化娛樂、歲時活動等方面,都對游客產生了一種文化上的吸引[8]。旅游者在旅游實踐過程中通過參與當地日常生產、風俗活動對鄉村體育文化傳承豐富產生了一定積極的影響,使鄉村與體育文化良性發展。鄉村體育文化資源通過冰雪相關“舒適物”的具化作用,轉變為冰雪旅游資源吸引游客游覽、消費產生經濟價值。同時在經濟價值的反推作用下助力鄉村基礎建設、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從而帶來了社會價值,最終形成鄉村與冰雪旅游互相反饋機制。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的內在邏輯,是旅游者參與創造旅游體裁的過程,是游客與抽象符號系統通過個體文旅消費行為進行創造、轉換和連接的過程[9]。
2" 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的解析框架及維度
通過對融合場景進行框架式解構,可以把原本抽象的價值以量的形式進行表達,從而直觀地對融合價值予以展現,并以此為導向進行強化策略的探尋。
2.1" 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解析框架的構建依據
克拉克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提出的場景理論為分析城市、地區文化風格及其對城市、地區發展的影響做出了重大貢獻。場景理論主要是研究物理空間層面城市消費類的都市場景。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空間,是文旅資源的現實載體和旅游主客體互動實踐的融合空間,它包括了物態空間與被實質化的觀念、意識甚至想象空間,其融合場景中強調生活、生產類的場景,與城市物理空間強調的場景性質不同,其場景所凸顯的價值分類也不同。場景理論凝練出在物理空間下的三大價值維度:真實性、戲劇性與合法性。然而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是融合空間,對其價值進行研究需要對物理空間、抽象空間以及兩者交互的機制空間進行探究。單獨依靠真實性、戲劇性、合法性無法有效探究其融合價值,所以需要在理論層面對維度重新界定和劃分。
生產是價值的實現途徑,鄉村文旅融合價值的創生和表達離不開空間生產和再生產。鄉村體育文化冰雪旅游融合的價值,需要在空間生產中得以體現。列斐伏爾將馬克思“物品被交換的過程可以體現社會勞動的生產關系”的生產概念延伸到空間領域,認為空間的開發、使用與改造同樣反映著社會中各種生產經濟、社會關系的意識形態[10]??臻g生產理論通過“空間實踐”“表征空間”“空間表征”解釋了生產活動的空間分布、演進規律及社會關系的相互作用[11]。對探尋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的物理空間、想象空間與機制空間具有重要作用。
該文基于此借助場景理論分析方法,結合空間生產理論,提出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價值主維度:區域表達性、符號感知性、融合生產性,并以此搭建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價值評分矩陣。
2.2" 融合場景的構成維度
2.2.1" 區域表達性
區域表達性源自空間生產理論中的空間實踐??臻g實踐是指通過人類的日常行為和活動不斷地塑造和改變物理空間的過程[12]。在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研究中需對物理空間的風土人情、歷史藝術進行研究,因此結合空間實踐提出區域表達性。區域表達性展現了融合空間中的冰雪自然環境、體育文化景觀、歷史傳統及文化價值觀念。
主維度“區域表達性”內含了5個次級維度,鄉村所處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民風民俗的不同,塑造的自然環境與特色文化,可稱為本土性。其次鄉村具有超乎城市的鄰里關系,鄰里通過交流信息、互訴苦衷,長期相處鄰里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稱為睦鄰性[13]。鄉村外在的冰雪資源與冰雪物質生產方式的可觀測性,稱為冰雪觀賞性。再者鄉村文化是人類與原生態自然環境和傳統農業社會長期共同作用的產物,具有明顯的世代延續特征,承載著獨特的鄉土文化記憶,可以稱為歷史記憶性[14]。最后,鄉村形成的獨特人文藝術氣息與文化美學品味稱為人文藝術性。
2.2.2" 符號感知性
符號感知性來源于空間表征??臻g表征是人們對物理空間的認知和理解的傳達,是主觀想象所構成的想象空間[15]。在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研究中,需探究其抽象空間的精神感知與情感體驗,因此結合空間表征提出符號感知性。符號感知性是由空間表征所指示的旅游者的精神感知與體驗空間的概括,通過符號和語言及認知圖示來描述場景中的約定俗稱與無意識的傳統觀念。
主維度“符號感知性”內含了5個次級維度。旅客通過旅游暫時離開日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區獲得與以往所熟悉及預期不同的文化體驗可稱為新奇性。其次,在鄉村冰雪旅游過程中通過感受鄉村的生態、冬季特色冰雪活動可以滿足旅客休閑與娛樂的需求得到身心放松,概括為休閑娛樂性。再者,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物質環境相互作用產生了價值、意義,在主客體互動過程中完成了體驗過程可以稱之為互動性。另外,游客在冰雪旅游過程中通過對“舒適物”的感知了解地方特色、學習體育文化、傳承歷史記憶可以概括為知識學習性。最后,人們往往對過去的時光、人物、環境進行情感聯系和回憶,稱為懷舊性[16]。
2.2.3" 融合生產性
融合生產性來源于空間生產理論的表征空間。表征空間把“空間實踐”與“空間表征”相聯系,把物質空間與精神空間相打通,揭示了主體對客體的再造過程[15]。在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研究中,需對物理空間與精神空間溝通的機制空間進行探究,因此結合表征空間提出融合生產性。融合生產性表明,在表征空間維度下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的邏輯得以彰顯,這一邏輯超越了傳統的靜態文化和旅游觀在文化認同的山頂上實現了有機連接。主維度“融合生產性”內含了5個次級維度。首先,游客在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中進行體育運動,生產活動使自身壓力得以釋放,可稱為療養性。其次,旅行者在與以“符號”形式物化的文化價值觀念互動過程中,得到自我身份認同從而完成對“自我”的建構,稱之為文化認同性[17]。另外,冰雪旅游的場地開發搭建需要經濟的巨大投入,其體現了功利性,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可以通過功利性所展現[18]。再者在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開發中,要注重將社會效益放在發展的首位,要提升體育文化的社會價值與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體現為社會性[13]。最后,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發展需要重視環境保護與文化的繼承性發展,稱之為傳承發展性。
3" 實證分析
3.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該文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尚志市Y鎮為調查對象,該鎮區域面積為410.04平方千米,其下轄3個社區、10個行政村,戶籍總人口約有4.5萬人。該鎮位于尚志市東南部,張廣才嶺西麓,螞蜒河上游。東與魚池朝鮮民族鄉毗鄰,南與珍珠山鄉相連,西與葦河鎮接壤,北與亮河鎮交界,交通較為發達。該鎮作為全省重點冰雪旅游生態小鎮入選首批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是全國知名的特色旅游區,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優越、旅游資源豐富。該鎮依托亞布力陽光度假村滑雪場、亞布力雅旺斯滑雪場以冰雪旅游帶動產業發展,其舉辦的第5屆、第7屆、第10屆和第11屆全國
冬季運動會、第3屆亞洲冬季運動會、2015年國際雪聯單板世青賽、2016年世界單板滑雪錦標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來此[19],助推了體育文化傳播,帶動了經濟發展,成為冰雪文化旅游融合助推鄉村發展的新典范。
在場景理論中,舒適物是表達場景價值取向的最小信息單位?;诟叩碌貓DPOI (Point of Interest),對案例地Y鎮的舒適物進行抓取。根據旅游六要素進行分類,從中篩選含有“餐飲”“住宿”“交通”“景點”“購物”“娛樂”等和旅游業相關的標簽[20]。在考量了消費功能屬性和所屬業態的基礎上形成了以“體育文化”“冰雪旅游”“文旅融合”為一級指標,以舒適物功能屬性為二級指標,對所篩選的“舒適物”進行分類共40種。
3.2" 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自然舒適物和文化舒適物指標單位不同,所以要進行數據無量綱化處理,以便移除原始物理量單位,來進行綜合對比評價。該文采用歸一化進行數據無量綱化處理。該方法更加適用于小數據場景的研究。通過歸一化對原始數據進行線性變換,將結果映射到[0,1]之間:
X'=X-Min/Max-Min
3.3" 場景表現得分計算
該文運用專家打分法,邀請了9位業內相關專家,運用5分評分制,對相關舒適物權重進行賦值,以確定40種舒適物在15個場景維度的得分。在打分時,首先由9位專家獨立對舒適物進行評分,在評分結束后回收結果。若發現存在較大偏差或專家意見存在爭議,則返回給專家進行二次校檢并收集意見。得分數值介于1~5之間,1~2分表示舒適物對該維度有負向作用,3分表示中立,4~5分代表舒適物對該維度有正向支持作用[21]。
采用以下公式對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進行15個維度下的表現得分進行計算:
PRC= NC1×CS1+…NCn×CSn/QCN
其中,PRC為區域內某維度表現得分、NC1為區域內舒適物1的數量、CS1為舒適物1在該維度得分、NCn為區域內舒適物n的數量、CSn為舒適物n在該維
度得分、QCN為區域內所有舒適物數量,根據上述公式得出體育文化冰雪旅游融合場景價值維度評分矩陣。
3.4" 結果分析
根據融合場景價值維度評分矩陣計算得出,Y鎮融合場景中區域表達性得分最高為3.57分,融合生產性得分其次為3.42分,符號感知性得分最低為3.30分。研究表明,融合場景中對物理空間的展示較為完整,對其機制空間展現整體較好但存在短板,對想象空間的表達存在較大問題。
在區域表達性維度中,冰雪觀賞性、本土性、歷史傳統性得分均超過3.5分,其對主維度的正向支持作用明顯。即在Y鎮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中,自然冰雪環境、鄉土情節得以凸顯,物質設施與冰雪景觀及其承載的歷史傳統、文化有著良好的表達。這主要是因為亞布力作為中國最北、黑龍江省唯一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具有悠長的冰雪發展史,其融合場景體現出獨特的自然冰雪風光與歷史傳統。而睦鄰性與人文藝術性對主維度正向支持較弱,由于城鄉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大量的鄉村人口從固有居住地流出鄉村社會整體結構發生變動。同時在場景中人文韻味與藝術建設在游客親身體驗過程中表達還有所欠缺[22],即Y鎮睦鄰性維持的鄉村獨特的人際關系紐帶正在弱化。
在融合生產性維度中,除文化認同性為負向表達外,療養性、功利性、社會性、傳承發展性均對主維度有著較為明顯的正向表達。功利性、社會性得分均超過3.7分,即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在Y鎮融合場景中表達突出。究其原因,在哈爾濱市冰雪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以亞布力滑雪大區為節慶主場地,重點開展系列滑雪賽事、亞布力企業家論壇、亞布力冰雪產業高峰論壇、亞布力春雪節、冰雪電影節等節慶活動。在政策的助推下,亞布力冰雪產業發展與產業資本深入融合,從而帶來巨大的經濟、社會價值。而文化認同性得分較低,說明旅游者在場景體驗中對體育文化和冰雪旅游進行連接的內在邏輯仍有缺失,文化和旅游的深度交互與價值共創仍有短板[23]。主要是因為在當前鄉村旅游普遍面臨環境質量下降、鄉村文化受損、旅游同質競爭等問題,導致此現象的產生[24]。
在符號感知性維度中,休閑娛樂性得分為3.58分,對主維度呈現出較強的正向作用。
這主要是因為亞布力鎮推出了一系列參與性強、體驗性高、趣味性濃的特色活動[25]。Y鎮融合場景中,游客可以通過欣賞冰雪風光、參與冰雪運動獲得愉悅感知,從而滿足旅客休閑與娛樂的需求。而新奇性、互動性、懷舊性對主維度支持作用較弱,據此可以說明在鄉村融合場景中,尚存的文化觀念沒有被有效展示,存在精神體驗空間中“符號”表征傳達不通暢,場景搭建缺失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在融合場景中,游客主體與場域客體的互動關系較少,其文化符號難以深入傳遞。游客無法深入了解當地方特色、學習體育文化,導致傳承歷史記憶的過程淺薄,游客無法深入鏈接鄉村體育文化。新奇性、互動性、知識學習性、懷舊性在Y鎮均表現出符號價值缺失,游客從進入Y鎮與場景進行互動,從而學習當地特色文化,獲得新奇體驗。但激發情感鏈接的過程存在斷點,其文化價值感知鏈條斷裂,從而說明“鄉村”與“體育文化”的互補關系還有待健全,也體現出“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過程尚不完善。
4" 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價值表達的推進策略
根據上述數據來看,以Y鎮為代表的鄉村在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較為突出,而文化價值表達尚有較大提升空間。根據上述結果,提出以下推進策略。
4.1" 深挖文化內涵,塑造真實場景
融合場景的構建在地理場所的基礎上離不開高質量設施與環境的依托,這既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客觀環境與文化要素,也包括歷史記憶[26]。有研究表明,Y鎮文旅融合場景中文化逐漸丟失的現象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28]。在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場景中,“文化展示—文化凝視—文化記憶”的循環與人發生關聯,不同的社會群體、階層在不同的時期秉持不同的價值觀和審美眼光,凝視的焦點有所不同,相應的文化展示方式、內容、重點也會發生變化,所呈現出的文化記憶便處于不斷變動之中[28]。因此,要塑造傳統冰雪體育文化在新時代、新場景的新內涵、新價值。其次,要重視對于物質設施的修復重建工作,對物質空間進行改造創新。再者,冰雪場景擁有著區別于其他場景的特色活動、民俗節慶,要構建精神空間創造情感共鳴場景,精神空間的完善既能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文化價值,又可以通過吸引旅游游客的直接參與塑造經濟、文化價值。
4.2" 注重政策理念,助推價值增值
當前我國各地政府出臺了諸多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相關政策,指出在重大文旅項目建設、文旅產品營銷、IP品牌打造等方面要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優質的文旅產品,豐富市民游客文化旅游體驗。因此,要以文旅融合為契機,以國家政策為導向,促進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共同發展。在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注重旅游對于文化的帶動作用,只有重視鄉村文旅融合與當代社會轉型相契合、與游客需求相契合,才能凸顯出鄉村體育文化與冰雪旅游融合的文化價值,化解鄉村體育文化和冰雪旅游融合的表面困境。同時,要鼓勵深入分析和發展農村地區孕育的體育文化,發展和利用農村地區體育文化、藝術和民俗節日的現代觀念。這可以有效滿足不同層次游客對鄉村體育文化的感性興趣和沉浸式體驗需求。在多元文化業態的打造和旅游舒適組合的創新中,可以創造出多元審美情趣、特色鮮明、文化多元、產業繁榮的鄉村文旅融合場景,實現文化價值的裂變和增值。
4.3" 重構戲劇空間,豐富游客體驗
文化旅游不是壓抑的,而是以調節身心、愉悅精神為目的的。多數文化旅游者并不刻意追求深度的學習體驗,而是期望在輕松、美好、有趣、富有娛樂性的旅行中獲得獨一無二的文化發現和文化體驗[29]。這就要求,在強化其價值表達時要豐富場景戲劇體驗,構建充滿活力、吸引力的場景。首先,要借助現有載體講述好體育文化故事,基于故事情節的演繹創造一個戲劇性場景,以微觀場景使游客成為文化發展歷史長河中的一員,要創造角色與沖突、引入懸念與高潮,使觀眾能夠通過令人驚嘆的視覺場景感受角色的成長,從而引發文化情感共鳴。其次,在自媒體時代,文化旅游者更熱衷于在體驗文化價值的同時分享文化價值[29]。這就要求在技術更新上要提升文旅產品和服務的信息化、智慧化、數字化水平,充分利用現代媒介進行體育文化的傳播。為當地特色冰雪文化提供多元符號的綜合呈現,融匯成冰雪個性清晰、體育文化鮮明的文化記憶場。
參考文獻:
[1]張勝冰.文旅深度融合的內在機理、基本模式與產業開發邏輯[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5):94-99.
[2]張士閃.全域旅游統籌下的經濟共益與文化共享[J].旅游學刊,2019,34(6):11-13.
[3]王穩,蔣東升,李曉華,等.我國冰雪體育旅游與村寨文化融合發展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23(4):102-110.
[4]傅才武,申念衢.新時代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內涵建構與模式創新——以甘肅河西走廊為中心的考察[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8):28-39.
[5]溫雯,戴俊騁.場景理論的范式轉型及其中國實踐[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1):44-53.
[6]張錚,許馨月.從場景理論到氛圍理論:文化經濟模態的新闡釋體系[J].南京社會科學,2024(1):133-141.
[7]陳立豪,陳波.鄉村文化場景的時空演化機制研究:基于Z村的考察[J].中國軟科學,2023(11):74-85.
[8]白晉湘,萬義,白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落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治理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10):1-7.
[9]傅才武.論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內在邏輯[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73(2):89-100.
[10]于沛哲. 基于“空間生產”理論的歷史風貌區更新評價體系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24.
[11]陳怡寧,李剛.空間生產視角下的文化和旅游關系探討——以英國博物館為例[J].旅游學刊,2019,34(4):11-12.
[12]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M].劉懷玉,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52-58.
[13]桂拉旦,唐唯.文旅融合型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模式研究——以廣東林寨古村落為例[J].西北人口,2016,37(2):64-68.
[14]樊友猛,謝彥君.記憶、展示與凝視:鄉村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協同研究[J].旅游科學,2015,29(1):11-24,87.
[15]林葉.城市人類學再思:列斐伏爾空間理論的三元關系、空間視角與當下都市實踐[J].江蘇社會科學,2018(3):124-135.
[16]傅才武,鐘晟.文化認同體驗視角下的區域文化旅游主題構建研究——以河西走廊為例[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7(1):101-106.
[17]李雪松,賴茂生,唐德榮.自我概念影響鄉村旅游動機的實證研究——基于重慶市319位城市游客的調查數據[J].旅游論壇,2011,4(6):23-28.
[18]賈紅風,李云霞.基于循環經濟理念的云南鄉村生態旅游開發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9(5):131-133.
[19]王鶴銘.黑龍江省單板滑雪運動發展現狀及路徑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2.
[20]胡宇娜,馬榕禧,高曉莘,等.基于POI數據的海島旅游要素空間分布特征研究——以山東長島為例[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55(2):134-139.
[21]丹尼爾·亞倫·西爾,特里·尼科爾斯·克拉克.場景[M].祁述裕,吳軍,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375.
[22]馬小華.牽引與整合:論鄉村人際關系網絡與西北傳統鄉村社會外出流動人口之間的邏輯關系[J].社科縱橫,2021,36(5):113-117.
[23]陳波,劉彤瑤.場景理論下鄉村文旅融合的價值表達及其強化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22(8):161-168.
[24]黃震方,陸林,蘇勤,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發展——理論反思與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34(8):1409-1421.
[25]劉欣.看今冬亞布力妙“雪”生花[N].黑龍江日報,2023-12-31(001).
[26]雅克·勒高夫.歷史與記憶[M].方仁杰,倪復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7]肖唐鏢.宗族在重建抑或瓦解——當前中國鄉村地區的宗族重建狀況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50(2):31-37.
[28]樊友猛,謝彥君.記憶、展示與凝視:鄉村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協同研究[J].旅游科學,2015,29(1):11-24,87.
[29]柴焰.關于文旅融合內在價值的審視與思考[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11):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