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玉
棗莊職業(yè)學院,山東 棗莊 277000
在全球能源資源日益緊缺、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建筑行業(yè)作為能源消耗的主要領域之一,面臨著巨大的節(jié)能壓力。被動式建筑節(jié)能通過優(yōu)化建筑本身的設計和構造,注重利用自然資源,如太陽輻射、風力等,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從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1-2]。基于此,本文對某高層住宅被動式建筑進行能耗分析,研究被動式建筑節(jié)能改造策略,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某高層辦公建筑地上27層、地下3層,1樓大廳層高4.6 m,其他樓層高為2.9 m,地下1層為服務區(qū)域,地下2、3層為停車區(qū),地上27層為辦公區(qū)域,每層辦公區(qū)的空間規(guī)劃與分配因應用而有所不同,一般包括辦公室、會議室、洽談區(qū)等功能,每層建筑面積達到919 m2,供熱面積為861 m2。建筑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墻和金屬板材,內部設有絕緣材料和隔熱層,玻璃幕墻覆蓋大部分外墻表面,金屬板材用于一些特定區(qū)域,如檐口和窗戶周圍的裝飾,窗戶采用雙層夾膠中空玻璃窗戶。樓板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屋頂采用混凝土平頂結構,屋面覆蓋一層防水材料。
采用Design Builder軟件建模。對建筑物室內進行參數設置,加熱覆蓋率設為99.6%,采用0.4%冷卻設計溫度。將建筑物的隔間、走廊、樓梯等未封閉內墻分割為多個小區(qū)域,減少建筑模型的封閉區(qū)域,從而加快能耗模擬的計算速度,使模擬數據更接近建筑物的實際情況和內部熱容量[3]。單個樓層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樓層模型示意圖
在能耗模擬中,采用能耗評價指標對不同策略下的能源消耗情況進行量化評價,可以為節(jié)能改造提供決策依據。常用的能耗評價指標主要有以下幾點[4-5]。
2.2.1 能源使用強度(energy use intensity,EUI)
能源使用強度是表示單位建筑面積能耗的指標,可以直觀地比較不同建筑的能源消耗水平。EUI值越低,表示單位面積內的能源消耗越少,建筑節(jié)能程度越高。計算公式為:
(1)
式中:W為建筑總能耗,kW·h;A為建筑面積,m2。
2.2.2 能源成本(energy cost,EC)
能源成本是指建筑物在一定時期內所消耗的能源所產生的費用。能源成本考慮了能源消耗和能源價格之間的關系,是評估能源使用經濟性的重要指標之一。該指標不僅能夠反映建筑的能源消耗水平,還可以評估不同節(jié)能改造策略對經濟效益的影響。計算公式為:
寺廟園林最早出現于公元4世紀。東晉太元年間(公元376—396年),僧人慧遠在廬山營造東林寺。據慧皎《高僧傳》:“卻負香爐之峰,傍帶瀑布之壑;仍石壘基,即松栽構,清泉環(huán)階,白云滿室。復于寺內別置禪林,森樹煙凝,石徑苔生。”這便是在自然景觀環(huán)境中設置人工禪林的先驅。
EC=W×P
(2)
式中:P為能源價格;W為建筑總能耗,kW·h。
2.2.3 能源節(jié)約率(energy savings,ES)
能源節(jié)約率是用于衡量改造策略效果的重要指標。它表示改造后能耗相對于基準情況下的能耗減少百分比,能夠直觀反映改造帶來的能源效益。能源節(jié)約率的數值越高,改造策略的效果越好。計算公式為:
(3)
式中:W0為基準能耗,kW·h;W′為改造能耗,kW·h。
上述能耗評價指標可以從不同角度評估能耗情況和改造策略的效果。
在改造前,該建筑年耗電量為520 788 kW·h,其夏季使用空調時的耗電量為209 425 kW·h。圖2為每月的耗電量變化情況。

圖2 每月空調耗電量模擬結果
圖3為每月建筑采暖能耗變化情況。由圖3可以看出,每年建筑的取暖能耗總共為2.09×106kW·h,取暖能耗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1月采暖能耗達到峰值586 645 kW·h。這表明,取暖能耗隨著季節(jié)變化,氣溫逐漸降低時,室內取暖需求增加,取暖能耗逐漸增加;而在非取暖季時,取暖需求降至較低水平,因此取暖能耗為0。

圖3 每月取暖能耗模擬結果
節(jié)能改造前,該建筑每月運行能耗情況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不同月份的能耗水平存在差異,特別是在12月至次年2月,建筑運行能耗明顯增加,這主要是由于取暖需求的增加。

圖4 每月建筑運行能耗模擬結果
在高層辦公建筑進行節(jié)能改造之前,其年建筑運行耗能高達2 537 372 kW·h,遠超國家規(guī)定的節(jié)能標準,對該高層辦公建筑進行節(jié)能改造已成當務之急。本次改造主要從圍護結構、外窗及遮陽等方面展開。
圍護結構作為建筑的外墻、屋頂以及地面等部位,對能源消耗和室內舒適性有重要影響。在本次節(jié)能改造中,采用真空保溫板作為圍護結構。真空保溫板材中的真空層,能夠有效阻止熱傳導,相比傳統保溫材料體積更小,能夠在相對較薄的結構中保持良好的保溫性能,同時節(jié)省室內空間[6]。將真空保溫板固定在建筑外墻和屋頂等部位,通過粘結、固定釘等方式安裝,真空保溫板安裝完成后,需要進行密封處理,確保板材之間沒有縫隙,同時對真空保溫板進行防火和防腐處理。
外窗是建筑圍護結構中重要的部分,對室內外熱傳遞和能耗有重要影響。本次外窗改造采用充氬雙層中空低輻射玻璃,它由內、外2層玻璃組成,中空層厚度為16 mm,填充有氬氣,內玻璃與中空層內側接觸面涂覆低輻射涂層,低輻射涂層通常是一種金屬氧化膜,中空層之間采用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進行密封,玻璃邊框部分采用密封膠條封閉,確保玻璃與窗框之間連接緊密,防止氣體泄漏和濕氣進入。
在遮陽改造中,根據建筑的朝向、周圍環(huán)境、太陽軌跡以及節(jié)能目標進行綜合考慮,確定遮陽系統的類型和位置,遮陽系統常見的有:百葉簾、遮陽板、窗簾、窗棚等。在不同方向上根據光照角度和強度的變化采取針對性的遮陽措施,在不同季節(jié)調整遮陽板的角度,從而達到阻擋夏季陽光和保留冬季自然光線的目的。由于南面陽臺在冬季需要更多陽光,而北面、東面的外窗受到陽光輻射相對較少,因此對于南面陽臺、北面和東面的外窗,不設置外窗遮陽,同時也能保持充足的自然光照。
根據上文建立的能耗模型,設定室內溫度為25 ℃,對改造前后的被動式建筑能耗進行模擬,結果見圖5。

圖5 改造前后建筑各項能耗對比情況
由圖5可知,該被動式辦公建筑經過節(jié)能改造,建筑運行總能耗降低了1 764 779 kW·h,節(jié)能率達到77.23%。采暖能耗方面,改造后的建筑全年采暖能耗僅57 362 kW·h,節(jié)能率高達97.04%,表明改造后建筑的保溫性能得到了顯著提升。制冷和其他能耗方面,節(jié)能效果雖然不及采暖能耗明顯,但是節(jié)能率也在10%左右,表明改造后的建筑節(jié)能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但是效果不太明顯。總體而言,采暖能耗對建筑運行總能耗影響較大,改造后的節(jié)能效果表現顯著,達到了預期的節(jié)能改造目標。
本文對該被動式高層辦公建筑改造前后的成本進行經濟效益評價,采用廣聯達造價軟件對成本進行計算,得到改造前后建筑運行能耗成本計算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建筑運行能耗成本
由圖6可知,改造后,建筑運行成本每年可以節(jié)約32萬元,幾乎全部為采暖節(jié)能改造后創(chuàng)造的經濟效益,減少能源消耗的同時節(jié)約了大量資金,實現了節(jié)能減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效果。
被動式建筑節(jié)能改造需要綜合考慮建筑結構、材料、氣候環(huán)境等多個因素,在實際應用中,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優(yōu)化。本文以某被動式建筑為例,探討了被動式建筑的能耗分析和節(jié)能改造,通過建立能耗模型,收集相關數據、實施能耗模擬,定量評估了建筑能耗特征及改造策略的效果。結果表明:通過外保溫、高性能窗戶、遮陽等綜合改造,建筑能耗得以顯著降低,同時提升了室內舒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