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潔
[摘 要]公立醫院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要重視對醫院管理工作的優化,通過成本效益分析降低運行成本投入,助力其創造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因此,現階段如何實現對成本效益分析的有效應用日益受到醫院重視。文章從成本效益分析的應用意義入手,闡明現代醫院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的具體實踐,以期助力公立醫院的轉型和創新發展。
[關鍵詞]醫院管理;成本效益分析;意義;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F275;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4)02-0013-03
得益于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發展,醫院經營管理迎來新的契機。縱觀當前醫院管理實施,資源浪費、成本過大等問題不僅影響到醫院經濟效益的有效創造,甚至對醫院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造成影響。因此,要依據醫院管理現狀展開分析,結合成本效益分析優化管理模式。
在現代醫院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應用較為常見,可作為經濟學工具評估決策中的成本和效益,確定項目或政策的經濟可行性。通過比較項目或政策的成本與其預期效益,為決策者評估不同選項之間的優劣提供依據。
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將所有相關的成本和效益轉化為貨幣單位,以便進行比較和評估。成本與效益具體涉及直接成本(如設備、人員成本)和間接成本(如管理、維護成本)等[1],其核心思想是比較成本與效益的比例,即通過計算成本效益比,確定項目或政策的經濟可行性。成本效益比等于項目或政策的總成本除以總效益,如果成本效益比小于1,表明項目或政策效益大于成本,被認為是經濟可行的。如果成本效益比大于1,意味著成本大于效益,表明項目或決策實施無法助力醫院提升經濟效益。
此外,成本效益分析還涉及相關附加概念和方法,例如折現率、敏感性分析和風險評估。折現率可用于將未來成本和效益轉化為當前值,反映時間價值。敏感性分析可評估成本效益分析結果對不確定性因素的敏感程度。風險評估的實施可以分析項目或政策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對成本效益分析結果的影響[2]。
(一)優化資源配置
首先,成本效益分析可幫助醫院管理者確定資源最佳配置方式。基于對不同資源配置方案成本和效益的比較,明確最佳成本效益的配置方案。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可以通過開展人員編制管理,優化人力成本控制,保證醫院的正常運轉[3]。對于物質資源的配置管理,重視優化采購策略和庫存管理,確保供應的穩定性。對于設備資源的管控,則可加大設備更新和維護的實施力度,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和效率,減少維修和更換成本。
其次,有助于識別、消除資源的浪費和冗余。以資源使用情況評估為前提,可發掘資源使用中的浪費和冗余現象,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改善。在經濟管理期間,全面分析醫院的手術室利用率,判斷是否存在手術室閑置時間過長的問題,通過手術室排班計劃的調整,促進設備和人力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
(二)提升財務收入
在現代醫院管理中,合理應用成本效益分析,有助于提升醫院財務收入。
一是增加醫療服務項目的經濟效益。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有效開展,判斷醫院醫療服務的提供是否符合預期價值目標,通過成本優化控制提高財務收入[4]。
二是優化醫療服務的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增加服務量和收入。基于醫療服務流程分析的有效開展,可發現并消除流程中的瓶頸和浪費,提高服務效率。
三是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提高醫院的聲譽和競爭力,增加財務收入。通過比較不同質量改善項目的成本和效益,確定最佳質量改善策略。通過改善醫療服務的安全性和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和口碑,吸引更多患者就診,達到增加財務收入的目的。
(三)降低財務風險
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可借助成本效益評估不同項目、決策的風險與收益之間的關系。以項目成本和效益分析為前提,幫助相關人員科學確定項目潛在風險和回報,并根據成本效益分析的結果,選擇具有較高收益和較低風險的項目,將財務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內[5]。
成本效益分析能夠有效識別潛在的財務風險,在實際管理期間,通過分析成本和效益的變化趨勢,有效預測和評估潛在的財務風險。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措施抑制風險出現,通過減少成本、增加效益、優化資源配置等措施,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率。
成本效益分析可促進資金流動性提升,在管理期間,深度剖析項目現金流量和資金需求,合理安排資金的使用和來源,確保資金的充足和流動性。通過成本效益分析確定采購策略和庫存管理,避免資金過度占用和庫存積壓,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避免財務風險的頻繁出現影響醫院效益。
(一)設備采購決策分析
作為現代醫院管理中的關鍵一環,設備采購決策與醫院經濟效益創造存在密切關聯。得益于成本效益分析的有效開展,通過對不同采購方案的評估與選擇,助力醫院提升效益。
首先,要依據服務需求明確采購目標。例如,某醫院計劃購買一臺核磁共振設備,目標是提高診斷效果和醫療服務質量,需要提前收集相關數據和信息,包括設備價格、使用壽命、維護保養費用、能耗成本等[6]。
其次,開展成本效益分析。按要求計算設備的總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涉及設備價格和維護保養費用,間接成本包括能耗成本、人員培訓費用等。
最后,評估設備效益,以經濟效益和醫療效益為視角,一方面計算設備的投資回報期、凈現值和內部收益率等指標,另一方面需要評估診斷準確性、縮短檢查時間等指標。例如,醫院A購買的國產核磁共振設備價格為500萬元,使用壽命為10年,維護保養費用為100萬元,能耗成本為50萬元。醫院B以購買進口核磁共振設備為主要方案,設備價格為800萬元,使用壽命為15年,維護保養費用為120萬元,能耗成本為40萬元。通過數據分析與技術得知,醫院A總成本控制在650萬元左右,醫院B總成本約為960萬元。依托成本效益分析,計算投資回報期、凈現值和內部收益率等指標,評估不同設備采購方案的經濟效益。假設醫院A的投資回報期為5年,凈現值為200萬元,內部收益率為15%;醫院B的投資回報期為7年,凈現值為180萬元,內部收益率為12%。其研究指標表明,醫院A的設備采購方案可獲取更大經濟效益。
(二)臨床路徑管理分析
當前,醫院醫療服務中開展臨床路徑管理至關重要,可通過明確醫療行為、治療流程,達到質量與效益提高的目的。基于此,在醫院臨床路徑管理中實施成本效益分析,不僅可促進臨床路徑的優化實施,而且可助力其創造經濟效益。
首先,要確定臨床路徑的目標,依據對醫院醫療服務特點的分析,以提高患者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為目標,加大對相關數據和信息的收集力度,具體指標包括患者病例數據、醫療資源使用情況、住院時間和醫療費用等[7]。
其次,計算不同臨床路徑方案的總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涉及醫療資源的使用費用,包括手術費用、藥品費用、檢查費用等;間接成本包括人力資源的使用費用、設備的折舊費用等。結合實際情況評估臨床路徑方案的效益,通過計算住院時間的縮短和醫療費用的降低評估經濟效益。假設醫院A制定并實施新型臨床路徑方案,旨在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和降低醫療費用。經過實施該臨床路徑方案后,住院時間平均縮短2天,醫療費用平均降低10%左右。基于其數據分析計算,確定醫院A的總成本為100萬元。
結果表明,醫院A的臨床路徑方案在經濟效益上更具優勢。得益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優化開展,可在加強臨床路徑管理質量的同時,通過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助力醫院獲取更大社會、經濟效益。
(三)藥品選擇與評估分析
現代醫院管理中,藥品選擇評估與經濟效益創造存在密切關聯。
一是明確藥品選擇的目標。以某醫院為例,需要選擇一種治療特定疾病的藥物,目標是提高治療效果和降低醫療費用。在確定選擇方案前需要收集相關數據和信息,包括藥品價格、使用劑量、療效、副作用、治療周期等[8]。
二是計算不同藥品選擇方案的總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涉及藥品價格和使用費用;間接成本包括藥品相關的人力資源費用、不良反應處理費用等。通過計算醫療費用的降低,評估其經濟效益。假設該醫院選擇特定疾病藥物的方案有兩種,藥品A的價格為75元/盒,使用劑量為1盒/5天,療程為25天。藥品B的價格為85元/盒,使用劑量為1盒/7天,療程為28天。計算后得知藥品A、B成本分別為375元、340元。
三是比較成本效益。按實際需求計算醫療費用的降低,可評估不同藥品選擇方案的經濟效益。例如藥品B方案的實施,可降低醫療費用20%,表明藥品B的選擇方案有助于增大醫院社會效益創造。
第一,提高數據質量和精確度。
在開展成本效益分析期間,醫院應制定統一的數據收集標準和流程,確保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記錄過程符合統一的規范,以減少數據誤差和不一致性,確保數據質量和精確度符合預期要求。
同時,在成本效益分析準備階段,要驗證和核實數據,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信度。通過與實際情況的比對和核實,發現并糾正數據中的錯誤和偏差,提高數據的質量和精確度[9]。如果情況允許,醫院要從多個渠道收集數據,包括醫療記錄、財務報表、人力資源數據等,確保數據的全面性和充分性,提高數據的可靠性和代表性,避免數據偏差和片面性問題影響成本效益分析的準確性。
第二,不確定性與風險控制。
為避免不確定性問題影響成本效益分析的有效開展,醫院要積極開展敏感性分析和模擬分析,調整不同變量和假設,評估不同情景下的成本效益結果,幫助醫院管理者了解不確定性對成本效益分析的影響程度,制定相應的策略。
同時,醫院要重視對先進技術和工具的應用,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處理和分析大量的不確定性數據,提高成本效益分析的精度和可靠性[10]。另外,對于風險問題的規避,需重視風險評估管理的有效開展。在效益分析期間對不同決策方案進行風險評估,全面、準確識別風險,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
成本效益分析的合理運用,可保證醫療服務質量滿足民眾需求的同時,助力醫院增大經濟、社會效益創造。因此,醫院要明確認識到成本效益實施的必要性,結合實際管理需求的分析,合理將成本效益分析應用于醫療設備采購、臨床路徑管理、醫療選擇與評估等環節中,結合相關對策的實施充分發揮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助力公立醫院醫改目標的實現。
[1]謝卉.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醫院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2):149.
[2]沈友祥.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醫院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探析[J].知識經濟,2019(13):83-84.
[3]羅健.淺談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醫院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9(04):89-90.
[4]李業芹,時長軍.成本效益分析在醫療設備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9(14):243.
[5]王友俊,沈新秀.探究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醫院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22):184.
[6]馬乾瑞.采購全流程管理在公立醫院成本控制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22(03):57-59.
[7]袁太.探討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醫院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市場周刊·理論版,2021(64):52-54.
[8]凌林.大型醫療設備經濟效益分析在醫院管理中的價值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23):39+41.
[9]申勇.試析加強醫院成本核算提高經濟效益的實踐與探討[J].市場周刊:商務營銷,2019(75):1-2.
[10]鹿靜.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醫院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管理觀察,2020(2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