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芮
[摘 要]會計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方式,在企業經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被劃分為兩類:一是側重于滿足企業外部決策需要的財務會計;二是側重于滿足企業內部需要的管理會計。在過去的發展應用中,二者被嚴格地區別開,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因此,財務會計需要向管理會計轉型,以增強自身的創造力。文章將介紹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分析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意義,提出針對融合過程中的相關問題應采取的措施,以期為各企業財務管理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管理會計;財務會計;融合
中圖分類號:F275;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4)01-0076-03
財政部在《會計信息化發展規劃(2 0 2 1 - 2 0 2 5年)》中指出,應在目前財務核算水平的基礎上,支持我國企業的數字化發展,提高企業財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企業會計朝數字化方向轉型,依托企業數字化建設構建國家會計信息化發展體系,充分體現會計信息在企業內部治理中的重要支撐作用。
因此,會計工作不能只是停留在數據核算階段,應更多地考慮管理會計在預測分析、決策分析、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應依靠科技的力量,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進一步深度融合,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數據支撐,促使財務工作更好地服務企業、服務社會。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概念
企業的財務會計是指通過對企業已經發生的資金活動進行全面核算和監督,進而形成財務報告,并向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等經濟利益相關者提供會計信息。企業的財務會計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以計量和傳送信息為主要目標。財務會計的主要工作為通過對已經發生的經濟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反映企業的經營現狀。
二是以會計報告為工作核心。財務報表作為財務工作的主要成果和核心工作,反映企業管理層履行職責的情況,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等相關信息。
三是以傳統會計模式為數據處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財務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采用復式記賬的方法,按照歷史成本處理財務數據,形成會計報告。
管理會計作為傳統會計的分支,其主要職能是為企業提供除財務數據以外的決策信息,保障運營的有效性,改善企業的經營狀況。由此可見,管理會計除了處理企業財務數據以外,要編制企業預算計劃、作出財務決策、控制企業成本,及時調整計劃,參與企業日常經營管理。
管理會計作為傳統會計的分支,具備分析企業財務數據的基本職能,深入分析已經發生的經濟交易活動,探索數據背后隱藏的底層邏輯。
管理會計可以通過多部門協作,參與企業業務活動,利用企業信息,及時糾正計劃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使企業的經營管理緊跟市場發展步伐。
管理會計相對于財務會計更具綜合性,可以通過部門協作掌握豐富的數據資料,便于管理層對企業發展趨勢進行定量及定性分析,作出科學嚴謹的經營發展預測。
(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與區別
1.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聯系
目標具有一致性。無論是財務會計還是管理會計,其本質都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工具之一,本質目的都是改善企業的經營狀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兩者的數據來源基本相同。管理會計在決策、預測時需要企業財務數據給予支撐,進一步加工數據。
兩者指標相互影響。在財務報表中展現的成本、費用、利潤等數據指標是管理會計進行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管理會計針對企業制訂的發展計劃是財務會計進行核算的目標。
2.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
服務主體不同。管理會計的服務對象具有多樣性及多層次的特征,可以針對企業制訂經營計劃,也可以針對某一個職能部門(例如管理部門),甚至是某一個訂單及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某一個關鍵節點制訂預算計劃。財務會計的服務主體是針對企業進行的,反映和監督企業的資金交易活動的全流程。
會計職能定位不同。對于管理會計來說,其主要職能在于為企業創造價值,不僅是分析企業已經發生的交易,更重要的是及時發現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問題,并予以解決,保證企業處于高效運轉的狀態。財務會計主要是分析過去的經濟交易事項,在記錄及核算方面具有滯后性。
財務會計的服務對象主要針對外部利益相關者,為其提供企業財務信息。管理會計主要為企業內部人員服務,有助于企業管理層優化管理內容,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融合條件成熟,可行性較高??萍荚谪敃I域的應用將大部分財務人員從基礎的記賬工作中解放出來,使其傾向于從公司整體利益出發,思考財務數據背后對公司發展更深刻的意義[ 1 ]。目前,會計學的理論知識不斷發展完善,也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融合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雖然有區別,但是在許多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因此,二者的有效融合能更好地服務企業,有助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隨著信息技術的爆炸式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在各行各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會計領域中,財務會計大部分基礎數據處理已經能夠依靠智能機器人進行,會計電算化已被廣泛應用。
現階段,科技減少了財務會計核算人員的基礎工作量,使得財務人才結構的轉變迫在眉睫,要求財務會計核算人員全面提升技能、轉變思想觀念,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滿足會計多樣性的要求。
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迫使企業財務部門主動探索更高效的財務模式,使財務部門成為企業制定戰略方針、運營模式及實施績效考核的關鍵樞紐。其通過成本、利潤等歷史數據以及產業發展趨勢為企業合理配置資源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由此可見,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可使企業財務部門成為素質能力更強的職能部門,進一步拓展企業財務工作的內容,有助于管理層掌握企業經營狀況并做出科學的決策。同時,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可以拓寬企業會計人員的工作范疇,加強財務部門與企業其他部門的協同,控制企業的生產與運營成本,發揮會計數據在企業中的價值,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另外,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還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建立健全會計信息系統
在數字經濟時代,信息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企業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首先,信息整合存在部門壁壘。由于企業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內容存在差異,產生的數據差異較大,且企業信息共享系統不夠完善,因此各部門之間并不能有效整合信息,“信息孤島”現象廣泛存在于企業內部,導致企業內部協同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
對于企業的財務決策者來說,“信息孤島”現象會導致決策出現偏差。如果企業僅依靠片面的數據分析作出財務決策,會導致企業的后續發展無法適應市場的變化趨勢。
對于財務會計來說,管理會計對信息的要求更高,管理會計可解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因此涉及的信息領域更多,閉塞的信息溝通環境非常不利于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這也是當下部分企業在融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時遇到的問題之一[ 2 ]。
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完善信息共享系統,消除企業內部的“信息孤島”現象,使不同部門能夠實時傳遞和共享數據,依靠科技助力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當下發展的趨勢。
首先,信息是企業的重要資源,特別是財務數據,不僅能簡單地反映企業盈虧,需要企業深挖數據背后的底層邏輯。因此,企業可以建立信息共享中心,推進企業數字化建設,統一底層架構、流程體系和數據規范,橫向整合各財務系統、連接各業務系統,縱向貫通各級子企業,推進系統高度集成,避免“數據孤島”現象,實現企業數據“一張網、一個庫、一朵云”的經營目標。
其次,企業財務部門可以依托數據共享中心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的全產業鏈過程,擺脫企業財務會計只是單純地進行數據核算工作的現狀。例如,管理會計在預算管理中可以依托數據中臺制定可靠的預算方案,并利用當下智能分析等工具全程追蹤預算執行的有效性。因此,共享信息系統的建立可以擴大管理會計的適用場景,打破由于“信息孤島”現象導致管理會計應用效果不佳的現狀,促進財務工作人員積極探索管理會計在企業工作中的應用。
(二)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財務人員由于不了解管理會計的現狀,不清楚管理會計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并不會主動探究財務數據背后的意義,只是單純機械地記錄與核算數據。同時,企業財務人員已經形成固定的賬務處理模式及思維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應用目前的大數據技術、智能化設備。另外,企業在招聘財務人員時,不注重對新入職財務人員的管理能力的考核。企業財務轉型的核心是財務人員,因此企業要注重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積極組建管理會計隊伍。
財務會計的轉型并不意味著是對當前財務人員的淘汰,最主要的是將轉型工作內化到企業培訓中,為企業的財務人員提供更多樣化的培訓,補充和完善員工的理論知識,包括數據分析、業財融合、智能財務等知識。建立健全多層次財務人才培養培訓體系,促使現有財務人員從思想上主動積極地了解管理會計,探究如何實現業務能力的轉型。加強中高端財務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中高級財務人才占比,推動財務人才結構從金字塔型向紡錘型轉變。此外,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地引進具備管理會計背景的財務人員,不是單一地招聘財務工作人員,復合型人才更加有利于企業的未來發展。
(三)業財融合,促進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合作
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企業在面臨新機遇的同時,會面臨新的風險和挑戰。因此,企業需要更敏捷、快速地作出反應,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當前,財務會計仍舊采用事后核算的管理方式,已經不能及時反映市場變化了,因此,將企業財務管理的過程向業務前端轉移,在企業進行業務決策時提供財務風險分析,提高管理會計在業務活動中的參與度,促進業財融合,是當下發展的趨勢[ 3 ]。
業財融合是指財務管理活動要緊跟業務發展,財務工作的開展應站在企業整體的角度思考,確保財務管理可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利潤最大化階段,避免企業出現短視行為,阻礙其可持續發展。因此,對于業務部門來說,具備風險意識是必要的,在業務活動中合理規避財務風險,防止出現資金問題,保障業務順利平穩運行。對財務部門來說,應將財務控制活動前移到業務端,通過管理會計的預測、分析手段將有關數據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向上反饋,有助于管理層做出更科學的決策,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對于財務部門來說,業財融合需要發揮管理會計中解析過去、控制現在、預測未來的職能,涉及企業多部門信息的收集、分析,導致工作量增大,成本上升;對于業務部門來說,由于專業知識的限制,業務人員需要積極主動了解業務活動相關的財務信息。業財融合的核心是:事前規劃、事中控制、事后評估,以形成一個管理的閉環,關鍵在于把握業務流程的關鍵控制點。因此可以搭建智慧財會服務管理平臺,循序漸進地推進財務會計核算、管理會計預決算、資源共享等工作。企業管理層、財務部門管理人員,要具有長遠的戰略發展眼光,分析與評估企業的財務信息核算、業務管理現狀,針對存在的數據采集與整合、產業經營、業務管理執行等問題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解決。
在大數據背景下,促進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拓寬企業財務部門的業務范圍,利用企業數據共享系統與其他職能部門協作,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1]薛海霞.芻論ERP管理模式下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J].商訊,2022(23):77-80.
[2]姜淑潤.智能化時代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模式構建[J].中國產經,2022(06):102-104.
[3]趙勇.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分析[J].商場現代化,2021(02):159-161.